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2009年觀音法會6 七支供修法之回向支

  2009年觀音法會6 七支供修法之回向支

  爲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爲度化一切父母衆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爲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今天給大家簡單的講一下回向支。我們所做的善根、福德,功德一定要回向。若是不回向的話,不能增長,不能存住,不能達到圓滿,享受一遍就會窮盡。就像一個很好的東西沒有好好地使用,白白地浪費了一樣。好比一個人要去一個地方,這個人要有頭、有腳、有身子,才能到達。我們種善根,修福德,做功德的時候也是一樣,也得有頭,有腳,有身子,才能達到圓滿。若是沒有頭,什麼也看不見,不知道往哪裏去;若是沒有腳,想去也去不了;若是沒有身子,光有腳和頭也是個死的,什麼也做不了。

  做功德首先要發心,然後有正行,最後有回向。發心就像頭一樣;正行就像身體、心髒、生命一樣;回向就像腳一樣。我們今天做善事,想得到人天的福報,想得到羅漢的果位,想解脫,想得到佛果,也要有回向的雙腳。否則,我們哪也去不了,哪也到不了。

  功德要圓滿,要完整,如果沒有回向,什麼結果都沒有 “我也不知道什麼是解脫,我就要人天的福報。”你就是求人天福報,爲了得到這些暫時的利益,也得回向啊!若是不回向給今生或者來世得到人天福報的話,連人天的福報都得不到。

  “人間太苦了,輪回太苦了。我要解脫。”自己要得到解脫,得到聲聞或是緣覺的果位,你做的善根也好,所做的福德、功德也好,回向了才能成爲羅漢、聲聞、緣覺的因緣。若是沒有回向,沒有發願的話,這個功德不能成爲你解脫、得到聲聞或緣覺的果位的因緣。

  上等根基的人爲衆生成佛,功德也是一定要回向給菩提,回向給法界一切衆

  生,這樣才能達到我們的目的。所以功德必須要回向!

  第二個,功德若是不回向的話,會有損害。我們做善根,做善事,修福報,做功德了,若是沒有回向,你所做的這些不安全。我們的阿賴耶識是一個大銀行,它是法界銀行。法界所有的衆生都可以把自己的善根功德存在阿賴耶識這個銀行裏。我們的功德要存到這裏才能存得住。就像存款一樣,把錢存上了就沒人偷了,也沒有人被搶了,就安全了,心裏就踏實了。

  如果在相續中突然生起嗔恨心或者産生邪見了,之前你所做的這些功德,會消失,會受到損害,存不住!你生起嗔恨心這本身是個罪過,但是你回向了,把功德存上了,即使生起邪見了,功德也不會被損害。所以對一個修行者來說,回向非常重要。善根回向了,福德回向了,功德回向了,才是最安全的。阿賴耶識是最安全的一座法界銀行。你把功德、善根、福德盡快存到阿賴耶識中,這些永遠都會存在,不會受到任何的損害,這個非常重要。

  如果功德沒有回向的話,哪怕生起一刹那的嗔恨心,就能損害一千劫當中積累的善根和福德。一刹那的嗔恨心,損害的不是一年兩年,而是一千個劫裏積累的善根。邪見也是一樣的。但是現在我們可以通過回向,保護我們這些功德善根,這個也非常重要。

  如果不回向的話,我們所做的功德、善根、福德不能增長,沒有利潤。你把功德存在法界銀行裏,這個利潤特別大,每天都在增長,每分鍾都在增長,每刹那都在增長,而且速度非常快。留在自己的手裏,它不僅不會增長,不僅沒有利潤,還不安全。善根福德的果報也是,若是沒有回向的話,享受一、兩次就會消盡,就沒有了。就像錢在自己手裏,花了就沒有了,就完事了。你把功德存上了,它是無窮無盡的。果報也一樣,存上了,你不只一次地能夠享受,會很多次、無數次地享受而且也不會窮盡,直至菩提,直至成佛。

  今天我們做了善根,如理如法地回向,回向給菩提或者回向給法界一切衆生,這個善根的果報我們享受一千次、一萬次、無數次也不會窮盡,直至我們成佛了,那時候還有這個功德。有那麼大的利益,有那麼大的好處。若是不回向的話,有很大的損失,也可以說,有很大的罪過。因爲在自己的手裏不安全,所以大家不要忘了善根要回向、福德要回向,越快越好,盡快回向。

  回向:回,就是回轉;向,就是歸向一個目標。這個目標就是回向的對境,對境越大心量越大,對境越大越好,心量越大越好。有的人對境小,心量小,目標小,就回向給自己或者自己的家人。讓自己健康、長壽、升官、發財,家人平安,孩子能考上大學如何如何……這都是心量小。目標小,對境小,所以功德就小。回向給一個民族或者一個國家或者是整個世界,這是目標中等的,對境中等的,心量中等的。相比較來說,比前一個大,這是中等的回向。

  最大的是回向給法界一切有情衆生。對境大,目標大,心量大,功德大。心量越大,功德就會越大;心量越大,煩惱痛苦就越少,你的心量越大,你就越能容納,越能圓融,越沒有煩惱痛苦。你的心量越小,煩惱痛苦越大,你就越容納不了,越圓融不了,越會計較。心量要大,我們學佛修行,就要練這個心,要訓練心,不是要訓練口,不是要訓練身。

  有的人磕頭,磕得特別快,把身體練得特別好,但是沒有練心。這不行,不如法。有的人練口,唱得特別流利,什麼經都會唱誦,什麼課都會上,口練得特別順,特別快,特別好,但是沒有練心。我們不是要練口,不是要練這個舌頭,也不是要練這個身體。我們要練什麼?要練這個心,訓練這個心。把心量打開。我們的心就象頭脫缰的野馬,我們要慢慢地去抓它,去馴服它,把心練得象大海那麼寬闊,大山那麼穩固。這就是修行,這樣才能解脫,才能成就。

  主要是練這個心,心量要大。要學那些佛菩薩,要學普賢菩薩。普賢菩薩發願,普賢菩薩把善根作回向的時候,回向給盡虛空遍法界中所有的衆生。法界中有極微塵數的世界,有極微塵數的衆生。極微塵,極小的微塵,其數目無法衡量。回向給那麼多的世界,回向給那麼多的衆生。衆生無邊,煩惱無邊,痛苦無邊。我們能把功德回向給法界所有的衆生,這樣我們所作的功德也是無邊無際的。因爲對境是無邊無際的。

  有的人不敢回向,怕回向了功德就沒有了。不是這樣的。你的功德回向給法界一切衆生,你所得到的功德會更多,你的功德會更圓滿。這是種方法方式,也是一種方便。這是回向的目標和對境,

  回向的方式有兩種,一個是叁輪體空的回向。第二個是相似叁輪體空的回向。叁輪體空回向的主體是自己,這是第一輪;做回向的對境,這是第二輪;我們要回向的功德,這是第叁輪。這叫叁輪。從勝義谛的角度來看,都是空性的,不是實有的,不是真有的,叁輪都是如夢如幻的,有這樣的見解,進入這樣的思想和境界,站在叁輪體空的角度,用證悟空性的智慧來回向,這是叁輪體空的回向。這是開悟、證悟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的。

  我們現在還沒有開悟證悟怎麼辦?我們可以有相似叁輪體空的回向。什麼叫相似叁輪體空的回向?我們所作的善根功德福德,過去諸佛如何回向,我也那樣回向;現在諸佛怎樣回向,我也怎樣回向;未來諸佛怎樣回向,我也怎樣回向;叁世諸佛怎樣回向,我也怎樣回向;那些大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怎麼回向,我也怎麼回向。具德的上師善知識們怎樣回向,我也怎樣回向。這叫相似叁輪體空的回向,這樣能代替叁輪體空的回向。這是最最如法的,最最如理的。

  我們念誦普賢行願品的時候,一定要邊念邊觀想,邊念邊思惟,邊念邊把自己的功德回向,這個一定要做到。現在你看很多人都哇哇地念,都背下來了,念得都非常順口。但是,很多人心裏都不想這些,沒有觀想,沒有思維。這樣念都沒有用。你雖然在做功課,雖然在修行,但心裏沒有做功課,也沒有修行。雖然身在修行的行列中,但是心不在修行的行列中,心和口不相應。嘴上念的和心裏想的不一致,都是相反的。

  念佛的時候也好,念咒的時候也好,做功課的時候也好,心和口一定要相應,心和行爲一定要一致。若是心和口不相應,心和行爲不一致的話,這不都是假的嗎?心裏想的都是自私自利,都是貪嗔癡慢疑等等這些煩惱,都是這些私心雜念。東想西想,一會想家裏的事,一會想單位裏的事,一會想朋友的事,一會想那些沒有用的事。“哎呀,怎麼了,我什麼感覺都沒有,是不是我沒有進步啊。”有感覺沒感覺,這個還是看你自己。有進步沒有進步還是看你自己。

  我經常和大家講,修法一定要如法,若是不如法的話,不但沒有功德,反而還有罪過。其實修法好比我們有病吃藥一樣,你有時候什麼都吃,有時候什麼也不吃;有時候不到時候到就吃,這是瞎吃。那樣病能好嗎?真的,多危險啊。藥本身能治病,是好藥,不吃不管用,一定要吃,但是你得對症下藥,按醫生的要求吃。讓你怎麼吃你就怎麼吃。你自己在那邊瞎吃,會斷掉自己解脫的生命,會失去今生解脫的機會啊。

  所以修行一定要心口相應,心和行爲要一致。否則都是花言巧語,都是裝模作樣。你整天發心發願,整天說衆生可憐我要度,說佛菩薩功德無量我要學。你那不都是假的嗎?都是空話,大話。不能這樣。我們念誦普賢行願品的時候,要學習普賢菩薩的願。發心、回向都是願。我們准備做善根,准備做功德的時候,要發心,要發願,這叫發心。功德做完了,善根做完了,然後再發心,再發願,這個叫回向。

  功德還沒有做,正准備要做的時候要發願,發大願,這叫發心。功德做完了,然後我們要發願,發大願,這個叫回向。發心和回向,一個是功德還沒有做,准備做的時候發的願。一個是功德做完了,回向的時候發的願。發願就是目標。沒有目標有行動,沒有用,努力都是白費。首先要有一個正確的目標。

  什麼叫發心?什麼叫發願呢?願,就是願望,就是目標。首先把目標確定下來。行是行動,然後奔著這個目標去做,去走,這就是行。沒有目標光有行動不行,有行動沒有目標也不行。所以說…

《2009年觀音法會6 七支供修法之回向支》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