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修道要学基本法▪P2

  ..续本文上一页到无求品自高”,若能不自私,则一举一动,都是为旁人。若能不自私,一切利益他人,而不利益自己,能用这五个条件来衡量修道,将来一定会证果成佛。

  各位要在这个法上用真功夫修行!不可舍本逐末,到处去找妙法和密法,越找离你越远,所谓“背道而驰”。这个法,根本就在你的面前,何必舍近求远?你若会用,随时随地都是妙法,都是密法。若不肯修行,到处去找,找一辈子,也找不到真法,简直浪费光阴,无济于事。

  古德说:“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我们现在得到人身,若不藉著人身来修行。还等著什么?等著把人身丢了,再想修行,那时来不及的。我们要认真修行。念兹在兹修行。战战兢兢修行。要抱著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心情来修行。生死还没有了,那有时间去偷懒去睡觉;在没有开悟之前,任何人不可以随便放逸不守规矩。不守戒律,就是违背佛制。佛在入涅槃之时,告诉弟子说:“我入涅槃之后,所有我的弟子,都要依波罗提木叉(戒)为师。若是不严守戒律,修行怎能会有成就!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一定要时时刻刻守规矩,不可嘻嘻哈哈,不可马马虎虎,更不可随随便便,处处要以戒为师。”

  人在世间所造的恶业,皆因不持戒的缘故。如果不持戒律,什么都敢作敢为,不怕因果,不怕报应。反认为没有因果,没有报应。所以任意去胡为,任意造罪业。随便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一切皆随便,就频造罪业。有了罪业,便要受果报。

  人为什么要造恶业?因为受花花世界的引诱。见到人在富贵的时候,如何的享受,便生起贪心。却不知人的富贵是从修行得来的。但他不去修行,不种善根,只是异想天开要享受。为享受而不择手段去争取,乃造了罪业。造罪业之后,不但不能享受,反而要受果报。等到受果报时,还不知后悔。不但没有惭愧心,而且还怨天尤人,说天主不公道,说别人也不公道,把一切的过错推在天和人的身上。这种人,不肯反省,不愿检讨,真是可怜!

  持戒的人,诸恶不作,众善奉行。不持戒的人,诸恶都作,众善不行。善恶的关键在于此。违背戒律、拨无因果、不信三宝、破坏大乘--这是不持戒所造出的罪业。由此可知,持戒是如何的重要。修道人,无论如何修行,若不持戒,一切免谈,绝没有成道的希望。

  (3)忍辱:就是在一切时一切处,都要忍辱。对任何人和任何事,都要忍耐。忍辱就是不发脾气、不生烦恼。无论遇到什么境界来了,不要执著,要顺其自然,甚至逆来顺受。

  忍有三种:

  (A)生忍:不管是顺的境界或是逆的境界,都不动心。这证明有定力,经得起考验。如果到了如如不动,了了常明的程度上,就证明忍辱的功夫,已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B)法忍:学佛法也要有忍耐心,不能说佛法那样多,就望洋兴叹,说:佛法如大海,我什么时候能学完?为这个问题而发愁,便生退转心,什么佛法也不能学。其实,无论有多少法门,也要忍可于心,一点一点去学,所谓“法门无量誓愿学”。不会因为三藏十二部那样多的经典,八万四千那样多的法门,便吓得一法也不学了,而放弃成佛的机会。这就是没有法忍的表现。应该有这样的精神:不管法门有多少,能学多少就学多少,能明白多少就明白多少,尽力而为之,不要勉强行事。又不是教你完全学习,也不是教你完全明白,为什么见了就怕呢?若不学习,自暴自弃,甘心堕落,实在可惜!

  (C)无生法忍:就是不见有少法生,不见有少法灭,忍可于心。对境无心,对法无心,证得无生法忍。法是不生不灭,佛也是不生不灭。我们修行到圆满,得到解脱,也是不生不灭,所以要修忍辱行。忍辱的法门,乃是考验你忍的功夫如何?修道人,不但能忍,而且在不能忍的事情更能忍,这才算是真忍耐。

  (4)精进:就是不懈怠不懒惰。修道人,必须时时精进,刻刻用功。不但昼精进,而且夜也精进,昼夜六时恒精进。身精进,心也精进,绝对不懈怠,就不会一暴十寒。

  世上的人,多半是混吃等死,浪费光阴。每个人,从早晨起床开始,一直忙忙碌碌到晚上上床为止,都是为三餐而奔波。如果是这样,那么,人生一点价值也没有,一点意义也没有,活著和死没有什么分别。所谓“行尸走肉”。想想吧!我们活著为什么?为著要用我们的智慧,来帮助六根不全的人。我们不但要爱护同类的众生,也要爱护异类的众生。我们先明白了,然后教不明白的人,不要做糊涂事。我们为众生服务而活著,这种精神多么伟大!

  心精进,精进求佛道。身精进,精进度众生。修道人,一定要这样的精进;否则,自私的精进,自利的精进,不会成佛道。各位!切记切记!不要随随便便把光阴空过,不要承认自己是没有希望的人,要晓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

  出家人,不谈舒服、不讲享受、专心修道、勇猛精进,比任何人要积极,绝不消极。也不贪图享受,要任劳任怨,为佛教努力。所以金山禅寺为雪柜(冰箱),万佛圣城为冰库。雪柜是小型,冰库是大型。在冰库里修行,打起精神,走在人的前面,不要落在人的后面。如果在道场中懒惰,把所有功德都报销了。邪知邪见是一种罪过,明明自己不对,还替自己辩护,这种行为,实在不可宽恕。为什么有这种思想?因为不精进的缘故,所以把宝贵的时间用到打妄想上。

  精进,不是教你吃饭时精进。吃的比谁都多,做工时,做的比谁都少。也不是教你睡觉时精进,人家不睡你先睡,人家先醒你后醒。也不是教你精进求名。精进求利而是教你精进发大菩提心,向无上菩提道精进。各位!不要认错题目,不要认为是便宜;其实,那是大错而特错的精进。这一点,要搞清楚,不然,将遗憾终身。

  (5)禅定:梵文为禅那,译为静虑。静是静止,虑是思虑。也就是把意识上的妄想静止下来,恢复本来清净的真心。又译为思惟修;思惟是思想,思想停止就是定。襌是梵文,定是中文,这是梵中合璧的名词。

  我们的妄想,念念迁流,念念不停。不是善念,就是恶念;不是正念,就是邪念,总是在战争。内有战争,进而影响人与人之间有战争,家与家之间有战争,国与国之间有战争。甚至此世界与他世界之间有战争,此星球与他星球之间有战争。往大来说,乃在此银河系与彼银河系之间有战争,互相有战争。仔细的分析,发生战争的原因,都是因为我们人的妄想所造成的。我们的妄想是个念,所谓“念起百事有,念止万事无。”古德说:“心止念绝真富贵,私欲断尽真福田。”的的确确是这样,这是经验之谈。

  为什么会打妄想?因为有个“我”在作怪。有我就有自私。有了自私,就来个自利,成为难兄难弟,时刻不分离,狼狈为奸。因为有自私自利的心,便生出有所求的心。有所求,贪心跑出来,嗔心也跟著来,痴心紧跟著,一个跟著一个,争先恐后的出来。它们兴风作浪,搞得乌烟瘴气,一塌糊涂,弄成不可收拾的局面。

  我们修道的目的,就是把争心、贪心、求心、自私心、自利心、妄语心统统停止,禁止它们活动。这时,智慧现前,大放光明,照破无明黑暗,便可明心见性,达到所修的目的。

  静虑就是静止这些杂心,思惟修就是念兹在兹,不忘参究。譬如参一个话头,时时参,刻刻参,无时无刻不在参。这个话头,不是念而是参。比方“念佛是谁?”就是参这个“谁”字。究竟是谁呢?来找“谁”。什么时候找到“谁”,什么时候就开悟。若找不到,不要心灰意冷,要再接再厉去找。找到“谁”的时候,内不知有身心,外不知有世界,都空到极点。

  最后连空也不存在,那还有个什么执著?这时豁然贯通,大彻大悟,水落石出。见到本地风光。切记!不要走到半途,而停止不前进。要继续前进,用功用到山穷水尽的时候,自然有个转身处,回到本有的家乡。

  参襌就是参生死之根。顿然断了,度过生死关头,任运自在。在参襌时,不管刮风下雨,仍然专一其心,集中精神,来参“谁”字。到了极点,便有如如不动,了了常明的境界。这时,正知正见现出,邪知邪见隐没。这是修襌定的功能,有不可思议的神通妙用。

  每个人有无量无边的妄想,所谓“妄想纷飞”。妄想好像虚空中的微尘一样之多。平常,用肉眼是看不见的,但如果在阳光之处,便看得非常清楚。那些微尘,忽上忽下,起伏飘荡。我们的妄想,自己观察不到,但若用佛法光明一照,原形毕露,统统现出来。有了妄想,怎么办呢?就要打扫干净。用什么方法呢?就用襌定。襌定的功夫,能将妄想清理干净。修襌定时,要用精进、忍辱来帮助。然后再用布施、持戒来帮助,完成使命。大家来帮助襌定,成就收摄身心。不起妄想的功夫。虽是六度,可是有连带的关系,是彼此相助。

  修道人,要有择眼法,知道何为善法?何为恶法?这一点要弄清楚。善法就是众善奉行。恶法就是诸恶尽作。如果善恶不分,是非不明,那与道相违背。怎样能有择法的智慧眼呢?基本法,就是坐襌修定,用功到极点,自然现前。有了妙观察智,无论什么,一目了然。

  (6)智慧:首先持戒,然后修定。有了襌定,才有真正的智慧。凡是诚心参襌打坐的人,其智慧多数是正知正见。不用功参襌的人,敷衍了事来打坐,作为例行公事,其人的智慧,虽然有一点点,可是多为邪知邪见。为什么?因为没有基础的缘故。邪知邪见是世智辩聪,正知正见就是佛知佛见。

  邪知邪见的人,怎能辨别出来?有六种方法:

  (A)首先看此人有没有争名争利的心。在名利上用功夫,又贪财又贪色,贪而无厌。

  (B)是不是自己往自己脸上贴金?自己称赞自己?夸耀自己?

  (C)不是抑人扬己?把旁人压低,抬高自己的身分?有这种行为的人,不问可知,一定是邪知邪见的人。

  (D)再看此人有求或无求。以出家人来说,大家都是日中一食,可是有人不守佛制,私自到商店买东西吃。这个人有了食的欲念,其他的色欲,一定放不下。可想而知,所做的事情,是为著自己。总之,凡是为己,为有所求。

  (E)然后再看此人是不是有自私心和自利心?

  (F)看他是不是爱打妄语?如果有的话,就是邪知邪见的人,毫无问题。

  由这六个条件,来证明此人是正知正见?还是邪知邪见?一言以蔽之,一切专为自己作打算,就是邪知邪见的人。一切为大众谋幸褔,就是正知正见的人。

  这六个条件,要有智慧的择法眼,才能辨别清楚。由定发出智慧,有了智慧之后,便相信真理。合乎真理者就往前修;不合真理者,无论是谁说的,也不要相信。所谓“是道则进,非道则退。”不要盲从,不要盲修瞎炼;否则不但得不到益处,反而受其害。

  

  

《修道要学基本法》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同参道友互勉励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