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行道智見清淨
第五清淨是道非道智見清淨,已舍離非道,走上正道。進一步的第六清淨是行道智見清淨,以八種觀智在行道上遠離一切,進而以第九的隨順智隨順于菩提分法。行道智見清淨就包含八種觀智和第九的隨順智。
1:生滅隨觀智。上一節的生滅隨觀智是弱的、未成熟的,這階段是強的、已成熟的。再次修習是爲了使無常、苦、無我的叁相清楚顯了。然而,爲什叁相不能現起呢?因爲不注意觀照五蘊的生滅,被相續的假相所覆蓋,故不現起無常相。因爲不注意觀照生滅的苦迫,稍有不適即改變姿勢,就不能注意到苦相的現起。因不注意觀照種種的界差別,爲堅實所覆蓋,就不現起無我相。
2:壞隨觀智。觀察無常苦無我的叁相已經非常銳利,諸行輕快速速現起,猶如未生、未住,就已滅去。壞隨觀就是觀察諸行唯是滅盡、衰滅、破壞。如同看脆弱的器皿一下子就粉粹了。修壞隨觀智可以成就八種功德,(1)斷除有見,(2)不執著生命,(3)持續如理用功修行,(4)獲取生命必需品的方法清淨(就是戒品中的活命遍淨),(5)不再憂慮、擔心,(6)遠離恐怖,(7)忍辱與柔和,(8)超越樂與不樂。
3:怖畏現起智。觀察過去的諸行已滅,現在的諸行正滅,未來的諸行也將如是滅去。對于一切有情的正在壞去起大怖畏,正如膽怯而貪求快樂生活的人,看到毒蛇猛獸。又如,母親有叁個兒子犯了砍頭罪,跟他們一起到刑場,大兒子被砍頭之後,正看著二兒子將被砍頭。諸行滅去的布畏猶如母親看見二兒子的頭必將被砍下。
4:過患隨觀智。看到一切處所都充滿危險,沒有避難處。叁界就像火坑,身體的四大種就像毒蛇,五蘊像舉劍的殺人魔,一切行如箭、如針、如病,無喜無樂,只是一大堆過患險難的現起。又如走到將崩落的斷崖邊,一切都是險難,毛骨悚然。
5:厭離隨觀智。看到叁界像焚化爐,令人討厭,一心只想離開。就像天鵝,不下髒亂的水池,只喜歡幹淨的水池。上來叁智的意義是相同的,怖畏現起智是見一切諸行的怖畏,過患隨觀智是見諸行生起過患,厭離隨觀智是對諸行起厭離。
6:欲解脫智。一點也不執著世間,唯願解脫出離一切行。好像不會遊泳的人落水,落網的魚,陷于泥沼的大象,一心只想解脫。
圖十六:大象陷于泥沼
7:審察隨觀智。欲從壞滅苦難的叁界火宅中解脫出來,爲使解脫力幹淨俐落,再以審察隨觀智把握叁相。一切諸行是無常的,暫時的,壞滅的;屢屢逼迫,令人苦惱,是苦根,是苦果,是過患,是險難,唯只是苦;不可愛的,可厭的,可惡的,醜陋的,充滿不淨的;不自主,不自由,沒有我可主宰。好像漁夫捉住一條蛇,高興地誤以爲捉住一條魚,看到蛇頭上的叁根花紋,知道是毒蛇。快快捉住蛇的尾端,速速甩叁圈,用力丟開。再觀叁相就像看到蛇頭上的叁條花紋,速速甩開毒蛇。
8:行舍智。
8.1:行舍智與前二智有相同的意義,此智舍離的力量最強,是舍離諸行的智,于諸行成爲無關心的中立,不執著它們爲我或我所。它的修法是以種種方法把握諸行空,我空我所空。
8.2:由行舍智而生起叁解脫門。隨觀無常而生起無相解脫門,隨觀苦而生起無願解脫門,隨觀無我而生起空解脫門。
9:隨順智:是隨順于前八觀智的作用,又隨順于後的叁十七菩提分法。隨順智能除去覆蓋谛理的煩惱,心不住、不著于一切行,接著生起以涅槃爲所緣的種姓智。它的過程就像行者想藉由河旁大樹上的繩子渡河,他快跑過來,捉住繩子,蕩到對岸,手乃持繩子站在彼岸上。手捉住繩子,猶如隨順智,手持繩子站在彼岸上就如種姓智。
10:解脫開悟的過程。前五清淨已確定走上解脫的正道,行道智見清淨以九種觀智走到世間的盡頭,智見清淨才開始登上出世間。行道智見清淨的前二觀是以無常爲主,叁到五是以苦觀爲主,六到八是以無我觀爲主。第八的行舍智則是以無常苦無我的空智照亮叁解脫門,隨順智則進入叁解脫門(捉度到彼岸的繩子),下一節的種姓智則攀住度繩站上彼岸,智見清道的道智則是棄舍世間的繩子走上彼岸。這就是解脫開悟的曆程。
圖十七:解脫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