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靜坐與喜悅之路 我與你的思辨

  ◎我與你的思辨

  今天講另一種靜坐的觀念。

  1.我是我,你是你。2.我不是我,你不是你。3.我是你,你是我。4.我也不是你,你也不是我。

  這四個觀念,你喜歡哪一個?你的個性、態度、觀念屬于哪一項?你還不知道其中的深意,你可以先就字面上的意思去理解,沒有關系。

  選擇第一項的有幾位?兩位。爲什麼你們選這一項?

  學員答:「因爲直覺『自己是自己,別人是別人。』」

  這樣子的話,會不會感覺「我是我,你是你。」是自私的?選擇第二項的有幾位?五位。很不簡單。說說看,爲什麼選「我不是我,你不是你」?

  學員答:「因爲四大苦空、五蘊非我,那麼我們的肉體本身就不是自己的,所以選這一項。」

  哦,這有「空」的觀念,很不錯!第叁項呢?沒有人選。爲什麼沒有人喜歡「我是你,你是我」的觀念?如果已經結婚的人,太太跟先生之間沒有這個觀念的話,很快就會離婚。在結婚證書上就有類似這樣的觀念,是不是?

  第四項的境界很高,但臺灣人多半是在不高興的時候,相罵才說:「我也不是你,你也不是我!」但是,在我們靜坐的方法裏,它的意思都不一樣了。

  第一條「我是我,你是你。」其實是很好的觀念。我們可以它當作一個工具,你接觸朋友的時候,你要馬上觀察,這個人的觀念是怎樣的,到底是以上四種觀念的哪一種,如果你知道朋友或家人是屬于哪一種,你也要當那一種。當你接觸一個,他的觀念是「我是我」,你就不能當作「我是你」,否則會後悔、悲傷。你也要跟他一樣「我是我,你是你。」

  在禅坐中,「我」這個字是「假相」而已,我們有「我」的觀念嘛,但是從頭到腳底找看看,沒有「我」啊,有嗎?看,頭發裏面有沒有「我」?沒有啊:皮膚裏面有沒有「我」?沒有;肉裏面有沒有「我」?沒有:血液裏面有沒有「我」?沒有:骷髅裏面有沒有「我」?沒有。爲什麼會這樣有「我」的觀念呢?爲什麼每次都說「我」、「我」,知道嗎?這只是假相而已。我們有沒有帶名字來出生?沒有啊。出生時沒有名字,是出生以後才取的。有人罵你的名字,你會不會傷心、難過?但是一旦你知道這個「我」的觀念都是假的,沒有什麼關系呀!這樣的觀念你清楚了以後,你就會懂「我是我,你是你。」在這裏頭你可以看到平等,我跟你當中沒有差別。你有骷髅,我也有骷髅;你需要吃飯,我也要吃飯;你要穿衣服,我也要穿衣服。等于說你觀照了以後,知道這是一種假相以後,自然就會尊敬每一個人,同時煩惱也減少了。

  「我是我」在禅坐中並不代表自私,它有非常好的意思,你知道清楚自己了以後,你知道你的垃圾,看看,我們有多少個煩惱,多少個念頭,多少雜亂的東西,將身體當作垃圾筒了嘛。當然這都是因執著而起,如果你看清楚了以後,自然會清淨。

  你知道這個「我」是爲了方便,是一種假相,以後如果有人罵你,你就可以笑得出來,因爲他罵錯了嘛。人家罵你的名字,你不必要感動呀!每一個人都要對自己的煩惱、苦、樂負責任,若是有這樣的觀念,你的境界就不錯了。但是我們有痛苦的時候,多半不知道自己應該對痛苦負責,反而容易怨天尤人。要清楚呀,不清楚就沒有意思了。

  「我」的觀念清楚了以後,自然會有另一個觀念跑出來,這個觀就是「我不是我」。因爲這個「我」沒有也沒關系呀,「你」沒有也沒關系呀,還是可以活著,還是可以呼吸,還是可以輕松。

  另外一個觀念「我是你,你是我」,也是很不錯的,其中有包容心,有慈悲心,絲毫不虛假,有相當的穩定性。至于「我也不是你,你也不是我。」這個境界我們都還沒達到,必須是成阿羅漢,一切東西都能放下,才會有的觀念。這句話不是瞋恨的意思呀,一個人是在討厭的時候,生氣了才說這句「我也不是你,你也不是我。」這個境界是非常高級的,是成阿羅漢以後,沒有煩惱了,完全體驗「一切東西讓它走」,一切放得下了。如果達到這樣的話,就已經感覺解脫了,你會更舒服的。

  這是一個修行的方法,先知道「我」,然後空掉這個假相。我們應該有這個觀念,你愈清楚愈能看到很多東西,更能體驗身與心的輕松。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