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集大乘地藏十輪經》講記(2)▪P2

  ..續本文上一頁,肯用功,就能得到。這些都是用比喻的,講經說法,或者跟人家辯論,你沒有辯才,經常有障礙,人家問了,答不出來,那就多念地藏菩薩聖號,增長你的智能。或者喝點地藏水加持你,那個時候對境能夠攝住你的心了,不然你對境攝不住心。境就是現象,面對一切現象,你能夠不動心。

  “如觀妙色,安忍堅住”,妙色是什麼色?妙色是無色。這就深了,如觀妙色身,妙色身是無相的。舉個例子,觀地藏菩薩聖像的時候,我們借這個色相的色身,是假的;畫的或者是塑的,但是假的會生出真的。真的是什麼樣子呢?無相之相,妙色身是光明的,這樣觀久了,那光明跟你的光明,跟你的自心,跟你自性的地藏心,兩者相結合起來,安忍堅住不動。

  總持一切法的、持無量義的深度,像大海那樣的智能。神足就是神通,神足通,他的神足無礙,猶如虛空。虛空對一切都是無障礙,這就是地藏菩薩的功德,他的修行,證得很深入,把一切的障礙、煩惱習氣全斷了。斷的情況就像太陽照薄冰似的,太陽一出來薄冰全化了。

  “常遊靜慮無色正道”,無色的正道是什麼?就是智能,就是菩提道,就是無生法忍。無色,一切色相都沒有。真正的道是無道,那麼就能夠得到一切智智。一切智是普通的,一切智智就是專指佛說的一切智能。最殊勝的智能就是一切智智,這時候才能夠轉最殊勝的不可思議的妙*輪,妙*輪就是使衆生一切的無明感染都能消除。

  “善男子,是地藏菩薩摩诃薩,具如是等無量無數不可思議殊勝功德,與諸眷屬欲來至此,先現如是神通之相。世尊說是地藏菩薩諸功德已。爾時地藏菩薩摩诃薩,與八十百千那庾多頻跋羅菩薩,以神通力,現聲聞像,從南方來,至佛前住,與諸眷屬,恭敬頂禮世尊雙足,右繞叁匝,在如來前,合掌而立,以頌贊曰:”

  佛就向無垢生天帝釋贊歎這位地藏菩薩,具足不可思議的殊勝功德。而他的眷屬,也就是長隨他度衆生的這一批人,那不是過數量的,而是有八十百千十兆頻跋羅來到這裏度衆生的菩薩。雖然菩薩還未到,但是他們就先現出了如是神通之相。“世尊說是地藏菩薩諸功德已”,無垢生天帝釋問爲什麼有這些瑞相顯現呢?佛就告訴他,因爲有一位菩薩叫地藏菩薩,帶著他的八十百千頻跋羅那庾多的眷屬,來到這個地方供養我;來到我們這個大集會隨喜功德,所以有這麼多殊勝的境相。佛剛說完了,地藏菩薩也就到了。

  “爾時地藏菩薩摩薩,與八十百千那庾多頻跋羅菩薩,以神通力,現聲聞像,從南方來。”從南方來,當然是指佛在說法的時候,地藏菩薩從羅鄰山這個地方來。不過有的人解釋說,羅鄰山就是地藏菩薩的淨土。不過,如果是他的淨土,他應該就在羅鄰山住著,爲什麼還從南方來呢?地藏菩薩究竟在什麼地方住?遍一切處。哪個地方有地獄,哪個地方有苦難,地藏菩薩就在什麼地方住,從什麼地方來都可以。佛說完了,地藏菩薩以他的神通力,到了會場。

  “爾時”正是佛對著無垢生天帝釋說完話的時候,地藏菩薩就與他的眷屬,現聲聞像,從南方來,來了就到了佛前住,來的時候先做個儀式,先恭敬頂禮世尊雙足,這就是我們每逢禮拜的時候都做的儀式。大家禮拜時,爲什麼兩個手掌要翻呢?雙手是接佛的雙足,就叫頭面接足皈命禮。兩手不要距離頭部太遠,因爲你的臉面跟你的手都趴在佛的雙足上,頭面接足,兩手接足,臉面就依著佛足,就是頭面接足皈命禮,皈命禮要頂禮世尊雙足。

  佛在世說法的時候,我們到寺廟的時候,或者遇見塔的時候,一定要順繞叁匝,也就是繞叁圈。爲什麼寺廟大殿上的佛像要塑在中間?不靠在牆壁呢?因爲要繞佛,一進來一定向右繞,也就是佛所規定的順時針繞,繞了叁匝而後頂禮。進來一定先繞叁匝,叁匝完了頂禮,頂禮完了在佛前坐。

  但是這個時候地藏菩薩來了,到了佛前,繞了叁匝之後而立,用偈頌來贊歎佛的功德。佛贊歎地藏菩薩,地藏菩薩又贊歎佛;地藏菩薩還沒有來就現神通,佛就贊歎他的功德不可思議。他到了佛的面前,恭恭敬敬頂禮佛之後右繞叁匝,立在佛的面前合掌,贊歎佛的功德。

  “兩足尊導師,慈心常普覆,安忍如大地,遍除嗔忿心。”

  這是第一個偈頌,四句爲一偈,總共是叁十四贊,也就是用叁十四個偈頌來贊歎佛。“兩足尊導師”,就是福足慧足,給一切衆生作引導的導師,能夠引導一切衆生出離苦海。“慈心常普覆”,說佛的大慈心常拔除衆生的痛苦,給衆生快樂。慈心是給快樂的,普是普遍的,沒有遺漏、平等的。

  “覆”是蓋覆的意思,就是佛的慈心普覆一切衆生。

  “安忍如大地,遍除嗔忿心”,安忍是忍受的意思,對一切衆生所有的惱害,所有一切不如法的事情,五濁惡世的種種災難,佛以大慈心,不但能忍受而且能拔除。佛本身是沒有嗔忿心的,衆生有嗔念,佛替他們除掉。普覆就是遍衆生的意思,也就是要遍除衆生的嗔忿心。慎怒心就是嗔癡最厲害的一個,所以,衆生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這是是衆生的嗔恨心,稍微不如意就發脾氣,一發脾氣就把他的功德林燒了。這是第一個贊歎的偈頌。

  “具殊勝相好,莊嚴諸佛國,能以谛慈悲,充滿一切土。”

  佛的相貌是具足的,不在人天間而具足無量莊嚴相好。這個相貌有兩種,一種是化身相,一種是報身相。報身相,像盧舍那佛,釋迦牟尼佛報身千丈圓滿,跟阿彌陀佛的無量光佛一樣,無量壽光是佛的報身相,諸佛的殊勝相,不論報身化身,都是殊勝的叁十二相,八十種好,那叫人天相,佛有無量莊嚴相好。

  “莊嚴諸佛國”,莊嚴一切的佛國土,諸佛國土可以說是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的國土,也可以說是普遍法界的一切佛國土;佛佛都是莊嚴的佛國土,佛的慈悲不是愛見大悲,而是“谛慈悲”。谛就是真理,所謂真理就是真心,也就是我們的實相,這個谛是指這個涵義。“谛慈悲”,如理的慈悲,而拔除一切痛苦,給一切衆生快樂。讓一切衆生都能夠明了自己的法性,讓一切衆生都能具足般若智慧,充滿一切佛國土。佛的慈悲是沒有分別的救度一切衆生,這是第二個偈頌。

  “永絕諸愛網,如實善安住,舍諸清淨國,度染濁衆生。”

  這是贊歎釋迦牟尼佛。成佛,得到究竟清淨,愛欲是永遠沒有了。這個網字是形容詞;愛欲的愛就像那網似的,想找個起頭也找不到,掉到網裏面就出不來的意思。佛已經永遠斷絕愛欲網,不但他自己斷絕了,他還要斷絕一切衆生的愛欲網。能夠證得真實的實際理體而善安住,常住于寂靜無爲的境界,也就是涅槃。我們說:“他安住在常寂光淨土!”這麼好的地方,佛不住,“舍諸清淨國”,舍他的實報莊嚴土,常寂光淨土,來到五濁惡世度染濁衆生。這個世界的衆生染垢是很重的,佛是爲了度他們而來的。這是贊歎佛的功德,佛的功德不可思議。

  “本願攝穢土,成熟惡衆生,起堅固正勤,久修諸苦行。”

  佛在這娑婆世界度衆生,很不容易,這是他本來的願力,他初發心時的願力。說將來成佛的時候要度最苦的、最髒的衆生,要到那個地方去;那些衆生是具足一切惡見的,剛強難調難度,我要把他們都成熟了。那不是輕易可以做得到的,必須經過無量劫的勇猛精進,勤修不息,堅固正勤。“久修諸苦行”,修苦行就是能夠示現跟衆生同類來修苦行,示現作榜樣,在苦難當中修,才來成熟衆生的。下面是重複的。

  “久修諸苦行,聞生悚懼心,修諸施戒忍,及精進定慧。”

  修六度萬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智能,就是六波羅蜜。怎麼成就六波羅蜜呢?修無量的苦行。所以,釋迦牟尼佛說這個娑婆世界上,沒有一個微塵不是佛舍生命的地方。普賢十大願王的第八大願,佛是怎麼樣來這個世界度衆生的?他書寫經典的時候發願利益衆生,沒有紙,就把身上的皮剝下來作紙,把骨頭當作筆,把身上的血當作墨,他是這樣的書寫經典。

  我們在學經的時候,要生起這樣的恭敬心,想到佛過去爲了度我們,他所修的這些苦行;我們一聽到這樣的境界,就會生起畏懼心。投身飼虎,割肉喂鷹,像這類事情我們都是聽說的,想起來會産生悚懼。佛修的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智能,不是那麼容易得來的,不是一天兩天,而是久修得來的。

  “曾供事無量,佛菩薩聲聞,及濟諸有情,饑渴病死者。”

  上求下化,向一切諸佛求法,供養一切諸佛,供養賢聖僧。還要求度衆生,“下化”就是濟度一切有情,舍自己救他人。

  “本爲他有情,自舍多身命,本爲正法故,舍多骨血皮。”

  爲了利益衆生,自己舍自己的身命,利益他人,這跟我們恰恰相反的。我們往往是爲了保護自己的生命,卻傷害了別人的生命。口裏說我爲了大家怎麼樣,其實是大家爲了我。古來說那些話的將軍都是一樣的,以前有句詩:“一將功成萬骨枯”。一位將軍成名了,你曉得死了好多人才成就他?在戰場上犧牲好多人才成就他,這是業。但是佛恰恰相反的,爲了有情衆生,舍自己多生的身命,這不是一生、兩生。佛曾經爲了一個衆生,用好多劫,舍自己身命救他。爲了求正法,保存正法,可以用自己的皮來做紙,用骨頭來做筆,用血來做墨,書寫經典,在普賢菩薩第八大願裏頭就是這樣說的。

  “棄舍自安樂,悲愍諸有情,專爲諸有情,勤修斷惑網。”

  他不爲自求安樂,專爲衆生得幸福,就像觀世音菩薩似的,每一位菩薩、每一位佛都如是。極樂世界雖好,觀世音菩薩不在極樂世界住,而是到娑婆世界度衆生。釋迦牟尼佛的華藏世界是清淨國土,他到華嚴世界示現,到娑婆世界度苦衆生,其它的諸佛壽命有八萬四千歲的,有八萬歲的,有四萬歲的,釋迦牟尼佛的壽命只有一百歲。

  “善護于六根,恒遠離諸欲,觀有爲無常,苦空無我性。諸苦業增長,皆貪愛爲因,故先于六根,永斷諸貪欲。”

  …

《《大集大乘地藏十輪經》講記(2)》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