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現世、後世二利。此 頌總贊佛說有叁殊勝:一、降服怨敵,以甚深空義斷除一切外道邊執,降伏外道。 二、體用、因果不相違背,遠離外道邪說。叁、依緣起教義,由聞思修能滅叁惡 道苦,複以六度等善,世世得人身,究竟入于清淨涅槃。因此叁勝,大師自慶, 謂我心喜。
大師此喜,即不啻爲至教能脫生死,下一種定量。又二利中之現前利,樸充 數句,此言修習空性者,來世不但不失人身,一切持戒、布施均易成辦。
人中論雲:凡聞空性者,由聞空功德,馀法隨生,持戒易清淨,布施無過失, 悲心得穩固。
丙叁、正贊第叁科隨念佛恩分二 丁一、作者隨念情形 丁二、馀衆應隨念理
丁一、中複分叁 戊一、念佛爲法曠劫經艱 戊二、作者憶念親見佛緣 戊叁、正念佛說心生歡喜。
戊初中一頌
尊爲求此故 經于無量劫 數舍諸身命,親愛受用等
此字簡言之,指緣起法,詳言之爲上述降怨與利甚深緣起之教證二法。親愛 指妻子等。受用指財寶等。佛昔爲求一偈,以身布施藥叉。又于一世,佛爲大松 (梵志),爲求法故,以皮爲紙,以血爲墨,以骨爲筆,而敬書之。又于一世, 爲求法故,捐其妻子。又于一世,身爲國王,以最珍衣,持易一偈。經藏中記載 此類本事甚多,以此見吾輩末學,對于法要,應以精進受行積福忏罪而後可得。 又可見聞緣起法者,已經超過無量劫。以佛由一阿僧祗至一阿僧祗,無非爲證得 緣起空性法身故。初劫曆五萬五千,佛爲觀證甚深空義,中劫爲行甚深空義事。
戊二、作者憶念親見佛緣
二頌
由見何法德 如鈎釣諸魚 能引尊意法 未親從尊聞 自恨善根劣 由彼憂惱力 我意終不舍 如母意隨子
何法者即能使人離二邊,斷二我執、趣寂靜之法,亦可謂爲由見甚深緣起, 離二邊,成正覺因之法。鈎如佛意,魚如緣起,以鈎釣魚,魚不自立,引佛意鈎, 得佛歡喜,惟緣起法。但此深法,未值佛世,從佛親聞;以此之故,自歎根劣, 心生憂惱。因憂惱力,憶念于佛不能自舍,如母憶子,無時或釋。此與八千常啼 菩薩聞空中語,汝向東方,可遇知識,開示空義。身向東行,一心憶師,寢食晝 夜一切忘廢情形,恰相符合。在藏文中尚有一義,謂如此甚深空義法,倘得從佛 親聞,彼乃善哉。
戊叁、正念佛說心生歡喜
二頌
于此思尊說 相好甚晃耀 光網遍圍繞 大師妙梵音 谛此作如是說 能仁妙顯像 顯現于意中 如月治熱惱
思尊說者,即思世尊當時開說緣起法要之意,下四句正念世尊說法時,聖相 相好光網,此歎身功德。大師二字,指能調伏衆生者,言內含二法:一悲、二智, 必具二德,乃能調伏衆生此歎意功德。妙梵音叁字直指下文,言以六十種妙音, 作如是說。如是二字指緣志言,亦即廣中略般若諸經。佛從身、意二功德中發妙 梵音,說甚深法。追思能仁說法妙相,彰于意中,如月清涼,頓息熱惱,心得安 穩。又佛語具悅耳稱心美妙分明諸德。
丁二、馀衆應念佛恩 分二 戊一、由觀緣起念恩 戊二、獲得甚深緣起理
戊一、中複分二 己一、深義不依藏典而依印典之理 己二、印典中以龍樹父于爲宗之教誡
己一、中二頌
于此奇勝教 諸不智衆生 周遍起糾诤 如跋縛 草 由見如是相 故我多勵力 隨順智者行 數求尊密意
此字指甚深緣起。不智衆,指不通達甚深緣起義者。白巴草,亂草也。此謂 大師未到西藏以前,所有諸師對于空性紛诤,其亂如草。例錄宗羅紮瓦一派,于 實有應遮理上不善安立,認爲一切有法皆應遮止,而又恐落斷見,故立非有非無 爲中道,以雙離有無爲見中道。局一派,以爲如來藏心,衆生常有,如金染泥, 特不認識耳;一識心藏,即離二邊,又一派以爲一切染淨分別皆非,應將一切分 別與境,悉行遮止,住于無緣無念,乃合中道。又一派因印度論藏有真實義谛非 言說一語,以爲心境中無真谛。又一派以爲分別即是我執,凡由分別所起之境, 皆屬無有。如是諸派,各自以爲中見,各自以爲龍樹宗。又一派以爲心非內非外 無方所,一切不可得,即空義谛。又一派向身支分尋心不可得,即空義谛。又一 派向身支分尋心不可得,以爲無色無相之空定,即是中道。其他尚多,略幸如是。 用明大師以前,藏中周遍紛诤情形。白巴生産于印度,叢生能捕蟲,象入其叢, 亦能纏使不能動。如是相,指上述糾诤,非斷即常,亂不能決之相。智者,擡印 度大德龍猛佛護之流。尊密意,指佛關于甚深緣起之密意。大仰謂美妙住平南洲 大智者有八:一、龍樹,二、提婆,叁、無著,四、世親,五、阿奢黎法象(陳 那、著集量論者),六、法稱,七、功德光,八、釋迦光。大師隨八大論師之後, 數數尋佛之空性密意,因此八師或著因明,或著法相,或著般苦,不僅一面,大 師皆普遍研究,深刻研究,故曰數求。過去藏中諸師多淺嘗輕許,大師始爲深細 透解之功,特下此叁字以明之,大師曾著有偈,自述通達情形,謂初于顯教如何 研究次于密教如何研究,終乃會通顯密。又著多聞偈雲:不知取舍爲無明,前燈 破暗由多聞,解脫初程尚不知,如何能至佛陀城。故于彌勒五部論,乃至八智者 所著,不以淺滿意。大師遍尋諸論,非校量其是否與己意相合,而惟在求佛密意, 自述經驗如此,所以語後人當以印度論藏爲可靠。
己二、以龍猛父于爲宗四頌
次于自他宗 修學衆教時 後反以疑網 遍燒惱我意 尊授記龍猛 釋無上乘法 遠離有無邊 教軌夜開園 無垢智輪滿 無礙遊虛空 除邊執心暗 映邪說星宿 吉祥月善說 白 光照顯 由師恩見時 我意獲安息
自他宗指八大論師中,中觀衆及唯識以下諸宗。言諸宗所立基道果,各有不 同,即解釋般若經義,亦各不同,專就龍樹根本論說,以後著家解釋,亦各不同。 大師遍讀群書,反增疑網惱亂其心。此于大師、朗忍善釋心要諸典,亦可見之。 廣且不說,即以彌勒五部而論,二部承認無自性,叁部承認有自性。乃至無著五 地品,又謂內識是有,外境是無,又提婆與清辨解釋般若意義各別,清辨與寂護 師第所著複不相合。簡言之,清辨謂承認外境無,爲佛意。法稱、陳那、世親幾 皆承認有法實有。龍樹、提婆幾皆承認有法非實有。無著則實有、非實有並許。 此類大智者所著,第一即難通達。第二、通達以後,又彼此不同;所謂疑網者, 此也。最後大師追蹤龍猛,始解此疑。何以故經佛授記釋深經者,惟龍猛一人。 其余諸師雖有記別,然有所指。惟龍樹爲專記解釋,無上瑜伽乘離二邊、契佛意 者。楞伽經雲:謂比丘厥號龍猛,生于南方碑達國內,宏無上乘,遍諸世問,離 有無邊,建立中道,登歡喜地,生極樂國,此記包括記名、記地、記教、記證、 記最後。即密相續內,亦授有龍猛記。龍樹造六論,其後開顯解釋者,有提婆、 清辨、寂天、佛護、月稱等五人,最善者爲月稱。因月稱破他宗,立自宗著作最 爲豐富。故大師雖追蹤龍猛,亦可謂追綜月稱。教執二字,即指龍猛六論。夜開 花、印度産,待月乃開,其色極白。言龍猛、教軌潔白;如夜開之花。雖經清辨 等智慧如日者,花亦不開,必待月稱智光如月者,其花乃開。月稱所著,具足四 種不共殊勝,即下四句贊;.一、無垢智輪滿,言離二邊垢,顯出中道智圓滿無 缺,如白滿月輪。二、無礙遊虛空,虛空、指佛說一切經教意義。無礙,指說解 釋佛意。叁、除邊執心暗,邊執、指斷常。依何除邊執心暗;依以分別心假名安 立而起之緣起理以除之,邊執心暗,如黑夜大地,通達緣起理智,如月舒光,大 地皆明,黑暗皆去。四、映邪說星宿,指其余諸家,如滿月當空,衆星奪明。吉 祥月即月稱名。善說指所著諸論,如根本智論釋,六十正理論釋,四百頌論釋, 放中論頌,入中論頌釋。如是等著,
如白月光蔓,照顯龍猛菩薩教軌。照顯教軌何者,照顯教軌中甚深緣起義。 月稱智光照顯龍猛教軌,孰見之,大師見之。大師由何因緣見之,由其本師文殊 之恩見之。大師自著通達集有雲:我依于龍猛微細智理之正見要點而斷疑網,完 全爲文殊菩薩之恩。未句我意獲安息,亦即此義,安息與疲勞相反,以前在疑網 中,經種種疲勞,令得安息矣;蓋歎詞也。此頌亦爲啓诏衆生,須以龍猛父子爲 正軌。而通達龍猛樹正軌,又須依月稱著述。又複須依本師勤修而後可得。不啻 直指學習空性一條大道。即以大師平生著作,亦以此贊爲第一。再上文所謂師恩, 最根本者爲文殊。其余對于學修二類的上師亦皆在內。此又所以教诏後人,應知 師恩及依師之理。
戊二、獲得甚深緣起理
一切佛事中 語事爲第一 彼複因此故 智由此念佛
此承上文、依師見谛,意獲安息而言,世尊一切度生事業,以語事業爲第一。 未二句,彼指語事業。此指甚深緣起主義谛。智指一切通達空性者。佛身語意事 業均爲利益衆生。如身事業、變現種種光明神通,雖爲調伏衆生,但非究竟調伏; 不過使衆生見之發生悅意而已。究竟調伏,仍賴語業開示,使衆生悟入解脫。佛 事業廣大如虛空,如十一相;一、自兜率降生事業。二、入胎事業。叁、住胎事 業。四、降生事業。五、作太子事業。六、出家事業。七、苦行事業。八、菩提 樹下事業。九、降魔事業。十、成佛事業。十一、入涅槃事業。此十一種,皆爲 調伏衆生事業,而非究竟事業。究竟事業,厥爲轉*輪事業。因轉*輪,乃調伏 衆生真正究竟之方便。經雲:能仁不以水洗衆生罪,亦非手除衆生苦,非運自證 而施他,說法性谛令解脫。故佛事業以說法爲最勝,而說法中,又以說緣起法爲 最勝。因不依緣起法,衆生不得究竟解脫故。故語事業之爲第一,實與說緣起相 關。以一切說皆爲顯示緣起法故。但因衆生根器,有直示緣起,有曲示緣起之別 耳。故一切…
《緣起贊五十八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