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在佛陀的提攜下,他是一個階級了,佛陀給他起一個名字,這叫什麼?他還是要往上進。
弘法之艱辛
現在辛苦,就辛苦再要講,真正不辛苦就是不要講。
趙洲禅師,一來就喝茶去,他活到一百二十幾歲,像我們一半也活不到。海濤法師別人早說過他不長命,我也是,不用別人算的,我自己就已經預見了。明明知道這個,那你說不能改嗎?我也可以改,有些事情就是明明知道可以改,又不願意去改。
這些問題早就思考過的,只不過遇到的時候還會有點那個,這也是一種習氣,喜歡寂靜、喜歡法喜,也喜歡跟別人分享。但要因緣成熟,因緣成熟了,這樣講講還可以。
有一些比如說到哪個法會約定好,像行程一樣,一個一個排好,然後我們到那邊,就像演講師一樣去演講。海濤法師還要辛苦,飛機上都在看書,找一點故事。兩個小時裏面,有幾個故事串在裏面,再加上佛法,覺得很好。還不能重複,要講新的,所以他叁大箱子,其中一大箱子就是書,不停地看。
小沈陽講得的那個敲墓碑的,那個是早已經講過的。一個老頭在敲墓碑,人問幹嗎呢?他說誰把我墓碑刻錯了,我出來改一改,這個笑話很早就講了。
因爲到哪邊,大家都陌生。都看著你法師,鼓掌鼓好了,下面就看你講了,都是這樣的,大家都渴望著的。
一開始沒有唱歌,還沒有湛傑法師,不唱歌的。那海濤法師上去先是講笑話,收收心嘛!一開心就沒有隔閡了,氣氛就融洽了,然後好講法。
弘法很難的,哪有那麼簡單啊!講相聲還好,一看姜昆上去了就笑起來了,一看到葛優你就想笑,條件反射。看到法師,就要聽法,不容易的!講佛法難度是蠻高的。
後來湛傑法師來了又好一點,湛傑法師是唱歌的,後來參加法師的兩堂法會就被感動了。那一次跟著我們出來,新加坡、馬來西亞唱歌,先唱歌氣氛就活躍了。後來發心出家了,他是一個好助手,唱歌很好的。因爲我們是叁寶形象,大家只要歡喜心就可以。有信心,生歡喜。
自性流露之法最具加持
本來說朝聖的感想,結果趁這個機會,把一輩子學佛的因緣都講了,也很好!擴大會議。
我來之前就盤算好的,要到這邊喝茶,所以今天這也是一個行程,不喝的話這個行程撲空了。有這個行程安排的,到這邊坐下來聊聊天、喝喝茶、打打坐。
你們盡量在慧日寺沒有法會的時候去,法堂裏坐一坐,很好的,不要法會的時候熱鬧一下就跑掉了。最有加持的是平時,安安靜靜,清清淨淨的。這個寺廟也像一個人格化一樣,功德越來越大,越來越清淨,加持越來越大。
所以有一個固定的道場有好處的,像這裏我們加持過了、淨化過了,我們一走又來了一幫客人,煙一抽,酒一喝,又把它汙染掉了,不可持續性。佛教還有這麼一個,造新的不如修舊的,舊的有加持力。一個舊的、老的、傳統的道場,就是買門票進去,你有恭敬心,確實還有祖師的加持力。
法的儀軌也是這樣,作爲祖師,他按照這個來修,然後把它變成儀軌來教給弟子,就修這個儀軌也會有加持。但是如果弟子不成就,不知道這個儀軌的真實意義,加持有,但是你稀裏糊塗了,然後其他的東西也會要這個。
就像錢一樣,好人要錢,壞人也要錢。就像爸爸會賺錢,爸爸是一個仁義道德的,很會賺錢,交給孩子。孩子有錢他也會花,但是他自己沒有德的話,他不一定花得好。
只要有衆生緣,法就是自然而然的。在說法裏這是最高級別的,應衆生機而說法,不需要備課的,自然而然的,自性流露的法是最具加持力的,毫無造作,但是非常耗體力的。
安住在光明定
修行心要定定的,睡覺之前我建議大家還是先念一遍《心經》,然後就阿彌陀佛…醒過來第一個就是念阿彌陀佛,如果你要起床了,最好也躺在那邊《心經》黙念一遍。
爲什麼我們早功課裏面要念咒呢?因爲早上一起來的時候,那時候分別心最輕的,又是最亂的時候,表面上分別心沒有,但裏面是無序化的,通過念咒把它變得有序化。
晚上睡覺比較興奮,一天下來了,通過思維《心經》,把你興奮的思緒集中到《心經》,就好像聚焦在《心經》的空性的智慧裏,就心平氣和,然後再念阿彌陀佛。
晚上做夢,第二天一醒來,馬上就要回憶夢,做的什麼夢?夢裏我有沒有正念?有沒有什麼好的相?或者在整個夢境當中我有沒有正念?哪怕沒有正念,你也是表現好的相,也證明你的境界開始轉化了。
後來我看到法本裏寫到這個,我以前學佛了之後,很多都是自然而然的,後來看書才知道,有這樣的修法。我看到《大圓滿》的修法裏面就講到這個,該怎麼樣進入。
《大圓滿》的修法更清楚,睡覺要躺下去之前,床頭上供著上師的像,向上師頂禮。沒有像,觀想著床的前面是上師,頂禮叁拜,然後再躺下來。躺下來的時候,就觀想頭上的上師變成光從頭頂融到心這邊,就這團光,然後你的神識,你的注意力就隨著融到這邊,就安住在這團光睡覺,就安住在光明定,睡覺轉化成光明定,這是《大圓滿》的這種。
第二天醒來的時候,一邊穩住光明定,然後聽到耳邊天際,好像虛空裏面,觀想著金剛瑜伽母的這個鼓聲。在《大圓滿》修法裏面,金剛瑜伽母就是你的空性化身,她是透明、紅色、遊舞的姿勢,這就是讓你的空性變成生命化,人格化,手中拿著法器。她是哪裏來的?這就是你的佛性變化出來的,這就在修,然後敲鼓“咚咚咚咚”,你就在這種正定當中蘇醒過來。
放下分別求解脫
師徒之間怎麼交流?不是簡單的光是供養或者出力,之外還有一種要把自己觀想成金剛瑜伽母,那就是你的空性,佛性的人格化。
你的佛性跟師父的完全可以相應的,本來佛性與佛性之間就沒有距離的,不二的,還要通過你有爲的來引申出它這方面的功德。
像一般灌頂的時候,供曼紮、獻哈達之後,就是觀想自己變成金剛瑜伽母。不管男的女的全部都觀想自己是金剛瑜伽母,然後這個金剛瑜伽母跟上師融合在一起,這樣的。
現在很難的,現在分別心強,“喔,那是不是同性戀?”一句話,業障的不得了!現在分別識太多了。
很多跟傳統的不同,它是另外一種,也是追求解脫,跟現在這個是不太一樣的。但是我們往往用我們的經驗,我們的所知來跟那個對比,這時候業障就産生了。
以前最自豪的童真入道,越小出家越純,沒有受過世間其他觀念的汙染,他是正統的按照佛教修行的路子來的,現在就很難。我是二十幾歲出家的,還好碰到我師父從小出家的,我跟的這些師父都是從小出家的,不管怎麼樣,我從他們這裏還感受到一點。以後都沒有了,慢慢都受過世間汙染了,要找到很純的這種宗教的,難度越來越大了。
《香茶入口法入心(開示篇)》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