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更不容易了。不過,這是修持八關戒齋法門的一種規定,如能如法做到,自是好事,萬一於一時之間用不上六念的工夫,改用持名念佛念菩薩的聖號,也可通融,比如小乘經中的念佛,那是念佛的功德相好,在彌陀宗中的念佛,卻是專心持念阿彌陀佛的聖號了。如果再有方便法門,比如持咒、誦經、禮忏,那也可以。比如《地藏菩薩本願經》中說:“若未來世衆生,於月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叁、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日乃至叁十日……能於是十齋日,對佛菩薩,諸賢聖像前,讀是(地藏)經一遍,東西南北,百由旬內,無諸災難,當此居家,若長若幼,現在未來,百千歲中,永離惡趣。”(大正一叁、七八叁中至下)我們看,十齋日是於六齋日之外,另加一日、十八日、二十四日、二十八日的四天,其余六天即是六齋日;十齋日可讀誦地藏經,六齋日當亦可誦地藏經了。還有《藥師經》中也說:“受八分齋戒……複應念彼(藥師)如來本願功德,讀誦此(藥師)經,思惟其義,演說開示。”(大正一四·四○六下)由此也可證明,受持八戒之日,不唯可以誦經——六齋日的由來,本爲瓶沙王請佛於此六日說法的,已見前面徵引。
第四篇 了生脫死的門徑·八關戒齋
第叁章 八關戒齋的條件與受法
第一節 唯有人類可受戒
《薩婆多毗尼毗沙》卷一中說:“凡得波羅提木叉戒者,以五道而言,唯人道得戒。”(大正二叁·五○九中)八戒也是波羅提木叉戒,故除人類而外,異類衆生,上至天人也不得戒。又說:“雖處處經中,說龍受齋法,以善心故,而受八齋,一日一夜得善心功德,不得齋也。”(大正二叁·五○九下)又說:“一、男、二、女、叁、黃門、四、二根、四種人中,唯男、女得戒。”(大正二叁·五○九下)也就是說,雖在人類之中,也只有生理正常的男人與女人,才能得戒。
第二節 犯五逆破淨戒者不得戒
《薩婆多毗尼毗婆沙》卷一中說:“如是男女中,若殺父母、殺阿羅漢、出佛身血、破僧輪(以上爲五逆)、汙比丘尼、賊住(非法而住僧中者)、越濟人(爲了生活非爲佛法而出家者)、斷善根,如是等人,盡不得戒。”(大正二叁·五○九下)
《優婆塞五戒相經》中說:“犯佛弟子淨戒人者,雖然犯戒之罪,然後永不得受五戒乃至出家受具足。”(大正二四·九四叁上)所謂“淨戒人”是指守持不淫戒的人,如果他人堅持不淫戒,初次誘逼,與其行淫,便稱破人淨戒了。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以及受持八關戒齋日的優婆塞與優婆夷,均不得使之破戒,否則自己便永無求受任何佛戒的資格了。不過,通常均以破女尼的淨戒爲主,破男人的淨戒,總不是尋常的。然在《十誦律》卷四十中有這樣一段記載:“佛在舍衛國,有一婆羅門生女,面貌端正……名曰妙光……是女以先語沙門婆羅門:“共我行欲!”因緣故墮惡道,在彼國北方,生作淫龍。”(大正二叁·二八七下至二八八上)這僅僅誘使沙門婆羅門與她行淫,尚未造成破他淨戒的事實,她便因此而墮淫龍了!
第叁節 受持的時限
關於受持八關戒齋的時限,各經論中,所說不一。
《薩婆多毗尼毗婆沙》卷一中說:“問曰:“受八戒法,得二日、叁日乃至十日,一時受不?”答曰:“佛本製一日一夜,不得過限。若有力能受,一日過已,次第更受,如是隨力多少,不計日數也。””(大正二叁·五○九上)又:“問曰:“若欲限受心晝日齋法,不受夜齋,得八齋不?若欲受夜齋,不受晝齋,得八齋不?”答曰:“不得。”所以爾者,佛本聽一日一夜齋法,以有定限,不可違也。”(大正二叁·五○九上至中)這是說明八戒唯有一日一夜受,不得數日連受,也不得單受白天而不受夜間,或單受夜間而不受白天。雖在《根本部皮革事》中,億耳於曠野見到單受日齋與單受夜齋的果報者,但在《薩婆多毗尼毗婆沙》卷一中又接著解釋道:“有雲:此是迦旃延欲度億耳故,作變化感悟其心,非是實事。”(大正二叁·五○九中)。
但在《成實論》中則說:“有人言:此法但齋一日一夜。是事不然!隨受多少戒,或可半日乃至一月,有何咎耶?”(大正叁二·叁○叁下)
《藥師經》中也說:“有能受持八分齋戒,或經一年,或複叁月,受持學處。”(大正一四·四○六中)又說爲了供養藥師如來:“應先造立彼佛形像……七日七夜,受八分齋戒。”(大正一四·四○六下)這是說八分齋戒,不一定要在六齋日受持,受持之際,可以或一年,或叁月,或七日七夜,連續受持的。
不過,依照八戒的受戒文字來說,乃以“一日一夜”爲准爲常,爲正爲主,如果環境許可,最好是一日一夜受持,好在每月只有六次。如果環境不許可,或者發心連續受持,附近又沒有能爲受戒之師,爲免每日往返之勢,也不妨限年、限月、限數十日、限數日來受持。
第四節 求受的方式
《優婆塞戒經》卷五中說:“如是(八)戒者,不得一時二人並受。(大正二四·一○六叁中)八戒只能一人一人地單獨向八戒師求受,其中的原因,根據靈芝律師的解釋是:“不得多者,恐人參混,心不專一。泛論歸戒,獨受爲佳,則心不他緣,法無通濫。今多衆受,於理雖通,終成非便。”(《行事鈔資持記》卷叁九,大正四○·四○七下,續藏七○·四六A)
《薩婆多毗尼毗婆沙》卷一中說:“夫受齋法,必從他受。於何人邊受?(出家)五衆邊。”(大正二叁·五○九上)《優婆塞戒經》卷五也說:“不得佛像邊受,要當從人。”(大正二四·一○六叁上至中)可見,八戒應向出家的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前求受。但在《成實論》及《智度論》中,又許可自誓受。《成實論》中說:“若無人時,但心念口言:我持八戒。”(大正叁二·叁○叁下)不過自誓受也是有條件的,比如《梵網》菩薩戒,可以自誓受,唯其應在:“若千裏內無能授戒師,得佛菩薩形像前受戒,而要見好相(佛來摩頂)、見光、見華,種種異相”。(大正二四·一○○六下)如果不是沒有能授八戒的出家五衆的情形之下,當然還是向出家五衆,求受八戒的好。
受八戒,可往寺院中求受,也可在自家中請八戒師來授。藕益大師則說:“優婆塞受齋,就寺爲便,優婆夷受齋,就家爲便。”(續藏一○六·叁七五C)男人去寺院,女人則在家。但此沒有硬性規定,唯視實際情況,隨緣求受八戒就好了。
第五節 齋日的准備
八戒雖以六齋日爲常經,但逢佛菩薩誕日,自己的生日,父母的死亡日,或爲六親眷屬作諸功德之日,以及一切紀念、懷恩、修福、祈禱之日,均應酌情受持八戒。儒家每逢祭祀大典,也有“齋戒沐浴”的准備工夫,如《禮記》〈曲禮〉說:“齋戒以告鬼神。”《孟子》〈離婁〉也有:“齋戒沐浴,則可以祀上帝。”不過,儒家齋戒的意義,雖可與佛教相通,其內容則不同。
受持八戒之前,身口意叁業,即應清淨下來,故於《增一阿含經》中說:“我今忏悔,不自覆藏,依戒法成其戒行,八關如來齋法。”(大正二·六二五中)又如《薩婆多毗尼毗婆沙》卷一:“若人欲受八齋,先恣情女色,或作音樂,或貪飲啖,種種戲笑,如是等放逸事,盡心作已而後受齋,不問中前中後,盡不得齋;若本無心受齋,而作種種放逸事,後遇善知識,即受齋者,不問中前中後,一切得齋;若欲受齋,而以事難自礙,不得自在,事難解已而受齋者,不問中前中後,一切得齋。”(大正二叁·五○九上)
上文所言的“中前中後”,應予說明:八關戒齋的求受時間,應以持齋日的清晨爲正規,最少也該是在中午以前,今日的泰國,就是在中前受的:“每逢佛日和星期天,早晨七八點鍾,就有很多男女佛教信徒,手裏拿著鮮花香燭,和私人簡單用的東西,陸續來到佛寺做早課與聽僧人說法……說法之前,先爲信徒們說叁歸五戒……信徒中也有受八關齋戒的……受五戒與受八關齋戒,是同在一起的,不過當僧人宣說到第六、七、八戒時,受五戒的人不用答“持”。”(淨海法師《泰僧安居記》,《海潮音》四叁卷叁月號)但如遇到逆緣阻礙,只需心念受齋,延遲到中午以後再補行求受,也是可以的。如《俱舍論》中也說:“我恒於月八日等必當受此近住律儀”(即八關戒齋),若旦有礙緣,齋竟,亦得受。”(大正二九·七五上)
第六節 如何納受戒體
有關八關戒齋的內容及其要求,介紹至此,大致已經完備了,現在再來介紹納受戒體的方法。
本來,叁歸、五戒、八戒,說戒受戒,都是很簡單的,只要准備的工夫做夠了,受時就很容易。但在中國的大寺院中,一切講究排場,所以讀體大師,也爲八戒的傳授,編了一篇〈授八戒正範〉,共分八節儀式,其綱目如下:
一、敷座請師——由引禮師領導迎請和尚升座。。
二、開導——略示八戒的意義及持齋的方法。
叁、請聖——迎請佛法僧及護法龍天。
四、忏悔——忏除往昔惡業,忏斷未來惡業。
五、受歸——以叁歸納戒體。
六、宣戒相——宣說八戒戒相條文。
七、發願——發願以此功德,攝取一切衆生之惡,使成無上菩提,同在彌勒
的龍華叁會,了生死,化有情,生極樂。
八、勸囑回向——說明八戒的受持功德,並勸以此功德,回向一切衆生。
此一〈授八戒正範〉,雖然很好,做起來的場面也很隆重莊嚴,但是所需時間較長,受戒之時,除了授戒師,還要引禮師,戒師若非住持方丈,行來頗爲不易。
因此,弘一大師曾經根據《佛說八種長養功德經》,錄編一篇〈受八關齋戒法〉,現在照抄介紹如下:
歸命一切佛,惟願一切佛菩薩衆,攝受於我。
我今歸命勝菩提,最上清淨佛法衆。
我發廣大菩提心,自他利益皆成就。
忏除一切不善業,隨喜無邊功德蘊。
先當不食…
《戒律學綱要(聖嚴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