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與夫服期月。乃可事君子。千夫長見其不難于死。從所請。仍使俘婦雜守之。師還攜行。過疏之清風嶺。王氏仰天歎曰。吾今得死所矣。即齧指寫詩石上。投崖而死。距今八九十年。石上血猶墳起如新。不爲風雨所剝。一士人作詩非之雲。齧指題詩似可哀。斑斑駁駁上青苔。當初若有詩中意。肯逐將軍馬上來。後其人絕嗣。元楊廉夫亦作詩曰。甲馬馭馱百裏程。清風後夜血書成。只應劉阮桃花水。不似巴陵漢水清。後廉夫無子。一夕。夢一婦人曰。爾憶王節婦詩乎。雖不能損節婦之名。而毀謗節義。其罪至重。故天絕爾後。廉夫悔悟。更作詩曰。天隨地老妾隨兵。天地無情妾有情。指血齧開霞嬌赤。苔痕化作雪江清。願隨湘瑟聲中死。不逐胡笳拍裏生。叁月子規啼斷血。秋風無淚寫哀銘。後複夢婦人來謝。未幾生一子。
◎邝子元。有心疾。昏愦如夢。聞有老僧能治。往叩之。僧曰。此疾由淫欲過度。水火不交。凡溺愛冶容而作色荒。謂之外感之欲。夜深枕上。思得冶容。或成夢寐之交。謂之內生之欲。二者糾纏染者。皆耗元精。增疾病。傷性命。必成不治之證。急須先將心內色念。斷除淨盡。再將身體保養。不令走泄。則腎水不至下涸。相火不至上炎。水火既交。自漸愈耳。故曰苦海無邊。回頭是岸。
◎宋包宏齋。年八十八。以樞密拜登。精神強健。賈似道意其必有攝養之術。問包。包曰。予有一服丸子藥。乃不傳秘方。似道欣然叩之。包徐曰。虧吃了五十年獨睡丸。滿座大笑。
◎蒲得政。知杭州。鄉老李覺來谒。年已百歲。色澤光潤。公問攝養之術。曰。某術至簡易。但絕欲早耳。
◎太倉張翠。九十余。耳目聰明。尚能作畫。人問之。答曰。惟欲心淡。欲事節耳。
發誓持戒
◎昔周裕嘗集善友。以戒邪淫單式。刊布同社。每人各領一單。分勸十人。謹列鄉貫年庚。各自出名簽押。焚告于文武二帝前。嗣後動念發言。務期戰兢惕勵。不敢少涉邪淫。不幸有犯此者。愧侮一萌。已足消彌天之大過。幸而未犯此者。從今堅製。不致贻白壁之微瑕。彼此相規。始終不易。轉相廣勸。俾世人永斷孽根。鹹歸正路。則功茂而福無量矣。
◎駱季和雲。古人雲。萬惡淫爲首。百行孝爲先。余嘗推斯二語。以竟厥旨。而知相反適以相成。此其理可得而論焉。夫既以淫爲萬惡之首。則可例知不淫之爲百行先資矣。既以孝爲百行之先。則可例知不孝之爲萬惡本源矣。反覆比勘。一言已足。而此更析而二之者。何哉。蓋好淫即不能全孝。而欲全其孝。必自不淫始。古昔聖人之製婚姻也。申以媒妁。裁以大禮。小之則爲嗣續主祭明倫輔德之要。大之則爲治國平天下之本。無非欲人始終以全其孝耳。故曰君子之道。迨端乎夫婦。世衰道微。聖哲不作。古意盡失。禮等具文。以夫婦爲欲樂之具。年少德業未成。已知少艾之可慕。爲父母者。亦複爲之詭隨。藉以維系人子之心。由是公然以好色爲人生正當之事。且張大其辭曰。繼血統。綿嗣續。浸假而夫婦之情彌笃。父母之養以虧。工于媚內。外父母而墮大不孝。正不必甕牖繩樞之族。而色母啐姑。久已沿爲風尚矣。人情難于遷善。而易于習惡。夫既以視夫婦爲欲樂之具矣。勢必男女異同之見愈深。貪淫愛慕之念日熾。得新厭故。觸處生情。視天下男女。無不可供吾之欲樂者。而邪淫之風以啓。相妒相殺。傷身辱親。萬惡叢興。百行俱廢。不孝之罪。莫斯爲甚。推厥由來。豈非兆于當日夫婦一念淫欲之故乎。故曰二語實相反而適相成也。不知者猶欲以此淫宇強分邪正。其可謂深得古人之微旨乎。經曰。一切衆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欲因愛生。命因欲有。衆生愛命。還依欲本。當知輪回。愛爲根本。又曰。由于欲境。起諸違順。境背愛心。而生憎嫉。造種種業。是故複生地獄餓鬼。此可知淫爲人生大患。初不分邪正也。惟吾人自無始以來。久因愛欲而得此身。家獄已成。業根難拔。如來憐憫。猶開方便之門。得戒邪淫。許托蓮華之種。。余之爲此言者。非必以嚴格絕欲主義。強人情所難能。實願同志深知徒貪閨房欲樂。不顧倫常大義者。已爲悖理。何況馳情外遇。視爲固常。因而推知雖力戒邪淫。不過完得人乘五戒之一。若複恣情漁獵。必難免叁塗惡道之淪。由是感發興起。力圖自振。內端齊家之本。外絕爭逐之心。溯委尋源。奮功修于一旦。泥洹在望。十罪頓超。我佛誠言。不吾欺也。爰定誓盟。對神宣發。用資防守。昭格來茲。凡在佛子。諒有同心。聊綴數言。以當喤引。
誓願文式
中華民國 年 月 日立願戒邪淫弟子 齋戒薰沐。
焚香具疏。敬謹宣誓于 座前曰。百善先孝。萬惡首淫。
人異禽獸。以其存心。雁集中澤。尚不亂群。我爲佛子。可不如禽。
自今日始。誓戒邪淫。盡我形壽。永不渝心。若有犯者。即禍其身。
倘不蔽過。殃及子孫。玷汙大教。罪實非輕。殛以勸來。護法神明。
慈悲哀憐。鑒此葵忱。護持默佑。永保生生。
弟子 謹具押
一堅戒力。人之存心。非善即惡。人之享受。非福即禍。天道禍淫。不加悔罪之人。誠始迷而終悟。自災去而福來。但忏悔受戒之後。必須戰戰兢兢。臨深履薄。直至啓手啓足之後。而後可告無罪于神明。設受戒之後。又複犯戒。則誓辭在前。神威在後。決定受禍。不可救藥。如傷寒小愈。便食葷腥。前證一發。決無生理。惟願同人。至心歸依。時時對越神明。刻刻常思禍患。昔人雲。一之爲甚。其可再乎。祝既已發誓。豈同兒戲。
一堅信心。凡受戒諸人。須知人命不齊。如地有肥瘠。而在天兩露。原無二施。栽者培之。傾者覆之。培與覆之權雖在天。而栽與傾之機實在我。彼惡人而享非常之福。未必是真福。或借此以重其殃。否則祖德前因甚厚也。善人而受無端之禍。未必是真禍。或借此以玉汝成。否則夙棄往愆所致耳。惟願世人。倘遇順境。更加精進。倘遇逆境。益宜勇猛。盡其在我而已。
保身立命戒期及天地人忌
願善禍淫之理。言之詳矣。若夫夫婦之際。人所易忽。不知一歲之中。有斷宜齋戒之日。如月令先雷叁日(乃春分前叁日)奮木铎以令兆民曰。雷將發聲。有不戒其容止者。生子不備。必有凶災。是也。況人身氣血流行。原與天地節氣相應。倘非時走泄。則氣血不能合度。其傷精損氣。百倍他時。至于神明降鑒之期。而淫汙冒渎。有陰被譴責而不覺者。故世有循謹之人。而陽受疾病夭劄之傷。陰遭削祿減年之禍往往皆由于此。與其追悔而莫挽。何如遵戒以自新。敬錄戒期。及天地人忌。冀自愛者。鹹遵守焉。
戒期, font>
戒由
犯者報應
正
月
初一
-
-
初叁
初五
初六
初七
初八
-
初九
十叁
十四
-
十五
-
-
十六
十九
廿叁
-
廿五
-
廿七
廿八
-
廿九
叁十
天臘
玉帝校世人神氣祿命
月朔
萬神都會-鬥降
五虛忌
六耗忌-雷齋日(每月同)
上會日
五殿閻羅天子誕
四天王巡行(每月同)
玉皇上帝誕
楊公忌
叁元降
四天王巡行(每月同)
叁元降
上元神會
月望(每月同)
叁元降
長春真人誕
叁屍神奏事
四天王巡行(每月同)
月晦日(每月同)
天地倉開日
鬥降(每月同)
人神在陰(每月同)
(宜先一日即戒)
四天王巡行(每月同)
月晦-司命奏事(每月同)
四天王巡行(每月同)
(月小即戒廿九)
-
削祿奪紀
奪紀
奪紀
-
減壽
損壽
奪紀
-
奪紀
-
減壽
-
減壽
奪紀
奪紀
減壽
-
-
-
減壽
損壽子帶疾
奪紀
得病
-
-
減壽
戒期
戒由
犯者報應
二
月
初一
-
初二
-
初叁
-
初六
-
初八
-
-
-
十一
十四
十五
-
-
十七
十八
-
十九
廿一
廿叁
廿五
廿七
廿八
廿九
叁十
月朔
一殿秦廣王誕
萬神都會
福德土地正神誕
鬥降
文昌帝君誕
雷齋日
東嶽帝君誕
釋迦牟尼佛出家
宋帝王誕
張大帝誕
四天王巡行
楊公忌
四天王巡行
釋迦牟尼佛般涅槃
月望-太上老君誕
四天王巡行
東方杜將軍誕
四殿五官王誕
至聖先師孔子諱辰
觀音大士誕
普賢菩薩誕
四天王巡行
月晦日
鬥降
入神在陰
四天王巡行
月晦-司命奏事
四天王巡行
(月小即戒廿九)
-
奪紀
奪紀
得禍
-
削祿奪紀
減壽
-
奪紀
-
-
-
-
-
-
削祿奪紀
-
-
-
削祿奪紀
奪紀
-
-
減壽
奪紀
得病
-
減壽
戒期
戒由
犯者報應
叁
月
初一
-
初叁
-
初六
初八
-
初九
-
十二
十四
十五
-
-
十六
十八
-
-
二十
-
廿叁
廿五
廿七
-
廿八
-
廿九
叁十
月朔
二殿楚江王誕
鬥降
玄天上帝誕
雷齋日
六殿卞城王誕
四天王巡行
牛鬼神出
楊公忌
中央五道誕
四天王巡行
月望-玄壇誕
昊天上帝誕
四天王巡行
准提菩薩誕
中嶽大帝誕
後土娘娘誕
叁茅降
天地倉開日
子孫娘娘誕
四天王巡行
月晦日
鬥降
七殿泰山王誕
人神在陰
蒼颉至聖先師誕
四天王巡行
月晦-司命奏事
四天王巡行
(月小即戒廿九)
-
奪紀
-
奪紀
減壽
奪紀
-
産惡胎
-
-
-
奪紀
-
-
奪紀
-
-
-
損壽
-
-
減壽
-
奪紀
得病
削祿奪紀
-
減壽
戒期
戒由
犯者報應
四
月
初一
-
初叁
初四
-
初六
初七
-
初八
-
-
-
-
十四
-
十五
-
十六
十七…
《壽康寶鑒》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