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那”是最短的時間,劫是最長的時間,但這是大劫,劫有大、中、小劫。這位大菩薩的願力非常的大,他專門在五濁惡世,化度衆生。
五濁就是這個時候。我們經常說末法,就是當下這個時代很不好,混濁不清。在混濁不清的時代中,想要保護環境,是不可能的,我們實在是無法保護。我們的生命,隨時可以死,是混濁的,不像北羅洲八萬四千歲,他不混濁,很清楚的。因爲我們老的會死,小的也會死,只是不知道什麼時候。生死沒有一定,混濁不清。大家看問題的觀點,不一樣。人見太多,對于自己就有好多的知見,這就是見濁。看問題不一致,還有煩惱濁。煩惱濁,我想每個人的煩惱,自己都可以知道,不用說了。這個世界五、六十億人,各人的煩惱,各人的知見,都很混濁,衆生濁。總的說,這個時候是不好的。
在這個時候,“無佛世界”,地藏菩薩的願,就是在五濁惡世度衆生。哪個地方沒有佛,哪個地獄的叁塗苦難特別重,他就到那裏去度那些衆生。“成熟有情”,這是他的願。“那庾多頻跋羅”是個大數字,是十兆。十兆有好多呢?有八十百千個十兆。這是指地藏菩薩跟他一齊來的眷屬。在這個八十百千多頻跋羅那麼多的人,我們這個世界也容不下這麼多人,這是意境,不要在數字上去求。我們只是意會。
釋迦牟尼佛跟無垢生天帝釋說,地藏菩薩現在他要到這裏來,親近供養我,同時,他看見我們這個大集會,很高興,他就來隨喜贊歎,參加這個法會。但是他現的是聲聞像。聲聞像就是剃發染衣。凡是地藏菩薩都是剃發的,現的是聲聞像。但是我們有時候看到的是坐在那兒的五佛冠,那是五方佛,是做焰口用的。除了放焰口,還要做法事,給衆生祈禱的時候,要戴上五佛冠。不過,那種時候很少,一般都是光頭,我們供養的地藏菩薩像都是聲聞像。他要到我們這個法會來,這是他所現的變化。
“是地藏菩薩摩诃薩,有無量無數不可思議殊勝功德之所莊嚴,一切世間聲聞獨覺所不能測,此大菩薩是諸微妙功德伏藏,是諸解脫珍寶出處,是諸菩薩明淨眼目。”
但是地藏菩薩這位大菩薩,他的功德有無量無數不可思議的殊勝功德,雖然示現聲聞像,但是他的殊勝莊嚴,是超過一切的大菩薩;地藏菩薩,超過文殊、普賢、觀音。在《地藏經》第十一品,堅牢地神稱贊地藏菩薩說:“我在這個世界上,見了很多的大菩薩,如文殊、普賢、觀音、彌勒,那種功德願力已經不可思議了,但是地藏菩薩更超過他們。”本來菩薩跟菩薩,佛跟佛,不在這上面比較的,但是爲了要顯示地藏菩薩的功德,所以《十輪經》後面也顯,《地藏經》也顯。像一個發願專要到這個五濁惡世、無佛出世的地獄度衆生,是不好度的。所以,一切諸佛皆贊歎。
有一個故事:迦葉尊者他想聽一聽佛的音聲,究竟佛的音聲有好遠,就用他的神通力,結果不知到什麼地方去了,可是佛的音聲還在耳邊。他到了什麼國土呢?他到了人家的法會,正在用齋,他在一個僧人的缽上!吃飯的那個缽碗上跑,那位吃飯的僧人,就想弄走這只小蟲子,佛跟他說:“你不要動,那是東方一位佛的大弟子。”完了,那位僧人就不敢動了。佛就向迦葉尊者說:“你可以念本師釋迦牟尼佛,念本師佛,你的身量就與這個弟子同等。”一念本師釋迦牟尼佛,他的身量就無量無邊。
我舉這個例子是要想證明什麼呢?佛佛道同的。他爲了度這一類的衆生,他只能夠示現跟他相似。所以,地藏菩薩到地獄去現的是一個很苦惱的出家人,一位和尚,你有時候看到地藏像,不論是在夢中也好,或者是所見的境界也好,就像一個普通的和尚,假如看見很多的殊勝光明,你的業力就變化了,看見地藏菩薩也在變化,諸佛菩薩是隨你的心而變現的。
例如你朝五臺山,每個人看的文殊菩薩都不一樣,就是隨你心中現,一切諸大菩薩都如是。因爲在《地藏經》,或者是《十輪經》,顯地藏菩薩功德,把地藏菩薩的功德說得特別殊勝。如果是另外一部經,說文殊菩薩的經,那又不同,文殊菩薩就特別殊勝,文殊菩薩早已成佛,是七佛之師,諸佛之母,般若是諸佛之母。這是顯給衆生看的。
還有,佛經上所贊歎的那些菩薩,佛在某一個會上凸顯哪一個菩薩,就贊歎他的功德,要懂得這個道理,不要生起分別心。要是說地藏菩薩功德大,觀音菩薩功德小,就犯了錯誤。但是在經上佛之所以要這樣說,是爲了能夠使大衆認爲供養地藏菩薩,在心中生起殊勝感,是這樣一個涵義。
佛贊歎地藏菩薩,有無量無數不可思議的殊勝功德莊嚴!這是一切的世間聲聞獨覺所不能測,要想測量他的功德,是測量不到的。大家還記得《地藏經》第一品,在法會當中所來的諸佛菩薩乃至于天人,佛就問文殊師利菩薩說:“今天到法會當中你算一算有好多數字?”文殊菩薩對佛說:“以我的智能力量,一千劫測量不能盡其數。”佛答複他:“吾以佛眼觀故猶不盡數。”用佛眼看,還不能盡數,佛眼照一切還有不盡數的!那是推崇地藏菩薩的功德,讓衆生産生殊勝心。
學法,學佛,你也得運用你的智能,要是曉得佛的義理就成了。在本經中也是這樣。佛贊歎地藏菩薩說,他的功德是一切聲聞緣覺所不能測的,不能測著他的邊際。這位大菩薩是一切微妙功德的伏藏,所藏的是無量功德;又是一切的解脫珍寶出處,所以各人的如意寶珠,都能放出無量的珍寶。因爲地藏菩薩所含藏的就是一切的珠寶,他能使衆人得到正法眼藏,所以說:“是諸菩薩明淨眼目”,要想得到你得修無量億劫,但恐怕都還修不成。這種贊歎言語,是表示很尊貴、很殊勝的意思。
“是趣涅槃商人導首,如如意珠,雨衆財寶,隨所希求,皆令滿足。譬諸商人所采寶渚,是能生長善根良田,是能盛貯解脫樂器,是出妙寶功德賢瓶。照行善者猶如朗日,照失道者猶如明炬,除煩惱熱如月清涼,如無足者所得車乘,如遠涉者所備資糧,如迷方者所逢示導,如狂亂者所服妙藥,如疾病者所遇良醫,如羸老者所憑幾杖,如疲倦者所止床座。”
“是趣涅槃商人導首”,要想成佛,就像商人到海采寶一樣,你得請一個入海采寶的導師;要想趣向涅槃,你也得有位導師。誰是導師呢?地藏菩薩就是導師,引導你趣向涅槃。就像如意寶珠,雨諸財寶一樣的,隨所希求皆令滿足,他是不會厭煩的。有些道友拜完地藏菩薩,或者念完經,先求自己家人平安,或者求身心健康,完了又求發財又求很多。有的人問我說:“師父我求的太多,地藏菩薩不會煩嗎?”我說:“你求好多?你求一億十億百億千億萬萬億,地藏菩薩也不會煩的。你求越多,說明你修行的功夫越好,才會求那麼多,不然你求不出來。”
大家念完《地藏經》發願,我想你求不到好多,因爲你的心量沒有那麼大,求不到也想不到;你有沒有求過讓一切衆生都成佛?求地藏菩薩加持,讓一切衆生皆成佛,要永遠的在法界之內,有沒有這樣的求過?沒有求過,你的心量不算大,只想到自己。必須想到你所看見的,想到中國人,進一步想到這地球上六十來億人。想到其它星球嗎?想到法界?有沒有想過讓蓮池海會的衆生都成阿彌陀佛?這些願大家很少發過,我去了就好了,能到蓮池海會加入一員就不錯,你有沒有想過要蓮池海會的那些大衆都變成阿隬陀佛?若沒有想過,今後你得要想,要發願;不但自己生到蓮池海會,聲聞、緣覺,只要生到蓮池海會,個個都是阿彌陀佛,乃至于想到娑婆世界,不論他受多大的苦難,這個世界上的人,現在跟我共處的,一定都能成佛,跟我一起成佛。
發願大一點,他們都成佛之後,我才成佛。千百萬億事,都可以向地藏王菩薩說,就跪在前面,念十聲地藏聖號,念完了就發願,別以爲這是願,這就是修道。你有多大的願力,就有多大的神通力,借助諸佛菩薩的願力,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都是他的願。普賢菩薩的願是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的衆生都讓他成佛,那就是普賢大願。一定要懂得這個道理,菩薩不會厭煩的,煩的是你自己。胡思亂想打妄想,想的盡是五欲境界,那就不行。要想聖境,不可思議的境界相,是能生長善根的良田,所以說這塊地生長一切善根,“是能盛貯解脫樂器”,什麼叫解脫樂器?就是解脫。這個樂器別當音樂器名講。
地藏菩薩這塊土地是一切解脫的種子,一切都能解脫,是出妙寶的功德賢瓶。就像我剛才說的,觀世音菩薩的寶瓶,那是出一切妙寶的;消災免難,需要什麼,寶瓶裏面就會出什麼。地藏菩薩的光明照行善者,只照行善的人,行惡的人不成;行惡者要改爲行善者,這就是朗日。朗日就是光明的太陽。
失道者找不到路,前面就有明燈、有明炬,有大火炬指引。惱熱時,月亮是最清涼的,如月清涼。如果是沒有腳的人,有輛輪椅來給你坐,猶如車子,“所得車乘”,一樣的。就像你走遠路又渴又餓,沒得水,沒得吃,那就給你做資糧。如迷方者來給你作示導。“如無足者所得車乘,如遠涉者所備資糧,如迷方者所逢示導,如狂亂者所服妙藥。”
這個人已經瘋狂了,有沒有辦法治呢?那就要遇到好藥,遇到好醫生,如果遇到妙藥,瘋狂馬上就可以止住了。我們以爲害病才是瘋狂,其實,我們現在都是瘋狂的。
爲什麼不修菩提道?有的道友認爲自己修行的很多,我算一算。我說:“你一天二十四小時,你做了好多?”你還不及我修的多,還說你修得多呢?你自己算一算,二十四小時,一小時,六十分鍾,二十四小時當中,有幾分鍾念佛、念法、念僧?有幾分鍾念貪嗔癡,念殺盜淫,念妄言绮語惡口?你有沒有算過?你修行太少了!大家要多修行,不要自己修行的很少,還自以
爲了不起。距離太遠了,怎麼能夠明心,怎麼能夠消災免難?好好想一想,怎樣消災免難?
“譬諸商人所采寶渚,是能生長善根良田,是能盛貯解脫樂器”。器是一個器皿,這個器皿盛的是什麼呢?盛的是最快樂的,什麼是最快樂呢?“解脫”,解脫就沒有煩惱,沒有欲望,這叫解脫樂器。這並不是琵琶、琴的那種樂器,這個樂是快樂的意思,能夠出生妙寶的功德賢瓶,這個瓶子是能夠出生一切的功德。我們上面講的是說像觀音菩薩的寶瓶一樣,這都是形容地藏菩薩的功德;誰能做好事、行善,那麼地藏菩薩的光明就像朗日照著你的身。對于失道者,失道就是迷路,在道路走著迷路了,地藏菩薩就像光明的火炬照耀你。如果是有煩惱的衆生,地藏菩薩的光明,就除掉你的熱惱了,像月亮清涼似的,使你沒有熱惱。
“如無足者所得車乘”,走路走的很累的時候,你有車乘,就可以減少這個困惱。“如遠涉者所備資糧”,走遠路,中間沒有資糧,你是走不到的。“如迷方者所逢示導”,方向迷了,有人給你指引方向,像我們走路的時候問路。另一種涵義是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找尋出離生死的方便善巧法門,就是念地藏菩薩聖號。
這段經文所說的,就是地藏菩薩能給我們什麼呢?“方便善巧”。他修道的時候,由于願力的關系,求者能得到這些好處,但這是指有緣者,如果沒緣者,還是得不到的。
“如狂亂者所服妙藥”,我們勸很多的道友供養地藏水,供的時候你自己心裏很真誠,到了服用的時候,就照著《地藏經》上釋迦牟尼佛跟觀世音菩薩說的方式去做;就能得到好處。得到什麼好處呢?有病苦的就減少病苦,沒有智能的、沒有記憶力的,就得到記憶力。狂亂者就是心智喪失,或者想問題,或者因爲驚嚇,弄得神經錯亂。要是持地藏菩薩聖號,地藏菩薩就像良藥似的。或者有疾病的人,能遇著良醫,這是佛跟無垢生天帝釋說的話;乃至于所有與會的大衆,和這個大集會所有的諸菩薩諸聲聞衆,佛就向大衆說,地藏菩薩就有這麼多功德,讓羸老的人,有手杖一樣可以依憑,就像疲倦的人有床座一樣的,可以使你休息。
“度四流者爲作橋梁,趣彼岸者爲作船筏,是叁善根殊勝果報,是叁善本所引等流,常行惠施,如輪恒轉,持戒堅固,如妙高山,精進難壞,如金剛寶,安忍不動,猶如大地。”
“度四流者爲作橋梁”,橋梁是比喻,四流是說在生、老、病、死這個瀑流之中,他給你作橋梁,讓你得度的意思,當你在此岸要到彼岸的時候,他可以作你的船筏,是叁善根殊勝的果報。叁善根是指不貪、不嗔、不癡,因爲不貪、不嗔、不癡能生一切善法。如叁善本所引的等流,“叁善本”就是布施、慈悲、智能,布施慈悲可以讓你渡過一切的厄難,也把貪嗔癡的煩惱流入于布施慈悲裏,因此就常行惠施,如輪恒轉,無有休息的意思。
《《大集大乘地藏十輪經》講記(1)》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