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廟,而在我們臺灣,根據臺北市的統計,有兩叁千間出家人的 “ 精舍 ” ,小小的公寓,出家人就叁叁兩兩買公寓住在裏面。我們佛教如果要強盛,一定要有僧團的力量才會強大,叁叁兩兩住公寓力量實在是很小。當然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立場,我今天來不是指責住公寓的人不對,而是說,如果你剛剛出家,我希望你能好好住僧團,因爲我看過很多住公寓的,到後來道心都退掉了。剛開始叁叁兩兩住公寓(因爲他不受別人管、也不服從別人),後來沒錢,沒辦法(錢是很現實的東西),就設一部電話,有了電話,電話一來就念經。念經久了,因爲在金錢裏打滾,于是要念經時才起來做早課,不用念經就不做早課了,很簡單。你到有經忏的地方去看看,那一天有齋天,統統起來;那一天沒有齋天,沒有幾個人起來做早課的。經忏是智者大師所創造的,智者大師如果看到我們今天出家人這種變相的化緣,他會痛哭流涕的。我再重複一遍,經忏本身不是壞事,而是我們現在把它變成變相的化緣,經忏變成腐蝕我們的道心。本來經忏是一種很莊嚴的、求忏悔的、激勵我們道心的一種儀式,而我們現在變成趕時間。趕經忏是怎樣趕法?我講給你:誦《彌陀經》時,翻開一看, “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 ……” 到後來沒有兩分鍾就 “ 信受奉行 ” !誦一部《彌陀經》還不到幾分鍾。誦一部彌陀經要叁百塊,死的人很多,就在後面 play 、 play…… 念一部經叁百、叁百 …… 你說將來因果怎麼還呢?
一個出家人,弄到這樣地步實在是一種悲哀,發一個好心出家,竟然死在經忏裏面,這實在是很糟糕的事。我這樣講也許會得罪人家,但是還是要講,反正不好的都由我來包,我應該講的我就講。我希望大家能夠好好地在僧團裏,不要動不動就買個公寓,盡可能不要走經忏這條道路。寺院裏的法會那是理所當然的,大家都是爲了常住;但是如果一個人一生一世都在經忏裏頭打轉,這實在是不太好,我們的修行還是很重要的。我們發了好心出家,實在不要這樣做。
接下來的第八個角度,也是很嚴重的。道場跟道場拉信徒,互相毀謗,這是時下的弊病。某個道場標榜自己好,人家問: “ 師父我去別的道場如何? ”“ 在一個道場就好了,一直跑那麼多道場幹什麼呢。 ”“ 我想去親近某某道場。 ”“ 唉呀那個道場不好,沒有什麼好學的,那個法師很爛的。 ” 就這樣毀謗人家。我不希望我們剛剛出家的新戒子們這樣。我們回到我們的常住,假設有人來請教要親近哪一個道場,你應該告訴他,只要正知正見的,我們都應該護持,其他你不要跟他講很多。如果跟他講很多,一旦這個風聲傳到對方道場,對方道場會認爲我們在毀謗他,對我們來講也是傷害。我們要說,要有正知正見,我們統統要護持、統統要親近。所以,有很多在家居士不住在高雄(住在高雄的會來我們文殊講堂或普賢寺,親近開證法師或普妙法師等),在別的地方,比如鬥六、臺中、臺北,問我: “ 師父,我們住在鬥六(或者臺中),你認爲哪個法師或道場比較有正知正見呢? ” 我不能講,我講了某個法師有正知正見,那其他法師就沒有正知正見了嗎?所以我只是勸告他,要用你的智慧來分辨他講的法是不是符合佛法,符合佛法你就可以親近。我不能跟他講哪個法師好、哪個道場好,這樣講的話會得罪全臺灣省的道場。所以不要爲了拉信徒而傷害了其他的道場。
我們今生今世有福德有因緣,自然受人家的供養、贊歎;我們今生今世如果沒有福德沒有福報,人家供養我們我們也消受不了。不要爲了拉信徒、不要爲了那一點小小的收入來傷害別人,這樣的話你是個沒有福報的人。不要爲了道場的收入,爲了道場的信徒,而去傷害去攻擊任何一個法師和道場。
接下來,第九,剛出家事業不要做得太大。我這麼講有我的看法。臺北有的法師剛剛剃度出家,就要辦一個大的道場,舉辦很大的法會。經教不通達,只能講講粗淺的,比如《地藏經》、《藥師經》、《普門品》,再深入的他沒辦法。他不在佛法的智慧裏下手,而在剛剛剃度出家受戒完就要辦很大的道場,諸位新戒子們,這很不適合。這樣變成一生一世要用在建道場裏了。我們剛剛出家,要穩住,要好好在師父旁邊學戒律,懂得佛法的智慧運用,懂得本性上的心地功夫。等到道心、戒律、辦事圓融都修習相當一段時間了,你再出來,必成大材。
我舉個例子,譬如說山中的樹木,我們如果建房子找中間的棟梁,一定在深山裏找找幾百年的大樹;如果要做外面的欄杆,小小的幾年的樹木就可以了。我的意思就是,我們剛剛出家要熬一陣子,吃一陣子苦,不要急著弘法、急著說我要爲衆生、我要辦大事業、我要蓋大道場,這個千萬使不得。我們今天發個好心出家,道力不堅、戒律不明、心地不清,還沒頓悟本性,就忙著在世俗裏每天拼命建道場,從年少蓋到老,直到最後蓋成一間納骨塔自己住進去。要像山中的大木,堪稱棟梁之材,必須在師父旁邊十年二十年,必須在一個道場裏孕育相當長的時間才行;而不是說隨隨便便、年紀輕輕的就想要發大願,做大事情,還早得很。願力是必要的,但要先培養道力,沒有道力哪來願力!地藏王菩薩說: “ 地獄不空,誓不成佛。 ” 難道你也能做到嗎?谛閑大師有一個徒弟,在師父面說: “ 師父,我要像地藏王菩薩一樣,地獄不空誓不成佛。 ” 他的師父就說: “ 來,來。 ” 便拿了一束燃著的香(作拿香燙人狀), “ 哧! ”“ 噢! ”“ 這麼一點點火你就受不了,還跑到地獄度衆生? ” 意思就是,願力雖然堅強,但我們道力不夠,心地根本不行,那都是空談理論。我們不要好高骛遠,要好好在我們的道力上上用功。所謂道,就是如如不動。修行道力,要先學習心不受境界影響,先學習安詳的心態,先把貪嗔癡的習氣慢慢地放下、除掉,要在這個地方下點功夫。否則說要辦大事業都是空談。
接下來,不深入研究佛法的人,道心隨時會被轉掉。 現在告訴諸位,經教是非常重要的一門課程。 我們現在無法像祖師一樣頓悟,但在經典方面要好好地下功夫,佛法在經典裏蘊藏著戒定慧的法門。如果沒有在經教上好好下一番功夫,只要碰到境界,道心馬上就會被轉掉,就會受人家的影響。比如在常住做事,一個有智慧的人,師父對他不好、對他發脾氣,他會回光返照,會觀想:師父對我最慈悲,師父要造就我,所以特別關照我,對我打罵、呵斥都是師父對我慈悲。愚癡的人會這樣想:師父老是跟我做對,有一天我要讓他難堪;反而起抱負的心、仇視的心態。有智慧的人,就是通達經典的人,他會疏導自己于無相,所以我們要把六祖惠能大師的《六祖壇經》好好地參,好好在心地上下一番功夫,這個道心永遠不會退。
如果有人說:慧律法師,請介紹我一部你認爲最重要的經典。我個人認爲,在這個世界上我一生中看過的經典裏最重要的是《六祖壇經》(當然,戒律等等都很重要)。它完全是講本性上的東西,戒、定、慧統統在包含在內。通達了六祖壇經時,你要念佛,輕而易舉。我們現在念佛難,爲什麼難呢?煩惱重。想要念佛,沒有心地上的功夫,情緒有高低潮,沒辦法下功夫。我認爲《六祖壇經》是最重要的經典,它的文字之美,講心地上的功夫,真的是沒話講!(當然其他經典也都很好,這僅是我個人觀點,不代表一切。)如果你能夠好好地研究佛法,你自然有大智慧,任何境界在你面前,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你就不會在這個虛妄的世界裏情緒變化、有任何高低潮,你就不會落入是跟非、對跟錯的觀念,你就不會搞動亂、搞小團體,你所展現出來的就是佛法所講的本性的功夫:大慈、大悲、大喜、大舍。一個人這樣就會慢慢地完成佛道。
有位出家二十多年的長老告訴我一句話,我感慨很大。他說他們那一屆男衆受戒的有七十多位,到現在二十多年後,還俗的有五十幾位,剩下十七位。七十幾個出家人,經過了二十多年,死的死、還俗的還俗,只剩十七個!我開宗明義就告訴大家,佛道這條路是很長遠很漫長的,新戒子你不要一直譏笑別人,十年後、二十年後能不能像你師父那樣還是個問題,這件衣服你能不能穿十年還是個大問題。因此我告訴諸位,你堅持兩大原則,修行將立于不敗之地。
第一點,男衆要遠離女衆,女衆要遠離男衆,一定保持一個距離。 “ 生死這一關是最大的一關 ” (我在講什麼你們都知道),除非你是菩薩。在戒律學上,殺盜淫只有淫戒有開緣,這個淫戒如果不開緣去救衆生,他會自殺死掉,那麼只有初地菩薩才有開緣。初地菩薩沒有隔陰之迷,這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所以如果你想一生一世修行立于不敗之地,我們要互相勉勵,男衆跟女衆間要保持一定距離。
第二點,如果你想要一生一世活得快樂,那小心,要遠離在家居士。在家人的是非多如牛毛。我們出家人應該跟在家人打成一片,但要出淤泥而不染。尤其我們出家人來領衆在家居士,一定要跟在家居士保持一個距離,否則他會看不起出家人。在家居士很奇怪,你愈遠離他,他愈尊敬你,你愈主動跑去找他,他愈看不起你。這類似于哲學上講的 “ 男人隱女人就現,女人隱男人就現 ” 。做一個出家衆,跟在家居士永遠要保持一個距離,讓他永遠尊敬你。因爲很多的煩惱,都是來自在家居士不必要的困擾,不相信試試看。我們要穩住我們的道心,在修行路線上好好的修行,不要管叁餐。當然在家居士前來,我們對他禮貌、贊歎是應該的,但一定要保持一個距離。如果你能遠離男衆、女衆,相互保持一個距離,遠離在家居士,好好站住出家人的人天之師的立場,你一生一世將立于不敗之地,也不受毀謗。
在《毗尼作持》裏講到何種修行人將會成就:第一,堅固自己的道心;第二…
《修行人的通病》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