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庙,而在我们台湾,根据台北市的统计,有两三千间出家人的 “ 精舍 ” ,小小的公寓,出家人就三三两两买公寓住在里面。我们佛教如果要强盛,一定要有僧团的力量才会强大,三三两两住公寓力量实在是很小。当然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立场,我今天来不是指责住公寓的人不对,而是说,如果你刚刚出家,我希望你能好好住僧团,因为我看过很多住公寓的,到后来道心都退掉了。刚开始三三两两住公寓(因为他不受别人管、也不服从别人),后来没钱,没办法(钱是很现实的东西),就设一部电话,有了电话,电话一来就念经。念经久了,因为在金钱里打滚,于是要念经时才起来做早课,不用念经就不做早课了,很简单。你到有经忏的地方去看看,那一天有斋天,统统起来;那一天没有斋天,没有几个人起来做早课的。经忏是智者大师所创造的,智者大师如果看到我们今天出家人这种变相的化缘,他会痛哭流涕的。我再重复一遍,经忏本身不是坏事,而是我们现在把它变成变相的化缘,经忏变成腐蚀我们的道心。本来经忏是一种很庄严的、求忏悔的、激励我们道心的一种仪式,而我们现在变成赶时间。赶经忏是怎样赶法?我讲给你:诵《弥陀经》时,翻开一看, “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 ……” 到后来没有两分钟就 “ 信受奉行 ” !诵一部《弥陀经》还不到几分钟。诵一部弥陀经要三百块,死的人很多,就在后面 play 、 play…… 念一部经三百、三百 …… 你说将来因果怎么还呢?
一个出家人,弄到这样地步实在是一种悲哀,发一个好心出家,竟然死在经忏里面,这实在是很糟糕的事。我这样讲也许会得罪人家,但是还是要讲,反正不好的都由我来包,我应该讲的我就讲。我希望大家能够好好地在僧团里,不要动不动就买个公寓,尽可能不要走经忏这条道路。寺院里的法会那是理所当然的,大家都是为了常住;但是如果一个人一生一世都在经忏里头打转,这实在是不太好,我们的修行还是很重要的。我们发了好心出家,实在不要这样做。
接下来的第八个角度,也是很严重的。道场跟道场拉信徒,互相毁谤,这是时下的弊病。某个道场标榜自己好,人家问: “ 师父我去别的道场如何? ”“ 在一个道场就好了,一直跑那么多道场干什么呢。 ”“ 我想去亲近某某道场。 ”“ 唉呀那个道场不好,没有什么好学的,那个法师很烂的。 ” 就这样毁谤人家。我不希望我们刚刚出家的新戒子们这样。我们回到我们的常住,假设有人来请教要亲近哪一个道场,你应该告诉他,只要正知正见的,我们都应该护持,其他你不要跟他讲很多。如果跟他讲很多,一旦这个风声传到对方道场,对方道场会认为我们在毁谤他,对我们来讲也是伤害。我们要说,要有正知正见,我们统统要护持、统统要亲近。所以,有很多在家居士不住在高雄(住在高雄的会来我们文殊讲堂或普贤寺,亲近开证法师或普妙法师等),在别的地方,比如斗六、台中、台北,问我: “ 师父,我们住在斗六(或者台中),你认为哪个法师或道场比较有正知正见呢? ” 我不能讲,我讲了某个法师有正知正见,那其他法师就没有正知正见了吗?所以我只是劝告他,要用你的智慧来分辨他讲的法是不是符合佛法,符合佛法你就可以亲近。我不能跟他讲哪个法师好、哪个道场好,这样讲的话会得罪全台湾省的道场。所以不要为了拉信徒而伤害了其他的道场。
我们今生今世有福德有因缘,自然受人家的供养、赞叹;我们今生今世如果没有福德没有福报,人家供养我们我们也消受不了。不要为了拉信徒、不要为了那一点小小的收入来伤害别人,这样的话你是个没有福报的人。不要为了道场的收入,为了道场的信徒,而去伤害去攻击任何一个法师和道场。
接下来,第九,刚出家事业不要做得太大。我这么讲有我的看法。台北有的法师刚刚剃度出家,就要办一个大的道场,举办很大的法会。经教不通达,只能讲讲粗浅的,比如《地藏经》、《药师经》、《普门品》,再深入的他没办法。他不在佛法的智慧里下手,而在刚刚剃度出家受戒完就要办很大的道场,诸位新戒子们,这很不适合。这样变成一生一世要用在建道场里了。我们刚刚出家,要稳住,要好好在师父旁边学戒律,懂得佛法的智慧运用,懂得本性上的心地功夫。等到道心、戒律、办事圆融都修习相当一段时间了,你再出来,必成大材。
我举个例子,譬如说山中的树木,我们如果建房子找中间的栋梁,一定在深山里找找几百年的大树;如果要做外面的栏杆,小小的几年的树木就可以了。我的意思就是,我们刚刚出家要熬一阵子,吃一阵子苦,不要急着弘法、急着说我要为众生、我要办大事业、我要盖大道场,这个千万使不得。我们今天发个好心出家,道力不坚、戒律不明、心地不清,还没顿悟本性,就忙着在世俗里每天拼命建道场,从年少盖到老,直到最后盖成一间纳骨塔自己住进去。要像山中的大木,堪称栋梁之材,必须在师父旁边十年二十年,必须在一个道场里孕育相当长的时间才行;而不是说随随便便、年纪轻轻的就想要发大愿,做大事情,还早得很。愿力是必要的,但要先培养道力,没有道力哪来愿力!地藏王菩萨说: “ 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 难道你也能做到吗?谛闲大师有一个徒弟,在师父面说: “ 师父,我要像地藏王菩萨一样,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 他的师父就说: “ 来,来。 ” 便拿了一束燃着的香(作拿香烫人状), “ 哧! ”“ 噢! ”“ 这么一点点火你就受不了,还跑到地狱度众生? ” 意思就是,愿力虽然坚强,但我们道力不够,心地根本不行,那都是空谈理论。我们不要好高骛远,要好好在我们的道力上上用功。所谓道,就是如如不动。修行道力,要先学习心不受境界影响,先学习安详的心态,先把贪嗔痴的习气慢慢地放下、除掉,要在这个地方下点功夫。否则说要办大事业都是空谈。
接下来,不深入研究佛法的人,道心随时会被转掉。 现在告诉诸位,经教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 我们现在无法像祖师一样顿悟,但在经典方面要好好地下功夫,佛法在经典里蕴藏着戒定慧的法门。如果没有在经教上好好下一番功夫,只要碰到境界,道心马上就会被转掉,就会受人家的影响。比如在常住做事,一个有智慧的人,师父对他不好、对他发脾气,他会回光返照,会观想:师父对我最慈悲,师父要造就我,所以特别关照我,对我打骂、呵斥都是师父对我慈悲。愚痴的人会这样想:师父老是跟我做对,有一天我要让他难堪;反而起抱负的心、仇视的心态。有智慧的人,就是通达经典的人,他会疏导自己于无相,所以我们要把六祖惠能大师的《六祖坛经》好好地参,好好在心地上下一番功夫,这个道心永远不会退。
如果有人说:慧律法师,请介绍我一部你认为最重要的经典。我个人认为,在这个世界上我一生中看过的经典里最重要的是《六祖坛经》(当然,戒律等等都很重要)。它完全是讲本性上的东西,戒、定、慧统统在包含在内。通达了六祖坛经时,你要念佛,轻而易举。我们现在念佛难,为什么难呢?烦恼重。想要念佛,没有心地上的功夫,情绪有高低潮,没办法下功夫。我认为《六祖坛经》是最重要的经典,它的文字之美,讲心地上的功夫,真的是没话讲!(当然其他经典也都很好,这仅是我个人观点,不代表一切。)如果你能够好好地研究佛法,你自然有大智慧,任何境界在你面前,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你就不会在这个虚妄的世界里情绪变化、有任何高低潮,你就不会落入是跟非、对跟错的观念,你就不会搞动乱、搞小团体,你所展现出来的就是佛法所讲的本性的功夫:大慈、大悲、大喜、大舍。一个人这样就会慢慢地完成佛道。
有位出家二十多年的长老告诉我一句话,我感慨很大。他说他们那一届男众受戒的有七十多位,到现在二十多年后,还俗的有五十几位,剩下十七位。七十几个出家人,经过了二十多年,死的死、还俗的还俗,只剩十七个!我开宗明义就告诉大家,佛道这条路是很长远很漫长的,新戒子你不要一直讥笑别人,十年后、二十年后能不能像你师父那样还是个问题,这件衣服你能不能穿十年还是个大问题。因此我告诉诸位,你坚持两大原则,修行将立于不败之地。
第一点,男众要远离女众,女众要远离男众,一定保持一个距离。 “ 生死这一关是最大的一关 ” (我在讲什么你们都知道),除非你是菩萨。在戒律学上,杀盗淫只有淫戒有开缘,这个淫戒如果不开缘去救众生,他会自杀死掉,那么只有初地菩萨才有开缘。初地菩萨没有隔阴之迷,这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所以如果你想一生一世修行立于不败之地,我们要互相勉励,男众跟女众间要保持一定距离。
第二点,如果你想要一生一世活得快乐,那小心,要远离在家居士。在家人的是非多如牛毛。我们出家人应该跟在家人打成一片,但要出淤泥而不染。尤其我们出家人来领众在家居士,一定要跟在家居士保持一个距离,否则他会看不起出家人。在家居士很奇怪,你愈远离他,他愈尊敬你,你愈主动跑去找他,他愈看不起你。这类似于哲学上讲的 “ 男人隐女人就现,女人隐男人就现 ” 。做一个出家众,跟在家居士永远要保持一个距离,让他永远尊敬你。因为很多的烦恼,都是来自在家居士不必要的困扰,不相信试试看。我们要稳住我们的道心,在修行路线上好好的修行,不要管三餐。当然在家居士前来,我们对他礼貌、赞叹是应该的,但一定要保持一个距离。如果你能远离男众、女众,相互保持一个距离,远离在家居士,好好站住出家人的人天之师的立场,你一生一世将立于不败之地,也不受毁谤。
在《毗尼作持》里讲到何种修行人将会成就:第一,坚固自己的道心;第二…
《修行人的通病》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