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行爲不要受人毀謗。如此之人必定成就。堅定你的道心,你的行爲就是所謂的威儀,不要讓衆生毀謗。男衆遠離女衆,就沒有這個問題沒有困擾了;遠離在家居士,還毀謗你什麼呢,就沒有毀謗了。遠離這兩件事,所有的比丘戒也就持守得差不多了,所有的菩薩戒也就持守得差不多了。所謂的遠離在家居士,不是叫你跑得遠遠的、不跟他們打招呼,而是我們做法師的職責是好好教化他們,而非跟他們談論俗事、混在一起、或者雜居,要盡量避開。我們是出家人,要守出家人的本分,要做我們應該做的工作。該講的講完,俗家俗事多如牛毛,不是我們的事情不去管他。
當一個法師也很難、很煩。像我今天出來講也很煩,爲什麼?每天都有幾十通電話打來,收到幾十封信件。有的甚至從美國回來,不曉得怎樣就探聽到一個慧律法師 —— 不小心把自己搞得很出名,很痛苦 —— 就來找我了。有人問的問題根本就很無聊,問婚姻的問題: “ 師父,我要離婚好還是不離婚好? ” 這我怎麼知道?再舉幾個例子,你就知道在家居士有多苦惱。有個女衆來問: “ 師父,我一直不想生,我先生一直要我生,你認爲我要生還是不生? ” 神經病,要不要生是你家的事情,怎麼跟我有關系呢?有個阿媽帶一個弟弟來: “ 請問師父,我這個孫子不吃飯,你看念什麼咒他才肯吃飯?念《大悲咒》他會不會肯吃飯? ” 我說: “ 念《大悲咒》效果不快。 ” 她說: “ 師父,你有沒有更快的辦法? ” 我說: “ 有。 ” 她說: “ 什麼? ” 我說: “ 藤條。(衆笑)拿藤條比念《大悲咒》更快。 ” 她說: “ 這樣子? ” 我說: “ 不相信的話,他不吃飯你就打他,回去打他真的就吃了。我跟你說念《大悲咒》不會比藤條更快。 ” 還有寫信來問,她的老公抛棄她如何如何。問的統統都是這些問題。
所以我告訴新戒子們,出家真的是一個很了不起的大丈夫。如果有一天你想還俗,你就想想俗家人的煩惱,那種爲了婚姻、感情每天困擾的樣子,那種日子你過得了嗎?出家真的好啊,清淨!不必泡牛奶不必換尿布,多好的日子!我們應該自己鼓掌!(衆鼓掌)我們大家今天都已經出家了,多好的日子,不要動不動看到一個漂亮的就跑去還俗娶老婆或者結婚,那麻煩大了。這都是死路,這條路行不得。我希望我們要堅持道心,還有盡可能不要應付這些衆生。所以我們現在電話都在樓下,信件都是我徒弟在回,不需要回的都丟掉。還有個女信徒也很糟糕,打電話來就說要找慧律法師,我徒弟就問有什麼事情,她說有急事,有重要的事情,一定要請教慧律法師。徒弟把她挂斷了,認爲可能是個不太正常的女人。然後又連續打來好幾通,一定要接通師父,就接上來,說: “ 你是慧律法師? ” 我說: “ 是啊,你怎麼一直打電話?聽徒弟講你有問題,是什麼問題? ” 她說: “ 嘿嘿嘿,沒有啦,我只想聽你的聲音。 ” 神經病!真是要命。這很糟糕,碰到神經病沒辦法。
接下來,不要向信徒灌輸門戶、派系之見。我們都是出家人,是一家人,無論哪個僧團、高僧大德受到傷害,都如叁百矛刺心,何況我們是出家人,對出家居士說那個法師怎樣不好、道場如何不好,是個很糟糕的問題。如果對方不好,我們清楚就可,不適合在大衆面前傷害那個道場。教化衆生,應當以平等心教導在家居士如何尊敬叁寶,就算不是我們的徒弟、我們的道場,也應該好好教化他。
特別是在佛門裏不要有是非。當然沒有是非很難,所以我在文殊講堂裏立了四大根本戒規:不說是非,不傳是非,不聽是非,不打妄語。爲什麼我一建立文殊講堂一定要先立這四大根本戒規呢?因爲我看臺灣省道場出家、在家的是是非非、恩恩怨怨都是從口業來的。本來師父跟徒弟相處得非常好,到最後卻變成仇人。爲什麼?因爲聚頭說是說非。所以我們教化徒弟,因爲將來大家是人天導師,尤其不能教他們在叁寶裏搞是非、搞動亂。
接下來,新出家要學謙虛。我們要常常告訴自己,我們是在學戒律,不要一直標榜自己是持戒清淨的人,這會讓人笑掉大牙。講話一定要謙虛,因爲謙虛是保護自己最好的辦法。我們要常常覺得我們是新戒,就像印光大師講的,在這個世界上,每一個人都是菩薩,唯有我一個人是凡夫。應該常常覺得別人是菩薩,別人比我們行,內心虛心納受。《易經》裏只有謙卦是只有好處沒有壞處的,謙虛對你一定是有好處,對大家一定有好處。謙虛雖然是老生常談,可是很少有人注意。我們在言談中要請別人多指教,在講話中告訴別人我在學習。縱然我們修得很好,也一樣要把功德歸納給別人,不居功、不立敵。雖然我們對衆生有功德,雖然我們在普度教化衆生,但是我們不要居功。
我很不喜歡聽俗家人最喜歡講的一句話: “ 如果沒有我,你早就死十次了 ” 、 “ 如果沒有我,你會有今天的成就? ” 這是很不好的語言。我們對人家有恩,別人贊歎我們:法師,我因爲聽到你的錄音帶如何如何,我的命是你救的,我非常感念你,今天特別來向你頂禮。我都會告訴他這不是我的功勞,錄音帶是外面流通處在賣,是你想聽,是因爲流通處的功勞和你本身的意願。他說,是啦,是啦,因爲你講我才能夠聽到佛法。這樣一直感謝,我一直推卸,他就一直贊歎。所以有時候謙虛能夠獲得第二次的贊歎(衆笑)。你們學一學,你一直謙虛,他就一直拼命贊歎你。如果你一直狂妄,當他說: “ 慧律法師,如果沒有你的錄音帶,我早就自殺了。 ” 而你回答: “ 就是這樣子!你如果沒有我,你早就跳海了。 ” 這話不要講。對別人有恩,我們也不要講,不居功、不立敵,你的煩惱就會少,這是最基本的修養。
接下來,如果將來你們有所成就,要走弘法的路線 —— 注意,是指你們將來的弘法,將來要上臺的人有的具有這種天分,當然也有人不走弘法的路線 —— 記住,不要直接或影射地去傷害別人,這是非常非常的嚴重的問題。美國有一個老和尚來到臺灣,他一上臺人家問他對佛光山的看法如何,他說佛光山是魔窟。當衆就有很多的法師連聽都不要聽就離開。同學們,如果仇視對方,即使是一位高僧大德,也不適合在幾千人面前去傷害任何一個道場。他說他要除掉臺灣兩個敗類,一個是星雲一個是慧律(我們兩個實在夠倒楣的)。爲什麼要這樣講呢?就算你開悟了、你是阿羅漢、是菩薩,佛陀在世也沒有人這樣講。就算我跟大師很爛,也不需要這樣傷害我們兩個。
後來他說他住的地方不會有地震和臺風,結果八月份來的時候剛好有黛特臺風。這是個很大的問題。我現在告訴諸位的,不是我在批評他或影射他,而是一個上臺講經弘法的人這樣做會自找死路。你說你住的地方永遠不會有地震和臺風,萬一有了你就慘了,這是打賭的弘法。如果這樣講,釋迦牟尼佛就可以轉共業了,五百個釋迦族人就不會統統死了。而你一個人就可以轉共業了?我再叁地慈悲地告訴你們,講經說法,不能直接地間接地傷害任何一個法師和道場,這樣會自找死路。
我們沒有修行。有人告訴我這個消息,問我對此有什麼看法,我說我沒有修行,他要這樣講是他個人的因果。我在這裏要勸導諸位,是與非要交給因果,你不是閻羅王你不夠資格,但你批評別人、攻擊別人你就犯了因果。別人的錯和對跟我們沒有關系。一個人沒有修行,你一直贊歎他他不會成佛;一個人沒有這麼壞,你一直毀謗他他也不會下地獄。一個人不可能用攻擊、傷害和毀謗另外一個人,就使他受到你的支配。像他這麼說等同愚癡的人說法。真正大智慧的人說法,他一定講得非常圓融,不可能讓你抓到把柄。
所以我很誠意地告訴大家,年輕人講話比較沖一點,我們要吸取前車之鑒,不能傷害任何一個道場和法師,這樣做才擁有出家人最基本的修養。而在家人的基本修養,如《了凡四訓》裏講的,要隱惡揚善。在家居士才受五戒,都要隱惡揚善,而你隱善揚惡,連做俗家人都不夠資格了,還談什麼做出家人?所以,叁寶的事要在叁寶內部好好解決。我們要堅持這個原則,甯可犧牲自己生命,都不能讓叁寶、讓佛教受到他人毀謗。我們是整個僧團的一份子、佛門的一分子,要堅持自己的崗位和職責,承先啓後,續佛慧命,不應該傷害整個佛教。因爲長老代表佛教,因此我們應該認識自己的職責,不應該互相傷害。
我已經舉了那個例子,也不怕得罪誰,但我無意去中傷他,而是用這個例子來說明,在佛教裏面活動,要有將來的目標,這樣才不會造成很大的困擾。年輕人講話比較沖,我希望大家學習多贊歎、多隨喜、多看長老的優點。我這裏有二、叁十個徒弟(是受戒的男衆,我沒有女衆徒弟),常常對他們講:我慧律不是聖人,當然有很多缺點,也一定有過失,我希望我的徒弟盡量看師父的優點,不要看缺點。當然是看我有優點才拜我爲師,總不可能說我沒有優點,你是拜假的、拜名聲的吧。 一個人一天到晚看人家的優點,他本身就會向善;一天到晚看人家的缺點,內心就是惡的。
今天因爲時間關系,到最後還有建議沒有講。沒關系,如果大家覺得不錯,假設下一次我們有因緣,可以互相研究商討。佛光山沒有請我當然不敢來,人家沒有請怎麼自己來呢,又不是厚臉皮。(衆笑)我講的都是很誠懇的話,是我內心的肺腑之言,爲了怕佛教被傷害,怕大家被傷害,總是說,給你們一個參考、一個研究。講得不好,請你們多多包涵。你們也作了筆記,回想、看看我今天所講的,你就會發現我真的很誠懇,是爲了整個佛教。我希望我們佛教能夠興盛,謝謝大家!
《修行人的通病》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