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叁項:生滅隨觀智
以叁相思維一切法之後,開始修生滅隨觀智,因爲是初修,所以才有十種觀的染,破除之,即是上道。行道智見清淨的階段修生滅隨觀智則是成熟的。
1:生滅隨觀智的方法。生滅隨觀智是正觀現前的名色的生起相、生、起、新爲「生」,變易相、滅盡、破壞爲「滅」。完全安住觀察于當下的生與滅,直下地經驗生與滅,而不只是思維的審察。了解到,名色的生起之前沒有未生起的名色,生時沒有來處,滅時沒有去處,已滅的沒有任何聚集。例如奏琵琶時産生的聲音,聲音生起之前尚未聚集,生時無所從來,滅時沒有去處,已滅的不住于任何地方。只是琵琶、弦、及人的適當操作的因緣,其未有而生,既有而滅。修生滅隨觀智的行者,知諸法未生者生,已生者滅,新新現生,當下當下安住,時時滅去。它們的現起不是真實的,就像小孩友吹泡泡,如作夢、如幻境、泡沫、影子,昙花一現,一閃即過,一觸即近。
2:十種觀的染。初步修生滅隨觀智,諸行的即生即滅,持續精進修習,會現起很多美妙的境界,它們乃屬十種觀的雜染。若放棄業處,懈怠的行者,行邪道的人,都不會生起這十種觀,聖者則已超越了。執著這十觀的染若就是「非道」,放棄之就是「道」。十種觀的雜染如下, (1)光明,由觀的力量看到光,誤以爲開悟。享受光明之樂就是非道,放棄它就是正道。(2)智,由于觀察名色,凡事迅速看得清楚,智慧銳利,行事果斷。(3)喜,觀而生起五喜,全身的細胞都喜悅。(4)輕安,觀的輕安,身心無病、沈重、堅硬、不安,身心輕快、柔軟、明淨、正直。(5)樂,觀的樂,全身流遍貫通極勝妙的樂。(6)勝解,由觀的力量而勝妙確解身心,得到極強的信樂。(7)策勵,平衡勇猛善柔的精進。(8)現起,念念專注,善住善安立于業處,如如不動,如山穩坐大地。(9)舍,諸行都舍,就像手碰到熱鐵丸立刻放下。(10)欲,執著于觀的光明等,而微妙安樂住著。若觀行者執十種染爲我的,則生起邪見。執爲可愛,則生起慢執。享受光明等樂,則生起愛執。
3:如何破除這些觀的染?就是觀察它們是無常、苦、無我。由此遠離「非道」,走上正「道」,證得道非道知見清淨。
4:以世間智確定叁谛。見清淨觀察名色,確定苦谛。度疑清淨觀察名色的業果,確定集谛。道非道智見清淨,遠離非道上的染,走上正道,確定道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