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止貪禅

  止貪禅

  張慈田

  欲貪與苦是如影隨形,亦即有一個苦因,就有一個苦果緊跟緊隨,所以,經典說:「有一百個愛著,就有一百個苦,乃至有一個愛著,就有一個苦。」因此想要解脫苦,就必須要從止欲滅貪下手,不可能又要欲望,又要解脫苦。

  佛陀的教義非常清晰地表達滅貪滅苦的宗旨《雜阿含108經》說到:「大師(佛陀)唯說調伏欲貪。」于五蘊(肉體、感受、思想、意志、意識)調伏欲貪,于六根(眼耳鼻舌身意)門頭做功課,善知于境界味著的溺苦、染患的纏苦、離執的快樂,而調伏欲貪,永離苦境,這是佛陀所教導的。離苦得樂是人人所樂意的,但有愛著就有苦,就不能離苦,也就是說要欲貪、愛戀、渴望、思念就可以確定是愛苦,不是愛樂。真正愛樂的人還是稀有動物呢!

  在俗生活,我們可能會誤認爲欲貪可樂、可愛的,而失去對它的警覺性,認賊作父的結果,終將被它劫奪、蹂躝。冷靜觀察自心,若察覺欲貪躍躍欲試,經常可見到緊張、壓力、恐懼、盲目相伴隨,這些苦的出現,給我們相當程度的警訊,但我們卻經常對它渾然不覺或漠視,因此,我們應學習《雜阿含215經》所說的法:「若眼見色已,覺知色貪,我此內有眼識色貪,如實知者,是名現見法。」清楚地見到色聲香味觸法之貪,也就是見到欲貪的活動實況、路徑、發飙、言行,如實知是不壓抑、不放縱地覺知,這是止欲滅貪的第一步。點亮了內心的一盞光明燈,欲貪經常就會消聲匿迹,當然頑強的欲貪,還得經曆一番調伏的功夫,才能熄滅。(《嘉義新雨雜志》第10期)

✿ 继续阅读 ▪ 和解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