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無明癡暗,】
無明癡暗。逗點改成句點。
【能以此法,轉相開示,即是一燈燃百千燈,】
所以我現在在點燈,我把這個心中的這個燈點給大家,所以我是散花的使者,也是點燈、傳燈之人。我這一燈點給
你們百千燈嘛!
【以燈續然,然燈無盡,故號長明。過去有佛,名曰然燈,義亦如是。】
【愚癡衆生,不會如來方便之說,專行虛妄,執著有爲,遂燃世間蘇油之燈,以照空室,】
空室就是房屋,來照這個虛空。「室」就是房屋。
【乃稱依教,豈不謬乎!】
這不是錯得很離譜嗎?世間人去買這個油燈來燃燈,照亮了你的房子跟虛空,就以爲自己真的在依教修行。這豈不是
錯得很離譜嗎?
【所以者何?佛放眉間一毫相光,上能照萬八千世界,豈假如是蘇油之燈,以爲利益。】
佛要靠你那兩盞一點燈光,點那個油燈才看得到,佛是怎麼成佛的呢?那個電燈,還有那個油燈,都比我們日光燈還
暗呢,你要點那個燈,不如點日光燈,佛還看得清楚一點。點燈是代表內在的光明,所以點香是代表戒律的清淨。所
以說:
【審察斯理,應不然乎!】
這個「然」字就同加一個火部的「燃」,了解這個道理,我們就曉得,我們就真正的悟了,就不必去燃這個燈,意思
就是重視內在。也可以說是:應不然,應該不是這樣子吧!應該不是你點那個酥油之燈,就叫做依教奉行,你的心的
燈,你不把它點,法傳不出去,不傳這個法的燈,你竟然傳那個世間的酥油之燈,就以爲你在修行,這個是錯得離譜!
【又六時行道者:】
【所謂六根之中,于一切時,常行佛道,修諸覺行,調伏六根,長時不舍,名爲六時。】
不舍就是精進。
【繞塔行道者:】
塔,什麼是塔?
【塔是身心也,當令覺慧巡繞身心,念念不停,名爲繞塔。】
我們的身心就是塔。怎麼樣繞法呢?應當讓我們覺悟的智慧巡繞身心,隨時隨地觀照自己的身心,這樣年年不停,不
停就是無所執著、無所住,這才叫做繞塔。所以成佛一定要無所住,念念無所住,就是念念不停。那麼每一個念頭,
都不要去執著,念念都要起觀照,這是真正的繞塔。
【過去諸聖,皆行此道,得至涅槃。】
【今時世人,不會此理,曾不內行,】
從來不在內心心性裏面下手,
【唯執外求;】
那這個外求太多了,處處都可以看到。
【將質礙身,繞世間塔,日夜走驟,】
「驟」就是奔走。走得兩條腿都已經肌肉酸痛了,還沒有見性開悟,走得兩條腿肌肉發達,還是一個迷糊蛋。修行不是
靠體力的啦,修行如果靠體力的話,矮個子的一定死啦,我們怎麼會跑得過人家?人家可以健行幾百公裏,我們這兩條
腿爬幾個樓梯就氣喘如牛了,所以沒有辦法比了。
【徒自疲勞,而于真性,一無利益。】
而對我們清淨的真性,卻從來沒有去回光返照,了解它的利益是什麼。所以我們每一個衆生都是有一個錯誤的假相,拜
梁皇,看到什麼佛放光,拜這個水陸啊,就希望看到西方叁聖。都是在還沒有拜以前,就開始拼命的一直執著這個外相
的佛啊、光啊,或者是香。真是很悲哀。這既不聽經,也不聞法,沒有內斂的功夫,然後著魔的多多。所以說我們要了
解心法,就了解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又持齋者:】
他還告訴你,什麼叫做一個真正的持齋的人,
【當須會意,】
「會意」就是體會他的用意是什麼。
【不達斯理,徒爾虛切。】
這個「切」改成「功」。要體會持齋的用意是什麼,要不然,「徒爾」就是白白的浪費了。你持齋持了二十年、叁十年,
他一碰到師傅就說:師傅!我持齋四十年了。我說:你是根本都不「知」(齋之臺語之諧音)。持齋,牛也是持齋的啦,
你不要忘記。有的人還說:師傅!我過午不食呢!過午不食沒什麼稀奇,那個非洲人日中一食。非洲人沒有飯吃,日中
一食。並不是沒吃就成佛,那個絕食的人,斷食療法的人,十四天不吃飯的,你這個一天還吃一餐,還吃兩餐呢。那個
外道的修瑜伽的,一次叁個禮拜不吃飯的,一個月不吃飯都可以。修瑜伽的還比不上蛇厲害,蛇一入冬眠,四個月不吃,
蛇,snake,蛇一入冬眠,四個月不吃,蛇它還不會成佛呢!不是不吃就可以成佛的,師兄,師姐!我們人怎麼會比一
條蛇還厲害呢?你會比蛇更厲害嗎?蛇冬眠,一百二十天不吃,我們沒有辦法啦。要不吃就可以成佛,這簡單了,就蛇
佛了,可是不是這樣的,佛法是心法啦,齋是什麼意思呢?
【齋者齊也,所謂齋正身心,】
「齊」就是心意虔敬,「正」就是端正身心。
【不令散亂。持者護也,所謂于諸戒行,如法護持。必須外禁六情,內製叁毒,】
外面禁止這個六情,就是六根所散發的執著。內製貪嗔癡叁毒。
【勤覺察、淨身心。了如是義,名爲持齋。】
加一個字「殷」勤覺察。殷勤覺察,就是很勤奮、努力的來覺察。底下加一個字「清」淨身心。
【又持齋者,食有五種:】
【一者法喜食,所謂依持正法,歡喜奉行。】
什麼是法喜食呢?所謂依持正法,歡喜奉行。諸位,我們要記住,如果一個佛弟子,不能用歡喜心來過日子,這個人離
道太遠了。我們要牢牢記住這一句話,我們如果是一個佛弟子,不能用一顆歡喜的心來過我們的生活,我們真的是離道
太遠了。所以我們要歡喜奉行這個正法,如法觀照。
【二者禅悅食,所謂內外澄寂,身心悅樂。】
「內」就是心。「外」就是身。不但內心裏面去觀照,外在的身也清淨。
【叁者念食,所謂常念諸佛,心口相應。】
就是在我們的念頭裏面,我們以諸佛爲模範,向佛看齊,所以我們心想的,還有嘴巴講的要相應。
【四者願食,所謂行住坐臥,常求善願。】
願食就是希望,常常有求善願。什麼是善願呢?願得善知識,願聞法見性,願好好修行,或者是願世世行菩薩之道,願
普渡無量無邊的衆生,願斷一切惡,這些都是善願。世間的人他不是善願,世間的人求的是:希望我中六合彩,希望我
中這個賽馬,希望我在路上撿到一百萬,這些哪裏是善願呢?都是壞的念頭。
【五者解脫食,所謂心常清淨,不染俗塵。】
【此五種食,名爲齋食。】
這個才是真正的齋食。「齋」就是清淨。這上面的五種食,法喜食、禅悅食、念食、願食、解脫食,這是真正的持齋,
「齋」就是清淨嘛!我們現在人,只要一過午不食,就認爲這個就是齋。今天剛好是八關齋戒,好好的體會啊!
【若複有人,不食如是五種淨食,自言持齋,無有是處。】
如果有的人不了解這種法喜食、禅悅食、念食、願食、解脫食,這個都是精神作用,心性在作用。如果不了解心性這五
種作用的食,你說你是持齋,你根本就不是一個真正持齋的人,無有是處。
【唯斷于無明之食。若辄觸者,名爲破齋。】
唯斷就是只斷,你只想斷于無明。這個無明要注意,這裏我們所講的這個不是根本無明那一類的,唯斷于無明之食,這
個無明就是少許的煩惱。你只能夠處理一些少許的煩惱,而不運用,「若辄觸者」這四個字改成「辄作解者」,這個
「辄」通原則的「則」,意思就是,如果你只斷于無明這個少許的惑,這樣的食,而不運用這個出世的,前面所講的五
種食,你就叫做破齋。
【若有破,雲何獲福?】
因爲你的精神領域,沒有出世的觀念,沒有清淨的心的觀念,你只是晚上不吃,那很簡單!
【世有迷人,不悟斯理,身心放逸,諸惡皆爲;貪欲恣情,不生慚愧,唯斷外食,】
「唯斷外食,」後面加幾個字,「不知持五種正食,」,就是前面所講的那五種正食。
【自爲持齋,必無是事。】
「事」改成「處」,必無是處。
【又禮拜者:】
【當如是法也,必須理體內明,】
你一定要了解這個理性就是無生的體,理體就是無生。必須理體內明,你一定要了解理體就是空,你一定要了解空的道
理,不可得、無所住的道理。然後在內在裏面清清楚楚這個見性法門,才叫做真正的修行。
【事隨權變,】
事就是外在的事相,你只要見性,隨時隨地可以方便的改變,沒有關系,這個權變就是權宜之變。事隨權變就是外在的
事相可以隨著你的方便而改變,沒有關系。
【理有行藏,】
然後把「理有行藏」這四個字劃掉。我們根據的是大正藏,他根據的是卍字續藏。所以這個打字,也要根據大正藏。
【會如是義,乃名依法。】
如果你了解這個道理,叫做依法修行。
【夫禮者敬也,拜者伏也;所謂恭敬真性,屈伏無明,】
屈伏無明,一定要讓無明屈服于你,你不屈服于無明,無明就屈服于你,
【名爲禮拜。】
一定要破除無明,才是真正懂得禮拜的人。
【若能惡情永滅,善念恒存,雖不現相,名爲禮拜。】
雖然沒有拜佛之相,這是真正的禮拜。
【其相即法相也。】
也就是說,真正懂得禮拜的人,就是明心見性的人,他是真正的懂得禮拜,因爲能禮所禮性空寂嘛。空寂就是法相,你
現在的一切相,就是法相。
【世尊欲令世俗表謙下心,亦爲禮拜;故須屈伏外身,示內恭敬。】
【舉外明內,】
這個「舉」改成「覺」,覺外明內,覺悟外在,然後內在清明,清清淨淨的、光光明明的,覺外明內,不是舉外明內。
覺外明內,就是覺悟外,這個色身也恭敬,內心也降服了無明。
【性相相應。】
性就是理,相就是外在。性就是內,相就是外。使你這個內外相應,外在顯示謙虛禮佛,內在空一切法,屈服無明。
【若複不行理法,唯執外求,】
就拼命的磕頭,拼命的一天拜五百拜、一千拜,
【內則放縱嗔癡,】
這個「嗔」改成「貪」。拜完了,內在裏面那些貪跟癡又顯現出來了,
【常爲惡業,外即空勞身相,】
外面雖然拜佛,好像在運動,拜佛不是修行,變成運動。
【詐現威儀,】
你內心的貪癡不除,結果顯現外表的這個身相,好像很有威儀,結果迷惑衆生,以爲這個叫做修行。你要讓衆生知道修
行,要懂得心法,才叫真正的修行。這樣才
【無慚于聖,…
《達磨大師血脈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