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佛看見衆生的苦業在增長,爲什麼會增長苦業?是因爲貪愛,以貪愛爲因,感到苦業的苦果。你應當認識到,好好護持你的六根。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善護不要放逸,不要造罪,不要起種種的貪欲,遠離一切欲。觀一切有爲法,世間一切法,凡是有形有相的,這些有爲法都是無常的,觀一切法是無常,觀一切法是苦,觀一切法是空。
苦業增長,你知道這個苦果是怎樣來的?是貪愛爲因,由貪愛來的。所以在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門頭,要是把貪欲斷了,苦業就不會增長,苦業不增長,你就不受苦。佛在這裏示現教育一切衆生,贊歎佛在因地以這種方式教導化度衆生。
“普于有情界,常安住大悲,雖得勝菩提,而不舍本願。”
這是贊歎佛在有情界,常時的發大悲心,看著有情衆生苦難。雖然佛已經證得殊勝的菩提果,但是他本來的願是利衆生的,不舍本來的願力,所以還來這裏度衆生。如果從理上講,佛度一切衆生無衆生可度,我們現在先講事不講理,因爲地藏菩薩贊歎佛就從我們衆生所能體會到的事開始。我們是怎麼來的?我們就是這麼來的,這就叫十輪。十輪是苦輪,要斷這個苦輪,就得修佛的智輪。以智輪來對治苦輪,兩者對比,地藏菩薩在贊歎佛的時候,很簡略地提個名詞而已。爲什麼不說?他知道一切諸法皆是空的,皆是假的,但是衆生不知道,衆生是真苦。
“隨見諸有情,逼切在衆苦,隨起勤精進,勇猛而濟拔。”
他見到了一切諸有情,被苦楚逼迫,的確在諸苦當中。所以佛就勇猛精進,來濟拔這些受苦衆生。因此就給他們示範,希妄他們勤修布施,要持戒,要忍辱,要精進,要修定,要求般若智能。
“令勤修施戒,忍進定般若,如母于一子,慈心而養育。”
“如母于一子,慈心而養育”,就像媽媽只生這麼一個孩子。母親的整個身心,就是爲了這個孩子,愛護、養育這個孩子,這是母愛。至于現在有的母親把兩個孩子都殺死,推到海裏,那是特殊的現象。現在,這個社會的業障太重,才會産生這些現象,這是業障特重。一般而言,母親愛孩子的心,百分之百都是真切的,現在的人,都有點打折扣。有人舉這個例子,媽媽殺孩子也多,子女殺父母的更多,這就說明了這個五濁惡世是到了業障極深重的時候。因此佛精勤真切要想成佛,就是想要度衆生。
“本于有情類,常住普慈心,故速證菩提,度脫無量衆。”
佛是爲了衆生才修佛道,爲了衆生才成佛,成佛了好度衆生。
“本修菩提行,無不爲衆生,故今于有情,不舍于六度。昔常于末世,求無上菩提,今還末世中,速成無上覺。”
佛是永遠不停地度衆生,精勤不息。爲了衆生才修菩提行,爲了衆生才修佛道,成了佛道,還是要度衆生,度脫無量的衆生。在地藏菩薩贊歎佛的時候,佛並不是我們所看見的釋迦牟尼佛。從發心、證菩提、度衆生、成佛、入涅槃,地藏菩薩所看見的不是這樣,是成了佛度衆生,度了衆生又成了佛,成佛又示現做衆生;做衆生又修,又修又成佛,這麼不停的度衆生的佛。這幾句話就是這個意思。
“調伏諸惡見,天龍人藥叉,安住能斷惑,如金剛聖道。”
惡見,邪惡之見很難調伏。現在我們常遇到,你跟他說好的善道,他聽不進去,他的惡見是不可思議。什麼叫惡見?我們可以經常聽到的,我們說殺人不對,他說:“殺人爲什麼不對?我不殺他,他要殺我。”或者他也沒有殺你,他就是搶錢、殺人。我們看見無頭的屍,或者無名的屍,不知道是誰殺的。殺了丟棄的,你要找原因,爲什麼?臺灣的青年人,飙車族,騎到車上,他就往人家開車的開槍;看不順眼,一刀就殺過去,什麼冤仇也沒有。這是什麼業呢?這是現在衆生的共業所感。這種見地,是不是惡見?你問他爲什麼要起這種看法呢?對自己有什麼好處?他也無所求,因爲殺人是快樂嗎?這叫惡見。要想調伏這些惡見,大家想想看,好調伏不好調伏?他聽不聽勸導?很難。
藥叉就是夜叉,我們經常說是藥叉。夜叉是魔鬼,但是還是有好的,有善類的。夜叉大將,他是有護法的。人、天、龍也有惡的,都是有善有惡。調伏這些惡見,來製服這些天、龍、人、藥叉,惡的那一方面。
“安住能斷惑”,讓他們斷了惡見,安住于善道,安住于金剛聖道,那需要多大的力量?所以,只有佛與諸大菩薩才能來調伏。這也要有緣,也要有善根。在佛經裏有那麼多的菩薩、那麼多的諸佛,有的人連名字也沒有聽到,連耳根聞一下的因緣都沒有,又怎麼能調伏他呢?像我們周圍的六親眷屬,大家都有愛心,對自己的子女特別有愛心。但並不是你一說,他就聽了,要是那麼好度的話,現在就沒有惡衆生。我到臺灣土城監獄,看到重刑犯都是年輕人,把他送到裏面,那樣的管教他們,他都不聽了;你用善心勸他,他就會聽你的?你想讓他聽你的,得有大威力,你自己修的德要足夠,德不夠不行。“德不足以服人,威不足以治人。”怎麼讓他聽你的?所以要靠我們自修。佛就是先自修,這是地藏菩薩贊歎佛的。
“授無量有情,得勝菩提記,成應供導首,最上良福田。”
這是好的。無量的有情衆生,發心行道,勤修六波羅蜜,佛就給他勝菩提記,說他將來一定能成佛,將來一定能成得應供、正遍知、明行足,跟一切衆生作引導,給一切衆生作最上的良福田,也就是成佛了。
“世尊無等侶,普覆諸群生,無量大名聞,充滿十方界。”
能跟世尊相等的一切同侶,那就是一切諸佛。沒有超過佛的也沒有跟佛相等的;只有佛才能夠普度一切諸群生,一切衆生。佛都能夠普覆他們,普覆的意思就是能夠給他們滋潤,使他們成長,成佛。像佛這種名聞,名聞遍十方,十方界都知道釋迦牟尼佛,這就是佛的大名聞。乃至于佛的十號,如來、應供、正遍知…………,這十號是佛佛道同的。
“是故諸菩薩,爲成就己事,鹹共來歸依,大牟尼足下。”
菩薩就是菩提薩埵,覺有情。十方法界這些發大心的、想利益衆生的菩薩,想讓一切有情都覺悟發大菩提心的人,成就自己,成就佛的事業,好去度衆生的,都來歸依釋迦牟尼佛。“鹹共來歸依,大牟尼足下”,來歸依于世尊的足下,就是釋迦牟尼佛,大寂滅者就是大涅槃者,“牟尼”就翻“寂滅”。
“聞所說妙法,皆生歡喜心,起增上正勤,修習菩提行。”
來歸依佛,就是來求說妙法,什麼是妙法?《妙法蓮華經》也是妙法,《金剛經》也是妙法。“妙”就是不可思議,很微妙的,我們心裏頭想不到,議論不出,那就是“妙”。規律,規繩,這是“法”,是讓我們能夠明白,換句話說,就是開悟。沒有開悟,佛未說,我們不明白,佛一說,我們就明白了,這叫妙法。我們不知道苦怎麼來的,佛就跟我們說苦是集來的,招感來的,有因才有苦果。要怎樣出離呢?他說要修道,修道證了寂滅,苦果就斷了,這就是妙法。如果沒有智能,多起觀照多起思惟,對一切事物,不懂的要學,這朵花是怎麼産生的,爲什麼是黃顔色,隨便舉一個事物,我們不明白的事太多了。以佛的智能來教導我們,這都叫妙法,這是不可思議的。但是這個妙法是說生死證涅槃的法則。
聞佛說這種妙法,就生大歡喜心;衆生生了歡喜心,就正正當當的、勤勤奮奮的修學,要生起增上的正勤,“起增上正勤”。現在我們雖有正當的勤修,但是還是不夠增上。再增加力量,再增加你的勝心,增加你的精進心。你有了出離心,又加上增上心,要作什麼?修習覺發菩提心,也就是修習覺悟的性門,怎麼樣去做?
“由導師法力,皆速證菩提,故今者導師,大集未曾有。”
這些聲聞僧、菩薩僧,都由導師的法力,使他們很快的證到究竟果。菩提就是指究竟果。所以,我今天在這兒贊歎佛,現在這種大法會真正是未曾有,所以我來隨喜了。
“十叁兆藥叉,恒啖諸血肉,皆舍諸惡業,速趣大菩提。”
有什麼證明嗎?在這兒他舉個例子,地藏菩薩一到,就知道這個法會有好多人得度,好多人聞法開悟了,在這個大集會當中證了菩提。他舉出一個數字:“十叁兆藥叉”,這些夜叉、藥叉都是吃血肉的,恒啖衆生的。
在這個大集會當中聞了佛的妙法,十叁兆的夜叉,他們不再造殺業,不再惱害衆生。“皆舍諸惡業”,惡業舍掉了,“速趣大菩提”,這是我們經常所說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在這個大集會裏,就有十叁兆的夜叉,不再造殺業,不再隨業流轉,把業舍掉,趣向佛果。
“有得勝總持,安忍及靜慮,有永盡諸漏,應供世間尊。”
地藏菩薩一到這裏來,以他的智能力量就了解那些過數量的聲聞僧、過數量的菩薩僧,有多少人證得菩提,多少人發菩提心,多少人住四攝法。地藏菩薩智能是很大的,他一到這裏就知道有這麼多人。我一個也不知道,我沒有智能,所以我們還是苦衆生。地藏菩薩剛一到這兒,從經文的敘述看,前面佛贊歎地藏菩薩功德,地藏菩薩也贊歎佛,也把法的殊勝說出來了。佛在這兒說的妙法,有十叁兆藥叉放棄了他們的殺業,從最惡的轉變爲最善的。還有,得了好多陀羅尼,證了好多陀羅尼果,得了甚深的禅定,諸漏永盡了,有的成了佛。“應供世間尊”,就是在這個大集會裏好多成佛的,好多放下屠刀的,好多得總持的,好多得了六波羅蜜的,有這麼多殊勝因緣。我們還沒有證得,就隨喜一下,希望大家都得到這個勝總持。
“有修四無量,有住四攝法,有得四辯才,有安住順忍。
有得健行定,有得妙慧眼,有住無生忍,皆由導師力。”
這是地藏菩薩贊歎佛的一些贊美詞,我們從這些贊美詞就可以看出來菩薩的智能。一般我們都是照著經典上來贊美菩薩、贊美佛。如果我們自己編一個贊美詞,恐怕也贊歎不出來。這些贊美詞,包含著很多涵義,有的是佛在因地當中所修行的,有的是在果德上表現的;有…
《《大集大乘地藏十輪經》講記(2)》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