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肯用功,就能得到。这些都是用比喻的,讲经说法,或者跟人家辩论,你没有辩才,经常有障碍,人家问了,答不出来,那就多念地藏菩萨圣号,增长你的智能。或者喝点地藏水加持你,那个时候对境能够摄住你的心了,不然你对境摄不住心。境就是现象,面对一切现象,你能够不动心。
“如观妙色,安忍坚住”,妙色是什么色?妙色是无色。这就深了,如观妙色身,妙色身是无相的。举个例子,观地藏菩萨圣像的时候,我们借这个色相的色身,是假的;画的或者是塑的,但是假的会生出真的。真的是什么样子呢?无相之相,妙色身是光明的,这样观久了,那光明跟你的光明,跟你的自心,跟你自性的地藏心,两者相结合起来,安忍坚住不动。
总持一切法的、持无量义的深度,像大海那样的智能。神足就是神通,神足通,他的神足无碍,犹如虚空。虚空对一切都是无障碍,这就是地藏菩萨的功德,他的修行,证得很深入,把一切的障碍、烦恼习气全断了。断的情况就像太阳照薄冰似的,太阳一出来薄冰全化了。
“常游静虑无色正道”,无色的正道是什么?就是智能,就是菩提道,就是无生法忍。无色,一切色相都没有。真正的道是无道,那么就能够得到一切智智。一切智是普通的,一切智智就是专指佛说的一切智能。最殊胜的智能就是一切智智,这时候才能够转最殊胜的不可思议的妙*轮,妙*轮就是使众生一切的无明感染都能消除。
“善男子,是地藏菩萨摩诃萨,具如是等无量无数不可思议殊胜功德,与诸眷属欲来至此,先现如是神通之相。世尊说是地藏菩萨诸功德已。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与八十百千那庾多频跋罗菩萨,以神通力,现声闻像,从南方来,至佛前住,与诸眷属,恭敬顶礼世尊双足,右绕三匝,在如来前,合掌而立,以颂赞曰:”
佛就向无垢生天帝释赞叹这位地藏菩萨,具足不可思议的殊胜功德。而他的眷属,也就是长随他度众生的这一批人,那不是过数量的,而是有八十百千十兆频跋罗来到这里度众生的菩萨。虽然菩萨还未到,但是他们就先现出了如是神通之相。“世尊说是地藏菩萨诸功德已”,无垢生天帝释问为什么有这些瑞相显现呢?佛就告诉他,因为有一位菩萨叫地藏菩萨,带着他的八十百千频跋罗那庾多的眷属,来到这个地方供养我;来到我们这个大集会随喜功德,所以有这么多殊胜的境相。佛刚说完了,地藏菩萨也就到了。
“尔时地藏菩萨摩萨,与八十百千那庾多频跋罗菩萨,以神通力,现声闻像,从南方来。”从南方来,当然是指佛在说法的时候,地藏菩萨从罗邻山这个地方来。不过有的人解释说,罗邻山就是地藏菩萨的净土。不过,如果是他的净土,他应该就在罗邻山住着,为什么还从南方来呢?地藏菩萨究竟在什么地方住?遍一切处。哪个地方有地狱,哪个地方有苦难,地藏菩萨就在什么地方住,从什么地方来都可以。佛说完了,地藏菩萨以他的神通力,到了会场。
“尔时”正是佛对着无垢生天帝释说完话的时候,地藏菩萨就与他的眷属,现声闻像,从南方来,来了就到了佛前住,来的时候先做个仪式,先恭敬顶礼世尊双足,这就是我们每逢礼拜的时候都做的仪式。大家礼拜时,为什么两个手掌要翻呢?双手是接佛的双足,就叫头面接足皈命礼。两手不要距离头部太远,因为你的脸面跟你的手都趴在佛的双足上,头面接足,两手接足,脸面就依着佛足,就是头面接足皈命礼,皈命礼要顶礼世尊双足。
佛在世说法的时候,我们到寺庙的时候,或者遇见塔的时候,一定要顺绕三匝,也就是绕三圈。为什么寺庙大殿上的佛像要塑在中间?不靠在墙壁呢?因为要绕佛,一进来一定向右绕,也就是佛所规定的顺时针绕,绕了三匝而后顶礼。进来一定先绕三匝,三匝完了顶礼,顶礼完了在佛前坐。
但是这个时候地藏菩萨来了,到了佛前,绕了三匝之后而立,用偈颂来赞叹佛的功德。佛赞叹地藏菩萨,地藏菩萨又赞叹佛;地藏菩萨还没有来就现神通,佛就赞叹他的功德不可思议。他到了佛的面前,恭恭敬敬顶礼佛之后右绕三匝,立在佛的面前合掌,赞叹佛的功德。
“两足尊导师,慈心常普覆,安忍如大地,遍除嗔忿心。”
这是第一个偈颂,四句为一偈,总共是三十四赞,也就是用三十四个偈颂来赞叹佛。“两足尊导师”,就是福足慧足,给一切众生作引导的导师,能够引导一切众生出离苦海。“慈心常普覆”,说佛的大慈心常拔除众生的痛苦,给众生快乐。慈心是给快乐的,普是普遍的,没有遗漏、平等的。
“覆”是盖覆的意思,就是佛的慈心普覆一切众生。
“安忍如大地,遍除嗔忿心”,安忍是忍受的意思,对一切众生所有的恼害,所有一切不如法的事情,五浊恶世的种种灾难,佛以大慈心,不但能忍受而且能拔除。佛本身是没有嗔忿心的,众生有嗔念,佛替他们除掉。普覆就是遍众生的意思,也就是要遍除众生的嗔忿心。慎怒心就是嗔痴最厉害的一个,所以,众生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这是是众生的嗔恨心,稍微不如意就发脾气,一发脾气就把他的功德林烧了。这是第一个赞叹的偈颂。
“具殊胜相好,庄严诸佛国,能以谛慈悲,充满一切土。”
佛的相貌是具足的,不在人天间而具足无量庄严相好。这个相貌有两种,一种是化身相,一种是报身相。报身相,像卢舍那佛,释迦牟尼佛报身千丈圆满,跟阿弥陀佛的无量光佛一样,无量寿光是佛的报身相,诸佛的殊胜相,不论报身化身,都是殊胜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那叫人天相,佛有无量庄严相好。
“庄严诸佛国”,庄严一切的佛国土,诸佛国土可以说是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的国土,也可以说是普遍法界的一切佛国土;佛佛都是庄严的佛国土,佛的慈悲不是爱见大悲,而是“谛慈悲”。谛就是真理,所谓真理就是真心,也就是我们的实相,这个谛是指这个涵义。“谛慈悲”,如理的慈悲,而拔除一切痛苦,给一切众生快乐。让一切众生都能够明了自己的法性,让一切众生都能具足般若智慧,充满一切佛国土。佛的慈悲是没有分别的救度一切众生,这是第二个偈颂。
“永绝诸爱网,如实善安住,舍诸清净国,度染浊众生。”
这是赞叹释迦牟尼佛。成佛,得到究竟清净,爱欲是永远没有了。这个网字是形容词;爱欲的爱就像那网似的,想找个起头也找不到,掉到网里面就出不来的意思。佛已经永远断绝爱欲网,不但他自己断绝了,他还要断绝一切众生的爱欲网。能够证得真实的实际理体而善安住,常住于寂静无为的境界,也就是涅槃。我们说:“他安住在常寂光净土!”这么好的地方,佛不住,“舍诸清净国”,舍他的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净土,来到五浊恶世度染浊众生。这个世界的众生染垢是很重的,佛是为了度他们而来的。这是赞叹佛的功德,佛的功德不可思议。
“本愿摄秽土,成熟恶众生,起坚固正勤,久修诸苦行。”
佛在这娑婆世界度众生,很不容易,这是他本来的愿力,他初发心时的愿力。说将来成佛的时候要度最苦的、最脏的众生,要到那个地方去;那些众生是具足一切恶见的,刚强难调难度,我要把他们都成熟了。那不是轻易可以做得到的,必须经过无量劫的勇猛精进,勤修不息,坚固正勤。“久修诸苦行”,修苦行就是能够示现跟众生同类来修苦行,示现作榜样,在苦难当中修,才来成熟众生的。下面是重复的。
“久修诸苦行,闻生悚惧心,修诸施戒忍,及精进定慧。”
修六度万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能,就是六波罗蜜。怎么成就六波罗蜜呢?修无量的苦行。所以,释迦牟尼佛说这个娑婆世界上,没有一个微尘不是佛舍生命的地方。普贤十大愿王的第八大愿,佛是怎么样来这个世界度众生的?他书写经典的时候发愿利益众生,没有纸,就把身上的皮剥下来作纸,把骨头当作笔,把身上的血当作墨,他是这样的书写经典。
我们在学经的时候,要生起这样的恭敬心,想到佛过去为了度我们,他所修的这些苦行;我们一听到这样的境界,就会生起畏惧心。投身饲虎,割肉喂鹰,像这类事情我们都是听说的,想起来会产生悚惧。佛修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能,不是那么容易得来的,不是一天两天,而是久修得来的。
“曾供事无量,佛菩萨声闻,及济诸有情,饥渴病死者。”
上求下化,向一切诸佛求法,供养一切诸佛,供养贤圣僧。还要求度众生,“下化”就是济度一切有情,舍自己救他人。
“本为他有情,自舍多身命,本为正法故,舍多骨血皮。”
为了利益众生,自己舍自己的身命,利益他人,这跟我们恰恰相反的。我们往往是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命,却伤害了别人的生命。口里说我为了大家怎么样,其实是大家为了我。古来说那些话的将军都是一样的,以前有句诗:“一将功成万骨枯”。一位将军成名了,你晓得死了好多人才成就他?在战场上牺牲好多人才成就他,这是业。但是佛恰恰相反的,为了有情众生,舍自己多生的身命,这不是一生、两生。佛曾经为了一个众生,用好多劫,舍自己身命救他。为了求正法,保存正法,可以用自己的皮来做纸,用骨头来做笔,用血来做墨,书写经典,在普贤菩萨第八大愿里头就是这样说的。
“弃舍自安乐,悲愍诸有情,专为诸有情,勤修断惑网。”
他不为自求安乐,专为众生得幸福,就像观世音菩萨似的,每一位菩萨、每一位佛都如是。极乐世界虽好,观世音菩萨不在极乐世界住,而是到娑婆世界度众生。释迦牟尼佛的华藏世界是清净国土,他到华严世界示现,到娑婆世界度苦众生,其它的诸佛寿命有八万四千岁的,有八万岁的,有四万岁的,释迦牟尼佛的寿命只有一百岁。
“善护于六根,恒远离诸欲,观有为无常,苦空无我性。诸苦业增长,皆贪爱为因,故先于六根,永断诸贪欲。”
…
《《大集大乘地藏十轮经》讲记(2)》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