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南傳菩薩道 下 第九章:慈波羅蜜▪P2

  ..續本文上一頁,當他們來到這座山林漫遊時,也會歡喜地來見我。」

  從這段經文裏,我們就知道住在森林裏的黃金睒摩菩薩時常播慈愛給森林裏的一切動物,包括人非人。因此他與每只動物都能互相愛護。

  在培育慈愛的十一個益處之中,其中一個是受到人、天人與非人的喜愛。然而從黃金睒摩的故事裏,我們知道動物也會喜愛有慈心之人。關于受非人喜愛的益處,《清淨道論》的「說梵住品」舉出毗舍佉長老(Visakha Thera)故事爲例子。

  毗舍佉長老的故事

  住在波咤厘子城的毗舍佉居士聽到錫蘭的情形後,就想到那個國土去修習佛法。離家後,他乘船去到錫蘭,在大寺成了比丘。在他已有五個戒臘時,他已通曉二部母論(比丘戒本及比丘尼戒本)。過後,他離開大寺出外遊曆,准備在每一間寺院居留四個月修禅。

  在去羯但羅山寺的途中,他遇到條分叉路。當他在想該走那一條路時,住在該山的山神向他指明正確的路。來到羯但羅山寺時,他就在那裏住了四個月。當他准備好明天去另一間寺院後就去睡覺。當他正在睡時,摩尼樹的樹神便坐在梯級上哭泣。長老問:「是誰在哭?」「尊者,我是摩尼樹神。」「爲什麼哭?」「尊者,因爲您就要離去了。」「我住在這裏對你有什麼好處?」「尊者,您住在這裏令到此地諸非人得以互相慈愛。您走後,他們就會互相爭吵,甚至說粗言惡語。」

  長老說:「若我住在這裏能幫助你們快樂地過活,那麼我就再多住四個月。」當四個月過後,他再想要離去時,那樹神又再悲泣。如此那長老無法離開那寺院,最終在那寺院裏進入般涅槃。

  這故事顯示了接收到慈愛的人(衆生)不單只喜愛那散播慈愛的人,在他們之間(接收者)也因爲那慈愛的影響而互相慈愛。

  一位獵人的慈愛

  在《大鵝本生經》裏提到,有一次大鵝王(菩薩)中了陷阱而受了重傷。看到牠時,後悔的獵人細心地拾起鵝王,散播慈愛給牠以減輕牠的痛苦。由于這獵人慈愛的力量,鵝王的傷竟即刻恢複,變得有如不曾受傷一般,完全沒有留下任何傷痕。

  僞裝爲慈愛的欲愛

  修習慈愛者應小心避免錯誤地培育了僞裝爲慈愛的欲愛。注釋裏警告說:「僞裝爲慈愛的欲愛是很會欺騙人的。」《清淨道論》的「說梵住品」也說:「去除了瞋恨即是成就慈愛,然而欲愛的生起卻表示慈愛已被毀了。」

  其意義是:若有人能對他所生氣的人散播慈愛,而令到怒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慈愛。因此瞋恨的消失導致慈愛生起。若在他培育慈愛時生起了欲愛,那麼他的慈愛即是消失了。現在他已受到外表跟慈愛相似的欲愛所欺騙。

  至于要達到波羅蜜的程度,所散播出去的慈愛必須足以令到對方也以慈愛來響應,就好像黃金睒摩的例子一般。慈愛不只是屬于十波羅蜜之一,同時它也是四十種止禅之一,能夠令到禅修者證得禅那與神通。因此菩薩與古代大德皆以非常深且強的定力來修慈,直到證得禅那與神通。我們可以從《善人本生經》與《一王本生經》看到這種修慈的成就。

  《善人本生經》

  以下是善人本生經的簡短摘要:

  當梵與王統治波羅奈國時,他公正地治理國家,盡了國王的十項任務。他行布施、持五戒與布薩戒。其時有一位犯了罪的大臣被國王驅逐出境。那大臣就去到鄰近的憍薩羅國,爲那裏的國王服務。他煽動憍薩羅王派兵去攻打與占領波羅奈國,說那是很容易就可辦到的。憍薩羅王照他的建議去辦,很輕易地就捉到及囚禁了毫不反抗的梵與王及其衆大臣。

  在牢裏,梵與王散播慈愛給憍薩羅王,而證得了慈心禅那。由于那慈愛的力量,憍薩羅王感到全身有如被火焚燒一般。受到這痛楚時,他問衆大臣道:「爲什麼我會這樣?」衆大臣答道:「噢,陛下,您會這麼痛苦是因爲您囚禁了具有德行的梵與王。」

  聽後,憍薩羅王就趕去見梵與王,請求他原諒,再把國家還給他。從這故事裏,我們已清楚地知道慈愛是有助于證獲禅那的。

  《一王本生經》

  《一王本生經》、《善人本生經》與《大戒本生經》裏的故事是差不多一樣的。

  在《一王本生經》裏的不同點是:當梵與王與大臣們坐在皇宮裏時,憍薩羅王到來把他捉住綁起來,再把他倒吊在宮門上。其時梵與王散播慈愛給憍薩羅王,而證得了禅那與神通。過後他成功脫綁及盤腿坐在空中。憍薩羅王感到全身有如被火燒一般,痛得他在地上翻來滾去,不斷地號叫:「很熱,很熱!」過後他問衆大臣道:「爲什麼我會這樣?」衆大臣答道:「噢,陛下,您現在這麼痛苦是因爲您把無辜而有德行的梵與王捉起來倒吊。」「若是如此,你們就快去把他給放了!」

  在他的命令之下,大臣們即刻趕去見梵與王,卻見到梵與王盤腿坐在空中。所以他們轉回去告訴憍薩羅王他們所見之事。

  佛陀的慈愛

  有一次,以佛陀爲首的僧團去拘屍那羅時,馬羅國的衆王子在他們之間立了一個協議,若有誰不去歡迎僧團的話就要受到懲罰。當時有一位名爲羅加的馬羅王子,他是阿難尊者還未出家前的朋友。(雖然他不想去迎接,卻也)只好依照協議去歡迎僧團。其時阿難尊者就告訴羅加說能這麼做是一個難得的機緣,因爲那僧團是以佛陀爲首的。羅加則答說不是因爲對叁寶信心,而是因爲他們之間的協議才這麼做。由于不滿意羅加的回答,阿難尊者把這件事告訴佛陀,也請求佛陀設法令羅加的心變得更柔軟。佛陀就單散播慈愛給羅加一個人,令到他好像一只離開母牛的小牛,即刻趕來寺院見佛陀。由于真正對佛陀生起了信心,他向佛陀頂禮,再聽他說法,而成爲須陀洹。

  另一回,當以佛陀爲首的僧團進王舍城托缽時,早已跟阿阇世王商量好的提婆達多放了醉象那拉奇林去攻擊佛陀。佛陀散播慈愛給那只醉象而製伏了牠。當時王舍城的市民都歡呼道:

  「有些馴牛師、馴象師與馴馬師以棒擊、鞭打地來馴獸。然而佛陀不用棍棒或任何武器即馴服了瘋象那拉奇林。」

  慈波羅蜜一章至此完畢。

  

《南傳菩薩道 下 第九章:慈波羅蜜》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