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智海法師智悲答疑(戒律篇)

  戒律篇

  目錄:

   1、戒律的精神是什麼?請師父慈悲開示。

   2、什麼叫戒法、戒相、戒體和戒行?戒子在受戒時,得到的戒體是否殊勝,加持力是否大,與戒子的受戒發心有關,與戒和尚是證悟的菩薩,或是凡夫法師有關系嗎?

   3、在菩薩戒的攝善法戒中要求行人在一切時處都要盡己所能、竭盡全力積累包括一絲一毫在內的一切善業。當你覺得在力不能及的時候,怎麼辦才好?

   4、有人說受菩薩戒的學佛人不能拒絕別人的一切要求,是不是這樣,請師父慈悲開示。

   5、梵網菩薩戒與瑜伽菩薩戒的同異?

   6、請師父開示:在家居士受大乘八關齋戒與我們現在的八關齋戒有何區別,如果我受了有行持又有什麼樣的過失,如果不受大乘八關齋戒又有什麼樣過失。

   7、我要受五戒,遇到家裏蚊子、蟑螂等蟲,怎麼辦?殺了是破戒嗎?還有人說五戒做到了,受不受五戒也沒有關系,是不是正確?

   8、佛不製造麻煩,不爲人製造麻煩。佛只解決問題。佛幫人解決問題。可是我作爲一名佛子 經常不能如理守戒,經常犯錯。祈請您加持弟子好嗎?

  

  1、戒律的精神是什麼?請師父慈悲開示。

  戒律的精神就是防非止惡。修行的精神就是防非止惡,修行正確的東西。最關鍵的精神,就是相應于真理;凡是與真理違背的,就要對治。

  

  2、什麼叫戒法、戒相、戒體和戒行?戒子在受戒時,得到的戒體是否殊勝,加持力是否大,與戒子的受戒發心有關,與戒和尚是證悟的菩薩,或是凡夫法師有關系嗎?請師父慈悲開示。

  戒法,戒本身就是一種法。我們說不殺生就是一種法。法是軌則,法則。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遵從戒法就是法則。

  戒相,就是我們受戒法後有一定相狀。究竟什麼樣是犯戒,究竟什麼樣做是犯戒,究竟什麼樣是犯輕,究竟什麼樣是犯重。持戒和犯戒有沒有它的相狀呢?一定有的。所以說開遮持犯、輕重緩急都可以稱之爲戒相。

  戒體,就是從所受的戒法當中,我們納法于心,心法如一,我們發願誓不做惡,誓修一切善,誓度一切衆生。我們發心的緣故,把這樣的方法和我們的心結合爲一,充分認識到爲什麼要這樣做。因爲我們發心無盡故,誓願堅固故,自然在我們內心裏得到任運自然、防非止惡的功能。這種功能就是戒體。

  戒行,依照這樣的戒法,認識這樣的戒相,本著我們的戒體,看看怎麼樣才是持戒,我們嚴持淨戒;看看怎麼樣才是犯戒,我們堅決杜絕犯戒。所以說在持戒犯戒過程當中呢,我們能如理如法地抉擇,依法行持。戒律規定我們不能爲非作歹,于是我們嚴持淨戒。這就是戒行。戒法上給我們規定的,不能夠不度衆生,所以呢,我們萬善齊修,度化衆生。這就是戒行,就是把戒法落實在行爲上,把防非止惡的功能落實在現實觸對接物中。戒行就是依戒而行。所以說,法體行相,是戒的四科,在學習戒法的過程當中非常重要,都要領會,都要懂。

  戒子在受戒時,得到的戒體是否殊勝,加持力是否大,與戒子的受戒發心有關,與戒和尚有關,與做法如不如法有關。所以說你遇到什麼樣的戒和尚,遇到什麼樣的僧團,遇到做法的人是否精持做法,還有與我們發心是否圓滿有關,是上品發心、中品發心還是下品發心,這些都關系我們得戒體是否圓滿。所以,我們受戒要發上品心,要能值遇受戒和尚要持戒精嚴,或者說釋迦牟尼佛親自給我們傳戒,乃至有那些得道證悟的菩薩,他的證悟境界越高,對于我們受戒的加持、教育越到位。他能夠更懂佛法,能夠讓我們能夠以心印心,直接接受戒法,對于我們受戒所受戒體息息相關。

  

  3、在菩薩戒的攝善法戒中要求行人在一切時處都要盡己所能、竭盡全力積累包括一絲一毫在內的一切善業。當你覺得在力不能及的時候,怎麼辦才好?請師父慈悲開示。

  力不能及的時候,就是福德資糧不夠,就更需要培福。一個方面忏悔我們過去培福太少,二一個方面要發大願,竭盡全力培福。叁一個方面,是在力所不能及時,在自己能力所及內辦事,把事相上回歸到法性當中,叁輪體空。

  在力所能及時來做。凡是力所不能及,就忏悔、發願。一個是往昔時我們修行不夠,所以我們福德資糧不夠,力量不逮,所以,我們的歡喜心,做事時發心、投入等等等等,這些方法都可以幫助我們彌補不足。力量不夠,有時我們智慧又不夠,就會對我們形成相應損傷。在攝善法戒裏,沒有要求我們在能力之外來做。

  逐漸培福,逐漸求叁寶加被,從功德的思維,從善法欲,逐漸積累。我們不要操之過急,要有積累資糧的過程,好好地落實在積累功德過程當中來修行。

  

  4、有人說受菩薩戒的學佛人不能拒絕別人的一切要求,是不是這樣,請師父慈悲開示。

  這個要看別人的要求是什麼了,不合理的要求是可以拒絕的。恒順衆生,要看怎麼樣恒順。人家要你殺人,你能夠殺人嗎?滿足一個衆生的要求,就剝奪了另一個衆生的要求。衆生的要求是什麼。人家有要求了,我們來觀察,可不可以滿足,可以滿足,就來滿足。如果不能滿足,沒有許可的前提,可以拒絕。

  

  5、一位法師請問師父:梵網菩薩戒與瑜伽菩薩戒的同異?

  法師應該在佛學院學過的,聖嚴法師的《戒律學綱要》就有梵網菩薩戒與瑜伽菩薩戒的同異,相信法師們學過。梵網菩薩戒是一種頓立戒而瑜伽菩薩戒對于出家的戒法要求很高。所以說,一個方面梵網戒與瑜伽菩薩戒傳承上不一樣;從他的心性體性上,瑜伽菩薩戒依照瑜伽作法,而梵網菩薩戒的依據又不同;在具體的戒條當中,戒相也不同。在這裏我們不再詳細分辨兩者的同異。

  

  6、請師父開示:在家居士受大乘八關齋戒與我們現在的八關齋戒有何區別,如果我受了有行持又有什麼樣的過失,如果不受大乘八關齋戒又有什麼樣過失。

  我們受八關齋戒到底發什麼心?受戒是從我們發心上來區別,我們受八關齋戒強調發大乘心。

  受了大乘八關齋戒,又行持,沒有過失。受了,又沒有行持,過失不小。因爲只要如質如量受持八關齋戒,對于成就我們世間和出世間的力量,往往比其他戒法力量更大。如果不行持,自然是過失。

  

  7、我要受五戒,遇到家裏蚊子、蟑螂等蟲,怎麼辦?殺了是破戒嗎?還有人說五戒做到了,受不受五戒也沒有關系,是不是正確?請師父慈悲開示?

  爲了不殺生,我們在環境上要注意。要從清淨衛生的根源上防備蚊子、蟑螂滋生的環境、條件。

  二一個,滋生蚊子、蟑螂,它們與我們一起生活,是有業力因緣的,我們要多從因果上忏悔。

  叁一個,通過它們來守持慈悲心,幫助我們在現實生活過程當中圓滿五戒。

  當然,殺了它們,是犯了殺戒。但是五戒的根本殺戒是針對人來說的。對于蚊子、蟑螂與人相比,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受五戒、守持五戒,先就要學習戒條的開遮持犯。

  “還有人說五戒做到了,受不受五戒也沒有關系,是不是正確?”不正確。五戒做到了,本身就是受戒。受就是領納,如果你不領納,你能做到嗎?你要想做到,首先就是受五戒,要領納。你不受戒,就是沒有認同,沒有領納,那麼還能夠做到嗎?要好好修學,否則,什麼是五戒都不知道。要完全做到守持五戒,首先就是領納,受五戒,然後好好修學,再逐步增上持戒能力,最後才能完全守持五戒。

  我們持戒之前,首先要受戒,受戒就是發心。你心不甘情不願,受戒都不願意,領納都不願意,還能守持嗎?

  

  8、佛不製造麻煩,不爲人製造麻煩。佛只解決問題。 佛幫人解決問題。可是我作爲一名佛子 經常不能如理守戒,經常犯錯。祈請您加持弟子好嗎?

  我們說加持就是幫助,幫助呢,諸佛菩薩常常存心利益衆生,但是,我們要懂得諸佛菩薩加持我們的方法,其實,就是講經說法,我們聽聞之後,如理如法糾正自己的行爲。

  我們了解自己的犯錯的原因、對治方法,我們在聽經聞法中了解這些,然後,改正錯誤還是靠我們自己。迷時師度,悟後自度。首先能不能夠得到加持,我們問自己,聽經聞法我們聽了沒有?聽懂沒有?對治錯誤的方法掌握了

  沒有?我們真正對治修行沒有?這就是我們得加持的方式。不要一不聽經,二斷斷續續,叁不尋求對治方式,四不堅持對治。缺少自己自覺的加入。聞思修要我們積極投入聞思,修行要我們積極投入修行的過程當中。

  當把主動心培養起來了,我們遠離錯誤那就快了。這就是諸佛菩薩曆代祖師善知識對我們的加持!不要期望自己不修行,就得到加持。必須要加強我們主觀能動性,不斷熏修!

  我們自己要承擔,不要把修行推給別人。修行是別人不能代替的,否則,佛陀那麼慈悲,早就把我們度化到西方極樂世界了。不修行就是不能斷煩惱。

  諸佛菩薩對我們的加持就是幫助我們認識爲什麼會犯錯,幫助我們找到對治的方法,我們要自己發心去改變這種毛病。

  業慢功能慢煩惱慢,我們要樹立這叁種自信心。

  否則,我們聽經聞法不能落實到行動中,我們的缺點錯誤就不能改變。所以,加持,要從這樣的方法中求加持。

  二一個方法呢,假如你聽經聞法還不到位,但是,你知道自己犯戒犯錯,本身就有一定覺悟性,我們要經常忏悔祈禱諸佛菩薩加持,以虔誠心恭敬心拜佛,以這樣的方法也能得到加持。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