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摩能解答我問的這些問題嗎?因爲沙門喬達摩年輕,新近出家。”轉而,娑毗耶遊方僧又想:“不能因爲沙門年輕便輕視他;即使沙門年輕,也有偉大的潛力和威嚴。現在我還是到沙門喬答摩那裏去問他這些問題。”于是,娑毗耶遊方僧前往王舍城。他一路行乞,漸漸到達王舍城迦蘭陀竹林。他來到世尊那裏,與世尊互相問候。問候之後,互相寒喧。寒暄之後,他從在一旁。坐在一旁後,娑毗耶遊方僧用偈頌對世尊說道:
510 “我懷著惶惑和疑問而來,我渴望詢問一些問題,請你回答我詢問的問題,正確地解答這些問題。”
511 世尊說道:“娑毗耶啊!你遠道而來,渴望詢問一些問題。我會回答你詢問的問題,正確地解答這些問題。
512 “娑毗耶啊,你問吧!你心裏想問什麼就問什麼吧!我會爲你作出解答。”
于是,娑毗耶遊方僧心想:“奇妙啊。真奇妙!我在其他的沙門、婆羅門中都徜有得到機會,喬答摩沙門卻給了我。”他歡喜滿懷,興高彩烈,向世尊提問:
513 “一個人怎樣才被稱作比丘?怎樣才被稱作仁慈者?怎樣才被稱作自製者?怎樣才被稱作佛陀?我問你,世尊啊,請你解答。”
514 世尊說道:“娑毗耶啊!沿著自己鋪設的路,達到涅磐,消除疑惑,摒棄生死存亡,達到圓滿,滅寂再生,這樣的人是比丘。
515 “超然一切,富有思想,在一切世上不傷害任何生靈,這少門越過水流,沒有煩惱,不傲慢。這樣的人是仁慈者。
516 “在一切世上,控製自己外部和內部的感官,洞悉這世和彼世,等待時間,這樣的人是自製者。
517 “明察一切動劫波和生死輪回,滌除塵垢,沒有汙點,純潔,滅寂再生,人們稱這樣的人爲佛陀。”
娑毗耶遊方們贊賞世尊的話,歡喜滿懷,興高采烈,繼續向世尊提問:
518 “一個人怎樣才被稱作婆羅門?怎樣才被稱作沙門,怎樣才被稱作潔淨者?怎樣才被稱作無罪者?我問你,世尊啊,請你解答!”
519 世尊說道:“娑毗耶啊!摒棄一切罪惡,去除汙垢,凝思靜慮,控製自我,超越輪回,達到圓滿,毫無執著,這樣的人被稱作婆羅門。
520 “平靜,摒棄善惡,滌除塵垢,懂得今世和彼世,超脫生和死。這樣的人被稱作沙門。
521 “在一切世上,滌除內部和外部的一切罪惡;在隸屬于劫波的神界和人界,不進入劫波,人們稱這樣的人爲潔淨者。
522 “在這世上不犯任何罪惡,摒一切束縛和桎梏,沒有任何執著,獲得解脫,這樣的人被稱作無罪者。”
娑毗耶遊方僧贊賞世尊的話,歡喜滿懷,興高采烈,繼續向世尊提問:
523 “佛陀們稱什麼人爲戰勝領域者?怎樣才被稱作通達者?怎樣才被稱作智者?怎樣才被稱作牟尼?我問你,世尊啊,請你解答!”
524 世尊說道:“娑毗耶啊!洞察神、人和梵的所有領域,徹底擺脫一切寶藏的束縛,這樣的人被稱作戰勝領域者。
525 “洞察神、人和梵的所有寶藏,徹底擺脫一切寶藏的束縛,這樣的人被稱作通達者。
526 “洞察內部和外部的感覺,智慧純淨,超脫善惡,這樣的人被稱作智者。
527 “洞察內部和外部的善惡,受到神和人崇敬,越過束縛的羅網,這樣的人是牟尼。”
娑毗耶遊方們贊賞世尊的話,歡喜滿懷,興高采烈,繼續向世尊提問:
528 “一個人怎樣才被稱作精通知識者?怎樣才被稱作覺察者?怎樣才被稱作精進者?怎樣才被稱作優秀者?我問你,世尊啊,請你解答!”
529 世尊說道:“娑毗耶啊!洞悉沙門、婆羅門的所有知識,擺脫對一切知識的貪求,超越一切知識,這樣的人是精通知識者。
530 “覺察虛妄的名色是內部長外部的貪欲之根,徹底擺脫一切貪欲的束縛,這樣的人被稱作覺察者。
531 “厭棄世上一切罪惡,越過地獄之苦,勤奮努力,堅持不懈,這樣的人被稱作爲精進者。
532 “根除內部和外部的一切束縛,徹底擺脫一切鼓掌縛和桎梏,這樣的人被稱作優秀者。
娑毗耶遊方們贊賞世尊的話,歡喜滿懷,興高采烈,繼續向民尊提問:
533 “一個人怎樣才被稱作有學問者?怎樣才被稱作高貴者?怎樣才被稱作善行者?怎樣才被稱作遊方僧?我問你,世尊啊,請你解答。”
534 世尊說道:“娑毗耶啊!聞聽一切正法,理解蔬一切正確和錯誤,駕馭一切,沒有疑惑,獲得解脫,沒有任何煩惱,人們稱這樣的人爲有學問者。
535 “鏟除煩惱和欲望,聰明睿智,不再投胎,擺脫叁名想(指色想,嗔想,異想)泥淖
不再進入劫波,人們稱這樣的人爲高貴者。
536 “在這世的善行中達到至高的目的,通達,一貫懂得正法,沒有任何執著,獲得解脫,沒有仇恨,這樣的人是善行者
537 “從上面,下面,平面和中間,摒棄帶來痛苦的行爲,理智地生活,滅除虛妄、驕傲、貪欲、忿怒和名色,人們稱這種達到至高目的的人爲遊方僧。”
娑毗耶遊方們贊賞世尊的話,歡喜滿懷,興高采烈。他從座位上起身,偏覆左肩,雙手合十,向世尊致敬,用合適的偈頌當面贊美世尊:
538 “大智者啊!你克服了六十叁種依據名想和詞彙概念的沙門觀點,你越過了水流。
539 “你達到盡頭,越過痛苦,你是阿羅漢,叁藐叁佛陀,我認爲你己滅寂煩惱。你有光輝,有思想,充滿智慧。消滅痛苦的人啊!你使我越過水流。
540 “你知道我的惶惑,你使我越過各種疑問。向你致敬,牟尼啊!在智慧之路上,你己達到至高的目的。你毫無障礙,太陽的親屬啊!你是仁慈者。
541 “你解答了我先前的疑問,明眼者啊!你確實是牟尼,正等覺,完全沒有障礙。
542 “你驅除和毀滅一切煩惱;你平靜,自製,堅定,誠實。
543 “你是龍中之龍,大英雄。你說話時,所有的那羅陀和波跋多天神都高興喜歡。
544 “高尚的人啊!向你致敬!卓越的人啊,向你致敬!在神界和人界,你無與倫比。
545 “你是佛陀,導師,降服摩羅的牟尼,你斬斷偏執,越過並使人越過生存。
546 “你超越生存因素,鏟除煩惱,你是獅子,無所執著,沒有疑懼和驚恐。
547 “正如美麗的蓮花不沾水,你也不沾善惡,英雄啊!伸出你的雙腳,娑毗耶向導師行禮。”
于是娑毗耶遊方僧以頭觸世尊的雙腳,向世尊說道:““妙極了,喬達摩!妙極了,喬達摩!正象一個人,喬答摩啊!扶正摔倒的東西,揭示隱蔽的東西,給迷路者指路,在黑暗中舉著油燈,讓那些有眼者能看到東西,世尊喬達摩以各種方式說法。我要皈依世尊喬達摩,皈依法,皈依比丘僧團。我要在世尊喬答摩面前出家,我能受具足戒嗎?”世尊說道:“娑毗耶啊!按照佛教戒律,過去屬于外道的人想要出家,想要受具足戒,必須等候四個月,四個月以後,由思想堅定的諸比丘爲他舉行出家和受戒儀戒,使他成爲比丘。在這件事上,我也知道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娑毗耶說道:“世尊,如果按照佛教戒律,過去屬于外道的人想要出家,想要受具足戒,必須等候四個月,四個月以後,由思想堅定的諸比丘爲他舉行出家和受戒儀戒,使他成爲比丘。那麼,我將等候四年,四年後,由思想堅定的諸比丘爲他舉行出家和受戒儀戒,使我成爲比丘。”于是,娑毗耶遊僧果真在世尊面前出了家,果真得到了具足戒。在得到具足戒之後不久,可尊敬的娑毗耶獨自過隱居生活,凝思靜慮,精進努力,不久,便通過自己的智慧,在這世親證和達到梵行的最高理想,正是爲此目的,善男子們才正確地離家出家。他感到自己已經滅寂生存,完成梵行,做了該做的事,在這世上再無別事。這樣,可尊敬的娑毗耶成爲又一個阿羅漢。
第七章 賽羅經
如果我聞。從前,世尊曾經帶著大僧團在安吉多羅波國遊行乞食,與一千二百五十比丘來到安吉多羅波國的名爲阿波那的小鎮。苦行者吉尼耶聽說沙門喬達摩,釋迦族之子,離開釋迦族出家。帶著大僧團在安吉多羅波國遊行乞食,與一千二百五十比丘來到阿波那鎮,到處傳揚著對喬達摩的稱贊:這位世尊、阿羅漢、叁藐叁佛陀、明行足、善逝
、世間解、無上士、調禦大夫、天人師、佛陀,他自己洞察和親證之後,教詢神界,魔界,梵界中的沙門、婆羅門、神和人;他教誨的正法在開始、中間、結尾都是美好的。內容充實,意味豐富;他教誨完美純潔的梵行;見到這樣的阿羅漢是幸運的。
于是,苦行者吉尼耶前往世尊那裏,到了那裏,與世尊互致問候。問候之後。互相寒暄。寒暄之後,他坐在一旁。世尊說法,教誨坐在一旁的苦行者吉尼耶,使他高興喜悅。苦行者吉尼耶聽了世尊說法,受到教誨,高興喜悅,對世尊說道:“請喬答摩接受我的邀請,明天帶著比丘僧團來吃飯。”世尊聽後,對苦行者吉尼耶說道:“吉尼耶啊!爲比丘僧團是龐大的,有一千二百五十比丘,而你又是忠于婆羅門的。”苦行者吉尼耶第二次對世尊說道:“喬答摩啊!盡管這是個龐大的比丘僧團,有一千二百五十比丘,而我又是忠于婆羅門的,但還是請喬答摩您接受我的邀請,明天帶著比丘僧團來吃飯。”世尊第二次對苦行者吉尼耶說道:“吉尼耶啊!爲比丘僧團是龐大的,有一千二百五十比丘,而你又是忠于婆羅門的。”苦行者吉尼耶第叁次對世尊說道:“喬答摩啊!盡管這是個龐大的比丘僧團,有一千二百五十比丘,而我又是忠于婆羅門的,但還是請喬答摩您接受我的邀請,明天帶著比丘僧團來吃飯。”世尊以沈默表示同意。
苦行者吉尼耶知道世尊已經同意,便從座位起身,回到自己的淨修林。到了那裏,他召集朋友、同事、親戚和族人說道:”尊敬的朋友、同事、親戚和族人,請聽我說,沙門喬達摩接受我…
《巴利語佛典經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