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真正的感受
外國人最喜歡用「感受」來處理問題,印度有一個葛印卡(S.N.Goenka)就是用這個方法來指導修行,運用在日常生活上。痛哭流涕的人來,他會說:「你一定要哭,因爲你放不下,只是哭得不會很久。因爲生起了還會滅,不久之後,你一定會停下來。你若要停下來,現在也可以,等一下也可以,等兩個小時或叁個小時也可以。」他們講時毫不客氣。
有一個案例:一位有錢的老婦人,她有一種特別的癖好,就是去百貨公司購買昂貴的東西,卻要順手牽羊偷竊便宜的小玩意兒。由于她是大主顧,所以百貨公司總是睜一眼閉一眼,縱容她的小偷行爲。有一次,新來的售貨員不知情之下,在她行竊時,將她逮個正著,送去見老板,弄得很尴尬。後來他們帶她去找心理醫師,每周接受心理谘商。經過一年以後,治療完成,老婦人向醫師說:「我很感謝你,你的治療很成功,讓我知道自己的錯誤。以前我在百貨公司偷東西時,心裏有恐懼的感覺,又很不好意思,經過你的治療之後,我偷得更快更多,一點兒也不害怕了。所以很感謝你。」
有些心理治療適得其反的原因,是心理學的理論分析太多,不清楚真正的感覺而忽略了主題。如果以我們的方法運用在心理治療上,小孩、大人的問題都可以解決。例如:小孩子喜歡玩具、糖果,有玩具、有糖果就會高興了,年輕人多半是愛情與事業這兩個問題,年紀大了以後則是安全感以及健康的照顧等等。透過「受」的方法,他們感覺怎麼樣,我們會知道。我說了一句話以後,聽的人感覺如何?是否感覺快樂?有沒有輕松、舒服?還是我說了這一句話以後,是否會成爲對方一輩子的敵人?我們都會清楚,知道自己要控製。如果這個人有錯,但是他沒有辦法接受,我們用「感覺」可以知道怎麼樣解決問題,速度非常快,又可以避免直接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