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簡樸生活

  簡樸生活

  張慈田

  簡樸生活是一種自覺的過簡單生活的方式,過這種生活是正在學習、轉向或涵養內在的精神生活,或者已有夠充實的精神生活,所以不依靠太多物質的擁有來裝飾或充門面過活。

   少欲、知足、過簡樸生活是佛陀所贊歎的生活方式,少擁有、少依靠所有物,也意謂著內心的少一些牽絆、憂愁,多一些清爽、自在,佛陀說:「有子者爲子憂愁,有牛者爲牛憂愁;因爲依靠是人的憂愁,沒有依靠就沒有憂愁。」 (《經集》34偈)可見擁有物多了,不僅是貪欲、渴求的臃腫,多欲多愁的苦根。

   斷除煩惱有幾種下手處,《中阿含經》〈漏盡經〉提到七種,其中有「用斷」,即由受用物的明覺來斷煩惱,「若用飲食非爲利故,非以貢高(傲慢)故,非爲肥悅故,但爲令身久住,除煩惱憂戚故,以行梵行故,欲令故病斷,新病不生故,久住安穩無病故也;若用居止房舍、床褥、臥具,非爲利故,非以貢高故,非爲嚴余故,但爲疲倦得止息故,得靜坐故也;若用湯藥,非爲利故,非以貢高故,非爲肥悅故,但爲除病惱故,攝禦命根故,安隱無病故。若不用者,則生煩惱憂戚,用則不生煩惱憂戚,是謂有漏(煩惱)從用斷也。」從飲食、居住、醫藥到衣服、用品、代步的車子的采購,都要一一考量,不讓心病出生滋長,自然就趨向簡樸的生活了。

   經典談到購買物品的原則是「少價、易得而無過」,這樣考量,就會舍棄需要大費周章去張羅的物資,甚至也會舍棄要累積數十年積蓄買一個殼的迷思,而把精力與資財導引到修學解脫自在法上。

  (《嘉義新雨雜志》第13期)(2004.5.16.訂正)

  

✿ 继续阅读 ▪ 觀感受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