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叁主要道論▪P15

  ..續本文上一頁只求個人脫離惡趣;中士,只求個人解脫輪回;上士,爲利一

   切有情而願成佛。

   10.惡趣:地獄、餓鬼、畜生。

   11.氣脈明點:無上瑜伽續部中所說的高級修法。

   12.格西浦穹瓦與京俄瓦:格西浦穹瓦本名爲迅努堅贊(童憧),爲仲敦巴大師親

   炙弟子[叁昆仲]之一;京俄瓦,本名爲楚臣跋(戒熾盛),亦是[叁昆仲]之一;

   另一人爲博朵巴,這叁位是噶當派著名人物。

   13.五明:聲明、因明、內明、工巧明和醫方明。

   14.五種神通:天眼通、天耳通、宿命通、他心通和變化通。

   15.八大悉地:寶劍、丸藥、眼藥、疾行、取精、空行、隱身和地行。

   16.覺窩:意爲至尊,此指阿底峽大師,大師本名吉祥燃燈智,是印度佛教史和

   西藏佛教史上的重要人物,是他將[道次第]教授傳入西藏,亦是《菩提道炬

   論》的作者。

   17.旃迦:爲一修閻曼德伽有成就者,因其濫施密法傷害他人而墮入地獄。

   18.喜……師:印度有位修喜金剛的瑜伽師,因爲沒有菩提心,只證得小乘果,

   這二個故事詳見《解脫掌中論》。

   19.[如果]等:出自宗喀巴大師致仁達瓦的一封信,向其彙報從至尊妙音處所得

   的教授。

   20.二障:煩惱障,所知障。

   21.二菩提心:此即願、行二種菩提心。

   22."我之",等:出自宗喀巴大師與至尊妙音的一段對話,引文全文見《解脫掌

   中論》。

   23.阿阇黎丹孜:古印度詩人,約公元七世紀時人,著有《詩鏡》。

   24."敬禮"等:出自釋迦菩提的《釋量論注》。

   25.《智有頌》:即宗喀巴大師所造《加持近傳諸上師啓請文·悉地穗》,見附

   錄二。

   26."修解脫者"等:出自拉扯崗巴的《藍色小冊》。

   27.[功德]等叁頌:出自一世班禅洛桑卻吉堅贊的《供養上師法》這叁頌分別爲:

   "功德根源屍羅海,充滿多聞摩尼聚,能仁第二著袈裟,祈禱持律上座師。

   成就十種勝功德,善能宣說善逝道,紹隆一切諸佛種,祈禱大乘善知識。

   善護叁業具慧忍,正直無谄解咒教,具力真實善繪講,祈禱金剛持中尊。"

   28.堅固與善巧:堅固指比丘清淨持戒十年以上;善巧指對戒條、持犯、輕重等

   的了解。

   29.叁學:戒、定、慧。

   30.八種如理依止功德:即近諸佛位;諸佛歡喜;終不缺離大善知識;不墮惡趣;

   惡業煩惱悉不能勝;終不違越菩薩所行;于菩薩行具正念故功德資糧漸漸增

   長悉能成辦現前究竟一切義利。詳見《道次第廣論》與《解脫掌中論》。

   31."所有"等:出自《道次第攝頌》。

   32.仲敦巴:本名傑衛穹乃,系阿底峽大師最著名的弟子,創建噶當派祖寺熱振

   寺。

   33.赤欽和……群覺:洛桑耶協丹巴饒傑,又稱阿齊吐諾蒙朗,生于1758年,系

   格魯派一大高僧,曾任甘丹赤巴,其二函文集的主要內容是密法教授。他從

   阿旺群覺大師學二種菩提心。

   34.薩迦班智達:本名貢噶堅贊,爲薩迦五祖之一,由他最早將佛法傳于蒙古人,

   紮巴堅贊是其上師和叔父,亦爲薩迦五祖之一。

   35.《黑》:作者爲惹那嘎惹馨底,又稱馨底巴,爲印度超岩寺著名大師之一。

   阿底峽赴藏前曾從之學法。

   36.《事師五十頌》:古印度佛教詩人馬鳴著。文中所說十叁種非時死爲:瘟疫、

   爲他有情傷害、疾病、鬼魅、大熱病、中毒、王法、火難、毒蛇、水難、空

   行、盜賊、邪引。此等爲現世過患,死後墮入地獄爲後生過患。請參閱宗喀

   巴大師所著《事師法五十頌釋》。

   37.桑傑耶協:其故事詳見《解脫掌中論》。

   38.格西乃邬素巴:本名耶協跋(1042-1118),噶當派著名大德,師從博朵巴等。

   《修心八偈》的作者朗日塘巴是其弟子。

   39.[了不了]等:出自貢唐絡貝央的《格魯教派增長願文》。貢唐絡貝央,本名

   貢卻丹貝准美(寶教燈)爲嘉木樣一世的弟子,以智慧超群著稱于世,绛貝央

   即妙音之意。其所著《叁主要道筆記·密鑰》一文見附錄一。

   40.[總攝]等:出自《道次第攝頌》。

   41.叁差別與四殊勝:叁差別是指道次第教授與其他教誡相區別的叁個特點,即:

   總攝一切顯密教法;易于修持;由甚深,廣行二大派諸師所傳來。四殊勝爲:

   通達一切聖教無違;一切聖言現爲教授;易于獲得佛之密意;極大罪行自趣

   消滅。

   42.《吉祥集密》:無上瑜伽續部名,父續之主,爲宗喀巴大師所特重。

   43.《現》:是般若教授的最重要論典,由至尊慈氏傳于無著。

   44."把新舊"等:出自《講述一切宗派源流和教義·善說晶鏡》。土觀達麻班雜,

   又名洛桑卻吉尼瑪(善慧法日)爲土觀第叁世,系格魯派一大高僧,其重要著

   作還有《章嘉若貝多傑傳》等。

   45.喇嘛降曲沃:十一世紀西藏西部古格王國之王,阿底峽大師即由他下令迎請

   入藏。

   46.[事關]等:出自《叁律儀差別論》。

   47.智……覺:西藏佛教香巴迦舉創始人。其生平詳見迅努貝(童祥)的《青史》。

   48.薩……波:西藏佛教薩迦派創始人,是薩迦班智達的祖父。

   49.《四》:聖提婆造,是中觀學重要論著。

   50.有漏取蘊:蘊即色、受、想、行、識五蘊,爲業煩惱所取,即爲有漏取蘊。

   51.下劣涅槃:指沒有菩提心的涅槃,如有則是佛位。

   52.霞惹瓦:噶當派一著名大德,是博朵巴大師的弟子,切喀巴 (《修心七義》

   之作者)的上師。

   53.《遠離》:薩迦五祖之一的紮巴堅贊所著,所謂[四種執著]是:執著現世非

   佛徒,執著輪回非出離,執著自利非菩薩,執著實我非正見。

   54.[覺窩瓦]等:出自尊巴傑貢編寫的《噶當派諸正士嘉言錄》。

   55.祥……巴:據《青史》記載,此師善巧慈氏五論,並爲瑪譯師之侄家敦·穹

   乃喜饒傳過法。

   56.阿裏巴:即阿裏班欽,本名貝瑪旺傑(1487一1543),爲甯瑪派大德。

   57.[利無利]等:出自龍猛所著《親友書》。此信是龍猛寄給他的好友,南印度

   國王樂行的,故名。漢譯本共有叁種。

   58.林日巳:本名貝瑪多傑(蓮華金剛)(1128一1188),是衆生依怙帕摩竹巴的弟

   子。

   59.揚貢巴:本名傑參貝(1213-1258),其師爲果倉巴·貢波多傑(1189一1218),

   他們創立噶舉派的一個分支。

   60.十秘財:出自格西夏窩巴的教授,詳見《噶當派諸正士嘉言集》。

   61.嘉……協:前者爲第七世DL喇嘛,後者爲第二世班禅,這二位是當時西藏

   政教二方面的領袖。

   62.人名清淨弟子:即絡嘎瓦·绛白卻桑,上座桑穹瓦(賢護)上座仁欽堅贊 (寶

   幢),上座绛僧(菩提獅),上師绛貝嘉措(妙吉祥海),格西協饒劄(慧稱),

   格西绛貝紮西(妙吉祥),格西貝穹瓦(祥護)。

   63.漢地皇帝:即明朝永樂皇帝。

   64.嘉瓦溫薩巴:本名洛桑頓珠(善慧義成),是格魯派[溫薩耳傳]系統的重要人

   物。下文出自他的《自誡》。

   65.[子若]等:出自日穹巴所著《米拉日巴傳》。

   66.[我樂]等:出自Gmb·米覺多吉(不動金剛)所著的《噶舉歌海》。

   67.[暇身]等:出自《道次第攝頌》。

   68.八無暇:如《親友書》中所說:"執邪倒見、生傍生、餓鬼、地獄、無佛教

   及生邊地蔑戾車、生爲?(此字爲左"馬"右"矣")啞長壽天。"

   69.滿:分自他或內外二種,自圓滿有五:生于四衆弟子所遊之地,諸根具足,

   未自作教他作無間罪,信仰叁寶;他圓滿有五:佛降世,說正法,教法住世,

   法住隨轉,他人具足悲愍。

   70.樂趣:指人、天、或加非天。

   71.念死法:詳情參閱《道次第廣論》和《解脫掌中論》,[死相]部分請閱後者。

   72.[不善]等:出自《寶鬘論》。

   73.叁寶:佛、法、僧。

   74.善星比丘:其故事詳見《大般涅槃經》第十二品。

   75.天授:釋迦佛的一個近親,曾因妒忌而害佛。

   76.蘊:用一神象所能背負的墨水書寫之典籍總和。經中說,天授能憶持六十擔

   [香象]所負之經,即一大法蘊。

   77.對治罪惡,有四種對治力:所依力、追悔力、現行對治力和防護力。

   78.十不善:即殺生、偷盜、邪淫、妄語、離間語、惡語、绮語、貪、瞋、癡。

   79.未得聖道:即未現證空性。

   80.《妙》:全稱是《菩提道次第引導文妙音口授》,爲[道次第]八大引導之一。

   81.《樂道》與《速道》:二書均爲重要的[道次第]修法著作,屬八大引導。前

   者由一世班禅洛桑卻吉堅贊(善慧法幢)所著,後者爲二世班禅洛桑意喜 (善

   慧智)所著。

   82.[少欲知足]:這句名言出自世親《俱舍論》第六品。

   83.悅意慈:意爲視其他一切有情如自己的孩子般可愛,與上述之[慈心]有別。

   84.二十二種發心:詳見《現觀莊嚴論》,是依譬喻助伴相同門將發心分爲二十

   二種,如地,金,月,火等。簡要的,可參閱覺耐喇嘛劄巴謝珠(名稱講修

   1675一1748)的《現觀莊嚴疏》。

   85.願行二心:二者的區別在于發願和實行,後者需受菩薩戒,可參閱克珠·丹

   巴達吉(教宏1493一1568)的《現觀釋》。

   86.[大乘]等:出自《道次第攝頌》。

   87.《修》:八世紀佛教大師嘎麻希拉著,共有叁篇。他曾在藏王赤松德贊跟前,

   以觀察修教授擊敗了漢地[摩诃衍那]和尚所持全無所許的宗見。

   88.加行道:五道之第二。五道爲資糧道、加行道、見道、修道和無學道,大小

   乘各有五道。

   89.勝行:是一外道仙人名,他出定後見群鼠噬發而生瞋故惱,故死後墮地獄。

   90.[此善]等:出自《六十正理論》,現多用作聽法善業回向文。

   91.[世俗]等:出自《入中論》。

   92.中觀正理聚:即《根本慧論》(中觀論),《精研論》,《回诤論》,《七十

   空性論》,《六十正理論》和《寶鬘論》。

   93.[龍猛]等:出自《入二谛論》。

   94.婆沙師:以專習或通達《大毗婆沙論》得名,或稱分別說部。

   95.經部師:以主張經爲正量而否定七部量論等爲五道而得名,又稱譬喻師。

   96.唯識師:主張依他起實有,不承認有離識外境,故名。

   97.自續師:主張但由[能破]不能引生敵者之比量智,而必須有自體相續之因,

   故名。

  

   98.無損心:未被現前錯誤因緣損壞的正確根識。

   99.應成師:主張只由[能破]就能引生對方通達所立的比量智,故名。

  100.實事師:指婆沙師,經部師和唯識師,因爲他們執有作用之事物爲實有。

  101.四扼要觀察:所破決定,周遍決定,離谛實一決定,離谛實異決定。

  102.薩迦耶見:漢譯爲壞聚見,壞指二方面,一是指總有一天要死去;二是指此

   邪見本身總有一天要糾正和消失。

  103.[這裏]等:出自《四百頌釋》。

  104.覺耐仁波切:指帕繃喀大師的上師,覺耐·格西洛桑嘉措。

  105.[是故]等:出自《入中論》。

  106.經:即《心經》。

  107.格西多巴:本名協饒嘉措(智慧海1059-1131)),爲博朵巴弟子,著名的《藍

   色小冊》就是他編寫的。

  108.資糧田:諸佛菩薩等聖者是我們種植成佛資糧的最上田地。

  109.黑色母豬:亦表一切痛苦之根本--無明。

  110.皈依二因:畏叁惡道和輪回苦;信叁寶能救。

  111.四無量:即慈、悲、喜、舍。因所緣對象的有情無量,及修習此等所獲功德

   無量故名。此與四梵住之區別,請參閱《解》。

  112.經師金剛持:可能是指帕繃喀大師的根本上師,達波喇嘛绛貝倫珠。參閱本

   文《前言》。

  113.大寶上師:此指達波上師。金洲大師,本名法稱,是金洲(今印度尼西亞)一

   著名的佛教大師,主修[菩提心]。阿底峽大師依止他十二年,盡得一切教授。

  114.[盡我]等:出自《上師瑜伽喜足天衆》。

  115.[誰是主持]等:此頌中含有帕繃喀大的名字,慈氏事業海。

  116.十力:佛所具有的十種特殊智力,處非處智力,業異熟智力,種種勝解智力,

   根勝劣智力,種種界智力,遍趣行智力,除淨無障礙智力,宿住隨念智力,

   死生智力,漏盡智力。

  117.[從他]等:喻如毗沙門手中的吐寶鼬 。

  118.[諸佛]等:指至尊妙音。

  119.八萬語秘密:即八萬四千法蘊。

  120.有寂:生死與涅槃。

  121.叁恩:依顯教說,指授戒、傳教、引導;依密法說,指傳灌頂、解釋密續、

   賜教授。

  122.紮西卻林:是帕繃喀大師常年所居的茅篷名。參見《前言》。

  123.六加行法:是正修前的預備修法,即:淨掃住處供設身語意所依,以無谄曲

   而尋供養,端嚴陳設,身具八法坐安樂座,次改正動機,修皈依發心四無量

   等,觀想資糧田,總攝積淨扼要修七支與供曼陀羅,如教授啓請決定令與相

   續和合。

  124.平等心:此有雙重含義,因爲寂天派的第一步修法也是等觀一切有情。

  125.順世外道:古印度一外道名,他們不承認有前後世。

  (全文完)

  

  回向偈

  聖菩提心極珍貴,諸未生者令生起,

  令已生起不衰退,輾轉增上恒滋長

  

  

《叁主要道論》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