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的是贊因,有的贊果,說這個妙伽陀,這種不可思議的贊歎的語言。
四無量是指慈悲喜舍四無量心。四攝就是佛在因地當中用極好聽的語言來攝受一切衆生。聽到他的語言,心裏生歡喜,之後,就入到佛門,或者跟他示現同事,或者示現布施。因此每一個贊美詞的當中,就含攝著佛在無量億劫所做的事。那麼,我們聽到這個名詞,感覺好像很容易,但是我們做起來實在很難,因爲我們有忌妒心。看見別人做好事,心裏就生忌妒,不但不贊美,如果別人贊美的時候,還要從中說幾句破壞的話。那有什麼了不得?誰做不到?我們念這個贊美詞,心裏常作如是想,生起慚愧心。
要學著佛菩薩如何贊美;若是表揚這個弟子,讓大家生起一種殊勝感,向他學習的時候,好好稱贊這個弟子,稱贊的語言,恰如其份的。感覺菩薩贊歎佛的時候,都是贊歎不夠的,除了像地藏、文殊、普賢、彌勒、觀音,這些大菩薩要贊歎,他們能夠說盡佛的功德;因爲我們沒有那麼深的體會,像我們要說佛的功德就贊歎不出來,贊歎得不盡。
這個是地藏菩薩的贊歎。從前面到現在都贊歎什麼呢?說:“佛,你真了不得,我看到這個大集會上的這些人,在這個中間得到了法的利益。”他是贊歎佛來教化這些人,這個會不是大集嗎?不是過數量的聲聞僧,過數量的菩薩僧嗎?他們在這個法會當中所得到的,有的因爲佛教導,修四無量心;有的因爲佛的教導,修四攝法;有的因爲佛的教導,在這法會中得四無礙辯。
什麼叫四攝呢?就是布施、愛語、利行、同事。什麼叫四辯才呢?法無礙、義無礙、辭無礙、辯無礙。這裏面還有一個“健行定”,健行定就是首楞嚴叁昧。法相的名詞是牽涉到每一部經的,每一部經都是這樣的意思,你們大家自己看一看,這都不是屬于我們所要講的經的主要義,主要義是什麼呢?我們要修行;依照《十輪經》,我們要怎樣修行?修行就是你怎樣做觀想,我們如何能修定,如何能開慧。特別是“數、隨、止、觀、轉、淨”,雖然是六個字,這裏面的涵義太多了,我們可以從入門的觀想一直到能夠得到定。
“妙慧眼”,這是贊美佛。說在這個會中就有這麼多人,得到這麼多的益處,還得有智能眼,正法眼藏得妙慧眼。有的人得到了無生法忍,無生法忍是證得法性,證得理體,能夠了解悟入一切法無生。忍字就是認可的意思,有的住在無生法忍,爲什麼有這些力量呢?會中的道友們爲什麼有這些力量呢?皆由導師力,就是佛教導的力量。
“世尊大威力,摧滅衆魔怨,降伏諸外道,九十五異類。”
在這個法會的大衆,還有些障礙,有怨敵的幹擾,以佛的威力都摧伏了。還有“九十五異類”,也就是外道。
“盡地獄旁生,餓鬼非天趣,故真實有情,鹹歸尊足下。”
還有“地獄、旁生、餓鬼,非天趣”,指的不是天上的,也非人趣,這裏是專指阿修羅說的。他雖然有天人之福也是天道,但是他跟天人不一樣,這裏是指六道衆生,地獄惡鬼畜生。天人阿修羅,這就包括了六道,所有在大集的會衆,都能夠歸依佛的足下,都能歸依佛足。“鹹歸尊足下”,就是指佛說的。
“今者息刀兵,疫病饑馑劫,度迷失正道,盲冥諸有情。”
如果有刀兵劫,假佛的威力,刀兵劫息滅了。如果有流行的病苦,或者有饑馑,或在這個壞劫當中,許多衆生失去了正道,但是佛都把他們度了。
“盲冥諸有情”,或者處于黑暗當中的,這個冥本來是主黑暗,但是那個人神經不正常,就像永遠處于黑暗當中。像這類有情,處于黑暗當中,所謂有眼看不見,因爲身上沒有光明看不見,所以說盲冥是一種形容詞。
“諸煩惱狂亂,皆安寂滅道,故我舍諸緣,來禮敬尊足。”
還有一些是煩惱狂亂的。狂亂包含很多意思,正道不信,沒有正知見,邪知見可不少。讓這一類的人安住于寂滅道,這個力量就很不可思議了。因爲我見到在這個大集會上有這麼多的功德,這麼多不可思議的好處,“故我舍諸緣”,這是地藏菩薩說的:“我把一切因緣全放下了,把其它的緣全放下,來頂禮佛。”這是求加持的意思,“來禮敬尊足”。
“無邊諸佛土,現在諸導師,鹹廣贊世尊,聞者皆來此。”
這是地藏菩薩稱贊的,我所見到的無邊佛土,有好多佛教化的國土,在各個的國土當中的諸佛,他們都贊歎釋迦如來不可思議的功德,都在贊歎世尊。爲什麼呢?你在五濁惡世,最苦的地方度衆生,所以聞到的,聽到的,沒有不生大歡喜的。
“我聞遍知海,真實德無邊,度脫諸有情,心歡喜敬禮。曾修無量福,今得禮尊足,願無量劫中,常修多供養。”
拜忏的時候有這麼幾句話,以前我找不到出處,後來看《十輪經》才知道出自這裏,這是蕅益大師從這裏摘去的,《地藏經》上沒有,《占察經》也沒有。
“遍知海”是指佛說的。我所了解的佛,知道佛的智能,所說的法音,能夠解除一切衆生的苦難。佛有真實的德,前面是谛德,就是稱真而起的德,叫“真實德”。這個“真實德”,因爲性體遍一切處故,那個德也遍一切處,是無邊的。乃至于“度脫諸有情”,“度”是佛的教化,“脫”是衆生脫離苦難,可以度脫的。這些有情衆生,他們脫離了苦難,得樂了,心裏生起大歡喜了,能夠禮佛,能夠見佛是不容易的,沒有修無量的福德,想禮佛是禮不到的。
“曾修無量福,今得禮尊足”,我們之所以能夠拜忏,是多生累劫修來的,不用說天天拜忏,你若到廟裏叩個頭,都是不可思議的。《法華經》:“若人于塔廟中,單合掌小低頭,皆已成佛道。”有的時候說,“佛道皆已成”。《法華經》中是“皆已成佛道”。有些人只從文字上說,到這個塔廟裏頭單合掌,點點頭,就已成佛道。
有一個廈門大學的老師,他就問過我這個問題,他問:“我天天來禮佛,不只單合掌,我是雙合掌,也沒有成佛!這句話有毛病。”我跟他解釋說:“這句話一點兒毛病都沒有,凡是到了塔廟中的人,能夠單合掌,小低頭,已經成了佛;由這個來證明,你現在來了,能夠見到佛像,單合掌,將來一定能成。可是並不是現在你已經成佛了,而是過去諸佛在因地當中種善根的時候,是這樣種的,所以他已經成就佛道。證明現在,不論哪一位能夠見到佛像,能夠單合掌,小低頭,將來一定能成,是從過去的來證明現在的。”所以若是過去沒有修過無量福,你現在不能夠禮佛,就是這麼一句話。我們不但禮佛,而且拜佛,天天拜忏,那就說明了我們過去是修了無量福,所以要發願,“願無量劫中,常修多供養”,就是能供養世尊。
“我今學世尊,發如是誓願,當于此穢土,得無上菩提。”
“我”,就是地藏菩薩自己稱的。世尊過去的時候,就是這樣發願的,釋迦牟尼佛最初聽了五十叁佛的名字,他就輾轉向人家傳頌,那就是現在的叁千諸佛,也就是我們念經的時候未來的星宿佛,現在的賢劫佛,過去的莊嚴劫千佛。叁劫叁千佛就是最初聽到五十叁佛的名字,種了善根漸漸修行都成佛了。地藏菩薩是自謙的,他說:現在也向佛學,也發諸個誓願,像佛今天這個大集會一樣,自己也是在這個五濁惡世的穢土,在不幹淨的國土中修行,障礙非常多,在這個地方修行,證得無上菩提。釋迦牟尼佛發願,多生多世就在因地當中成就的。
“爾時地藏菩薩摩诃薩,以妙伽陀禮贊佛已。”
地藏菩薩是邊禮邊贊,一邊贊歎,一邊頂禮。就像我們拜佛的時候,也是贊歎,作禮。我們不會作偈子,就把諸菩薩贊佛的偈子拿來念。像在普賢頌裏,贊歎佛的偈子很多,都可以用來贊歎佛。還有用忏罪的念法,不是純粹贊歎佛的功德,還要忏自己的罪,每個人都要把自己的業障消除了。我們在拜佛的時候,一邊拜,一邊心裏想:“願消叁障諸煩惱,願得智能真明了,普願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薩道。”一邊念一邊禮,既贊佛,又忏罪、又發願,這都是大菩薩給我們做的偈子。
自己也可以作頌,作偈子,隨你自己的意願;你學了很多經了,自己想求什麼事?就編偈子自己贊頌。我們看宗喀巴大師贊文殊菩薩的偈子,像現在,宏覺法師講菩提道次第所念的那些偈頌,就是宗喀巴大師作的,願一切衆生都成佛,雖然只是念贊頌,其實就是修行。這是諸菩薩互相的酬唱。地藏菩薩來到這個大集法會,在禮佛的時候,一共說了叁十四偈;從贊頌開始起,一共有叁十四個偈頌。贊歎、禮拜之後,又上供養。
“與諸眷屬,複持無量天妙香花種種寶飾而散佛上,變成寶蓋,住虛空中,爲聽法故,即于佛前俨然而坐。”
這麼多眷屬,都用妙香花種種寶飾來供佛,這些物質,這些花寶,到空中變成寶蓋。寶蓋就像我們打傘那樣子,變成一個寶蓋罩在佛的上面。贊歎、禮拜之後,在“佛前俨然而坐”,也就是很慎重莊嚴的,到這個會上這麼一坐。
“爾時一切諸來大衆,既見地藏菩薩摩诃薩已,皆獲希奇,得未曾有,各持種種上妙香花寶飾衣服幢幡蓋等,奉散地藏菩薩摩诃薩而爲供養。皆作是言:”
原本來大集會的這些大衆看見地藏菩薩來,“皆獲希奇”,感覺到特別希奇,像這位菩薩贊歎佛的美妙贊歎詞,他們感覺很殊勝,也很受感動,他們都要供養這位地藏菩薩。
“我等今者快得善利,因佛神力,親得瞻仰禮敬供養如是大士。”
我們之所以會得到很大很好的利益,都是因爲佛的神力,才能夠瞻仰敬禮供養這位大士,也就是地藏菩薩。
“爾時衆中有菩薩摩诃薩,名好疑問。”
就在這個時候,會中有一位菩薩摩诃薩,名字叫“好疑問”,有疑則問。在《占察善惡業報經》上發起這部經的是堅淨信菩薩,發問的菩薩名字之所以稱爲“堅淨信”,表示我們都沒有信心;而他的信心非常堅定,希望讓大家也像他這樣堅定。現在這位發起的大菩薩,叫“好疑問”,好疑問大菩薩本身已經對地藏菩薩非常了解,所以他就給…
《《大集大乘地藏十輪經》講記(2)》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