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子行叁十七頌》講記4
爲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爲度化一切父母衆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爲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今天講第一章的丙七:佛教入門之皈依。
己尚縛于輪回獄,世間天神能救誰?故知殊勝無欺處,皈依叁寶佛子行。
能夠真心皈依叁寶,也是一種佛子行。其它世間的這些神、仙,還有一些教主等天魔外道,都沒有讓我們擺脫輪回的辦法,所以他們無法指導、引導我們,無法讓我們超出叁界,擺脫痛苦,因爲他們連自己都沒有超出叁界。雖然他們也不願意感受輪回這些痛苦,雖然他們有神通、神變,但是他們沒有解脫之道,他們沒有擺脫輪回的方法。所以我們不能把他們作爲究竟的皈依處,也不能把他們當做究竟的導師。若是把他們當做究竟的導師,只能學到一些神通或神變而已,不能超出叁界,也不能解脫成佛。他們所通達的,所精通的法門是世間法。若是我們把這些作爲究竟的道路,最終我們也只能得到一些世間暫時的利益,不能擺脫輪回,也不能徹底解脫。如果我們把修神通、神變,以及這方面有一些特異功能的人作爲道友,或者作爲榜樣,最後,也只是能達到世間的一些境界,也只能得到一些神通而已,不能真正得到最究竟最圓滿的解脫。所以,我們不能把他們當做究竟的皈依處。
我們現在要做的是什麼?我們應該皈依誰?我們怎樣才能擺脫輪回,超出叁界,達到最終目的呢?就是皈依叁寶。叁寶就是佛法僧叁寶,第一個就是佛。佛已經超出叁界了,已經擺脫輪回了。他的功德、福德、智慧已經圓滿了。佛給我們引導的、指出的道路叫佛法。佛法就是佛走過的路。我們若是認真學修,最終我們也能達到佛的境界,能夠擺脫輪回。僧就是僧衆,就是進入佛門,認真學習佛法,修行上有一定定力、有一定成就的人。我們應該把這些人作爲究竟的道友,把他們作爲自己真正的榜樣。這樣的話,我們才能達到最終的目的,才能達到解脫成佛的目的。所以,我們要把佛法僧叁寶作爲究竟的皈依處。
我們都是渴望解脫、渴望成佛的人。把佛陀作爲究竟的導師,完全聽佛的指導、引導,按佛的要求去糾正、衡量自己的相續;把佛法當做究竟的道路,然後依教奉行、如理如法地學法修行;把修行上有成就、有一定定力的人作爲道友,作爲我們的榜樣。這就是皈依叁寶,這樣才能達到我們的目的。若是我們不皈依叁寶,而是皈依其它的天魔外道,只能達到屬于世間的一些境界,得到一些世間的神通和神變,得到一些暫時的利益而已,別的什麼也得不到!對于一個真正的修行人,一個渴望解脫的人來說,神通與神變是一個最大的障礙。以前也跟大家講過。如果你真正有了神通與神變以後,你一定會非常非常的執著這些,然後你一定會通過神通神變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
你通過這些特異功能,通過這些方式方法得到世間的利益,同時也會造很大的罪業。不管你是通過神通還是神變,還是通過其他的勢力或者權力,去剝奪別人的一些利益,這樣對別人也有一定的傷害。自己在得到世間的這些暫時利益的時候,心裏更加貪著于世間。這樣無法能夠生起出離心,菩提心,會永遠沈溺在輪回中,要感受輪回無窮無盡、難忍的痛苦。所以非常非常的可怕!現在社會上的很多人,特別相信神通,特別喜歡神變,甚至自己也想修這些特異功能,但是這個大家一定要深入考慮,對于一個真正的修行人來說,這是一個很大的障礙,也是非常可怕的魔力。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這點。
皈依叁寶就是無欺處。若是我們能夠真正皈依叁寶,若是我們能夠深信叁寶,我們能夠真正腳踏實地的按照佛的要求,按照佛的引導,如理如法地學修,我們最後一定能達到目的,不會有任何的差錯。所以,大家一定要堅信,自己一定要觀察自己的相續。若是現在自己還不是那麼堅信,自己對佛法的理解還不夠,那麼還要反複聞思,最後一定會産生勝解心,一定會堅信。這個非常重要。
現在很多人連皈依叁寶這個含義還沒有弄明白。皈依叁寶最起碼的就是把佛法僧叁寶作爲究竟的導師、道路、道友。這是最基本的,也可以說是屬于共同的一種皈依。還有其它的因皈依、果皈依等很多種,在這裏就不講了。剛才講的是最基本的,也是顯密共同的皈依概念。仙、神,還有這些天魔外道,我們應該供奉它們,但是不應該皈依它們。供贊和皈依是兩碼事。我們可以供贊世間的這些天神,但是不能皈依他們。現在很多人連皈依叁寶這個概念都還沒有弄明白。有的人認爲,我已經皈依叁寶了,就不應該再供這些了,然後就開始往外送,開始對這些衆生産生一些不恭敬的行爲。這個非常可怕,不應該這樣。
佛也在經中有很多這方面的開示,也有一些儀軌。我們的佛祖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也是,比如到了一個地方,他一定會供奉這些當地的神,他們也是幫助佛祖弘揚佛法的,這樣佛的弘法利生事業也會非常順利圓滿。其實哪裏都有神。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身神,每個家都有家神,還有天神、地神、樹神、橋神等各種各樣的神。我們一定要和他們搞好關系,否則他們會影響我們、障礙我們。如果我們和他們爭的話,肯定爭不過他們。所以我們一定要注意和神、和這些衆生之間的關系,一定要搞好和這些無形衆生之間的關系,這個很重要。
供贊是供贊。供贊是一種禮貌,一種關系而已,別的也沒什麼。我們到一個地方辦一件事也應該有禮貌,說話等各方面要注意,請客、送禮、搞關系。關系搞好了,做事情一定會很順利。這也是一個道理。我們到哪裏,都應該供當地的神、仙這些無形的衆生。這樣他們不僅不會傷害我們,還會幫助我們。所以,我們不能有分別,尤其是對這些衆生不能有嗔恨。如果結下惡緣了,將來一定會感受果報,後果非常嚴重,非常可怕。所以,任何時候都要和衆生,不管是有形的還是無形的衆生結善緣,不結惡緣。這個非常重要。現在很多人在這方面都做得不是很好。就像剛才說的,認爲自己已經皈依叁寶了,然後就把家裏以前供的保家仙等衆生往外送,這都是不如法的,大家一定要注意。
皈依叁寶是佛子行。皈依有皈依的基礎,皈依有皈依的方式方法,還有皈依的功德等好多,但這裏是簡單地講。
下面就是第叁節課。丙一,消除惡趣之苦而斷除罪業。
佛說難忍惡趣苦,皆爲惡業之果報,是故縱遇生命難,永不造罪佛子行。
永遠不造罪業是佛子行。輪回中一切痛苦的因緣是什麼呢?就是罪業。我們無始劫以來到現在,在流轉輪回的過程中,造過很多很多的惡業,所以我們要在輪回中感受這些果報。現在很多人還不懂叁世因果的關系和道理,更不相信叁世因果。所以我們心裏總是有委屈,有很多煩惱和痛苦,還在盲目中繼續造惡業。但是我們真正懂得了因果,深信了因果以後,不是這樣的局面。真正懂得因果的人,他不會因爲所感受的這些果報而害怕,或者想逃避。因爲我們知道,這都是自己前世造的業。現在很多人,有時候覺得自己受委屈了,有時候覺得自己受傷害了,有時候覺得自己被欺騙了。然後心裏想不開、想不通,就開始煩惱痛苦,甚至怨恨別人,怨恨對方,然後繼續造業。這都是因果,都是自作自受。是自己造業自己感受果報而已。不是別人讓你痛苦,也不是別人讓你煩惱,都是自己找的。所以,若是有怨、有恨的話,就怨自己、恨自己,不應該怨別人、恨別人。如果你還繼續恨他人、怨他人,就會繼續和他人結惡緣,也會造罪業,將來還要感受同樣的果報。這叫做輪回,冤冤相報,沒完沒了。
輪回不會有結束的時候,所以我們現在就要相信佛法,就要相信因果,我們應該心甘情願地、心平氣和地接受這些果報。這樣才能了緣、才能了債,才能了脫生死!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一定要深信因果。有一種說法叫“菩薩畏因,凡夫畏果。”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剛才說的,凡夫感受果報的時候,才會害怕,才會注意。種因的時候,造業的時候不會害怕,也不會注意。菩薩種因的時候、造業的時候,他會害怕,會注意。接受果報的時候,不會害怕,也不會注意。因爲對一個真正的修行人來說,這都是好事,也是機緣。比如說有病或是有事了,受到欺騙了或是受到傷害了,對于修行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機會、一個良好的機緣。就像剛才說的,是消業的機會,也是還債的機會,也是了緣、了債、了生死的機會,他都能轉爲道用。這樣不管是違緣,還是障礙都變成助緣了,對自己的修行是一種提高。這些對他來說並不是壞事,是好事,所以他不會害怕,也不會逃避,也不會因爲這些再繼續造業或者怨恨別人。但凡夫就不是這樣,凡夫害怕果報,非常想逃避果報。你看,我們每天都在患得患失中,我們每天都在煩惱苦惱中。爲什麼呢?也是因爲這些。若是真正明白了因果,真正懂得了因果,不會有這麼多煩惱,也不會有這麼多痛苦,也不會經常患得患失。所以大家一定要深信因果,首先要把叁世因果的道理弄明白。
現在很多人都學法修行,學的都是高深的法。但是最基本的輪回、因果這些道理都沒有弄明白,說明還是沒有真正深信因果,也沒有深信輪回。然後還想修法,還想成就,這是不可能的。所以,這些最基本的道理一定要弄明白,對輪回、因果要有甚深的感受,有甚深的體會以後,才能真正産生出離心。在這個基礎上,才可以修其他的法。這個非常重要。一切輪回中痛苦的根源就是來源于這些罪孽,這些罪業。所以我們以後一定不能繼續再造這些惡業。我們以前肯定也造過很多很多惡業,但是我們現在可以通過忏悔忏掉這些。我們有忏悔之王——金剛薩埵修法的傳承。通過此種修法,能消除所有的業障,包括定業。真正徹底忏除了這些罪業以後,我們就不用再感受這些果報了。“是故縱遇生命難,永不造罪佛子行。”縱遇命難也永遠不再造這些罪業,這才是佛子行。自己一定要觀察,一定要思維。在自己的相續中有沒有這樣的決心?自己現在能不能下這樣的決心?這個很重要!
下面是丙二:中士道不貪叁有而希求解脫。
叁有樂如草尖露,乃是瞬間壞滅法,了知恒時無變法,希求解脫佛子行。
叁有就是叁界,叁界就是欲界、色界、無色界。佛在經中講過,所有的,屬于世間的這些安樂都是如幻如夢的,都是暫時的,都是無常的,都是有漏的,沒有可靠的。所以對這些不能有絲毫的貪念。財富也好,感情也好都是無常的,都是虛假的。因爲財富、感情都是,說有就有,說沒有就沒有。沒有什麼可靠的,沒有什麼恒常的。所以大家一定不要迷惑,一定要清醒,不要上當受騙。所有的所有都是無常的,都是痛苦的。六道中只有痛苦,沒有一處安樂!屬于世間的、屬于輪回的所有的所有都離不開無常的本性,都是無常的,都像草尖上的露珠一般,一動就會掉下去,就沒有了。陽光一照就幹了,就沒有了!沒有可靠的,非常非常的微不足道。所以大家不要貪著于這些,一定要下決心去尋求解脫。解脫才是真正的、永恒的、不變的、無漏的、究竟的快樂!我們應該追求這樣的境界,應該追求這樣的快樂,不應該貪著于世間這些暫時的利益,或者是無漏的功德。不應貪戀這些虛假的快樂,一定要對這個世間有出離心。所有的所有都是無常的。佛在經中講,有聚就有散,有生就有死,有高就有低,都是相對的。所以,有利就有弊,都沒有什麼可靠的,所以一定要把這些都放下,統統放下,一定要看淡。不要特別執著這些。
放下和放棄是兩回事。所以,大家還是要盡職盡責,但是我們也不能執著這些,不能貪念這些。我們來到這個世間,和這些衆生接觸,也是一種緣分。我們就是要了緣、了債、了生死,這都是作爲修行人應該做的事情。但是我們不能執著于這些,一定要統統放下。我們到臨終的時候,更不能貪念,否則影響解脫,還要繼續輪回,還要要感受無窮無盡的痛苦,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然後就是出離心!你真正把輪回的事實真相弄明白了以後,徹底弄明白以後,才會産生真正的出離心。《佛子行叁十七誦》裏主要講的就是出離心。然後講菩提心。
今天就講到這!最後祝願大家吉祥圓滿!紮西德勒!
回向: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苦海諸有情!以佛所獲叁身之加持,法性不變真谛之加持,僧衆不退意樂之加持,如是回向發願悉成就!達雅塔,班贊哲雅阿瓦波達呢耶所哈!
《佛子行叁十七頌 講記4》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