..續本文上一頁到無求品自高”,若能不自私,則一舉一動,都是爲旁人。若能不自私,一切利益他人,而不利益自己,能用這五個條件來衡量修道,將來一定會證果成佛。
各位要在這個法上用真功夫修行!不可舍本逐末,到處去找妙法和密法,越找離你越遠,所謂“背道而馳”。這個法,根本就在你的面前,何必舍近求遠?你若會用,隨時隨地都是妙法,都是密法。若不肯修行,到處去找,找一輩子,也找不到真法,簡直浪費光陰,無濟于事。
古德說:“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我們現在得到人身,若不藉著人身來修行。還等著什麼?等著把人身丟了,再想修行,那時來不及的。我們要認真修行。念茲在茲修行。戰戰兢兢修行。要抱著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心情來修行。生死還沒有了,那有時間去偷懶去睡覺;在沒有開悟之前,任何人不可以隨便放逸不守規矩。不守戒律,就是違背佛製。佛在入涅槃之時,告訴弟子說:“我入涅槃之後,所有我的弟子,都要依波羅提木叉(戒)爲師。若是不嚴守戒律,修行怎能會有成就!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一定要時時刻刻守規矩,不可嘻嘻哈哈,不可馬馬虎虎,更不可隨隨便便,處處要以戒爲師。”
人在世間所造的惡業,皆因不持戒的緣故。如果不持戒律,什麼都敢作敢爲,不怕因果,不怕報應。反認爲沒有因果,沒有報應。所以任意去胡爲,任意造罪業。隨便殺生、偷盜、邪淫、妄語、飲酒,一切皆隨便,就頻造罪業。有了罪業,便要受果報。
人爲什麼要造惡業?因爲受花花世界的引誘。見到人在富貴的時候,如何的享受,便生起貪心。卻不知人的富貴是從修行得來的。但他不去修行,不種善根,只是異想天開要享受。爲享受而不擇手段去爭取,乃造了罪業。造罪業之後,不但不能享受,反而要受果報。等到受果報時,還不知後悔。不但沒有慚愧心,而且還怨天尤人,說天主不公道,說別人也不公道,把一切的過錯推在天和人的身上。這種人,不肯反省,不願檢討,真是可憐!
持戒的人,諸惡不作,衆善奉行。不持戒的人,諸惡都作,衆善不行。善惡的關鍵在于此。違背戒律、撥無因果、不信叁寶、破壞大乘--這是不持戒所造出的罪業。由此可知,持戒是如何的重要。修道人,無論如何修行,若不持戒,一切免談,絕沒有成道的希望。
(3)忍辱:就是在一切時一切處,都要忍辱。對任何人和任何事,都要忍耐。忍辱就是不發脾氣、不生煩惱。無論遇到什麼境界來了,不要執著,要順其自然,甚至逆來順受。
忍有叁種:
(A)生忍:不管是順的境界或是逆的境界,都不動心。這證明有定力,經得起考驗。如果到了如如不動,了了常明的程度上,就證明忍辱的功夫,已到爐火純青的境界。
(B)法忍:學佛法也要有忍耐心,不能說佛法那樣多,就望洋興歎,說:佛法如大海,我什麼時候能學完?爲這個問題而發愁,便生退轉心,什麼佛法也不能學。其實,無論有多少法門,也要忍可于心,一點一點去學,所謂“法門無量誓願學”。不會因爲叁藏十二部那樣多的經典,八萬四千那樣多的法門,便嚇得一法也不學了,而放棄成佛的機會。這就是沒有法忍的表現。應該有這樣的精神:不管法門有多少,能學多少就學多少,能明白多少就明白多少,盡力而爲之,不要勉強行事。又不是教你完全學習,也不是教你完全明白,爲什麼見了就怕呢?若不學習,自暴自棄,甘心墮落,實在可惜!
(C)無生法忍:就是不見有少法生,不見有少法滅,忍可于心。對境無心,對法無心,證得無生法忍。法是不生不滅,佛也是不生不滅。我們修行到圓滿,得到解脫,也是不生不滅,所以要修忍辱行。忍辱的法門,乃是考驗你忍的功夫如何?修道人,不但能忍,而且在不能忍的事情更能忍,這才算是真忍耐。
(4)精進:就是不懈怠不懶惰。修道人,必須時時精進,刻刻用功。不但晝精進,而且夜也精進,晝夜六時恒精進。身精進,心也精進,絕對不懈怠,就不會一暴十寒。
世上的人,多半是混吃等死,浪費光陰。每個人,從早晨起床開始,一直忙忙碌碌到晚上上床爲止,都是爲叁餐而奔波。如果是這樣,那麼,人生一點價值也沒有,一點意義也沒有,活著和死沒有什麼分別。所謂“行屍走肉”。想想吧!我們活著爲什麼?爲著要用我們的智慧,來幫助六根不全的人。我們不但要愛護同類的衆生,也要愛護異類的衆生。我們先明白了,然後教不明白的人,不要做糊塗事。我們爲衆生服務而活著,這種精神多麼偉大!
心精進,精進求佛道。身精進,精進度衆生。修道人,一定要這樣的精進;否則,自私的精進,自利的精進,不會成佛道。各位!切記切記!不要隨隨便便把光陰空過,不要承認自己是沒有希望的人,要曉得“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道理。
出家人,不談舒服、不講享受、專心修道、勇猛精進,比任何人要積極,絕不消極。也不貪圖享受,要任勞任怨,爲佛教努力。所以金山禅寺爲雪櫃(冰箱),萬佛聖城爲冰庫。雪櫃是小型,冰庫是大型。在冰庫裏修行,打起精神,走在人的前面,不要落在人的後面。如果在道場中懶惰,把所有功德都報銷了。邪知邪見是一種罪過,明明自己不對,還替自己辯護,這種行爲,實在不可寬恕。爲什麼有這種思想?因爲不精進的緣故,所以把寶貴的時間用到打妄想上。
精進,不是教你吃飯時精進。吃的比誰都多,做工時,做的比誰都少。也不是教你睡覺時精進,人家不睡你先睡,人家先醒你後醒。也不是教你精進求名。精進求利而是教你精進發大菩提心,向無上菩提道精進。各位!不要認錯題目,不要認爲是便宜;其實,那是大錯而特錯的精進。這一點,要搞清楚,不然,將遺憾終身。
(5)禅定:梵文爲禅那,譯爲靜慮。靜是靜止,慮是思慮。也就是把意識上的妄想靜止下來,恢複本來清淨的真心。又譯爲思惟修;思惟是思想,思想停止就是定。襌是梵文,定是中文,這是梵中合璧的名詞。
我們的妄想,念念遷流,念念不停。不是善念,就是惡念;不是正念,就是邪念,總是在戰爭。內有戰爭,進而影響人與人之間有戰爭,家與家之間有戰爭,國與國之間有戰爭。甚至此世界與他世界之間有戰爭,此星球與他星球之間有戰爭。往大來說,乃在此銀河系與彼銀河系之間有戰爭,互相有戰爭。仔細的分析,發生戰爭的原因,都是因爲我們人的妄想所造成的。我們的妄想是個念,所謂“念起百事有,念止萬事無。”古德說:“心止念絕真富貴,私欲斷盡真福田。”的的確確是這樣,這是經驗之談。
爲什麼會打妄想?因爲有個“我”在作怪。有我就有自私。有了自私,就來個自利,成爲難兄難弟,時刻不分離,狼狽爲奸。因爲有自私自利的心,便生出有所求的心。有所求,貪心跑出來,嗔心也跟著來,癡心緊跟著,一個跟著一個,爭先恐後的出來。它們興風作浪,搞得烏煙瘴氣,一塌糊塗,弄成不可收拾的局面。
我們修道的目的,就是把爭心、貪心、求心、自私心、自利心、妄語心統統停止,禁止它們活動。這時,智慧現前,大放光明,照破無明黑暗,便可明心見性,達到所修的目的。
靜慮就是靜止這些雜心,思惟修就是念茲在茲,不忘參究。譬如參一個話頭,時時參,刻刻參,無時無刻不在參。這個話頭,不是念而是參。比方“念佛是誰?”就是參這個“誰”字。究竟是誰呢?來找“誰”。什麼時候找到“誰”,什麼時候就開悟。若找不到,不要心灰意冷,要再接再厲去找。找到“誰”的時候,內不知有身心,外不知有世界,都空到極點。
最後連空也不存在,那還有個什麼執著?這時豁然貫通,大徹大悟,水落石出。見到本地風光。切記!不要走到半途,而停止不前進。要繼續前進,用功用到山窮水盡的時候,自然有個轉身處,回到本有的家鄉。
參襌就是參生死之根。頓然斷了,度過生死關頭,任運自在。在參襌時,不管刮風下雨,仍然專一其心,集中精神,來參“誰”字。到了極點,便有如如不動,了了常明的境界。這時,正知正見現出,邪知邪見隱沒。這是修襌定的功能,有不可思議的神通妙用。
每個人有無量無邊的妄想,所謂“妄想紛飛”。妄想好像虛空中的微塵一樣之多。平常,用肉眼是看不見的,但如果在陽光之處,便看得非常清楚。那些微塵,忽上忽下,起伏飄蕩。我們的妄想,自己觀察不到,但若用佛法光明一照,原形畢露,統統現出來。有了妄想,怎麼辦呢?就要打掃幹淨。用什麼方法呢?就用襌定。襌定的功夫,能將妄想清理幹淨。修襌定時,要用精進、忍辱來幫助。然後再用布施、持戒來幫助,完成使命。大家來幫助襌定,成就收攝身心。不起妄想的功夫。雖是六度,可是有連帶的關系,是彼此相助。
修道人,要有擇眼法,知道何爲善法?何爲惡法?這一點要弄清楚。善法就是衆善奉行。惡法就是諸惡盡作。如果善惡不分,是非不明,那與道相違背。怎樣能有擇法的智慧眼呢?基本法,就是坐襌修定,用功到極點,自然現前。有了妙觀察智,無論什麼,一目了然。
(6)智慧:首先持戒,然後修定。有了襌定,才有真正的智慧。凡是誠心參襌打坐的人,其智慧多數是正知正見。不用功參襌的人,敷衍了事來打坐,作爲例行公事,其人的智慧,雖然有一點點,可是多爲邪知邪見。爲什麼?因爲沒有基礎的緣故。邪知邪見是世智辯聰,正知正見就是佛知佛見。
邪知邪見的人,怎能辨別出來?有六種方法:
(A)首先看此人有沒有爭名爭利的心。在名利上用功夫,又貪財又貪色,貪而無厭。
(B)是不是自己往自己臉上貼金?自己稱贊自己?誇耀自己?
(C)不是抑人揚己?把旁人壓低,擡高自己的身分?有這種行爲的人,不問可知,一定是邪知邪見的人。
(D)再看此人有求或無求。以出家人來說,大家都是日中一食,可是有人不守佛製,私自到商店買東西吃。這個人有了食的欲念,其他的色欲,一定放不下。可想而知,所做的事情,是爲著自己。總之,凡是爲己,爲有所求。
(E)然後再看此人是不是有自私心和自利心?
(F)看他是不是愛打妄語?如果有的話,就是邪知邪見的人,毫無問題。
由這六個條件,來證明此人是正知正見?還是邪知邪見?一言以蔽之,一切專爲自己作打算,就是邪知邪見的人。一切爲大衆謀幸褔,就是正知正見的人。
這六個條件,要有智慧的擇法眼,才能辨別清楚。由定發出智慧,有了智慧之後,便相信真理。合乎真理者就往前修;不合真理者,無論是誰說的,也不要相信。所謂“是道則進,非道則退。”不要盲從,不要盲修瞎煉;否則不但得不到益處,反而受其害。
《修道要學基本法》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