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空承许狮吼论
全知麦彭仁波切造
堪布益西彭措译
南无格日曼殊西日叶!
顶礼文殊上师!
尊胜日亲人师子,弥勒无著承继师,
雪域传无畏狮声,于彼悉皆敬顶礼。
浩瀚佛佛子密藏,了义经续窍诀髓,
印藏智成密甚深,中观承许此略说。
于此,宣说他空观点的智者们将如来圣教第三转诸了义*轮所说的不退转无畏常恒之道、补处十地自在的善说——《大乘无上续论》、圣者无著兄弟宣说的诸甚深义、怙主龙树的赞聚等显宗了义诸教典、吉祥时轮金刚等诸密续以及开显其密义的三部心注等如是一切的密义关要融于一味之中,开创建立了甚深了义的大中观宗,此虽具有极为深广的秘密要诀,但当今诸多承担宣讲论典责任的智者、非智者竟然对此宗随意抨击,可谓极其迷乱!
彼理略说而言,若欲抉择他空宗,首当按怙主龙树的理聚论,需要抉择一切法无自性,若不知彼则不能抉择世俗以自体空、胜义以他空的道理,是故,最初应当抉择远离戏论各别自证之义。此后,如是胜义远离戏论之义以能境无分别智证悟后,对于实相现相相同的境与有境二者称为胜义,对于实相现相不同的境与有境则称为世俗,因为如果以名言量观察,必有欺惑与无欺惑、迷乱与无迷乱的差别故,何者无欺并无迷乱即是胜义,相反则安立为世俗。安立二谛的方式:依现空安立者如共称,依实相现相是否相同而安立者,如上所述。此二者在诸大经论中早有宣说,并非宣说他空者所创新安立,例如《辨法法性论》中已说,《宝性论》中亦云:“具有分离之体性,如来藏以客尘空;无有分离之体性,藏以无上法不空。”彼释云:“如来藏者,以有别有离的一切烦恼糠空,无别无离超过恒河沙数不可思议的如来功德则不空。”大车圣龙树云:“犹如火浣衣,为众垢所污,投于猛火中,垢焚非衣损。如是光明心,为贪等垢染,智火烧其垢,非彼光明性。尽其佛所说,显示空性经,皆为灭烦恼,非失坏此界。”法王日登蒋华扎巴云:“所观蕴空性,如蕉无实义,具殊胜相空,与彼者不同。”如是,所谓胜义本体不空是唯一按后一种二谛安立的方式宣说,并应了知二谛承许为遮一之异体,不能理解为如现空二谛一本体异反体的安立。如是,实相现相不同的诸迷乱显现,虽在迷乱者前显现,而实际如是不成立故,称为世俗;相反,在无迷乱证量前如显现般成立,对此以正量无能害故,称为胜义中有与谛实。此不必是于空性外异体存在的谛实显现,因为先建立法界现空双运具一切相的空性后,如是已承许实相胜义谛故。
是故,如此胜义从自性角度不空,在名言中,譬如须安立如绳一般的是胜义谛、如蛇一般的是世俗谛,要分辨名言中一者成立、另一者不成立的差别,绝不能二者同为迷乱或同成谛实般,因此胜义以自体不空,也就是胜义不迷乱的境与有境二者都具有故,对此有,没有非如是的正量能害,此是以抉择空性的理论为前提后所成立的结果,并且以观名言量真实成立,对此以诸天在内的诸世间谁也无力如法反驳。
如是胜义自身是谛实与无欺故,何时也不以如是之法空,如果空则须有成立非谛实及迷乱的正量,然而不可能有彼故。如果有彼,寂静涅槃应成不可信任之处,然而此种承许除魔与外道中不具正量的说法者外,对此教法具敬信者谁会宣说?虽然实相胜义本来如此,但对未如是证悟的迷乱显现有能成立非谛实及迷乱的正量,此处称之为世俗,与具遮障义之名的意义相同。因此,胜义以彼世俗空,因为以具世俗名者即迷乱显现所摄的境与有境,彼等自性本来即空,如于绳以蛇空般,如是尤需承认。
按照自以为遮破他空的他宗观点而言,如同无实有是抉择胜义理论的所立而不能承许为所破,以及远离戏论是抉择胜义理论的所立而非所破故,如果没有无实有及离戏论的承许,则彼自宗应成没有任何所立。同样,如果胜义也如世俗般自性是空,则不能成立胜义不迷乱与实相中谛实,也不能成立世俗迷乱及彼本体不成谛实。由于此处所谓的空是观察某种空基以某法空故,倘若胜义自性本空,应成没有以观察虚实的正量能害迷乱显现与不能害无迷乱显现的差别,以此将如同绳蛇二者应成同有或同无般。
以世俗空决定堪为空性,因为由不成立谛实,实执即是迷乱识,故是欺惑并漂泊于轮回中,如是迷乱的境与有境二者此处均为世俗故。倘若以彼空不堪为空性,则同样应成以无谛实也不堪为空性,以及以遮止实执不堪为修持空性。如是,由破除边执戏论的境与有境故,远离能所二取的空性此中也能圆满,因为二取所现的一切戏论都由迷乱境与有境所摄故,此处将彼安立为世俗。倘若以此不堪为胜义空性,则同样应成以远离戏论也不堪为空性,以及以修持离戏智慧不堪为修空性。
问:彼胜义难道不是无实有或离戏论吗?
答:彼者如果不是无实有或离戏论,则绝不可能是胜义,定如此处的世俗一样。
问:胜义既是无实有与空性,为何又说彼实有与自性不空呢?
答:此处所说的实有与不空的意义是指在观名言量前存在与有,而你们对此义根本没有了知就反驳而已。
那么是否承许既是实有又不实有、既是空性又是不空呢?
答:彼者绝非如此!如同你宗安立显现为世俗、空性为胜义,其中以胜义量观察时,承许不能遮止无实有与离戏般,同样,承许迷乱是世俗及无迷乱是胜义的我宗,也承许不能遮止无迷乱的胜义以及彼者无迷的实有,此理相同故。因此大车无著说:“若于此非有,由彼观为空;所余非无故,如实知为有。”如彼所说,凡是建立破立时,以理不能成立之法虽须遮止,然而以理成立之义则不能遮破而须承许。倘若平等一切都破,则应成“能说之法与所说之义真不真实的差别”没有能立的正量,由此不能生起任何定解。
问:难道超越破立的法界各别自证境也不承认吗?
何出此问?应如是反问。
他宗当答:因为你宗在承许完全断定所破遮止与所立安立之规后,住于不欲破除一切法的具足所缘之地故。
反驳:各别自证境法界超越破立故,对此我宗承许为胜义,而在以名言安立“如是成立的彼胜义是胜义中成立”的此处则作破立,此二者并不相违,因为如果不承许名言中安立胜义自性不空,则应成远离破立的胜义也将无有故,如同若无名言中无自性的承许则应成有自性成立般,同样胜义倘若以自性空,亦即如是不能成立,则应成彼胜义实非胜义而是世俗。
若想:如果如是胜义从本体上已成立无实有与离一切戏论,以彼不堪为空性,仅以所谓胜义不空的名言安立的词句也应成执空性为有事的不可解救之见,又应成轮涅非平等而胜义独立成为恒常永固等过失。
反驳:此对大宗派全未理解,因为分明承许空性不实有与离戏论,于彼怎会实有及有戏论?仅说胜义于胜义中成立,宣说彼者非是世俗,以此种方式安立空与非空的名言,此处是所立故。如果说名言中如是承许应成缘空性为有事之见,那么承许无实有同样应成执空性为有相的不可解救之见,以及承许离戏论也应成缘空性为不可言说之有事的不可解救之见,此理相同。
总之,此处胜义与世俗的施设处分别认定为无迷乱与迷乱的境与有境,并且无迷乱的胜义在无迷乱心的所缘境中有及谛实,承许彼者以世俗迷乱空,而名言中自体不空即是圣者净见量前承许为有者。倘若胜义以自体空,则不能将彼安立为世俗的空基,如是由无法安立圣者入定境界中何法有无之差别故,应成胜义非胜义及世俗非世俗而与胜义平等。因此,无论何时若不如是承许则不如理,对他空宗所说的一切过失对宣说空性无实有及离戏论的诸宗也同样具有。
(再者,)并非轮涅二法以有与无的方式成为异体而有寂不平等,因为迷乱轮回与无迷乱涅槃二者双俱在名言中何时也不可能存在,轮回虽现但并非如是成立,而轮回的自性本来安住于清净胜义大涅槃,即是此处所立故,对彼称为有寂平等。无论何宗,唯一对一切法本住于胜义界称为有寂平等,并不承许轮涅并集于一体。
另外,“胜义不以胜义空,倘若胜义以胜义自己空,则彼胜义非是胜义而应成世俗迷乱的显现”,对于如是宣说欲强烈反驳的人应当谛听:你们不也说瓶不以瓶空而以实有空吗?如是,名言中有的一切法承许非自空而是以实有空的他空,如果此说合理,则你宗实际已承许胜义不以胜义空及其合理性。若想:胜义不以胜义空则应成不以实有空。此理瓶等也相同。因此,我宗胜义虽不以胜义空,然以世俗空故,何况说迷乱显现成为实有。如果承许一切二取世俗为空性尚不堪为空性,则未以一切二取世俗空仅遮止独立的实有遍计之境如何堪为空性?如同承许虽遮实有然而无实有遮止不了、不遮止、不能遮止般,同理,虽遮一切世俗迷乱,然而胜义无迷乱遮止不了、不遮止、也不能遮止,此理相同。总之,你宗安立的无实有理论未破世俗故,空基成为世俗,由此承许胜义不以世俗空,而我宗则承许空基胜义以世俗空,因此,空基无实无遮之上实有空的独立空性与自体不空的独立世俗显现——以单独实有空的空基,现空二法何时也不双融而住,有寂平等从二谛的角度何时也不可能有。因此应当如是广推而持要点。
我宗境空性与有境智慧二者是胜义,由彼二者在真实义中现空二谛无别故,胜义法界不是独立的空性,以无分别的身智不空安住于本来任运自成的自性身中故。而你宗的胜义无遮独立者,是与名言显现相异的无,身智的少分过去没有,未来没有,何时也没有,与彼相异的诸世俗虽然存在,但以彼于空性无有利益,以各自别别独立的二者何时也不双融并且不能双融故。若如是,轮回根本之实执的所缘境无有故,如此的境与有境二者均是世俗迷乱,故你宗世俗仅需安立实有与实执。诸名言显现并非胜义,不是空性故;也不是世俗,因为是不迷乱的显现或以胜义量观察堪忍故,虽不是实有的堪忍然为名言自体不空的堪忍故…
《他空承许狮吼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