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第八章 修觀的五清淨 第四節:道非道智見清淨 第二項:思維叁相

  第二項:思維叁相

  1:思維諸行的叁相。以無常、苦、無我的叁相思維名與色,這叁相就是印別一切法的叁法印。無常是過去、現在、未來的諸行都會滅盡。苦是無常令生布畏,諸行無常、生滅逼惱布畏。無我是一切無實,所以無我,沒有我、作者、受者、自在者等。思維的方式是思維色、受、想、行、識是無常、有爲、緣生、滅盡法、衰滅法、離貪法、滅法。

  2:各種方法。論裏也非常有層次地提示各種思維叁相的方法。

  2.1:先指明聖典中關于思維叁相的文句。

  2.2:以五蘊的無常苦無我來思維。如果上述的簡略方法還不能成就叁相的思維,應修九種方法,使五根(信、精進、念、定、慧)平衡銳利,(1)只觀諸行的滅盡,(2)細心地觀滅,(3)持續地觀滅,(4)適切地觀滅,(5)修定,(6)照顧七覺支的平衡作用,(7)不偏于身或命,(8)以出離的力量克服身與命之中的痛苦,(9)不于中途停止。也就是說,五根銳利是修觀的主力。事實上,平衡發展叁十七道品,恰當好處地運用,這是通于修觀的五清淨。詳細的促進法,可參考保護似相成就安止定的叁類方法(本書第二章第叁節)。

  2.3:分開來修色的思維法和非色的思維法。

  2.4:如果還不能成就叁相的思維,再提起叁相,分別以七種方法思維色的叁相、非色的叁相。

  3:思維叁相通達部分的十八觀智。十八種大觀是出世間智的作用才完成就的,思維叁相只通達其中的八個。(1)修無常隨觀斷常相,亦通達(11)無相隨觀而斷一切相;修(2)苦隨觀斷樂想,亦通達(12)無願隨觀而斷願欲;修(3)無我隨觀斷我想,亦通達(13)空隨觀而斷住著。(15)如實智見在度疑清淨已成就,(14)修增上慧法則是通于一切觀智。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