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第八章 修觀的五清淨 第叁節:度疑清淨

  第叁節:度疑清淨

  1:什麼是度疑清淨?第叁清淨的見清淨是觀察名色,確認唯有名色而沒有我;第四清淨的度疑清淨進一步觀察名色的因緣,確認唯有名色的業果而沒有作者受者,超越叁世因果的疑惑。修行人希望了知名色的因緣,就如醫生找尋病人的病因,或如看到迷路的小孩就想到「這是誰的小孩」而找孩子的父母。

  2:確定名色的因緣的方法。

  2.1:第一種方法。修行者不管用什麼方法,都可以先思維名色必有它的因緣。

  名色不能是無因的,因爲名色若是無因的,則一切時代的各種人完全相同,沒有原因可以區別。名色也不是以天的創造爲原因,因爲見清淨已確定唯有名色而沒有天。然而,什麼是它們的因緣呢?先把握色身的緣,此身懷于母體中,置于胃直腸之間,前是腹膜,後是背椎,旁邊圍著腸與腸間膜,極其狹小,自己也覺得惡臭汙穢,正如蟲長在腐壞的魚中或在爛掉的死屍中。這樣子生的色身,無明、愛、取、業是它的生因,食物是支持它的緣,這五法就是色身的因緣。而名的緣,眼根緣色境而生起眼識。如是觀察而確定名色的因緣,進一步觀察過去世的名色是由緣而生起,未來世的名色也是由緣而生起,就可以斷除叁世的十六疑。用任何方法確名色的因緣,都可以越度的這十六種疑惑,而達到清淨。這十六疑有前際的五種,(1)我于過去世存在嗎?(2)我于過去世不存在嗎?(3)我于過去世是什麼?(4)我于過去世怎麼活?(5)我于過去世從什麼變成什麼?關于後際的五疑,(6)我于未來世存在嗎?(7)我于未來世不存在嗎?(8)我于未來世將是什麼?(9)我于未來世將怎摩活?(10)我于未來世從什麼變成什麼?現在的六疑,(11)我是存在的嗎?(12)我是不存在的嗎?(13)我是什麼?(14)我怎樣活?(15)我從何處來?(16)我將到何處?

  2.2:第二種方法,觀察名的共緣與不共緣,觀察色的四種緣。先觀名的共緣,眼等六根與色等六境是名生起的共緣;不共緣,善不善業是異熟的緣,有分是唯作的緣。色的四種緣是業、心、時節、食。這種方法當然也可以越度十六疑而清淨。

  2.3:第叁種方法,逆觀十二緣起。

  2.4:第四種方法,順觀十二緣起。

  2.5:第五種方法,從叁世的二重因果觀察緣起,它們有二十行相,五個是過去因,五個是過去因:無明、行、愛、取、有,五個是現在果:識、名色、六入、觸、受,五個是現在因:愛、取、有、無明、行,五個是未來果:識、名色、六入、觸、受。

  3:確定唯有因與果而沒有作者與受者。修度疑清淨,廣說可以斷疑與邪見。

  3.1:超越十六種疑。

  3.2:破除作者與受者。對于一切有情,認識到只是因果的連續而轉起名色,有作業而沒有作者,有果報而沒有承受者。至于「作者」「受者」,只是世俗的語言概念,而沒有它自己的真實。

  3.3:確認因果的相續而不常一,破除常見;變異而非完全斷滅,破除斷見。因果是連結而不是常一,過去的業緣造成現在果,而過去業已滅;現在果作爲未來因又造成未來果,而未來因已滅。它們之間有著連結,但因與果並不是同一。例如燈焰相傳,前一火焰傳爲後一火焰,但前焰已滅;後一火焰傳爲後後的火焰,但後一火焰已滅。火焰相續但不常一。另方面,後果雖己不是前業,但不離前業而有後果。猶如後焰已不是前焰,但不離前焰而有後焰。緣起法確然只業果生滅相續,而業果又是不一且不異、不常且不斷。不一且不異、不常且不斷,這些都是破除一、異、常、斷的邪見,不是另有不一不異、不常不斷的世界。緣起的因果法,生滅相續而又不常不斷,修度疑清淨而實證,不只是理論的辯說。善于辯說緣起的妙義,而不知曆階而修緣起,就好像很會說話的鹦鹉。學習佛法而專好妙談高深的玄義,或仰歎不可思議的佛境界,就好像只會數人家寶,永遠不會變成自己的,也不知道自己現在有什麼。

  圖十五:燈火相傳

  3.4:度疑清淨也斷除八種疑(八種對佛、法、僧、學、前際、後際、前後際、此緣性緣生法的疑),鎮伏六十二種邪見。

  4:法住智。

  4.1:度疑清淨確知一切世間法的因果安立,就是確知法的安住、站立,也就是法住智。得法住智決定必入聖域,但本身還不是聖智。

  4.2:從法住智到涅槃智。從法住智必然到達聖智,就是證入出世間的八種心,換言之,法住智必入涅槃智,接下來的叁清淨就是過程。從法住智到涅槃智也就是從世間有爲生滅的因果法悟入出世間無爲的涅槃。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