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藥師經析疑▪P5

  ..續本文上一頁雨難───────彼雲:天地國土亢陽,乃至萬姓滅盡。

  彼又雲:大火燒國等,今文無。

  己二 臣民

  阿難!若帝後妃主,儲君王子,大臣輔相,中宮彩女,百官黎庶,爲病所苦,及余厄難;亦應造立五色神幡,燃燈續明,放諸生命,散雜色華,燒衆名香。病得除愈,蒙難解脫。”

  【問】:文雲造幡燃燈等,與前二段文互有不同。何耶?

  【答】:秋篠雲:造幡燃燈,放生命等,具如前法,今此中有散雜色華,燒衆名香,當知前二亦有;前二所有,此亦非無,绮互爲文耳。(文)今謂此中五法,皆是助行;必應稱藥師名,讀誦此經,文不言者,助助于正。

  戊二 答阿難問,二重問答。 己初 第一問答二:初問,二答。今庚初

  爾時,阿難問救脫菩薩言:“善男子!雲何已盡之命,而可增益?”

  庚二 答。

  救脫菩薩言:“大德!汝豈不聞如來說有九橫死耶?是故勸造續命幡燈,修諸福德。以修福故;盡其壽命,不經苦患。”

  【問】:何謂橫死?

  【答】:秋篠雲:夫言橫死者,皆不定之業,此業若有順緣資助,則得延長,若無順緣資助,及屬違緣,則便短促。對彼順緣,壽長無延;若無此緣,壽短橫死故。是故我今勸造幡燈,修敬叁寶等福德。以修福德等爲資助順益命緣故,遂使是人,盡彼先業,所感壽命,終不中途更經枉橫苦患也。

  己二 第二問答二:初問,二答。 今庚初。

  阿難問言:“九橫雲何?”

  庚二 答二:初釋,二結。 今辛初。

  救脫菩薩言:“若諸有情,得病雖輕;然無醫藥及看病者。設複遇醫,授以非藥,實不應死而便橫死。又信世間邪魔外道,妖孽之師,妄說禍福,便生恐動;心不自正,蔔問覓禍。殺種種衆生,解奏神明,呼諸魍魉,請乞福祐。欲冀延年,終不能得。愚癡迷惑,信邪倒見。遂令橫死,入于地獄,無有出期。是名初橫。二者、橫被王法之所誅戮。叁者、畋獵嬉戲,耽淫嗜酒,放逸無度,橫爲非人奪其精氣。四者、橫爲火焚。五者、橫爲水溺。六者、橫爲種種惡獸所啖。七者、橫墮山崖。八者、橫爲毒藥厭禱咒咀起屍鬼等之所中害。九者、饑渴所困,不得飲食,而便橫死。

  【問】:九橫之文,古疏作何釋耶?

  【答】:初橫中。秋篠雲:無醫藥及看病者,以無資緣故而便致死。設複遇醫等,以遇違緣故而便致死。第二橫中,秋篠雲:佛法之宗,無有因緣終不得果。因,謂名言熏習種子。緣有二種:(一)以先業緣,(二)由現發緣。此人今被王法誅戮,雖有名言種子爲正因,及有先業爲緣因,而無現在緣,如來隨順世俗,名爲橫死,以無現緣故。又雲:此人壽命是不定業,亦是殺生增上果;若遇順緣修福等資助,故不受王戮得壽命長。若不修福,攘昔殺緣,則被王戮,不得長壽,故得橫死雲雲。——案:秋篠釋第一橫已下,乃至第九橫,文義相似,今不具錄。唯撮要列表如下。

  ┌二——是殺生增上果 ┐

  ├叁——是逼惱他增上果 │

  ├四——是焚燒有情增上果 │

  ├五——是漂流有情增上果 ├┬若遇順緣修福等資助——則免難。

  ├六——是食肉有情增上果 │└如其不爾———————則橫死。

  ├七——是陷墮有情增上果 │

  ├八——是行毒藥厭咒增上果│

  └九——是奪有情增上果 ┘

  案:上文皆本唐疏。

  【問】:何謂覓禍?

  【答】:即下文殺種種衆生等是。秋篠雲:何但橫死而已,後由愚癡,信邪倒見,殺衆生故,乃入地獄,無有出期,豈不哀哉!

  辛二 結

  是爲如來略說橫死,有此九種。其余複有無量諸橫,難可具說。

  丁叁 明轉後報

  複次,阿難!彼琰魔王主領世間名籍之記。若諸有情,不孝五逆;破辱叁寶;壞君臣法;毀于信戒;琰魔法王隨罪輕重,考而罰之。是故我今勸諸有情,燃燈造幡,放生修福,令度危厄,不遭衆難。”

  【問】:青丘科此文爲結,然欤?

  【答】:今謂味複次字,非結上文。

  【問】:此與上文何異?

  【答】:上約病人,今約逆罪,故知非結。

  丙叁 藥叉發誓二:初正明誓,二佛印勸。 今丁初

  爾時,衆中有十二藥叉大將,俱在會坐。所謂:宮毗羅大將,伐折羅大將,迷企羅大將,安底羅大將,頞你羅大將,珊底羅大將,因達羅大將,波夷羅大將,摩虎羅大將,真達羅大將,招杜羅大將,毗羯羅大將。此十二藥叉大將,一一各有七千藥叉,以爲眷屬。同時舉聲白佛言:“世尊!我等今者蒙佛威力,得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不複更有惡趣之怖。我等相率皆同一心,乃至盡形歸佛、法、僧。誓當荷負一切有情,爲作義利饒益安樂。隨于何等村城國邑,空閑林中,若有流布此經,或複受持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恭敬供養者,我等眷屬衛護是人,皆使解脫一切苦難;諸有願求,悉令滿足。或有疾厄,求度脫者,亦應讀誦此經。以五色縷,結我名字;得如願已,然後解結。”

  【問】:以五色縷,結我名字;得如願已,然後解結。其儀軌如何?

  【答】:秋篠引遁倫雲:西域僧口傳言,以布縷結神名字也。謂若人臨厄難時,應請七僧,即請道場,令讀此經四十九遍。爾時施主,爲藏結縷,作新匣長七寸,廣二寸。作匣竟,施主捧匣進七僧前,至心叁禮,胡跪叉手,誓願所求。爾時,七僧一時發願讀經,一僧各讀七卷,七七四十九遍竟。每一卷節,各其神名處,息讀經。時施主進七僧前,以縷次第結其神名,後五神名者,七僧一時等唱,一一神名,而施主如前例結。結竟而取縷入匣閉戶,然後送七僧。待其難息,若得求已;更請七僧,如前先結十二神名字,次第還解也。

  案《疏》雲:每一卷節各其神名處,以縷結者,讀經七卷,即隨結前七神名。又雲後五神名者,即其余也。又雲七僧一時等唱神名者,前已讀經竟,此惟唱五神名耳。

  丁二 佛印勸

  爾時,世尊贊諸藥叉大將言:“善哉善哉!大藥叉將。汝等念報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恩德者,常應如是利益安樂一切有情。”

  乙二 佛說題名奉持

  爾時,阿難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法門?我等雲何奉持?”佛告阿難:“此法門名說《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亦名說《十二神將饒益有情結願神咒》;亦名《拔除一切業障》。應如是持。”

  【問】:亦名結願神咒。何以今譯本中無咒耶?

  【答】:有二義:(一)、神將白佛乃是神咒。雖《大品經》無一真言,帝釋白佛,般若波羅蜜,是大明咒,無上明咒,無等等咒;佛印可之。龍樹釋雲:謂咒術能隨貪欲嗔恚自在作惡,是般若咒,能滅禅定佛道涅槃諸著,何況貪恚粗病;是故名爲大明咒,無上咒,無等等咒。豈以無一真言而爲疑耶!故隋本雲自誓,《七佛經》雲護持耳。(二)、列神將名自是神咒。如《陀羅尼集經》法印咒也。

  乙叁 大衆聞說奉行

  時薄伽梵,說是語已。諸菩薩摩诃薩,及大聲聞,國王、大臣、婆羅門、居士、天龍、藥叉、健達縛、阿素洛、揭路荼、緊捺洛、莫呼洛伽、人、非人等。一切大衆,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藥師經析疑終

  弘一大師答佛學書局書(乙亥年)

  前承惠書,謂今年藥師如來聖誕,擬別刊行專號,屬撰文以爲提倡。近多忙碌,未暇撰文。謹述拙見如下,以備參考焉。余自信佛法以來,專宗彌陀淨土法門,但亦嘗講《藥師如來本願功德經》。講此經時,所最注意者叁事:

  (一)、若犯戒者,聞藥師名已,還得清淨。

  (二)、若求生西方極樂而未定者,得聞藥師名號,臨命終時,有八大菩薩示其道路,即生極樂衆寶華中。

  (叁)、現生種種厄難,悉得消除。故亦勸諸缁索,應誦《藥師功德經》,並執持藥師名號。而于求生東方淨琉璃世界之文,未及詳釋,謂爲別被一機也。

  今者佛學書局諸賢,欲弘揚藥師聖典,提倡求生東方,勝願大心,甚可欽佩。但依拙見,唯可普勸衆生誦經、持名。至于求生何處,宜任其自然,即昔日求生極樂或求生兜率者,亦可發心誦《藥師經》並持名號;而于本願無違。因經中謂求生極樂者,命終有八大菩薩示路;又東晉譯本雲:若欲得生兜率天上見彌勒者,亦當禮敬藥師琉璃光佛。如是則範圍甚廣,可以群機並育矣。略陳拙見,敬乞有以教之。幸甚!

  原載上海“佛學半月刊”第九十期藥師如來專號

  後記

  是經唐疏,今多遺佚。弘一大師暮年,據中、日古德著述,編著《析疑》一卷。末附數語,以系例言,今移卷首。大師躬自署簽,下注辛巳十月二十一日始錄稿。惟方繕數行,應泉城之請弘法而辍,旋即遷化。遺稿珍藏箧笥,知者實缈。

  按《義疏》:日僧實觀撰,共叁卷。文中冠“案”字者,大師所闡釋也。辛巳爲一九四一年,大師年六十又二,時居溫陵茀林禅苑之尊瞻堂,蓋示寂之前一年也。越二十年,乃克校錄。謹綴數語,用志因緣。

  甲辰仲冬,錄者謹識

  

  

《藥師經析疑》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淨土法門大意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