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他空承許獅吼論▪P2

  ..續本文上一頁,如是無實有與一切名言應成勝義,也應成唯一實有成爲世俗。實執者是有質事故,與寶瓶等相同。你應承認境之有事顯現與有境實執二者是實相現相不同的世俗,無實有與無實執二者是實相現相相同的勝義,不應承許無有二取的境與有境二者是勝義、有彼等二者安立爲世俗,因爲如果瓶等以自體不空,則有二取顯現及二執應成實相現相相同的境與有境,無二取及無二執應成實相現相不同的迷亂識。總之,你宗以理所破僅爲實有故,以修持空性所斷僅是實有顯現與實執而無任何他法,如是有學道聖者的入定中爲何不顯現以彼實有空的一切世俗法?

  若說:雖不是以理所破然而以道遮止故,不能顯現。

  以如遮障樹般的道令本有諸事不現反令無者顯現,如《大乘莊嚴經論》雲:“何故不見有見無,此爲何等昏昧相!”彼道極其希有!于我宗現量證悟勝義時,彼是沒有境與有境二取顯現的無分別智的行境故,彼者怎會有實有顯現與實執?又怎會有戲論之境與戲論?對于如是安立勝義之名後,以彼無迷亂的勝義爲空基,然後,對彼稱爲以迷亂顯現的輪回世俗分的境與有境空。

  勝義本體雖超戲,然立勝義時區分,

  世俗勝義迷不迷,如是不許不應理。

  諸法無性故離戲,然立無遮破離戲,

  一概承許無自性,僅此詞作宗派依。

  如是承許無實時,同理所謂第一義,

  自性不空承許等,雖不欲許亦無奈。

  若說勝義自不空,勝義自立勝義善,

  若說瓶以瓶不空,諸法不空執常見,

  少分空之無有者,執二立常斷見依。

  勝義恒實及不空,依名言量而成立,

  知彼能持道功德,執著常斷邊見離。

  凡常未必是常見,凡斷未必是斷見,

  凡有凡無亦複然,雪域智者皆承許。

  此依名言量善觀,常與無常空不空,

  谛及非谛諸有別,此等非邊妙慧知。

  徹觀勝義智慧前,不具有無等邊戲,

  演說他空之宗派,智者證士皆承許。

  汝宗觀勝義理前,亦許無實之戲論,

  于觀勝義理前有,且見勝義智前有,

  彼時不空及實有,說有所緣有何違?

  見無實前無實無,未見無實有何別?

  若想無實亦見空,瓶等見空何不可?

  瓶等實空自不空,若空名言中亦無,

  見勝義前勝義有,二者雲何不相同?

  總之,若問:所謂勝義自體不空的意義如何?

  反問:你說勝義谛以勝義谛不空的意義如何?

  對此彼答:如是則勝義應成實有法。

  同理可推,由瓶以瓶不空,瓶也應成實有法。

  若說:如果瓶以瓶空,則以瓶不能成瓶故,豈不成爲名言中無瓶?

  無瓶有何不可?若如你所說,則同理可知,若勝義谛以勝義谛空,則勝義谛不成勝義谛且應成勝義于名言中不成立。因此,比如在觀察勝義的比量前,無實、離戲、空性、勝義等只能承許爲所立,承許所破則不應理,無實等一概需要肯定方面承認而不許否定;同理,此勝義及空性必須承許爲谛實、有者及不空,不承許非谛實、無者及空。譬如需要承許以見勝義時的入定智慧,上述無實等照見、印持、彼所緣境中有以及谛實故,不應承許以彼智慧不見、不持、彼所緣境中無有以及彼前非谛實,同樣,此勝義空性也在聖者智慧前承許有及谛實等。

  若說:如果承許實有,則于空性不能遮除實執。

  于彼,在名言中不能遮破實執,因爲對谛實義産生實有之想並不是理與道所破的實執,如同對無實執爲無實不是所破那樣。勝義堪忍的實有者在此處無須觀察,因爲由安立勝義的理證此前已抉擇以及宣說以世俗空的範圍內也包括以實有空故。因此,如同你宗宣說于無實雖非實有然而執著無實何時不能遮止,如是于勝義雖以勝義觀察堪忍之法空,然而勝義自體實有及執自體不空之見不能遮止,此理完全相同。

  “以勝義量觀察堪忍及以彼量不能遮止的法在勝義中任何也不承許,同時唯有實有是觀察勝義量的所破且承許彼爲無分別智的所斷;倘若承許一切所緣之法均爲彼二者的所破與所斷,則如和尚宗之見極不應理。”——以如是宣說的彼宗觀點而言,同樣以勝義量與智慧二者能破除與斷除二取顯現的世俗,而以世俗空的境勝義與有境智慧、智慧所見的勝義法則不破不斷,此理善能成立。如果將一切所緣一切時都執爲所破與所斷,則以盡所有與如所有諸法都成爲理所破及道所斷故,應成無所有如虛空般的斷空。

  因此,將宣說他空者安立彼等承許視爲惡兆的諸藏人恰如自己所許的彼等那樣,在不欲承許的同時,一切他空的承許已自然成立。因此,凡有、凡無、凡實有、凡不空者未必是邊戲,持彼等之心也未必是邊執,如雲:“出有壞如實了知有者有、無者無。”依後得辨別妙慧善辨有相與無相、實有與非實有、空與不空等後,安立此等觀點是以對名言無雜亂辨析盡所有義的觀察量所成立的,是故無有所破。

  釋迦怙主獅子王,于無畏眷作獅吼,

  唯了義精得定解,記彼不退令滿足。

  十地自在補處尊,龍樹無著入地者,

  密意江河智界一,若見相違自心過。

  諸法本體雖空性,自性光明身智界,

  本來自住日與光。現空雙融中觀理,

  聖智前無欺真谛,二取迷亂是世俗,

  賜辨實現智慧眼,善說勝論如寶燈。

  故直具慧有緣衆,甚深理當修見眼,

  入了義精妙寶室,二利之財願自在。

  以造論善皎月光,息滅五濁衰熱惱,

  教證二法睡蓮綻,解脫海洋願增長。

  世世文殊師攝我,圓滿教理竅訣力,

  安住聖城雪山巅,無畏獅音願傳揚。

  此文由雪域唯一語自在獅子至尊上師全知麥彭文殊歡喜金剛賜以略著基礎之種子,唯首尾諸頌以自語補充,降陽洛珠江措(文殊智慧海)集錄整理于自居吉祥協慶顯密興盛洲之學院。願以此論成爲了義大中觀宗于一切方隅興盛並永久安住之因!

  2003年藏曆6月26日供護法吉日譯于喇榮

  即智者與成就者。

  此段出自龍樹菩薩《贊法界頌》,宋譯爲:“譬如火浣布,處火能離染,垢去布猶存,光明轉瑩淨。貪愛令心染,虛妄有輪回,亦如火浣布,真空妄非有。”

  指單空或相似空。

  實現:即實相與現相。

  

  

《他空承許獅吼論》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