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傲;理解痛苦及其領域和內容,這樣的如來值得享用祭品。
474 “不追逐欲望,善于辨別,擺脫他人的觀點,不依賴任何感覺對象,這樣的如來值得享用祭品。
475 “通過理解,各種事物被滅除,不複存在;平靜,摒棄貪求,獲得解脫,這樣的如來值得享用祭品。
476 “洞悉束縛的産生和毀滅,避開一切貪欲之路,純潔、無過失、無汙垢、無瑕疵,這樣的如來值得享用祭品。
477 “不考慮自己,凝思靜慮,正直堅定,無欲望,無障礙,無疑慮,這樣的如來值得享用祭品。
478 “沒有任何內在的癡迷,洞察一切事物,持有最後的身體,達到最高的智慧和無上的幸福,以至能淨化夜叉,這樣的如來值得享用祭品。
479 “讓我的祭品成爲真正的祭品吧!因爲我遇上了這樣一位精通知識的人,梵天已經親證。請世尊接受我的祭品吧!請世尊享用我的祭品吧!”
480 “由吟誦偈頌而得到的食物,我是不能吃的,婆羅門啊!那樣做,對智者是不合正法的的。佛陀們拒受由吟誦偈頌而得到的食物,婆羅門啊!只要正法存在,這就是一條准則。
481 “對于滅寂煩惱、摒棄惡習,獲得圓滿的大仙,你應該提供另一種食物和飲料,因爲這是渴求功德得的福地。”
482 “好極了,世尊!聽了你的教誨,我懂得在祭品祀時應該找怎樣的人享用我的布施。”
483“擺脫爭執,思想平靜,摒棄愛欲,驅除懶惰,
484“教誨受束縛的人,懂得生與死,這樣的品行完美的牟尼在祭祀的時候應該來到,
485 “你應該驅除傲慢,雙手合十,向他致敬,供奉他的食物和飲料,這樣的布施會有成就。”
486 “佛陀你值得享用祭品,你是最高的功德之地,全世界的供奉對象。向你布施會帶來大功果。”
然後,孫陀利迦婆羅德婆諸婆羅門對世尊說道:“妙極了!妙極了!喬達摩!正象
一個人,喬答摩啊!扶正摔倒的東西,揭示隱蔽的東西,給迷路者指路,在黑暗中舉著油燈,讓那些有眼者能看到東西,世尊喬達摩以各種方式說法。我要皈依世尊喬達摩,皈依法,皈依比丘僧團。我要在世尊喬答摩面前出家,我要得到具足戒。”于是,孫陀利迦婆羅德婆諸婆羅門果真在世尊面前出了家,果真得到了具足戒。在得到具足戒之後不久,可尊敬的孫陀利迦婆羅德婆諸獨自過隱居生活,凝思靜慮,精進努力,不久,便通過自己的智慧,在這世親證和達到梵行的最高理想。正是爲此目的,善男子們才正確地離家出家。他感到自己已經滅寂生存,完成梵行,做了該做的事,在這世上再無別事,這樣,可尊敬的孫陀利迦婆羅德婆諸成爲了又一個阿羅漢。
第五章 摩伽經
如是我聞。從前,世尊曾經住在王舍城鹫峰山,青年摩伽來到世尊那裏。到了那裏,與世尊互致問候。問候之後,又互相寒暄,然後,青年摩伽坐在一旁。坐在一旁之後,他對世尊說道:“世尊啊!我是個慷慨大度的施主,樂于施舍。我合法地尋求財富,在合法地獲得財富後,我把它們施舍給一個人,兩個人,叁個人,四個人,五個人,六個人,七個人,八個人,九個人,十個人,二十個人,叁十個人,四十個人,五十個人,一百個人,乃至更多的人,喬達摩啊!我這樣的施舍,這樣的祭祀,會産生許多功德吧!”世尊說道:“確實,年輕人啊!你這樣的施舍,這樣的祭祀,會産生許多功德的。年輕人啊!一個慷慨大度的施主,合法地尋求財富,在合法地獲得財富後,把它們施舍給一個人,兩個人,叁個人,四個人,五個人,六個人,七個人,八個人,九個人,十個人,二十個人,叁十個人,四十個人,五十個人,一百個人,乃至更多的人,會洋生大功德的。”于是,青年摩伽用偈頌對世尊說道:
487 “請問身著袈裟、出家遊行、仁慈的喬達摩:一位樂于施舍的在家施主,企求功德,渴望功德,舉行祭祀,向世上其他人施舍食物和飲料,這樣供奉的祭品給誰帶來純潔?”
488 世尊說道:“摩伽啊,一位樂于施舍的在家施主,企求功德,渴望功德,舉行祭祀,向世上其他人施舍食物和飲料,由于施舍值得施舍的人,這樣的人會獲得成功。”
489 青年摩伽說道:“我就是這樣一位樂于施舍的在家施主,企求功德,渴望功德,舉行祭祀,向世上其他人施舍食物和飲料。世尊啊,請告訴我:什麼人值得施舍?”
490 “一個想積功德的婆羅門在祭祀時,應該在適當的時刻把祭品賜給這樣的人:他們在這世上遊行,無所執著,無所占有,完美,自製。
491 “一個想積功德的婆羅門在祭祀時,應該在適當的時刻把祭品賜給這樣的人:他們斬斷一切束縛和桎梏,自製,超脫,無煩惱,無貪求。
492 “一個想積功德的婆羅門在祭祀時,應該在適當的時刻把祭品賜給這樣的人:他們擺脫一切束縛,自製,超脫,無煩惱,無貪求。
493 “一個想積功德的婆羅門在祭祀時,應該在適當的時刻把祭品賜給這樣的人:他們擺脫貪欲,忿怒和癡迷,滅寂煩惱,恪守梵行。
494 “一個想積功德的婆羅門在祭祀時,應該在適當的時刻把祭品賜給這樣的人:他們不虛妄,不驕傲,不貪婪,不自私,不渴求。
495 “一個想積功德的婆羅門在祭祀時,應該在適當的時刻把祭品賜給這樣的人:他們不沈溺貪欲,越過水流,無私地遊蕩。
496 “一個想積功德的婆羅門在祭祀時,應該在適當的時刻把祭品賜給這樣的人:他們不貪求世上的一切,也不貪求今世或彼世的生死存亡。
497 “一個想積功德的婆羅門在祭祀時,應該在適當的時刻把祭品賜給這樣的人:他們摒棄愛欲,出家遊行,控製自我,像梭子一樣正直。
498 “一個想積功德的婆羅門在祭祀時,應該在適當的時刻把祭品賜給這樣的人:他們驅除貪欲,調伏感官,像月亮擺脫羅候的控製。
499 “一個想積功德的婆羅門在祭祀時,應該在適當的時刻把祭品賜給這樣的人:他們完全平靜,排除貪欲,消除忿怒,離開這世後,毫無蹤迹。
500 “一個想積功德的婆羅門在祭祀時,應該在適當的時刻把祭品賜給這樣的人:他們徹底擺脫生死,完全消除疑慮。
501 “一個想積功德的婆羅門在祭祀時,應該在適當的時刻把祭品賜給這樣的人:他們在世上遊行,以自我爲燈,無所占有,在一切方面都獲得解脫。
502 “一個想積功德的婆羅門在祭祀時,應該在適當的時刻把祭品賜給這樣的人:他們真正懂得這是最後一次,不再轉生。
503 “一個想積功德的婆羅門在祭祀時,應該在適當的時刻把祭品賜給這樣的人:他們精通知識,喜歡修禅,富有思想,達到最高智慧,疵護衆生。”
504 “確實,我的問題沒有落空,世尊啊!你告訴了我什麼人值得施舍,因爲在這世上,你真正知道這個事情,懂得這個法則。”
505 青年摩伽說道:“一位樂于施舍的在家施主,企求功德,渴望功德,舉行祭祀,向世人其他人施舍食物和飲料,世尊啊,請告訴我怎樣祭祀才以能取得功果?”
506 世尊說道:“摩伽啊,你祭祀吧!在祭祀時,始終保持思想純淨;祭禮者所依賴的是施舍;堅持這樣做,便能消除過失。
507 “驅除貪欲,消除仇恨,使仁慈之心廣大無邊;日日夜夜精進努力,使仁慈之心遍布四面八方。”
508 “誰獲得純潔、解脫和覺醒?憑什麼,一個人能自己達到梵界?我不知道。牟尼啊!
我問你,請告訴我!我今天見到世尊,梵天已經親證,國灰對我們來說,你確實與梵天相同。光輝的人啊!怎樣才能進入梵界?”
509 世尊說道:“摩伽啊!我說一個人成功地舉行叁重祭祀,這樣的人由于施舍值得施舍的人,便會達到目的。因此,樂于施舍的人正確地舉行祭祀,便能進入梵界。”
青年摩伽聽後,便對世尊說道:“妙極了,喬達摩!妙極了,喬達摩!正象一個人,喬答摩啊!扶正摔倒的東西,揭示隱蔽的東西,給迷路者指路,在黑暗中舉著油燈,讓那些有眼者能看到東西,世尊喬達摩以各種方式說法。我要皈依世尊喬達摩,皈依法,皈依比丘僧團。請世尊喬答摩接受我爲優婆塞,從今以後,我將終生尋求庇護。”
第六章 娑毗耶經
如是我聞。從前,世尊曾經住在王舍城壯大陀竹林。那時,有位前生與娑毗耶遊方乘車有血緣關系的神靈對娑毗耶提出一些問題,並說道:“娑毗耶啊!哪個沙門或婆羅門能解答這些問題,你就在他身邊過梵行生活。”娑毗耶遊方僧從神靈那兒得知這些問題後,他前往沙門、婆羅門那裏。這些沙門、婆羅門都是有團體,有信徒,聞名的教派尋師,著名的教派創建者,受到衆人敬仰,例如富蘭那迦葉、末伽黎拘羅,阿耆多翅舍欽婆羅、婆浮陀迦延、珊諸夜毗羅胝子和尼犍陀若提子。婆毗耶遊方僧向他們提出這些問題。他們都不能解答娑毗耶遊方僧提出的問題。于是,娑毗耶遊方僧心想:“這些沙門、婆羅門都是有團體,有信徒,聞名的教派導師,著名的教派創建者,受到衆人敬仰,例如富蘭那迦葉、末伽黎拘羅,阿耆多翅舍欽婆羅、婆浮陀迦延、珊諸夜毗羅胝子和尼犍陀若提子。他們都不能解答我的問題。由于不能解答而惱羞成怒,反問我問題。現在,,我還是回到世俗去享受感官快樂。轉而,娑毗耶遊方僧又想:”沙門喬答摩有團體,有信徒,是聞名的教派導師,著名的教派創建者。受到衆人敬仰。我現在還是到沙汴喬答摩那裏去問這些問題吧!”接著,娑毗耶遊方僧又想:“那些沙門、婆羅門年邁,高齡,衰老,是早己出家的長老,有團體,有信徒,是聞名的教派導師,著名的教派創建者。受到衆人敬仰。例如富蘭那迦葉、末伽黎拘羅,阿耆多翅舍欽婆羅、婆浮陀迦延、珊諸夜毗羅胝子和尼犍陀若提子。他們都不能解答我的問題。由于不能解答而惱羞成怒,反問我問題。那麼,沙門喬答…
《巴利語佛典經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