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生都快樂!讓一切衆生幸福安全!
猶如母親用生命保護自己的唯一兒子,對一切衆生、對整個世界施以無限的仁慈心,
不受阻撓,不懷仇恨,不抱敵意。不向衆生施加棍棒,不傷害他們之中任何一個,
不要欺騙與蔑視,不要出于忿怒和仇恨而互相製造痛苦。
11 對待善知識:
“不將高尚和卑下,純潔與汙穢一視同仁”
“確實,我們稱贊朋友的益處,應該結交高于自己或同于自己的朋友,
得不到這樣的朋友,也應該過清白的生活,讓他象犀牛角一樣獨自遊蕩。
“得到一位聰明睿智的朋友,品行端正的同伴,
那就應該克服一切險阻,愉快地,自覺地與他同行。
應該結交學問淵博,恪守正法,高尚聰明的朋友;應該明了事義,消除疑慮,
讓我們在善逝(指釋迦牟尼)身旁過梵行的生活;讓我們超越生死,結束痛苦
“如果得不到一位聰明睿智的朋友,品行端正的同伴,
那就象國王抛棄征服的王國,讓他象犀牛角一樣獨自遊蕩。
“避開心術不正,行爲不端的壞朋友,不要與執著的,懈怠的人交往,
“樂于聆聽和信仰達到涅磐的阿羅漢法,勤勉努力,有見識,這樣的人能獲得智慧。
行爲正當,有耐心,有活力的人獲得財富,
憑真理獲得聲譽,憑施舍獲得朋友。
始終尊敬手持火把爲人類照明者。
尊敬長者,不妒忌,
懂得按時拜見老師,抓住機會討論正法,專心聆聽精妙言辭。
舉止謙恭,記住事義、正法、自製和梵行,並付之實施
不散布玷汙正法的言論,在至理妙言指引下生活。
抛棄嘲笑、噜嗦、悲歎、卑劣、欺騙、虛僞、抱怨、粗魯、墮落和愚癡,
你陷入思辨,腦子裏考慮著各種觀點,即使與聖潔者相交,也不可能與他同行。
如果與其他佛徒或比丘交談,應該談論精妙的正法,而不應該毀謗或責備他人。
妙語是理解的精華,理解的知識是禅定的精華,
達到平靜、溫順和禅定,獲得知識和理解力的精華。
說妙語這是第一;
說合法之語,不說非法之語,這是第二;
說動聽之語,不說難聽之語,這是第叁;
說真實之語,不說虛妄之語,這是第四。”
即不折磨自己,也不傷害他人,那就是妙語。
動聽的話,令人高興,不帶來罪惡,應該說別人聽來悅耳的話。
真實是不朽的,正法是永恒的,人們說:善人恪守真實、利益和正法。
佛陀說的話令人甯靜,導向涅磐,結束痛苦。這樣的話確實至高無上。
堅定勤奮,領會精義,銘記在心,依法行動,他便成爲聰明睿智的能人。
與聰明睿智、學問淵博的善人交往,精通正法,明了事義,付之實踐,便函能獲得幸福。
12 對于“渴求功德者”“布施者”的態度:
“對于滅寂煩惱,摒棄惡習,獲得圓滿的大仙,你應該提供食物和飲料,這是你的福地”
“依靠別人布施生活,無論獲得上等的,中等的或其他的飯團,即不贊揚,也不抱怨,
不拿沒給他的東西,克製自己,善待衆生,不懈怠,不放棄修禅。”
13 深明事義、達到寂靜境界的人,
應該有能力,誠懇,正直,說話和氣,態度和藹,不傲慢。
知足,容易供養,少管事,儉樸,感官平靜,聰明,謙虛,不執著家庭。
叁:對待事物的態度:
1 駕馭一切,洞悉一切,摒棄一切,滅寂欲望而解脫,
不染愛欲,心地純潔,克服癡迷,洞悉諸法。有知識,品行端正,精通諸法 摒棄煩惱,
2 做個明白人,做個開朗人。
“從內心深處驅散和根除一切思慮,沒有思想障礙,沒有煩惱,沒有疑慮,沒有痛苦,”
“不糊塗,這是人世的梵界生活。不接受謬論,有德,有見識,不貪戀愛欲,”
理由是“沒有那些導致重返這世的恐懼,沒有那些導致執著生存的欲念,”“不會再投胎。”
3 做個清爽人,“摒除一切愛欲貪欲,克服一切妄想,擺脫忿怒癡迷”“排除五蓋(貪嗔睡 憂疑)”“象獨來獨往的獅子或大象,不尋求感官享樂。”
理由是“世界上的一切是虛妄”“偏執是邪惡之根”“執著是人的憂慮”
4 做個鬥士
竭力獲得至善,誠心誠意,行動積極,勤奮努力,堅韌不拔,
四: 自己個人時時應該持有的態度:
1 目不斜視,足不躊躇,守住感官,保護思想,不懷欲望,不受燒烤,
摒棄煩惱,調伏感官,思想堅定,猶如筆直的梭子;厭棄惡行,明辯是非,
堅持隱居和修禅(指靜慮沈思),堅持正法,
2 信仰是人的最寶貴的財富;
智慧的生活是人們稱說的最好的生活。
憑信仰渡過水流,憑勤勉渡過海洋,憑勇力克服痛苦,憑智慧獲得純潔。
我有信仰,從信仰中産生力量和智慧,我如此精進努力,你還問我什麼活命不活命呢?
真理的味兒最美;遵行正法,帶來幸福;
3 信仰是種子,苦行是雨水,智慧是我的轭和犁,
謙遜是犁把,思想是轅轭,意念是我的犁頭和刺棒。
控製身體,言語謹慎,飲食有節,我以真話作砍刀,柔順是我的解脫。
勤奮是我駕轅的牛,運載解脫,一直往前,永不返回;到達那裏,沒有悲哀。
進行這樣的耕種,它結出永恒之果;凡這親友耕種的人,他擺脫一切痛苦。
4 不貪婪,不欺騙,不渴求,不虛僞,摒除汙濁和癡迷,對整個世界無所企求,
不貪圖美味,不猶豫動搖,心無牽挂,
摒棄心中五蓋,清除一切汙點,獨立不羁,斬斷愛和恨,
抛棄快樂和痛苦,也抛棄從前的喜悅和煩惱,達到無憂無樂,安甯,純潔,
5 不應該做任何卑賤的事,免遭其他智者譴責。
6 謹慎,聰明,博學,深思,知法,自製,努力,
始終保持仁慈,甯靜,憐憫,超脫和忻悅,不受整個世界幹擾,
7 鎮靜安定,智者守護感官,控製感官,
猶如打入土中的因陀羅柱,四方來風吹不動,通曉聖谛,摒棄愛欲,專心致志,遵行喬達摩的教誨,達到至高目的,進入永恒,享受寂靜之樂。不再會有第八次再生。
8 爲了獲得真谛,他摒棄叁法:靈魂說、疑惑和戒規禮儀。
9 睡覺有什麼用?堅定地學習,求得平靜,別讓死神知道你懈怠,把你愚弄,落入他的掌中。
越過天神和世人都渴求和執著的貪欲,不要錯過你的時機,
10 懈怠是汙垢,繼續懈怠是汙垢;應該通過勤奮努力和學習知識,拔出自己的箭。
11 獨自靜坐,凝慮深思,控製自我,不讓思想外逸。
12 控製自我,修習苦行,摒棄五官享樂,按照自己的目的生活。
吟誦是他們的財富和谷物,修習四十八年梵行,努力追求知識和善行。
13 考察萬事萬物,不予采納;觀察各種觀點,不予采納;識別和看到內在甯靜。
14 考察萬物後,毫無執著。不製造任何觀點,不推崇任何觀點,不接受萬物,不依賴德行戒行,
智者認爲純潔不靠所見、所聞、所知、德行戒行,也不靠無所見、無所聞、無所知和無德行戒行;抛開這些,不予采納,甯靜,獨立,不貪戀存在。抛棄所得,無所執著,甚至也不依賴知識;不追隨宗派團體,甚至不采納任何觀點。純潔者在這世上不接受關于各種存在的人爲觀點;純潔者不考慮所見、所聞、所想;他不願意通過其他途徑達到淨化,因爲他即不激動,也不冷漠。
15 牟尼在任何地方都無所依賴,即不喜歡,也不厭惡,悲傷和貪婪沾不上他,猶如水珠沾不上荷葉,猶如水珠沾不上蓮花,牟尼也不沾染任何的所見,所聞,所想。
17 擺脫名想的人沒有束縛,通達智慧獲得解脫的人沒有癡迷,那此執著名想和所見的人在這世上四處遊蕩,擾亂他人。
六:對居處
1 認識一切居處,不企望其中任何一處,不執著,不貪戀,無所渴求,
四處遊蕩,青年時期不執著任何地方,棄絕迷狂和懈怠,獲得解脫,
2 冷熱饑渴,風吹日曬,牛虻長蟲,克服這一切,
不應該畏懼五種恐怖:蚊、蠅、蛇、與人接觸和四足獸
3 有智力、有德行、鎮定自若,樂于修禅,有見識,不執著,不粗魯,摒棄煩惱,
獨來獨往,勤勉努力,任憑褒貶,就象獅子不怕聲響,風兒不怕羅網,蓮花不怕汙水,
4 色、聲、味、香、觸使人迷醉,應該驅除對所有這些的貪戀,適時用早餐。
5 審慎地求取食物、住處、床椅、滌除衣服塵垢的水。比丘猶如蓮花上的水珠,不執著食物、住處、床椅和滌除衣服塵垢的水。
6 他應該成爲有思想的人,即使受到責難,也高高興興;鏟除精神障礙;學會排除這世上的五塵,克服對色、聲、味、香、觸的貪戀。獲得精神解脫,然後他將適時地思考正法,一心一意,驅除黑暗。
關于毀滅
熱愛正法的人生存,仇視正法的人毀滅。
智者聖人具有洞察力,考慮到世上這些毀滅,向往極樂世界。
不向一切生靈施暴,無論這些生靈在這世上是強者,還是弱者。
即使不能過梵行生活,也不應該占有他人的妻子。就像避開燒紅的木炭;
不應該飲酒,“酒使人迷醉”由于迷醉而犯罪,也使其他人懈怠,應避開這種罪惡的淵薮,只有愚人才喜歡這種迷醉癡妄。
不殺生,不偷竊,不說謊,不飲酒,不淫欲,不非時夜食,
不戴花環,不敷香膏,席地而睡,
這就是擺脫痛苦的佛陀教誨的“八戒”。
在每半月的第十四、第十五和第八日,在波底诃利耶半月,虔誠地遵守全部八戒。
守戒之後,在早上,智者應該虔誠地盡自己能力,向衆比丘分送飲食,使衆比丘高興。
理由是
喜歡爭論、愚昧癡迷 惡言髒語,
像喜歡傷人的野獸,那麼他的生活是邪惡的,他的汙垢不斷增長。
這是導向地獄之路的罪孽。墮入惡道,從子宮到子宮,從黑暗到黑暗,這樣的比丘死後必定走向痛苦。這種人執著家庭、有罪惡的欲望、罪惡的思想、罪惡的品行。
毀滅的原因:是不守戒律
一:懶惰浮躁:
生性嗜睡,萎靡不振,懈怠懶惰,好發脾氣
喜歡聚會,
二:貪:
暴躁,貪婪,心術不正,
妒忌,詭詐,無恥妄爲,
懷有怒氣與敵意,邪惡狡詐,
滿嘴不實之辭,見解錯誤,弄虛作假,執迷不悟,
貪圖小利,偷財逃債,據爲己有,圖財害人,提供僞證,
不贍年邁父母,用言語傷害或激怒父母、兄弟、姐妹和嶽母,
到了別人家裏,享用各種美味,而別人來到他家,卻不肯款待,
獨自享用財産金子食物的好處
做了壞事,一心希望別人沒有發覺,行動鬼鬼祟祟,
避開愛欲,猶如不踩蛇頭,這樣的有識之士克服世上的這種執著。
這些脆弱的東西擺布他,危險折磨他,痛苦追隨他,猶如河水湧入漏船。
沒有貪欲,不做自己譴責的事,不受所見所聞汙染。
應該徹底理解名想,拔出利箭,努力遊蕩,不貪戀這世和彼世。
叁:淫:
親近惡人,不親近善人。他熱衷惡行,對嗜酒和揮霍的女人或男人推崇備至,
沈湎于女色,愛喝酒,好賭博,將一切所得揮霍一空,
不滿意自己的妻子,與妓女厮混,與他人的妻子厮混,
青春己逝,還將乳房如同町婆羅果的女子帶回家;出于對她的猜忌而不能安睡,
出沒在親戚或朋友的妻子中,或強逼,或引誘,
理由是
沈緬淫欲的人忘卻教誨,以錯誤的方式生活,這是他身上的卑劣性。
猶如一輛失控的車子。原先享有的榮譽和名聲喪失殆盡;
四:傲慢:
驕傲是失敗之母,
平靜沈著,不稱道自己品行如何如何,在這世上任何地方都不驕傲,
以出身財富家族自傲,看不起自己的親友,
出生在刹帝利家族,財産微薄,野心很大,渴求在這世上取得王國,
在這世上,傷害各種生物,毫不憐憫衆生,圍攻侵害鄉村和城鎮,以壓迫者聞名,
他們品行惡劣,負債累累,造謠誹謗,弄虛作假,無禮,貪婪,
對衆生肆無忌憚,取人之物卻又傷人之身,邪惡,殘忍,粗暴,充滿殺機,經常作惡,
用謊言欺騙並用言語羞辱婆羅門,沙門或其他行乞者,不予施舍,
別人請教有益之事,他教唆無益之事,說話遮遮掩掩,
那些卑鄙的人在世上作惡,因此,他們死後走向黑暗,頭朝下附入地獄。
《巴利語佛典經集》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