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則:鋤金不顧的賢者
鋤金不顧的大儒,姓管名甯字幼安,叁國時,北海人,少與華歆同窗。有一天,與歆鋤園種菜,見地有金,揮鋤不顧,繼續工作,與瓦石無異,歆捉而擲之。當時的人,由這件事,已知道他們的優劣了。黃巾之亂起,甯避居遼東,隨從他去的人很多,居處旬月成邑,甯爲講詩書,民化其德。朝庭屢征爲大中大夫,皆不就,清可知也。華歆爲尚書令,佐曹賊倒行逆施,後不得善終。所謂“已知優劣”者,皆應驗矣。“釋子稱貧”語出《永嘉證道歌》:“窮釋子,口稱貧,實是身貧道不貧。貧則身帶披縷褐,道則心藏無價珍”。身貧道不貧,是高僧,亦是出家人本色;道貧者不貧,是癡人,亦是叁惡道種子。世間儒士,尚且“鋤金不顧”,憂道不憂貧;出世沙門,一缽千家飯,試問“蓄財何用”?迦葉尊者偈雲:“所食無過一升飯,眠臥惟須一小床,兩張氈布足遮身,此外並是愚癡物。”誠金玉良言也。
錄自《沙彌律儀要略集注》頁八九~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