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4 懈怠是汙垢,繼續懈怠是汙垢;應該通過勤奮努力和學習知識,拔出自己的箭。
第十一章 羅喉羅經
335 “你是否因爲與智者常住一起而輕視他? 你是否尊敬手持火把爲人類照明者?
336 “我不因爲與智者常住一起而輕視他,我始終尊敬手持火把爲人類照明者。”
337 “願你摒棄美麗迷人的五官享樂,虔誠地出家,結束痛苦。
338 “與品行高尚的人朋友交往,在僻遠安靜的地方隱居,節製飲食。
339 “不要貪圖衣服、飲食、供養和住處,你就不會返回這世上。
340 “以戒律約束五種感官,思考身體,充滿厭倦。
341 “避開美麗而伴有愛欲的形相,凝思靜慮,轉向醜陋的形相。
342 “不受外在形相幹擾,抛棄驕傲的習性,通過認請驕傲,你將平靜地生活。
世尊用這些偈頌反複教誨可尊敬的羅喉羅。
第十二章 文基娑經
如是我聞,從前,世尊曾經住在阿羅維的阿迦羅婆寺,那時,尼俱陀迦波長老是可尊敬的文基娑的老師,不久前在阿迦羅婆寺涅磐。可尊敬的文基娑獨自隱居時,心裏尋思道:“我的老師是涅磐了,還是沒有涅磐?”傍晚,可尊敬的文基娑離開隱居處,到世尊那裏,向世尊到敬後,坐在一旁,坐在一旁後,可尊敬的文基娑對世尊說道:“世尊啊!我獨自隱居時,心裏尋思道:“我的老師是涅磐了,還是沒有涅磐!””然後,可尊敬的文基娑從座位上起身,偏覆左肩,雙手合十,對世尊念偈頌道:
343 “我們要問智慧高超的老師:阿迦羅婆寺的這位比丘死了,他在這世驅除了疑慮,心境平靜,聲名遠被,人所共知。
344 “他的名字叫尼俱陀迦波,世尊啊,這是你的這位婆羅門起的名字,他一生尊敬你,渴望智慧,精進努力,見識高明。
345 “洞悉一切的釋迦啊!我們都希望知道這位佛徒,我們准備洗耳恭聽,你至高無上,是我們的老師。
346 “消除我們的疑慮!請說說這位佛徒,說說涅磐,大智者啊!表告訴多們,洞悉一切者啊,猶如千眼天帝釋告訴衆神。
347 “在這世上,任何導致愚癡、帶來無知、容納疑惑的束縛,在如來面前都會消失,因爲他是人中慧眼。
348 “如果一個人不像風驅散雲團那樣驅散汙染,那麼,整個世界就會被黑暗籠罩,即使具有光輝的人,也發不出光芒。
349 “智者帶來光明,我認爲你就是這樣的智者,我們來到你這位敏銳的智者面前,請你當衆講述迦波的情形吧!
350 “可愛的人,趕快發出可愛的言詞吧,就像天鵝起飛時,發出圓潤柔和的鳴叫,我們所有人將專心聆聽。
351 “我請完全擺脫生死、獲得純潔的人說法,因爲普通人不能按自己心願做事,而如來能按自己的目的行事。
352 “你具有完美的智慧,能夠解答這個問題。我們雙手合十,致以最後的敬禮,智慧高超者啊1你知道一切,請解除我們的疑慮。
354 “你洞悉聖谛,請解除我們的迷惑。你知道一切,無比勤奮的人啊!猶如夏天受天熱折磨的人渴望雨水,我渴望你的言詞,請下知識之雨吧!
355 世尊說道:“他滅除了對這世上名色的貪欲,越過了長期潛伏的暗流,完全超脫了生死,”五中(指陪伴釋迦牟尼修苦行的五位婆羅門)最優秀者世尊這樣說道。
356 “聽了你的言詞,我很高興,無上的仙人啊!我的問題確實沒有落空,這位婆羅門沒有欺騙我。
357 “他言行一致,是佛陀的弟子。他斬斷了欺詐的死神張開的、結實的羅網。
358 “世尊啊!迦波看到了執著的原因,他確實越過了難以越過的死亡領域。”
第十叁章 正確遊行經
359 “我要問你這位達到彼岸、堅定平靜、聰明睿智的牟尼:一位離俗出家、抛棄愛欲的比丘,怎樣在世上正確遊行?”
360 世尊回答到:“摒棄吉兆、凶兆、夢兆和命相,這樣的比丘將在世上正確地遊行。
361 “摒棄對人間和天上的欲樂的貪戀,越過存在,理解正法,這樣的比丘將在世上正確地遊行。
362 “摒棄毀謗、忿怒和悭吝,摒棄贊同和反對,這樣的比丘將在世上正確地遊行。
363 “抛棄愛憎、無所取、無所依,擺脫束縛,這樣的比丘將在世上正確地遊行。
364 “不從生存因素中尋找精華,排除他人指引,這樣的比丘將在世上正確地遊行。
365 “言語、思想和行動沒有障礙,理解正法,追求涅磐境界,這樣的比丘將在世上正確地遊行。
366 “受人尊敬不驕傲,受人貶責不介意,受人施舍不迷醉,這樣的比丘將在世上正確地遊行。
367 “抛棄貪欲和存在,遠離宰割和捆綁,消除疑慮,沒有煩惱,這樣的比丘將在世上正確地遊行。
368 “知道自己適宜什麼,不傷害世上任何人,如實理解正法,這樣的比丘將在世上正確地遊行。
369 “沒有任何偏執,根除邪惡,摒棄欲望,無所貪求,這樣的比丘將在世上正確地遊行。
370 “滅寂煩惱,摒棄驕傲,越過一切貪欲之路,控製自我,平靜堅定,這樣的比丘將在世上正確地遊行。
371 “有信仰,有學問,看到解脫之路,不追隨外道宗派,鏟除貪婪,忿怒和忌恨,這樣的比丘將在世上正確地遊行。
372 “純潔,勝利,排除障礙,掌握正法,達到彼岸,擺脫欲望,精通斷絕諸行的學問,這樣的比丘將在世上正確地遊行。
373 “超越過去和未來的劫波,智慧無比純潔,擺脫一切生存因素,這樣的比丘將在世上正確地遊行。
374 “知道涅磐之路,理解正法,明了通過滅寂一切執著而解除煩惱,這樣的比丘將在世上正確地遊行。
375 “ 世尊啊!確實是這樣,以這種方式生活,控製自我,擺脫一切束縛,這樣的比丘將在世上正確地遊行。”
第十四章 如法經
如是我聞,從前,世尊曾經住在舍衛城給孤獨園逝多林裏,那時,有位名叫如法的優婆塞帶著五百優婆塞到世尊那裏,向世尊行禮,然後坐在一旁。坐在一旁後,如法優婆塞用偈頌對世尊說道:
376 “大智者喬達摩啊!我問你:離家的出家人或在家的優婆塞,怎樣行事才能成爲好佛徒?
377 “因爲你知道人界和神界的行動和歸宿;你洞悉妙義,無與倫比,人們稱你爲無上佛陀。
378 “你掌握一切知識,闡明正法,憐憫衆生;你排除障礙,洞察一切,純潔無暇,照亮整個世界。
379 “名叫藹羅筏驽的象王聽說你是勝者,來到你身旁,與你商討;聽說你說:“善哉”後,它喜氣洋洋離去。
380 “吠舍婆那俱毗羅大王也來請教正法,智者啊!經他詢問,你講述正法,他聽後,也喜氣洋洋。
381 “那些能言善辯的外道,無論是正命外道(指宿命派),露形外道(指苦行派),他們的智慧都超不過你,就像一個站立不動的人超不過快步行走的人。
382 “那些能言善辯的婆羅門,甚至是年長的婆羅門,還有被認爲是論師的婆羅門,他們全都受益于你。
383 “世尊啊!我們全都渴望聆聽你闡述的精妙幸福的正法。無上的佛陀啊,我們向你求教,請你告訴我們吧!
384 “讓所有的比丘和優婆塞都坐下聆聽,讓他們聆聽無垢者領會的正法,猶如衆神聆聽婆娑婆的妙言。”
385 “聽著,比丘們!我告訴你們排除障礙的正法。你們要修持它,讓尋求真谛的有識之士遵行適合出家人的生活方式。
386 “比丘不應該非時遊行,而應該適時去村莊乞食,因爲欲望依附非時遊行者,所以佛陀們不非時遊行。
387 “色、聲、味、香、觸使人迷醉,應該驅除對所有這些的貪戀,適時用早餐。
388 “比丘適時乞得食物後,回來獨自靜坐,凝慮深思,控製自我,不讓思想外逸。
389 “如果與其他佛徒或比丘交談,應該談論精妙的正法,而不應該毀謗或責備他人。
390 “因爲有些人放言攻讦,我們不稱贊這些缺少智慧的人;因爲他們放縱思想,欲望總是依附他們。
391 “讓聰明睿智的佛徒聽取善逝教誨的正法,審慎地求取食物、住處、床椅和滌除衣服塵的水。
392 “因此,比丘猶如蓮花上的水珠,不執著食物、住處、床椅和滌除衣服塵垢的水。
393 “我還要告訴你們優婆塞怎樣行事才能成爲好佛徒,因爲完整的比丘之法,在家的優婆塞是達不到的。
394 “不應該殺生,不應該指使他人殺生,不應該贊同他人殺生,不向一切生靈施暴,無論這些生靈在這世上是強者,還是弱者。
395 “佛徒應該自覺悟戒絕在任何地方偷竊任何東西,也不指使他人偷竊,也不贊同他人偷竊,他應該戒絕一切偷竊。
396 “智者應該避開非梵行生活,就像避開燒紅的木炭;即使不能過梵行生活,也不應該占有他人的妻子。
397 “在大庭廣衆或社交場合,不應該對人說謊,也不指使他人說謊,也不贊同他人說謊,他應該戒絕一切謊言。
398 “熱愛正法的優婆塞不應該飲酒,也不指使他人飲酒,也不贊同他人飲酒。他懂得:“酒使人迷醉”。
399 “因爲愚人由于迷醉而犯罪,也使其他人懈怠,應該避開這種罪惡的淵薮,只有愚人才喜歡這種迷醉癡妄。
400 “不殺生,不偷竊,不說謊,不飲酒,不淫欲,不非時夜食,
401 “不戴花環,不敷香膏,席地而睡,這就是擺脫痛苦的佛陀教誨的“八戒”。
402 “在每半月的第十四、第十五和第八日,在波底诃利耶半月,虔誠地遵守全部八戒。
403 “守戒之後,在早上,智者應該虔誠地盡自己能力,向衆比丘分送飲食,使衆比丘高興。
404 “依法侍奉父母,依法經商,優婆塞努力遵行此道,便會成爲名叫“自光”的天神。”
第叁品 大品
第一章 出家經
405 我將贊美出家,正如明眼…
《巴利語佛典經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