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巴利語佛典經集▪P7

  ..續本文上一頁者出家,正如他經過考察,選擇出家。

  406 “看到在家生活是桎梏,是藏汙納垢之地,而出家生活自由清閑,他便出家了。

  407 “出家後,他避開以身作惡,摒棄以言作惡,過潔淨的生活。

  408 充滿妙相的佛陀前往王舍城,進入摩揭陀國的基利跋諸乞食。

  409 頻毗沙羅國王站在宮殿上看到了他,見他具有妙相,便說道:

  410 “你們看,這個人俊美,魁梧,潔淨,行爲高尚,前視一尋(一尋指只有一把犁那麼長的距離)。

  411 “他目不斜視,富有思想,不像出身低財的人,讓禦使跑去探聽一下,這位比丘去哪裏?”

  412 那些禦使奉命尾隨佛陀,心想:這位比丘去哪裏?他住在哪裏?

  

  413 他善于控製自己,守護感官之門,聰明睿智、富有思想,他沿路乞食,很快裝滿了缽。

  414 這位牟尼沿路乞得食物後,便出城回到般度婆山,他的住處那時。

  415 禦使們見他進入住地,便耽在附近。一位禦使回來,向國王報告道:

  416 “大王啊!這位比丘坐在般度婆山東邊,象一頭老虎或公牛,像一頭山洞裏的獅子。

  417 聽了禦使的話,這位刹帝利國王登上禦車,匆忙趕往般度婆山。

  418 這位刹帝利到達適宜車輛行駛的大道盡頭,便下車徒步走向比丘那裏。

  419 國王坐下後,與比丘友好地互相問候寒喧。然後,國王說道:

  420 “你年輕嬌嫩,正值青春初期,具有漂亮膚色和魁梧身材,像是刹帝利出身。

  421 “我將裝備一支精良的軍隊,站在象隊前賜給你財富,請享用吧!告訴我:你的出身。”

  422 “國王啊!就在喜馬拉雅山山麓,有個鄉村部族,繁榮富強喬薩羅國。

  423 “部族名爲太陽,我出身的家族名釋迦。我離開這個家族出家,不再貪戀愛欲。

  424 “看到愛欲的危險,我視出家爲安全。我將精進努力;我樂于此道”

  第二章 精進經

  425 我在尼連禅河邊精進努力,意志堅定,專心修禅,爲了獲得解脫。

  426 那摩支來到我那裏,說著憐憫的話語:“你消瘦羸弱,氣色不好,死亡已經臨近。

  427 “你死亡的可能有一千分,話命的希望只有一分,您活命吧!還是活命更好,你可以做種種好事。

  428 “通過梵行生活,通過供奉祭火,你已經積累了許多功德,何必還要這樣精進努力呢?

  429 “精進努力是一條艱難的道路,難以通過,難以成功。”摩羅站在佛陀身旁,說著這些偈頌。

  430 摩羅說了這些話,世尊回答道:“你這懶惰的親友!罪惡者!你來這裏幹什麼?”

  431 “我不需要哪怕一丁點兒的功德,摩羅可以去跟那些需要功德的人說這些話。

  432 “我有信仰,從信仰中産生力量和智慧,我如此精進努力,你還問我什麼活命不活命呢?

  433 “既然風能吹幹河水,那麼當我精進努力時,它怎麼不會吹幹我的血液呢?

  434 “血液幹涸時,膽汗和粘液也幹涸;肌肉消耗時,心更平靜,我的意念、智慧和禅定更堅定。

  435 “我這樣生活著,雖然體驗到最強烈的感受,但我的心不渴求愛欲。請看看這個人的純潔性。

  436 “愛欲是你的第一支軍隊,第二支叫做憂惱,第叁支是饑渴,第四支叫做貪欲。

  437 “第五支是昏沈,第六支叫做怯懦,第七支是疑惑,第八是虛僞自私。

  438 “靠不當手段獲得利益、榮譽、崇敬和名聲;吹噓自己,貶低別人。

  439 “那摩支啊,這就是你這個黑家夥賴以進攻的軍隊,懦夫不能戰勝它而獲得幸福。

  440 “我拿蒙諸草(指坐墊);可憐啊,活在這世上。我甯可死于戰鬥,也不願屈辱求生。

  441 “那些執著現世的沙門和婆羅門沒有看到,也不知道有德之人所走的路。

  442 “看到摩羅乘坐大象,統率全軍,我上前應戰;他不可能把我從這地方趕走。

  443 “人界、神界都征服不了你的軍隊,我將用智慧粉碎它,就像用石頭碎未經焙燒的泥罐。

  444 “我將控製思想,集中意念,從一個王國到另一個王國,教誨許多弟子。

  445 “他們勤奮努力,按照我這個擺脫愛欲的人的教誨行事,走到哪裏都不悲哀。

  446 “我亦步亦趨跟隨世尊七年,在這個富有思想的佛陀身上找不到任何機會。

  447 “就像烏鴉盤旋在色如肥肉的石頭附近,心想:我們在這裏找到軟食,或許是美味。

  448 “烏鴉沒有得到美味的肥肉,只能從那裏飛走,正像烏鴉飛近石頭又失望地離去,我們也將離開喬達摩。”

  449 于是,滿懷悲哀,琵琶從腋下失落,這邪惡的夜叉從那裏消失。

  第叁章 妙語經

   如是我聞。從前,世尊曾經住在舍衛城逝多林中。世尊說道:“比丘們啊!具有四種特點的言語是妙語,不是惡語,智者聽來沒有錯誤,無可指責。”“哪四種特點?”世尊說道:“比丘們啊!比丘說妙語,不說惡語;說合法之語,不說非法之語;說動聽之語,不說難聽之語;說真實之語,不說虛妄之語。比丘們啊!具有這四種特點的言語是妙語,不是惡語,智者聽來沒有錯誤,無可指責。”善逝這樣說道,然後這位老師又說道:

  450 “善人道:說妙語這是第一;說合法之語,不說非法之語,這是第二;說動聽之語,不說難聽之語,這是第叁;說真實之語,不說虛妄之語,這是第四。”

   然後,可尊敬的文基娑從座位上起身,偏覆左肩,雙手合十,巍峨世尊說道:“善逝,我有點想法。”世尊說道:“文基娑,說說你的想法。”于是,可尊敬的文基娑站在世尊面前 ,用合適的偈頌贊美道:

  451 “應該說這樣的話,它即不折磨自己,也不傷害他人,那就是妙語。

  452 “應該說動聽的話,令人高興,不帶來罪惡,應該說別人聽來悅耳的話。

  453 “真實是不朽的,正法是永恒的,人們說:善人恪守真實、利益和正法。

  454 “佛陀說的話令人甯靜,導向涅磐,結束痛苦。這樣的話確實至高無上。

  第四章 孫陀利迦婆羅德婆諸經

   如是我聞。從前,世尊曾經住在僑薩羅遜陀利迦河岸。那時,有位名叫孫陀利迦婆羅德婆諸的婆羅門正在遜陀利迦河岸向火供奉祭品,舉行火祭。孫陀利迦婆羅德婆諸的婆羅門正在遜陀利迦河岸向火供奉祭品,舉行火祭完畢後,從座位上起身,環顧四周,心想:“誰來享用這余下的祭品?”孫陀利迦婆羅德婆諸婆羅門看到世尊坐在不遠處的樹根旁,從頭到腳披蓋著。于是,他左手拿著剩下的祭品,右手提著水罐,來到世尊那裏。聽到孫陀利迦婆羅德婆諸婆羅門的腳步聲,世尊露出頭來。而孫陀利迦婆羅德婆諸婆羅門心想:“這個人是削了發的,他是個削發者。”他想返轉去。但是,孫陀利迦婆羅德婆諸婆羅門轉而又想:“在這世上,也有一些婆羅門是削了發的,我還是去問問他的出吧!”于是,孫陀利迦婆羅德婆諸婆羅門走向世尊。到了那裏,對世尊說道:“你是什麼種姓?”世尊用偈頌回答孫陀利迦婆羅德婆諸婆羅門:

  455 “我不是婆羅門,不是王子,也不是吠舍,什麼也不是。看透了俗人的門第出身,我這個智者一無所有,在這世上遊行。

  456 “身穿袈衣,離開家庭,四處遊行,剃去頭發,心境平靜,不與世人交往。婆羅門啊,你詢問我的種姓出身是不合適的。”

  457 “婆羅門與婆羅門相遇時,總要問:你是婆羅門嗎?”“如果你說你是婆羅門,說我不是婆羅門,好我要問你叁音步,二十四音節的薩維蒂韻律。”

  458 “爲什麼這世上的仙人、刹帝利、婆羅門都要祭供天神?”“我說,誰在祭祀時,精通知識、達到終極的人獲得他的祭品,那麼,他的祭供會有成效。”

  459 婆羅門說道:“確實,這個祭供會有成效,因爲我們見到你這樣精通知識的人。如果沒有見到你這樣的人,別的人便會享用祭品。”

  460 “因此,你來這裏是有所求的,婆羅門啊,你提問吧!你或許能在這裏找到一位平靜、無恨、無惱、無欲的智者。”

  461 “我喜歡祭祀,喬達摩啊!我願意舉行祭祀,但我不理解祭祀。你教教我吧!告訴我在什麼情況下祭供,才有成效?”“那麼,婆羅門啊!你聽著,我來教你此法。”

  462 “不問出身,但問品行,正如火從木頭中産生,一個堅定的牟尼即使出身微賤,也能成爲有廉恥感的高貴者。

  463 “誠實,忍耐,精通知識,恪守梵行,一個想積功德的婆羅門在祭祀時,應該在適當的時刻把祭品賜給這樣的人。

  464 “抛棄愛欲,出家遊行,控製自我,像梭子一樣正直,一個想積功德的婆羅門在祭祀,應該在適當的時刻把祭品賜給這樣的人。

  465 “摒棄貪欲,調伏感官,像月亮擺脫羅候的控製,一個想積功德的婆羅門在祭祀時,應該在適當的時刻把祭品賜給這樣的人。

  466 “在這世上遊行,無所執著,富有思想,摒棄自私,一個想積功德的婆羅門在祭祀時,應該在適當的時刻祭品賜給這樣的人。

  467 “抛棄愛欲,超越一切,理解生死的終極,像清涼的湖水那樣平靜,這樣的如來值得享用祭品。

  468 “接近正直者,遠離虛僞者,智慧無邊,不受今世或彼世的玷汙,這樣的如來值得享用祭品。

  469 “不虛妄,不驕傲,不貪婪,不自私,不渴求,摒棄忿怒,心境平靜,清除悲哀的汙染,這樣的如來值得享用祭品。

  470“驅除思想的執著,沒有任何財物,在今世或彼世無所貪求,這樣的如來值得享用祭品。

  471“凝思靜慮,越過水流,洞悉正法,滅寂煩惱,持有最後的身體,這樣的如來值得享用祭品。

  472“生存的煩惱和粗魯的言語都被滅除,不複存在;精通知識,在一切方面都獲得解脫,這樣的如來值得享用祭品。

  473 “束縛被擺脫,不複存在;在驕傲者中間不驕…

《巴利語佛典經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