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集大乘地藏十輪經》講記(2)

  因爲持誦地藏菩薩、恭敬地藏菩薩,這位菩薩能夠讓你持戒堅固,就像妙高山那樣子,“精進難壞,如金剛寶,安忍不動,猶如大地。”說到精進難壞,這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如果我們修一法,例如念《地藏經》,或者觀想地藏菩薩聖像,當你修行的時候,會有很多障礙,障礙的意思就是讓你做不成的意思。你每天誦一部《地藏經》,不過總是有些事情,讓你中斷不能誦經;如果堅持念地藏菩薩的聖號,使它不間斷,任何的破壞也破壞不了你的精進,爲什麼破壞不了?你有一種堅固的心力,我們往往是有一些障礙就克服不了,做不到,這個時候精進跟懈怠兩者有很大的關系,特別是學佛的人,信佛的人,得不到實在的利益,是我們的精進不夠,不能堅持。

  我們要發願,一天誦一部《地藏經》,在任何困難的時候,都不間斷,那麼精進就有力量。爲什麼要精進呢?也就是不中斷,很多人做不到,這看來是很小的事情,例如說我一天要念一百聲的地藏菩薩聖號,我想這個很容易,不會斷,你自己的意識忘了,或者一個間岔,今天就沒有做了,我想每位道友都有這種體會。

  當你最初發願信叁寶之後,我跟很多道友講過,受了叁歸依,從這天起,每天晚上臨睡覺的時候念十聲“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念完了再睡,早晨眼睛一睜開,就在床上先念十聲“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這樣極簡單了吧!每個人認爲自己絕對做得到,我問了很多道友,當初他受叁歸依時,他保證做得到,隔一年再問他:“你有沒有做?是天天做?”“哎呀忘了!”什麼原因?當然是我們經常的推拖,業障懈怠,沒有把這件事當一回事。

  像上面說的這麼多地藏菩薩功德,就是佛跟無垢生天帝釋說的。我們聽到之後,有沒有這個信心?這就是大問題。我們往往聽經聽了很多,學法也學了不少。很多道友經常說:“我對佛法知道太少,所以不能入門。”我的看法不是這樣,我說:“你知道的很多!”起碼你知道什麼叫佛,法,僧。不會用功?念地藏菩薩總該會吧!念觀世音菩薩總該會吧!你有念嗎?你一天念了好多聲?一天二十四小時,除了睡眠、做事的時候,你心裏緣念叁寶又有好多時間?

  今天有好多道友共同吃飯,我心裏就想,在這個時候東說西說的,就是不說佛,不說法,不說僧,如果你隨時這樣來提醒大家,他認爲你很討厭,太啰嗦。有沒有這種感覺?你不說,他就是忘了。你一天二十四小時在緣念叁寶的時候,到了晚上休息時,想一想:“我今天有多少時間念佛、念法、念僧?”你說求感應、求加持,感應、加持都是你自己。我記得星雲法師說過,人生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這句話很有道理。我們若能夠這樣子觀想,長時間觀想,不說二十四小時,就是叁分之一,八小時,乃至于一天能有四個小時,緣念叁寶,精進不懈,絕對不會墮叁塗的;你再增加八小時,再加十二個小時,一定能成道業的。

  我們爲什麼不明?爲什麼不通?爲什麼不知道?爲什麼沒有智能?爲什麼入不了定?因爲你的心跟叁寶還是有很遠的距離,我說這句話大家可能聽得很不入耳。因爲我信佛很多年了,現在天天念佛,我是專業的,有時候在大家聚會當中,突然間就想起了,現在大家在幹什麼呢?是在說佛呢?是在說佛法呢?是在修行呢?是在放逸懈怠嗎?想要像金剛一樣安忍不動,像大地那樣,我們還得多用些功夫。

  “靜慮深密,猶如秘藏,等至嚴麗,如妙花鬘,智能深廣,猶如大海,無所染著,譬太虛空,妙果近因,如衆花葉,伏諸外道,如師子王,降諸天魔,如大龍象,斬煩惱賊,猶如神劍,厭諸喧雜,如獨覺乘,洗煩惱垢,如清淨水,能除臭穢,如疾飄風,斷衆結縛,如利刀劍。”

  “靜慮深密,猶如秘藏”,靜慮就是思慮,也就是在自己靜下來思慮的時候,這就是甚深境界,這是不可思議的。例如我們隨便持哪一個咒,長咒就是陀羅尼,短咒就是叁個字、四個字,真言只說一個字,例如“嗡”字,很多字都是種子字,看是哪一位菩薩所傳的。地藏菩薩就有這些功德、這些功力,能夠讓我們“等至嚴麗,如妙花鬘,智能深廣,猶如大海。”這是佛贊歎地藏菩薩的語句。

  “無所染著,譬太虛空”,太虛空是無所染著的,虛空是無所染著的,過去的妙果是由他修因說的,現在所修的因是成就未來的妙果,“妙果近因,如衆花葉”,像開花結果的時候,因爲還得用枝葉來扶持它。好花還得綠葉扶,你的種子種下去了,先長葉子,後來才開花。葉子要吸收營養,那是有關系的。降伏一些外道,像師子王降伏一切天魔,“如大龍象,斬煩惱賊”,猶如神劍,神劍就是智能劍。

  “厭諸喧雜,如獨覺乘”,獨覺呢?他要找寂靜深山的地方修行,厭離喧嘩。“洗煩惱垢,如清淨水”,這兩句是上句對下句的,我們要想洗淨煩惱,地藏菩薩就變成清淨水,洗淨我們的煩惱;要想除去臭穢,如疾風,把臭穢飄走了。“斷衆結縛,如利刀劍”,結縛是指我們的惑業,無量劫來的惑業,把我們縛住。就像我們身上好多的枷鎖捆綁,解不開。

  “護諸怖畏,如親如友,防諸怨敵,如塹如城,救諸危難,猶如父母,藏諸怯劣,猶如叢林,如夏遠行所投大樹,與熱渴者作清泠水,與饑乏者作諸甘果,爲露形者作諸衣服,爲熱乏者作大密雲,爲貧匮者作如意寶,爲恐懼者作所歸依,爲諸稼穑作甘澤雨,爲諸濁水作月愛珠。”

  “護諸怖畏,如親如友”,生起恐怖了,我們的親人、朋友會幫我們解除困難的。防怨賊,怕怨賊來攻我們,那就修城,城外修塹,塹就是護城河,這都是比方的意思。“救諸危難,猶如父母”,任何人遇到困難的時候都會想娘的,都叫媽媽。人在臨死的時候,或者在最危難的時候,或是小孩痛苦的時候,大多數是喊娘的,只有我們的父母,才關心我們,地藏菩薩就是像我們的父母那樣子似的保護我們。

  “藏諸怯劣,猶如叢林”,在那麼一片大森林裏,有什麼恐怖就逃難到裏面去躲避。“如夏遠行所投大樹”,像走遠路的時候,被太陽曬得很痛苦的時候,走到大樹下去乘涼。地藏菩薩就像大樹給我們乘涼,要是熱惱又很渴,那麼地藏菩薩就像清涼水那樣子似的;還有饑渴貧乏,作諸甘果就是很美妙的飲食。沒有衣服穿,“露形者”,地藏菩薩就施舍衣服給我們。

  “爲熱乏者作大密雲”,很熱惱的時候,像密雲把太陽一遮住,我們立時就感覺清涼。

  “爲貧匮者作如意寶”,如意寶,如窮困者得到寶藏,就像地藏菩薩手裏的寶珠似的,能出現像如意這樣的寶貝。

  “爲恐懼者作所歸依”,害怕就歸依菩薩,他就心得安穩,不害怕。“爲諸稼穑作甘澤雨”,到了幹旱的時候,莊稼長不好,地藏菩薩就給我們降甘雨,是那樣的意思。“爲諸濁水作月愛珠”,我們這裏沒有這種珠子,這個月愛珠能夠把濁水變成清淨水,即使是很混濁的水,把月愛珠放下去,水馬上就清淨。

  所以在混濁、不清淨的時候,一念地藏菩薩聖號,我們心裏就清淨了。在煩惱的時候,不得解脫,就可以到佛堂或者對著地藏像,靜坐一下,念地藏菩薩聖號,你會感覺到好很多,這都是形容地藏菩薩的功德。

  “令諸有情善根不壞,現妙境界,令衆欣悅,勸發有情,增上慚愧,求福慧者,令具莊嚴,能除煩惱,如吐下藥,能攝亂心,如等持境,辯才無滯,如水激輪,攝事系心,如觀妙色,安忍堅住,如妙高山,總持深廣,猶如大海,神足無礙,譬若虛空,滅除一切惑障習氣,猶如烈日銷釋輕冰,常遊靜慮無色正道,一切智智妙寶洲堵,能無功用轉大*輪。”

  地藏菩薩能令我們的善根不壞。如果我們現在已經種下種子,有了善根,或者來生的善根不壞,又能遇到地藏菩薩,念地藏菩薩聖號,地藏菩薩就能加持你。地藏菩薩在《地藏經》上,對釋迦牟尼佛發的願,釋迦牟尼佛把末法衆生咐囑給他,他說:“只要在佛法之中,有一微塵一滴水那樣子的功德,我都能使他解脫。”他發了願,他要做。只要善根種下去,等因緣成熟,一定成長,現妙境界,令衆欣悅。

  現在這個會上就表現了,他所現的都是很殊勝、很不可思議的境界,大家都生歡喜心,可以令一切有情生慚愧心,曉得自己爲什麼不能解脫?爲什麼不能積聚善業?爲什麼不能幫助別人?爲什麼自己的自私心那麼重?爲什麼這麼多的苦難加到自己身上?那就悔愧自己過去做的不對,沒有積福業,所以今生事事不如人。那麼,地藏菩薩就能幫助你,使你增長福慧,使你忏悔心強壯,使你能夠莊嚴,使你能夠除掉煩惱。如果是腹部不清淨,就吃一點瀉藥;就像我們有很多的煩惱,不曉得怎麼解脫,多念地藏菩薩聖號,念《地藏經》,你就能夠解脫,就是這個涵義。

  心很散亂,就多念念聖號,念聖號是最好的方法。有時候我們念經,效果都不好,就念聖號,可以考驗自己的散亂心,也考驗你所具足的煩惱。念一百聲不行,就念一千聲;不行,就念一萬聲;不行,就念十萬聲;還不行,就念一百萬聲。這樣效果就産生了,我不是瞎說的,我自己就這麼做過的。我先准備念一千聲,不成,那念一萬聲,一萬聲還不成,念十萬聲,十萬聲不成,就念一百萬聲,那就行了。如果還不行,再繼續念,不定數量的念。但是,這只是爲某一件事情,我想做某一件事情,想達到平安,想達到如意,自己要先測驗一下,那就念吧!最初念的時候,還會散亂,等你念到十萬聲、幾十萬聲以上,散亂自然就少了,這叫功夫,誰做都一樣。你們如是念,也如是這樣,誰肯去做,就這樣。但是你得放下,黑夜白日的念。你要定期限,或者二十天,念一百萬聲,我一天平均念好多聲,一定要做到,做不到你可以不睡覺,不吃飯,等做到了,也用不著不吃飯、不睡覺,你可以照樣的睡,還是這樣的念。

  你要是學觀音菩薩修行法門,念觀世音菩薩也可以,念哪一個菩薩聖號都可以,只要你肯精進…

《《大集大乘地藏十輪經》講記(2)》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