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第二章:定學的一般教導 第叁節:修定的共通方法 第二項:四種禅

  第二項:四種禅

  1:初禅。

  1.1:近行定與安止定的差異。上述叁類保護似相的方法,從近行定修行到定止定,不只鎮伏五蓋,且具足五種支分(尋、伺、喜、樂、定,參見下面對初禅的規定)。這時的心相並不是實相,只是定心相應的境界,切莫誤以爲開悟之類。近行定與安止定的區別,前者的禅支不穩固,猶如幼兒學走路,屢屢跌倒在地上,後者就如有力的人,可以持續穩固地站立。四十種業處有十種只能達到近行定,不得定止定,它的內容是八隨念(十隨念中除了身至念與念呼吸)、食厭想、四界差別。

  1.2:初禅的規定,就是離開五蓋且具備五種支分。五蓋是欲貪(五欲的貪求)、瞋恨、昏沈(昏昧)與睡眠(欲睡)、掉舉(浮躁不安穩)與惡作(後悔所作的惡行)、疑(懷疑),詳見不善心所(第六章第四節)。初禅的五支是尋、伺、喜、樂、定。尋是尋求,心專注擊觸于所緣,它可以鎮伏五蓋的惛沈與睡眠;伺是伺察,心繼續深細考察,它可以鎮伏五蓋的疑。初禅的尋與伺沒有渴望求知的沖動,不是豁然開解的恣意,它是依于澄淨與安住。尋伺的差別,尋就如擊鍾之初的響,伺猶如鍾的余韻。尋又如鳥振翅上飛,伺如下降的平滑。喜是喜悅歡喜所緣,可以細分爲五階段,小喜身上的毫毛豎立,毛孔都感到歡喜;剎那喜猶如電光剎那剎那而起;繼起喜猶如海岸的波浪,于身上數數現起而消逝;踴躍喜是很強的,全身踴動;遍滿喜遍身內外歡喜,猶如吹脹的氣泡。遍滿喜成就才是成就初禅的特點,喜可以鎮伏五蓋的瞋。樂是愉悅安樂,遍滿喜成就後引發身心輕安,成就身心兩種樂,安詳地享受喜才是樂,它可以鎮伏五蓋的掉舉與惡作。初禅的喜與樂不是豪爽的快感、不是酣暢的舒適,它是平靜清涼。喜樂的差別,喜是行蘊,樂屬受蘊;喜是對于所緣的滿足,樂是享受獲得的滋味;喜猶如沙漠困乏的旅人見到了林水,樂如受用水。定是安住于一境,可以鎮伏欲貪;它是禅支的主要特點,但是成就初禅必須余四支均衡兼用。

  2:二禅是尋伺止息,內淨心專一故,無尋無伺,定生喜樂,第二禅具足住。自在熟悉初禅才能修習二禅,否則驟修二禅反而會退失初禅。

  3:叁禅是離喜的妙樂,而住于舍、念與正知,成就舍念樂住,第叁禅具足住。

  4:四禅是由斷樂及由斷苦,並先已滅喜憂故,不苦不樂故,舍念清淨,第四禅具足住。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