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要入什麼定來度化一切衆生呢?以下共有二十叁定。
如果地藏菩薩住這個國土,他就在這個國土入了“發智定”。住這個定力,由這個定力,就令這個國土裏所有的有情,同入這個發智的叁摩地。以下是另一個定,另一個佛國土。
“隨住如是諸佛國土,若入具足無邊智定,由此定力,令彼佛土一切有情,隨其所應,能以無量上妙供具恭敬供養諸佛世尊。隨住如是諸佛國土,若入具足清淨智定,由此定力,令彼佛土一切有情,皆悉同見諸欲境界無量過患,心得清淨。”
他入了這種“具足清淨智定”,就顯現了欲的過患。欲包括很多,例如貪欲。但是,他是清淨智定,因爲清淨智定力量的關系,能令有情衆生認識到欲境上面的過患,能不貪著一切欲,不著欲念,心得清淨,就令一切有情得清淨。這是一種。
“隨住如是諸佛國土,若入具足慚愧智定。由此定力,令彼佛土一切有情,皆得具足增上慚愧,離諸惡法,心無忘失。”
要生起慚愧,要有智能。我們拜忏,天天講無慚無愧,卻作很多錯事,一點慚愧也沒有,還認爲是正確的,那是欺騙,這是很顯現的。有的執著欲境,入了這種定力,欲望就輕了,乃至于斷了。所以他入了這個定,使這個佛國土與他有緣的衆生,心得清淨,能夠具足。
他入了這種“具足慚愧智定”的時候,這個佛國土的衆生都生起慚愧心。“慚”就是忏悔過去,“愧”是愧對未來,未來絕不再做。慚愧的涵義有兩種:要生起慚愧心,忏著你剛做的事太不對;愧悔,我今後絕不能再做了。地藏菩薩在那個佛國土,用的是慚愧智定,由于這個定力的關系,能令這個佛國土的有情,都具足無上的慚愧,增長慚愧。諸佛菩薩,那些大菩薩自己也經常的慚愧,經常感覺著我跟佛還不能一樣,還不能夠馬上成佛。他也是有慚愧心,慚愧是有深有淺的。他不是請問地藏菩薩有什麼智力?爲什麼過去我們沒有聽到?佛跟他說:“你跟他無緣。”地藏菩薩是隨在哪個國土,入什麼定,度什麼衆生。
“隨住如是諸佛國土,若入具足諸乘明定,由此定力,令彼佛土一切有情,皆得善巧天眼智通,宿住智通,死生智通,了達此世他世因果。”
“諸乘明定”,或者聲聞乘、緣覺乘,或者菩薩乘,地藏菩薩依據這個諸乘明定,令一切有情能夠善巧,得到天眼通、他心通,了生死,死生智通達了。生滅義是無常,本來就沒有,依著在定力觀無常,這都是證得的般若空。總的來說,他能知道世出世間的因果。
“隨住如是諸佛國土,若入無憂神通明定。由此定力,令彼佛土一切有情,皆離一切愁憂昏昧。”
地藏菩薩在他所住的國土當中,入了“叫無憂神通明定”。由這個定力,能令這個佛國土的有情沒有憂愁,無憂無盧,明明靜靜,不昏不暗。昏昧就是黑暗,在黑暗當中還有什麼通?因爲不昏暗,所以他可以離一切憂愁,知道憂愁若惱是假的,這是妄念粉飛。
“隨住如是諸佛國土,若入具足勝通明定。由此定力,令彼佛土一切有情,皆得具足神通善巧。”
神通就是心。神者就是天心,也就是我們自然的心,通者就是我們所有的智能。慧,通明慧性,你以不可思議明淨的心,産生了一種方便善巧智能,這叫神通。神通就是方便善巧,他一入這個定,這個國土的衆生,就具足了神通的善巧。
現在地藏菩薩住在我們這個世界上,每天早晨入“具足勝通明定”,我們有沒有得到神通善巧?既然是菩薩在哪一個國土中,一入什麼定,那個國土衆生就能得到什麼,地藏菩薩在我們這個國土住著,爲什麼我們還沒有得到呢?參一下吧!我們跟地藏菩薩有沒有緣?沒緣吧!現在我們念《地藏經》,天天念地藏聖號很有緣,地藏菩薩入這麼多定,爲什麼我一個也碰不到?參一下!你自己思惟、觀想一下,爲什麼?
“隨住如是諸佛國土,若入普照諸世間定。由此定力,令十方界離諸昏暗,令彼佛土一切有情,普見十方諸佛國土。隨住如是諸佛國土,若入諸佛燈炬明定。由此定力,令彼佛土一切有情,舍邪歸正,歸依叁寶。”
“普照諸世間定”、“諸佛燈炬明定”,這兩種定大家都懂得,就不進一步說明了。
“隨住如是諸佛國土,若入金剛光定。由此定力,令彼佛土所有一切小輪圍山,大輪圍山,蘇迷盧山及諸余山,溪澗溝壑,瓦礫毒刺,諸穢草木,皆悉不現,令彼佛土,所有一切衆邪蟲(蠱)毒,諸惡蟲獸,災橫疫疠,昏暗塵垢,不淨臭穢,悉皆銷滅,令彼佛土地平如掌,種種嘉祥自然湧現,清淨殊勝,衆相莊嚴。”
這個定的名字是“金剛光定”,一入定的時候,這個國土有大輪圍山,小輪圍山,蘇迷盧山,也就是妙高峰。這些山裏頭有水澗,有溝渠,有高低,還有瓦礫,毒刺,不幹淨的草木,有毒的花草樹木,都不出現了。這個世界上的衆生,就不會中到邪毒、蟲毒,乃至于惡蟲惡獸的侵害。(這裏補充一下,“蟲”,是一個錯字,它應當是“蠱”,蠱毒的蠱。)乃至于昏暗塵垢,不淨的臭穢都消失了,是因爲這個金剛光定的關系,使這個國土的土地像手掌一樣的平穩,種種嘉祥的現象自然湧現,清淨殊勝,衆相莊嚴。地藏菩薩在這個國土入金剛光定的時候,使這個國土産生這些變化。
“隨住如是諸佛國土,若入智力難摧伏定。由此定力,令彼佛土一切魔王及諸眷屬,皆悉驚怖,歸依叁寶。”
地藏菩薩要用這個智力難摧伏定,一入這個定力,這個國土的魔王跟他的眷屬,生起恐怖,都歸依叁寶。魔王都生起恐怖,就不會惱害人。
“隨住如是諸佛國土,若入電光明定。由此定力,令彼佛土一切有情,皆悉遠離後世恐怖,得法安慰。”
因爲得到“電光明定”的安慰,脫離叁塗,永遠不受恐怖。這個電光明定是不可思議的法,可以得到法智的安慰。
“隨住如是諸佛國土,若入具足上妙味定。由此定力,令彼佛土一切有情,隨念皆得飲食充足。”
“上妙味定”,也就是吃好吃的。使這個國土衆生能得殊勝妙味,所有飲食都是充足,都是美妙的。生到六欲天,他的飲食都不需要廚師,隨念而至,只要那麼一想,飲食就現前。生天就會有這個能力,何況菩薩入定的加持。
“隨住如是諸佛國土,若入具足勝精氣定。由此定力,令彼佛土一切有情,無不皆得增上力勢,離諸病苦。”
什麼病苦都沒有了,這是由于地藏菩薩“勝精氣定”的關系。
“隨住如是諸佛國土,若入上妙諸資具定。由此定力,令彼佛土一切有情,隨樂皆得床座敷具,衣服寶飾,諸資身具無所乏少,殊妙端嚴,甚可愛樂。”
“上妙諸資具定”,由于這個定力,令這個佛國土的一切諸有情,所有的床座、服具、衣食、桌椅板凳,都是上妙不可思議的。乃至于衣服寶飾,所有資生的器具,從來不缺少,而且都是上妙的。
“隨住如是諸佛國土,若入無诤智定。由此定力,令彼佛土一切有情,身心勇健,遠離一切怨憎系縛,和順歡娛,愛樂具足,施戒安忍,勇猛精進,心無散亂,成就智能。”
“入無诤智定”,诤是鬥爭,因爲有智能,入這個定的時候,由于這個定力,這個國土的衆生,身心勇健,遠離一切怨憎的系縛。“和順歡娛,愛樂具足”,那麼就具足了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般若,六波羅蜜都具足了,因爲心無散亂就是具足般若智,成就智能。
“隨住如是諸佛國土,若入能引勝踴躍定。由此定力,令彼佛土一切有情,皆受無量勝妙歡喜。”
令諸有情都能夠享受無量的勝妙歡喜,這是“勝踴躍定”。
“隨住如是諸佛國土,若入具足世路光定。由此定力,令彼佛土一切有情,得無礙智,能修種種清淨事業。隨住如是諸佛國土,若入善住勝金剛定。由此定力,令彼佛土一切有情,皆得諸根具足無缺,常樂遠離,其心寂靜。隨住如是諸佛國土,若入增上觀勝幢定。由此定力,令彼佛土一切有情,皆深呵厭自惡業過,鹹善護持十善業道,生天要路。”
地藏菩薩入這個定的時候,所教化的國土衆生,能夠不造惡業,增長善業,做的是善道,生天的道路。
“隨住如是諸佛國土,若入具足慈悲聲定。由此定力,令彼佛土一切有情,皆悉發起慈心悲心,無怨害心,普平等心,更相利益安樂之心。”
地藏菩薩入的這個“慈悲聲定”,使這個國土的一切有情,都發起慈心、悲心,從來沒有怨害、沒有傷害別人的心,心是普遍平等的。
“隨住如是諸佛國土,若入引集諸福德定。由此定力,令彼佛土一切有情,離諸鬥诤,疾疫饑馑,非時風雨,苦澀辛酸,諸惡色觸,悉皆消滅。如是大士,隨住如是諸佛國土,若入海電光定。由此定力,令彼佛土一切大地衆寶合成,一切過患皆悉遠離,種種寶樹、衣樹、器樹、諸璎珞樹、花樹、果樹、諸音樂樹,無量樂具,周遍莊嚴。以要言之,此善男子,于一一日,每晨朝時,爲欲成熟諸有情故,入殑伽河沙等諸定。”
這裏舉出二十叁種定,早晨的時候,地藏菩薩要入像恒河沙數那麼多的定,不只是這二十叁種定,而是像恒河沙數那麼多的定,無量數的定。
“從定起已,遍于十方諸佛國土,成熟一切所化有情,隨其所應,利益安樂,此善男子,已于無量無數大劫,五濁惡時,無佛世界,成熟有情。”
這位大士,這位善男子,他已經無量劫在這個劫濁、見濁、煩惱濁、衆生濁、命濁中利益衆生。那個時候雖然沒有佛出世,他也去利益衆生,過去是這樣,現在也是這樣。
“複于當來過于是數,或有世界,刀兵劫起,害諸有情,此善男子見是事已,于晨朝時,以諸定力,除刀兵劫,令諸有情互相慈愍。或有世界,疫病劫起,害諸有情,此善男子見是事已,于晨朝時,以諸定力,除疫病劫,令諸有情皆得安樂。或有世界,饑馑劫起,害諸有情,此善男子見是事已,于晨朝時,以諸定力,除饑馑劫,令諸有情皆得飽滿。”
“複于當來”,是未來。“過于是數”,比以前的…
《《大集大乘地藏十輪經》講記(2)》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