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如理聞法的重要性

  如理聞法的重要性

  ——傳喜法師法堂開示

  2009-03-31

  弘傳正法須嚴謹

   這個生命電視臺已經放了叁遍了,我們寺院現在是從第二遍開始。以後每次聽後大家還要回想回想,今天講的什麼內容?有沒有記住?過去講小座就是這樣的,講法之前先帶大家溫習。

   我們師父在天臺山國清寺學教十年,法師白天講座,然後晚上師父再帶著大家複講,把法師白天講的內容再重述一遍,大家都一起來溫習,這樣的。

   輔講法師做多少年之後才成爲正講,正講才可以直接的升大座講法,都有區別的。正講法師升座的時候要唱《鍾聲偈》,輔講不需要這樣,如學習班討論一樣,帶領大家學習。

   我們漢傳佛教在古代也是很嚴謹的,受戒了之後,觀宗寺學戒叁年。那個時候就已經學很多了,有講經的法師,有學國文的,法師經典已經學了,佛學院都已經讀了叁年了。那時候叫學戒堂,又學叁年。然後去國清寺學十年,十年只做個輔講法師。我們師父後來就回岱山了,佛教界都尊他爲法師。淨慧老法師一輩子住在國清寺,從輔講升爲正講。

  

  代佛宣揚思恩德

   在佛教裏,正講法師就相當于藏傳佛教裏的堪布一樣,是非常受人尊重的。寺廟裏面,法師的地位是很高的,方丈也好,執事也好,都非常地尊重他,非常尊重法師。在我們大乘經典裏,法師就代表佛,不僅僅是藏傳佛教裏面,漢傳佛教經典也說法師是代佛宣揚。

   《妙法蓮華經》裏釋迦佛陀明確地說:“不能觀法師的過錯,應當聽法師的教法,應當觀想像親自聽佛在講一樣。”甚至佛陀在世的時候說:“誹謗我不要緊,你不能誹謗以後的法師。在你那個時代出現在你身邊的法師,你如果誹謗的話,那是得不到解脫的。”所以你看,佛陀也這樣來表法,爲了給以後的衆生指明道路,要親近你們的善知識。

   作爲弘揚佛法的法師,也有這樣的,像那些祖師爲了表明法的尊貴,佛跟法比起來,法要高于佛,所以在佛教裏面就有“呵佛罵祖”這樣的事情,爲了闡述對法的尊重性。你靠什麼成佛的?每個身上都有佛性,什麼是你的佛性?只有認識了你自己的佛性,你修才會成佛。

   所以這個在比喻的時候,住持叁寶還沒有你理體叁寶尊貴啊!理體叁寶才是究竟的皈依,了義的皈依,住持叁寶是幫助你的。但是正是因爲住持來幫助你,讓你能夠覺悟成佛,所以住持叁寶的恩德是很大的,是世間上最大恩德的人。作爲佛弟子來說,我們自然不會去誹謗輕慢,但是有時候在弘法的方便上也會這樣來對比。

  

  收攝身心沐法雨

   我們在進這個法堂之前,就開始要調心、發菩提心,心發廣大了,清淨了。

   在藏傳佛教裏面,一般性法會大家先是在外面集衆,不是直接就進大殿。外面集起來之後,按照戒臘排好隊,搭著衣,手安放好,心非常清淨,眼觀鼻,鼻觀心,然後排隊進去。先在外面集衆的,不是叁叁兩兩跑到裏面,一會兒進來一個,一會兒進來一個。

   我們漢傳佛教寺院打板,藏傳佛教也是打板,打的不一樣。我們板的聲音傳的近,他那個傳的遠,是用鑼,“哐”一打,能傳幾公裏。

   像學院的話,上萬僧衆,有兩個打鑼的地方,一個是在覺姆那邊,一個是在男衆那邊。在房頂上打鑼,“哐”一打,方圓幾公裏都聽到。然後大家都僧裝整好出來,路上一片紅色。

   一般性寺廟也是這樣的,大家從不同的住處,叁叁兩兩的出來,彙聚到大殿門口,按照戒臘的高低排成隊伍,整整齊齊的。方丈在前,方丈、管家。藏傳有堪布,那就在上師後面。出家衆就按照戒臘,最後是沙彌。

   平時是這樣,如果是特殊法會的時候,在門口會有一個管家,拿著一個淨水瓶,讓大家每個人都喝一口,不是喝到肚子裏去,是濑濑口,再吐到一個盤子裏。代表淨化身心,用甘露水淨化一下身心,再進來。

   我們漢傳佛教很多都很相似,把身心清淨下來。在這方面我們要求還沒那麼嚴,如果能夠達到那樣子的話,就很清淨。進來之後,把拜凳擺好,坐好,菩提心發好之後,就觀察自己有沒有散亂,六根有沒有攝住,然後要攝住。

  

  聞法叁過要遠離

   聽經的時候你能不能攝?聽經的時候,你要眼觀鼻、鼻觀心,盤著雙盤腿,聽的時候要畢恭畢敬。

   你像我們放的這個電影,這個人比我真人還大。當時我在講的時候,你們看不清的,只聽到我在上面講。現在很方便,用特寫鏡頭拍下來,被放大了,聲音保真的,比我現在講的聲音還好聽。

   表法的,按照法來測量我們自己,反觀我們自己。發菩提心之後,要生起難遭難遇的心。我們是一個人身寶,這個非常不容易的!在衆生界裏,在生死輪回的荒漠中,我們是綠洲,我們多幸運啊!

   然後我們要發心替一切衆生在這裏聽經聞法,好像是人民代表一樣的,比那種心生得還要殊勝!代表曆代宗親、曆代祖先、曆生父母、累劫的冤親債主,所有這個世界沈溺的衆生,替他們在這聽經。

   聞法的叁種過,法器叁過要遠離,不能夠處于那種狀態。第一個,耳朵不專注的聽,如覆器之過。第二個,聽了不思維法,如漏器之過。第叁個,思想裏面夾雜著煩惱,邪知邪見,以前的一些不對的習氣想法夾雜著,佛法進去了以後,跟你裏面的內煩惱合在一起是沒有用的,象毒一樣受不了的。

   我們末法時代,有的人修這個就得修好久。爲什麼要忏悔業障?你不忏悔的話,這個心老是定不下來,煩惱重重。這叁種都要我們自己調整,自己有數。有的人一點到就能夠做到,有的人明明知道這叁個不可以,但是自己還是刹不住車,老是容易開小差。耳不聞、心不思維,或夾煩惱而思維,這叁種過失。

  

  思維法義如灌頂

   聽了法,要回去慢慢消化,再一次一次地想,一次一次地思維這個法義。那你就象得了這個法的灌頂一樣,這也是灌頂。我們以前從來沒有這樣思維的,現在有這樣如理的思維來對治我們自己。

   所以我們每天在寺院聽法特別重要,晚上就去這樣思維。打坐的時候,在念阿彌陀佛的時候,你就會覺得:我今天念佛又清淨一點了。

  

  惑障去除顯真性

   而且在我們聽法的同時,你能夠身心清淨,這本身就是念佛。因爲我們講法的裏面具足了僧,具足了法,也具足了佛。前面講了,講法的時候觀講法的法師是叁寶的總集,法師的身體、形象是僧寶,口裏講的音聲是法寶,心中的意念是佛寶,這個身就具足叁寶。

   剛才還講法師的身相是上師,所講的法是本尊,上師的意念是空行。上師、本尊、空行,具足叁根本。

   同時聽法的人本身就有佛性,但是都被假的覆著,被迷惑的東西罩覆著,通過法師講的法,將我們的惑障去除,就顯出自己的真性來了。所以對聽法者來說,也要認清自己本具的佛性,通過聽聞能夠淨化,最後顯出佛的德用來。所以不僅對講法的上師要有清淨觀,對自己也要做這樣的觀想。

   而且前面一節課的內容講到,甚至對講法的場地也要觀想,我們的法堂要把它觀想成西方極樂世界,或者把它觀成東方的現喜刹土,或者把它觀想成是蓮花生大士的銅色吉祥山。就是這個法會也要讓它很清淨,似乎佛的音聲又傳現出來了,靈山又再現了,可以把它觀想成靈山刹土。

   對講法的地方要做清淨觀,對上師要做清淨觀,對法會聽衆也做清淨觀,這叁種觀是很重要的。

  

  無漏清淨增智慧

   剛才一節課裏面,內容還是很多的,講的這些內容,我一提,你們又想起來了吧!以後我們師父們排隊給大家輔講,今天我先給大家做一個開頭。

   這個《大圓滿前行》,我自己講了就忘掉了,剛才聽了一點點就想起來了,你們剛才比我更早聽,那前面還有內容呢,我只聽了後面一點內容,我還能想起來一些,前面內容就想不起來。以後我們師父們來做輔講,大家做聽衆。

   晚上很好,山門一關沒有障礙。白天有時候大家全部到這裏來聽,還不大可能,齋堂裏面就有人要燒飯,都不方便。晚上關起門來這是最寶貴的時間,沒有幹擾,佛菩薩護持我們能這麼清淨。

   除了發菩提心,進來之後坐好,調整身心後,就要觀聽法的場地,對法師的觀想,對聽法大衆的觀想,應該怎麼樣。

   比如是以西方極樂世界爲主的,那就觀想我們現在是蓮池海會,這個地方是阿彌陀佛的光明宮,說法者是阿彌陀佛,我們聽的人是清淨大海衆菩薩。你要這樣觀想,那你多清淨呢!你的清淨心在這裏。這樣觀想了之後,我們心就越來越清淨,越來越殊勝。我們這也是在造業,這是清淨無漏的業,了生脫死的業,淨化業障的業,這也是業。

   反過來說,世間的人在搓麻將,在說張叁李四,那也是業。世間人喝酒、吸毒、賭博、散亂,那也是業。但是這人就是不一樣的,身口意你按照佛法來,那就清淨、殊勝、莊嚴。世間的那就是輪回、痛苦。

   每天寺院裏面這麼清靜,寺院這朵大蓮花叫皈依,皈依了之後還要啓用,聽經聞法長智慧。然後回去休息的時候,躺在床上“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那句阿彌陀佛越來越清淨,越來越入心。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