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法靠緣分和信心得解脫▪P4

  ..續本文上一頁二次的生命就跟第一次不一樣了,第一次是父母生出來的,第二次是直接化身出來的。然後一化身出來就不退失道心的,他知道佛陀在哪,在幹嘛,我要到佛陀那去,目標很明確,甚至帶著爸爸一起去。

   到了佛陀那邊,佛陀就贊歎他,然後佛陀說:“我的接班人來了。”爲什麼呢?因爲他把自己整個的身心已經完全都奉獻給法了。那個火其實指的是什麼?不是指的是一般性凡的火,那是指智慧火。藥王菩薩就是把自己整個身心都供養給智慧火,把自己焚化在智慧火裏,所以他第二次就不需要通過母胎,直接就可以化身出來。

   然後再到佛陀面前,佛陀說:“你就是我的繼承者了,我可以入滅了。”然後他爲大家講《法華經》,最後給佛造了八萬四千塔之後,自己爲了供養再燃臂,把這個叁十二相的莊嚴身的臂再燃掉。這時候他跟別人說:“如果我的這個發心是清淨的,我的臂馬上恢複。”說完馬上就恢複了。所以這時候的燃臂,已經完全是表法了,他是有進化的。生死有變異生死,有分段生死,我們現在就屬于實在的生死,修到菩薩行的時候他有分段生死,再高的時候叫變異生死,那這種生死就是進步,一步一步進。

   具行和尚他主要是因爲師父的攝受,不是師父攝受,那如癡如狂的那些外道徒衆,他們修也不會證得這樣子的。主要是虛雲老和尚他是一個開悟者,是大徹大悟的,他五十七歲大徹大悟,具行和尚那個時候遇到已經是七十多歲,他開悟之後二十幾年了,這個時候的功德力多大!他是他剃度的,然後他教他念阿彌陀佛,念觀音菩薩,它這個裏面其實是法,已經在裏面了。

   就像佛陀叫周利磐陀念掃地、掃地,他也能證得羅漢果,是一樣的道理。這完全是善知識攝受的緣故,因爲他勇猛精進,止語,默默無聞的,一心一意的受持著法,所以他成就的很快,二十幾年就證得了,完全這個身體就變成了智慧,智慧火焚身。

   他就有一點像藥王菩薩一樣的,現在等于已經成聖了,完全把這個有漏的根都斷掉了。阿羅漢最後就是這樣的,跟這個世界一一道別,“我身已盡,不受後有”,這句話就是具行法師的境界,種種變化,以叁昧火焚掉,徹底的到生命更高的一個階級了。

  

   我們現在來的每一位都很有信心的,大家才會這樣,朝聖是有特殊的意義的。

   我怕的是什麼呢?就是信心不是對我個人的,我還是最希望把法給大家,大家依法來住。因爲我個人來說,我既然穿了這一身衣服,就是一個旗幟,我覺得我自己都很難說會怎麼樣。主要是跟法在一起,不是跟我,作爲你們來說,我是最希望法能跟你們在一起。

   當然如果你們有信心,縱使沒有法,就像彌勒菩薩他的內院裏面,樓閣裏面都是光網,光光融合,在這邊有信心得十方諸佛加持,得世間一切的大善知識加持,不是說我是誰弟子才是那個,這很奇特的。比方有的他在我這邊犯了錯,他跑到其他地方以爲會好,其實就很悲哀。

   爲什麼有時候法我又想講,又不願意多講。講,真建立了那個很深的關系,不太好,因爲我喜歡做這種平民化的比較好。如果高高在上,對于法是很好的,對于信心來說。比如說我看到那些大法王,大家進去要提前一個小時進去,全部都安檢,搜身,手機、攝相機、照相機都不准帶,就坐在那邊念,就祈禱,然後法王來了,就跟他見一個面,講兩句就走了。平時很難得見,那就要有一種信,也可以解脫。但是要解疑釋惑,就不方便。所以我扮演這種角色很好的。這個也跟教法上有關系,從佛法傳承上來說的話,佛法的內涵上來說。

   這次東竹林寺看到了嘛,爲什麼東竹林寺做超度的是大日如來?所以說看到那些,內在的有一些東西就明白了。因爲作爲阿難尊者來說,是佛陀邊上的一個侍者。但是從金剛乘來說的話,阿難尊者是普賢王如來的化身,他是總持法身的教法,法身的法,聖谛和俗谛是一味的。所以阿難尊者起到的是代表一切衆生和佛之間的一個橋梁,他完成了這樣一個使命。在金剛乘裏他就是普賢王如來,他就是大日如來。在五方五部的報身佛法裏面,他就是中央的毗盧遮那佛,佛部的毗盧遮那佛。所以他是總攝五方的,他的光可以在任何一道裏面顯現出來,頓然的,是不曆僧祇而證法身的。我們漢地做早課不都有的嘛,“不曆僧衹獲法身,”第一個句子就是阿難尊者的,“妙湛總持不動尊,首楞嚴王世希有,銷我億劫顛倒想,不曆僧衹獲法身”。他有這樣一種特質,所以佛陀要涅槃之前全部付囑給阿難。

   佛陀也顯現了這個,第二次來就不通過爸爸媽媽,直接蓮花化生出來,成爲金剛不生不滅蓮花生大士。然後蓮花生大士到菩提迦耶,見到阿難尊者再剃度,那時候他的法名叫釋迦森給。蓮花生大士有八大名,有八大相,其中他出家的相就叫釋迦森給,是阿難尊者剃度的,然後所有授記的法都給他。所以一直到蓮花生大士到西藏之後,親自叫赤松德贊把貝若紮那請回來,所以從那個時候又一次追隨著蓮花生大士。你到藏地去朝聖,所有蓮花生大士的閉關洞所在之處,就有貝若紮那的閉關洞。他們叁個人,蓮師、貝若紮那和益西措嘉有一個很特殊的關系。

   所以我也覺得很奇怪,對其他的一些法,有些枝末的法,雖然也很重要,它也體現了佛的一些精髓,但是我總覺得不是很過瘾。就是我們這一正統,如來心髓部的法身的這些法的話,我就覺得更圓滿。初地菩薩跟十地菩薩,他得到的法一不一樣?一樣的。但是一個更周遍、更圓滿。一滴海水和一碗海水味道是一樣的,量上不同。從一樓看出去的空和叁樓看出去的空一模一樣,是不是一樣?一樣的,但是高度不一樣。意思懂不懂?它有一樣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

  

   雖然現在是末法時代,但是在家的善知識還是很多,所以佛陀經典裏也講,白衣不是不可以說法,但是白衣說法這是一種末法的相,而且在有出家人爲善知識的情況下,盡量白衣只是起到護法的作用,不坐正位。法上面是很複雜的,所以說這個清淨的傳承是很重要很重要。

   法身上的光明正是因爲它凡和聖是同體的,特別有些八識田裏面的種子,它就體現出來。搞不清楚,所以說爲什麼要有法身大士?法身大士他已經完全是從光明的位倒駕慈航,那是完全不一樣的。所以法師還是很複雜的。

   有一些是准確無誤的,爲什麼DB法王一直被尊爲叫瑜伽王呢?他不說現在那個,我們看那個經典裏記載,無垢光尊者的時候,那時候是第叁世DB法王,他就已經不得了了!他如果到拉薩,不管出家人還是在家人,都要去朝拜他,他這種清淨源流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我那時候到師父身邊還沒剃度呢,師父就跟我說:“欲知山下路,須問過來人。”對我們凡夫來說,雖然有佛性,但佛性怎麼恢複?從來沒做過這個事情。是有,但怎麼把他淨化出來?提煉出來?根本沒做過這個事情,就要靠內行的。因爲很多事情是講不明白的,沒辦法講,就靠心和心之間相互的這種感受,超越言語的,所以才要修那個瑜伽相應。

   法是沒有什麼好與不好,應該這樣來講。你有感應,也不一定就可以肯定,甚至這種相你更是要注意。佛法裏有一個規距的,就是說羯磨過的事情不准再提,再提,犯罪。就是說這個事情已經處理掉的,就不要再提了,PASS掉了,就翻過去了,再翻老黃曆,這人有罪的。這就叫羯磨。現在我們也算是四衆弟子一樣的,在一起做法事,也很重要的。

  

   比如說寫感受,你理論很強,很聰明,不一定有這個感受。但是爲什麼還要學佛法呢?你感受到了再加上學佛法之後,你知道什麼是對的,你感受到了。就等于你吃過桔子,然後你再研究不會錯,沒吃過,看都沒看過,別人拿了一個東西給你,你也不知道是不是。反過來說,最簡單了,我不可能成爲一個桔子專家,但是我能吃到桔子,師父直接給我桔子吃,也能吃到桔子。很多社會上大學曆的佛教學者,弄了半天他說我不信佛,我只是研究,他沒有宗教信仰。所以感應也很重要的,信心很重要。

   跟著師父是很大福報,也不可能以後永遠都跟著,所以還要教你們方法,安住在那裏,

   那個方法就是師父的一個身體。就像佛陀涅槃的時候說,以後的文字就是我的化身,以後的善知識就是我,就是這個道理,所以說也會教你們方法。但是現在末法時代,很多人都重在方法上,又錯掉了。應該第一個是信心,對叁寶第一個是信心,對自己苦的感受,對解脫的渴望,對叁寶的信心。因爲這個信心是最大的法,沒有信心,那修法跟練氣功一樣。

  

   修法就像帶大家出來旅遊一樣,朝聖一樣,這是一種獎勵,一種提升。不是說 “師父帶我們朝聖,帶我們朝聖!”不是這樣的。所以傳法也是一種獎勵,佛法是靠緣分跟信心解脫的,末法時代主要還是靠這個。那修法是什麼呢?是一種獎勵,好像給小孩子一個玩具一樣。不給玩具,爸爸媽媽對孩子的愛還是一模一樣的。但是給了玩具,小孩子有時候就忘了爸爸媽媽對他的愛了,這個要知道。

   爲什麼念阿彌陀佛?要上師阿彌陀佛?念金剛薩埵要上師金剛薩埵?不要忘記那個。念書,你忘掉了爸爸媽媽 的恩德,心越念越野,念得飛掉了,結果念了還造一身業障,那還不如沒念的好,知道爸爸媽媽 的恩德,在父母身邊享受著父母的愛,回報著這個愛,回報著大自然的愛,那種人反而一生很幸福。

   修行佛法也是那樣的,佛法其實先是一種大家的緣分、信心。現在這麼好,金剛薩埵這是一個大聯合的這樣一個法,它雖然是公開傳的,但是它有深度、有高度,一般性公開傳的不是很深的。《普賢上師言教》現在索達吉堪布也在講,有可能比我講得更好,因爲他是聽過法王講了不知道多少次的,我是一次也沒聽過,只不過他念了一個藏文傳承,我就按照漢文的說了。但是作爲師徒來說,《普賢上師言教》我畢竟講過了,我有記錄,那你們可以去學。我講了今年著重是修《金剛薩埵法》,這個是這麼殊勝的、細致的。

   那天我也講了這一次朝聖當中我念的,主要這是聖地,我作爲一種法的供養。我念出這個法的聲音,我們這個團體再重複這個法的聲音,這是對聖地最好的供養。因爲作爲聖者來說,他就安住在這個法當中,所以當這個法重新誦起的時候,這個聖者會放光,會大喜悅。所以他自己安住在這種喜悅,外面也有呼應了,這是一種供養,這是整體的一種莊嚴。

   作爲你們來說,親自參與了這一種法會,這本身也是一種法。不僅僅說是我要深入這個法當中去修,不管你修沒修,你已經在這個莊嚴中了。我們整體朝聖供養法,我們已經融入到這裏面,所以每次盡管很累,大家還是要融入。怎麼融呢?就是放下!放下!放下!我執一松,這個脈結一解開,業障都放出來了,都跑出來了。

  

   爲什麼我說是平民的法師呢?按照佛法的這個級別來說,在這個世界上可以這麼說,我們跟哪一位法王相見,大家都是相互認可的,都是一樣的。從佛法曆史上來說的話,每一個時代去看好了,哪一個傳承的祖師基本上都是開創某一些佛法時代的,在不同流域開創佛法的時代。我們這個傳承定位都很低的。爲什麼要這樣呢?這樣性價比高,不用把精力花在我的這個體系裏面。如果我現在是某個體系的大法王,下面有很多大活佛,有很多佛學院,有很多寺院的話,這個形成很多會社會化,那跟衆生的共業避不開,産生正面的交鋒。我們現在沒有跟衆生的共業産生正面交鋒,我們是從側面,我們沒有入這個主流,沒有入社會主流,也沒有入佛法主流,所以我們沒有把精力承擔在這個裏面。

   最幸運的是誰呢

  是有緣的人。我把力量都花在了有緣的上面,花在了佛法和有緣的衆生上面。不需要跟大家化緣去造大的廟,佛法隨身帶,走到哪裏,哪裏就是道場,走到哪裏,哪裏就是壇城。也不會被別人變賣,把大家的功德的心血變成一種有相的,然後被別人亵渎,出賣,不會的。有緣的聽到了,就在心裏紮下這個根。沒緣的、沒成熟的,他自然聽不到。它以它的形式在,是比較特殊的一種形式。那種有相的也需要,這就看緣分,這就是緣分,什麼樣的人跟什麼樣的人,隨自己喜歡的,這也是一種福德因緣的體現。我以前常常把自己比喻成杜十娘,箱子裏寶貝很多啊,各個傳承的。有時候不好意思講,講自己什麼,不好意思。但是這個世間的人就是很奇怪的,要通過對比。

  

   確確實實在我眼裏,能夠跟的上的非常不容易,我就怕大家跟不上,有的會跟不上。我這麼多年來,看的太多了,各種各樣的業障都會出來,中斷的障礙都會生出來,保持住是很不容易的。

   爲什麼在《普賢上師言教》裏就講,弟子對上師的那種心,那種心千真萬確是對的,但是在這個時代很難行得通的。這個時代講究自由,講究個性化,講究發揮自我價值,然後叫他如犬心,如舟心,如車心,如奴婢心,哪裏可能?很難的!

   但是反過來說,你沒有完全無條件地投入,這個就像愛情一樣的,有時候我看就像愛情一樣的。對妻子,我娶了你,那你所有的缺點我也娶過來了,我全部都接受了,不但接受你的優點,我也接受你的缺點,我認識你,你是我老婆了,我就完全接受你。很難的!好的接受,壞的都不接受的。

   對于修佛法來說,對于上師也是的,因爲折射出來的是你的業障,你的功德,他會認可,你的業障,上師不會認可,那怎麼辦?那就會對你板臉,就會不高興,就會批評。你的業障一般性還沒有去除之前,甚至有可能會把你放在一邊,也有,這也可以。

  

  

《佛法靠緣分和信心得解脫》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爲什麼要朝聖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