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子行叁十七頌》講記11
爲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爲度化一切父母衆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爲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今天講《佛子行叁十七頌》的精進般若蜜多。
唯成自利小乘士,勤如撲滅燃頭火,饒益衆生功德源,具足精進佛子行。
“唯成自利小乘士,勤如撲滅燃頭火。”意思是學修佛法的小乘行者,這些聲聞、緣覺,僅僅爲了自己能夠了脫生死,能夠擺脫輪回、擺脫痛苦而非常勇猛精進,猶如美女頭上著火一般急迫的學修佛法。美女非常在乎自己的容貌,一旦頭發上或者臉上著火了,會想盡辦法竭盡全力地滅火,一刹那也不會停留。她不會有過一會、過一段時間再去撲火的想法。他們爲了自己的解脫尚且如此的勇猛精進、勤奮努力,我們爲了自他所有衆生的解脫,學法修行更應該精進,不應該懈怠懶惰,不應該一拖再拖。這裏主要講的就是精進。
寂天菩薩在《入行論》裏詳細地描述過,精進的本質主要就是喜歡佛法,對佛法有興趣,有希求正法的心。若是沒有希求正法的心,若是對佛法、對修行沒有一種無比的歡喜之心,在表面上再精進、再刻苦也不算精進。因此,大家對佛法、對修行應該有興趣,應該有信心。我曾經也跟大家講過,主要看你是否有希求正法的心。若是你有這樣的心,一定能學到佛法,一定能解脫成佛,達到最終的目的。否則在表面上再精進,也不會學到真正的正法,也不可能達到最終的目的。學法的時候不應該像在狗的面前放青草一般不感興趣,沒有信心,沒有急迫感。應該像饑餓的牦牛吃草一般用心,迫不及待地學修這些正法,去追求解脫與成就。所以,大家一定要培養對佛法的信心,這都非常重要!
精進也可以分叁種:有擐甲精進,加行精進,不滿精進。什麼叫擐甲精進呢?我們剛才說的那些小乘修行人,僅僅爲了自己的解脫都要這樣精進,都會這樣精進。那我們爲了自他的利益,爲了所有自他衆生的解脫,應該更加精進。還有那些世間人,他們爲了吃飽穿暖,爲了世間一些微不足道的利益,一些暫時的享受,白天不休息,晚上不睡覺,拼命地去工作,這樣精進、努力地去做這些瑣事。我們爲了永久的解脫,爲了圓滿的佛果,應該更加精進,不應該懈怠懶惰。擐甲精進就是發誓發願,從今以後不顧一切艱難困苦、嚴寒酷暑,全力以赴地聞思修行,早日解脫成佛!若是真能從內心裏、從骨髓裏下這樣的決心,做這樣的決定的話,這些懈怠、懶惰就不會控製我們,染汙我們。這叫擐甲精進。
然後是加行精進,也可以叫行動精進。剛才是從心裏發誓發願,現在是要落實到行動上。學法修行不能一拖再拖,一定要抓緊時間,一分一秒也不浪費,猶如農夫懷裏鑽進毒蛇,美女頭上燃火一般。農夫懷裏鑽進毒蛇的時候他不會停留一刹那,他會立即站起來跑掉。美女頭上燃火的時候,她也不可能停留一刹那、一分鍾,她立即會想盡辦法滅火。同樣,我們學佛修行也要分秒必爭、全力以赴。這種落實在行動上,身口意能夠精進,能夠真實取舍,這才是真正的加行精進,也可以說是行爲精進。
不滿足精進是我們在學法、修行的過程中明白一些道理,獲得一些成就的時候,不應該滿足,不應該爲這個驕傲,生起傲慢。心裏應該想很多佛菩薩、大德高僧僅僅爲了四句佛法,也要付出那麼大的代價。他們在學佛修行的過程中那麼艱苦,還依然刻苦精進,我們作爲凡夫,應該更加精進。我們雖然不如他們,但是我們做爲他們的追隨者,應該把他們當做自己的榜樣,當做學修的對境,更加精進,更加勇猛地學修。我們不應該明白一點道理,得到一點成就,就心意滿足了。我們應該直至佛國,直至圓滿的時候,才可以停止聞思修,之前一刹那也不能停止。一定要精進、持之以恒地學修佛法!這叫不滿精進。
不滿精進也很重要,現在有的人看了幾本書,聽了幾張光盤,明白了一些道理以後,就覺得自己很有知識,很有智慧,很有修行,然後就不學不修了。開始拿佛法來衡量別人,拿佛法來對治別人,拿佛法來找別人的一些缺點和毛病,這都是錯誤的。我們不應該這樣,我們應該把自己放在最低處,把他人放在最高處,隨時隨地調整自己的心態,隨時隨地把佛法容納到自己的相續中,把相續和佛法融合在一起。這樣勇猛精進地學法修行,這叫不滿精進。對佛法有信心、有興趣、有希求正法的心,這個非常重要。這就是精進的定義,也可以說是精進度的定義。跟前面講的一樣,般若蜜多就是空性智慧。能夠用般若空性智慧來攝持,能夠站在叁輪體空的角度來精進的話,這樣才是精進般若蜜多。這就是精進度。
下面是禅定度,也叫靜慮度。
當知止觀雙運理,以此摧毀諸煩惱。真實超越四無色,修習禅定佛子行。
禅定般若蜜:禅就是專注,定就是不散亂。我們的心能夠專注于正知正念上而不散亂,這也是一種禅定。但這也有屬于世間的禅定,比如四禅八定。也有出世間的禅定,它是叁乘行者所修的禅定。但在這裏講的是止觀雙運。止就是靜止,觀就是勝觀。“以此摧毀諸煩惱”,就是要雙運,這樣才能摧毀所有的煩惱,斷除所有的煩惱,這個至關重要。勝觀就是空性的智慧,叁輪體空的智慧,無我的智慧。靜止和勝觀要雙運。若是沒有智慧來攝持,不能斷除這些煩惱,也就不能超出叁界,這個非常非常的重要。現在修禅的人也不少,但是很多都是在無記的狀態中,根本不是出世間的禅,也不是靜止和勝觀雙運的禅。他們入定的時候感到非常清淨、非常舒服。但是出定以後,煩惱依舊,習氣依舊。這是因爲他們沒有勝觀,沒有空性智慧來攝持,所以不能降伏煩惱,也不能斷除煩惱。
“以此摧毀諸煩惱,真實超越四無色。”四無色就是空無邊處、色無邊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這四個都是無色界。這屬于世間最高的禅,最高的禅定。聲聞主要修的是人無我的智慧。緣覺證悟了人無我和法無我的一半。菩薩才通達人無我和法無我的境界。這些才算是勝觀,有這種禅定才是真正出世間的智慧,這樣才能對治煩惱,才能降伏煩惱。之前參禅境界再高,也只能得到四無色界的一些境界,只能轉生到無色界當中,不能超出叁界。現在很多人修禅的時候都要求自己不能有任何念頭,不能有善的念頭,也不能有惡的念頭,然後在這種無想、無記的狀態中安住。這樣做有兩種結果,若是沒有行善斷惡的話,只能轉生爲傍生或者一些餓鬼;有行善斷惡的基礎只能轉生爲長壽天這些天界。所以非常危險!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一定要止觀雙運。
我們現在主要是觀修,不是靜修。現在很多人正在修加行,修加行的時候也有靜修,但是靜修少,主要是觀修。我們現在了解人身難得、壽命無常、輪回過患,因果不虛,我們能夠把自己的心專注于這種認識和正見當中不散亂,這也是一種禅。其他的修法,皈依、發心、金剛薩埵、曼茶羅、上師瑜伽也是,若是能夠把自己的心安住在相關的內容上,也是一種禅定。尤其是修金剛薩埵、修曼茶羅和上師瑜伽的時候,能夠站在叁輪體空的角度來攝持,這樣修法是最最殊勝的禅定。我們經常講,無論修什麼法,僅僅念一句“阿彌陀佛”也要用叁個殊勝來攝持。這裏也有正行無緣。不執著所有的這些緣法才是真正的正行無緣。
禅定也可以說是靜慮,分叁種:凡夫行靜慮、義分別靜慮,緣真如靜慮。凡夫行靜慮屬于世間的一些禅定,對于覺受的美味非常執著。義分別靜慮對覺受的美味沒有太多的執著,但是對空性非常貪著、執著,執著于空性見,認爲這種見解能對治一切煩惱。緣真如靜慮就是對空性、對覺受都沒有執著,了達空有無二、現空無二的境界,能夠真正遠離一切戲論。這個智慧境界是最最殊勝的禅定。我們在大圓滿裏主要講,把自己的心安住于本來具有的覺性當中不散亂,這是最最殊勝、最最了義的禅定。大家一定要明白這些,然後去精進修行。
再下面是智慧度:
若無智慧以五度,不得圓滿菩提果,故以方便叁輪空,修持智慧佛子行。
若沒有將萬法抉擇爲空性的智慧,只依靠布施、持戒、安忍、精進、靜慮這五度是無法圓滿如來正等覺的果位。所以智慧非常重要!在《入行論》裏也講過,此等一切之佛爲智慧說。布施等是佛陀爲了現前智慧般若蜜多而宣說的。如果沒有智慧度,六度就無法圓滿,也不可能獲得佛果!也就是就是說,布施、持戒、安忍、精進、靜慮這些都是爲了什麼?就是爲了能夠生起智慧而宣說的。若是沒有智慧的攝持,都不能成爲般若蜜多。這個在《叁主要道論》裏也講過,若是只有出離心和菩提心,而沒有證悟空性的智慧,也不能斷除輪回的根。在這裏也是這樣講,若是沒有智慧,沒有智慧般若蜜多的話,只靠其他的布施等五度,不能圓滿佛果,不能解脫成佛。所以這個非常非常的重要!
“故以方便叁輪空。”就是以叁輪體空的境界、智慧來攝持。比如說我們做布施的時候,布施者、布施的東西、所布施的對境都要爲空,這屬于是叁輪體空。我們修金剛薩埵除障法的時候,修行者自己、所修的法、對境金剛薩埵都是空性的,都不是實有、真有,都是如幻如夢的。斷惑的時候,所斷、能斷、斷法都是空的。取智慧的時候,能取、所取,所取的智慧都是空的。有這樣的見解,能夠站在這樣的角度,這才是真正的了義,真正的修行,才能達到最高的境界,才能證得圓滿菩提果。
智慧也分叁種:有聞慧、思慧、修慧。聞慧主要是通過聽聞而得到的智慧;思慧是通過思維而得到的智慧;修慧是通過修行而得到的智慧。通過聞慧才能産生思慧,通過思慧才能産生修慧。這都是有次第的。聞思修非常重要!我們現在很多人也學法修行,但是只聽聞沒有思維。有的只有聞思但是沒有修行;有的根本沒有聞思就開始修行。這都是錯誤的,都是盲修瞎練,不可能得到任何成就。所以大家一定要先聽聞,然後再去思維,最後再去修行。佛、上師、善知識們所講的每一句,都要牢記在腦海裏,融化到血液中,落實在行動上,這才是真正的修行!這也非常非常的重要!
聞慧、思慧、修慧,這叁個是有次第的,後一個靠前一個生起,都是有因果關系的。沒有足夠的聞思不會有修行。大家一定要重視聞思,不要著急去修。有足夠的聞思,然後再去修行這樣才能真正得到法益,才能真正成就,解脫成佛,這個非常重要!現在很多人根本沒有聞思就開始修行。有的念佛、坐禅、念咒修本尊。念佛有念佛的方法、坐禅有坐禅的方式、持咒有持咒的儀軌。你什麼都不知道,也沒有傳承,也沒有按儀軌,也不知道儀軌的內容,這叁個等持都不懂,然後去念咒修本尊,再努力,再奮鬥,再精進都是徒勞無益,不會有任何結果,也不可能成就。
大家首先要有足夠的聞思,這個非常非常重要。念佛也有念佛的方式方法,不是會念“阿彌陀佛”四個字就是念佛了。清淨平等自在隨緣念佛,這才是真正的念佛。我們首先要有出離心,然後要有菩提心,最後再去證悟空性的智慧。有了這叁個要義、有了這叁種修行再去念佛,這樣我們才能往生,才能解脫。現在很多人都修禅宗,坐禅、參禅,但最起碼得有明心見性的基礎。想明心見性,必須得有出離心、菩提心,然後才能證悟空性的智慧。若是沒有過這叁個關,沒有掌握這叁個要義,無法能夠修禅。若是沒有真正的正知正念,在無記的狀態中修禅非常非常的危險,一定會喪失今生解脫的機會。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視,一定要牢記,一定要注意!
持咒修本尊也是一樣。我以前也和大家講過,真正修密宗、修金剛乘的時候,五種圓滿是基礎,兩個次第是方法。在五種圓滿的基礎上,通過兩個次第,然後持咒修本尊,最後才能成就本尊。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夠成就本尊的。現在人非常非常的愚癡,顛倒,一開口就問自己的本尊是誰,求本尊法,然後就去修本尊法。這完全是錯誤的。連基本的道理都不懂,連最基礎的修法都沒有,怎麼修本尊,不可能的。所以大家一定要先修好這些加行,明白最基本的道理,修好最基礎的法,然後再進一步修,這才是捷徑。這樣才能更快速、更容易實現目標。這都非常非常重要。
“修持智慧佛子行”,修智慧般若蜜多是佛子行。布施、持戒、安忍、精進、靜慮,最後是智慧度。這六度都屬于是行菩提心的學處,我們已經發誓發願了,我們每天通過發心儀軌發願菩提心和行菩提心,所以不能不這樣做。如果我們學了卻沒有盡力去做,那我們所發的願也是空願,也沒有任何意義,而且還會有一些過失。所以大家一定要盡心盡力地做,盡心盡力地修,一定要精進、努力。這個非常非常的重要。
今天就講到這裏,最後祝願大家吉祥圓滿紮西德勒!
功德回向: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苦海諸有情!以佛所獲叁身之加持,法性不變真谛之加持,僧衆不退意樂之加持,如是回向發願悉成就!達雅塔,班贊哲雅阿瓦波達呢耶所哈!
《佛子行叁十七頌 講記11》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