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心靈的飨宴

  心靈的飨宴

  ——傳喜法師無錫橫山寺開示

  

  佛法清涼意

   請大家入坐,坐下來。好,今天大家先來唱《叁寶歌》,拉開我們法會的序幕。《叁寶歌》我們佛教歌曲,大家一起大聲唱。你看,我們《叁寶歌》一唱起來,涼風又多起來了,我們佛法有清涼之意啊!不單單離苦得樂,火焰化清涼啊!

   昨天我們和主持計華大法師商量時間的安排問題,我建議早一點開始,我們很多都是遠路趕來,早一點開始,這樣我們時間空間多一點,多講兩句也不要緊,爭取早一點結束,我們都能回家吃晚飯。但是法師說中午很熱,我說不要緊,我們請四天王加被,明天多雲,涼快一點。你看,今天怎麼樣?所以天王殿上面就寫著“風調雨順”,如果我們佛教開法會都不能風調雨順,那這個世界沒救了嘛,對不對?四天王專門掌管這個。

   那有的就問:“師父,刮臺風是四天王管的嗎?造成這麼大傷害。”這裏面很錯綜複雜的,所以有時候做天王也是不好做,衆生起了嗔恨心,刮臺風你還找我?他專門刮好風的,世間不好的風都是我們自己造的,是不是?請問地獄誰造的?自己造的,沒有誰給我們造地獄,所以通過學習佛法,我們可以更清楚地了解這些。

   有時候我自己坐飛機,我都覺得很奇怪,坐飛機看著朵朵的雲,就想這個雲難道也有生命嗎?難道有人管它嗎?但是有時候真的蠻奇怪的,我們做法會,該來雲的時候來雲,該來雨的時候來雨,該來風的時候來風,這就覺得不可思議。我也在研究,但是我們的分別意識沒有辦法去理解,所以我們佛法很多部分叫不可思議,不可思不可議,不能用你的分別意識去推理。因爲什麼?因爲超越了我們這種思維範疇。

  追求真理的兩種方式

   在這個宇宙裏面追求真理有兩種方式,一個是推理、邏輯,建立在推理、邏輯上面的,一種對真理追求的方式。還有一種是什麼?是直覺。這個直覺不是推理,有很多都是現實存在的,沒有辦法用推理這種方法去解釋,但是它存在,它存在的本身表明它是一種真理,是一種道理。所以自然科學裏面就講到追求真理的兩種方法,一種是科學的邏輯推理,另一種是直覺。

   愛因斯坦就講到宇宙的整體智慧不是靠邏輯思維的。用思維探索的話,古人有一句話叫“盲人摸象”,這種推理只是摸到了一部分,難以體現整體的感受。

   蘇東坡就寫了廬山這個詩“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廬山這麼大,我們每個人看的廬山都不一樣。有好幾位作家寫廬山遊啊,寫的很美很美,有的人讀了也想去,我也要去遊一遊。結果他去了之後,一看,哎,吃虧了,上當!說真的廬山沒有寫的好看。是不是真的廬山沒有寫的好看?是不是作者在造假?不是啊,這個就叫同樣是高高的山,但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每個人看到的都不一樣。

   正因爲如此,我們念一句阿彌陀佛也不是那麼簡單的。廬山是一個有形狀的尚且如此,無形的無量光無量壽更是這樣,所以要學八萬四千法門才能夠知道。千經萬論讓我們知道阿彌陀佛,要經過信心的錘煉,才知道阿彌陀佛。

  

  地獄本是自己造

   地藏菩薩耳邊有兩個飄帶,飄帶上有“嗡瑪尼貝美吽”,剛才我們聽到海濤法師唱的《慈悲》,我們現在也唱《慈悲》。

   我們去新加坡,他們什麼事都是排隊的,都很有次序。但是我發現也有缺點,排隊排久了,這個人就變的冷冰冰的,慈悲心就降低。我們《慈悲》還沒唱完就熱鬧起來了,有這個好處。所以我們在新加坡有時候特意說今天不排隊,搶。但是新加坡人不習慣,我私下問海濤法師爲什麼,他們喜歡排隊,讓他們排隊不是更好嗎?海濤法師說排隊排久了,沒這個慈悲。

   我們中國人喜歡熱鬧,所以大乘佛法要靠中國弘揚,中國人遇到好的拼也要拼的。西方人啊就不會,總是保持距離,所以有好處也有壞處。

   七月啊,我們法師非常慈悲,我們這個道場念七七四十九天《地藏經》。《地藏經》是世尊在人間弘揚佛法快圓滿了,然後從舍衛城外不遠處講法之後,直接從人間以神通升天。

   那個地方我去過,我在那裏拍過照,站在佛陀升天爲母說法的地方,我的網站上可以看到。舍衛城外這個地方,現在起了一個高高的臺,爲紀念佛陀曾經從這裏升天。

   佛陀升天之後,當時聚集來的佛菩薩非常非常的多,因爲世尊將要在人間圓滿功德,要趨入法界,也就是說要涅槃了,入不生不滅的境界。佛入不生不滅的境界,爲什麼我們人看不見?這個就說明我們人眼是很狹隘的,叫大音稀聲啊!真正的大的音我們反而聽不見,真正的佛我們看不到。所以佛從我們人間這個狹隘的狀態進入真正的佛的本性的時候,我們衆生反而看不見。

   這個時候他也去見自己的媽媽,忉利天的摩耶夫人。當時聚會來的諸佛菩薩無量無邊,先請文特殊菩薩,說:菩薩啊,法王子,以你天眼第一,所有這些在座的弟子當中啊,菩薩中以你爲首,天眼啊,神通最大,以你的天眼所見,能知其數量否,能數得過來嗎?文殊菩薩說:以我眼來看,以我的智來測度,無法測度。

   所以世尊又說:以我的佛眼來看,以我的佛智都要久遠的來測度才能知道,佛眼看都是無邊啊!然後跟文殊菩薩說,如是多的衆生都是地藏菩薩過去所度化成就的、現在所度化、未來要度的衆生。

   所以《地藏經》慢慢往下,特別摩耶夫人請地藏菩薩爲我們介紹這個叁惡道的衆生怎麼樣,因爲你度衆生度得那麼辛苦,你看到的所謂的衆生是怎樣的呢?特別是叁惡道衆生,特別是地獄衆生。

   地藏菩薩不忍說,那種苦,苦到不忍說的地步啊!就好象我們到醫院裏看到病人都不忍心看,不忍心說啊!就像哪裏有災難,我們不忍心講,太苦,那種場景太苦!

   地藏菩薩仗佛威神,爲大家來講述,然後佛又說,你跟大家講一講吧。就像我們前面講的這麼痛苦的地獄,那麼恐怖的地獄,哪裏來的?是我們自己造的。

   剛才的《清涼菩提歌》,清涼在哪裏?就是講出我們爲什麼造出了地獄?爲什麼造出了叁惡道?爲什麼造出了六道輪回?我們人除了父母生的之外,這也是我們業力所感,我們這個業力造的世界。

  

  孝敬天地愛護自然

   像我們這個寺,我來一次一個樣,外部環境大大的改善了。剛才我們住的賓館,吃飯的地方,外面挖土機又在挖,國家投巨資要造一個濕地,人工造濕地。最早九五年我來過無錫,是靈山大佛奠基,茗山老和尚升座,那時我來過。來的時候看到什麼?跟現在遠遠不能比啊!

   再早,七八十年代,六七十年代,那個時候不是人工造濕地,那個時候是人工在造田,是圍湖造田,把太湖的濕地全部侵占掉。然後造成了什麼?造成了後來最嚴重的太湖藍綠藻現象。爲什麼?因爲太湖的濕地消失了之後,過濾層沒有了,緩沖層沒有了,我們工業用水、生活用水直接注入太湖,太湖含氧量很低,大量的植物爆發繁殖,氧缺少了連魚都死掉,而且微生物多了之後水會變臭。

   這個哪裏來的?這不是太湖自己生病,這是我們人的業力害它生病的。現在我們覺悟了,趕快退田還湖,人工造濕地。這叫以智慧來做事情,以前我們說人定勝天,我們要跟大自然搏鬥,現在不是這樣了,人和自然不是敵我的關系,不需要你搏鬥的。天地乃無形之父母,天地是我們的父母啊!不是敵我的關系啊,是親子的關系。天地哺育了我們,我們要愛護,要孝敬天地啊!所以我們現在造林啊、綠化啊,造濕地,爲太湖清淤。

   很多的工程,花錢很多很多,但是非常的值,這代表著一種理念。這樣作爲世間法是可以了,但是怎麼樣超越世間的束縛,僅僅有這些理念還是遠遠不夠的。

  

  學佛之道

   第一句“佛身清淨常寂滅,慧光清淨滿世間”。但是“佛清淨常寂滅,滿世間”在哪?看不見啊!所以下面一句告訴你了“無相、無形、無影像”,爲什麼不能夠用你狹隘的感官去感知?因爲你狹隘的感官只能感知到狹隘的境界。佛,非狹隘境界,佛性是圓滿的,通過你的狹隘去看圓滿,這本身就是一種知識性的錯誤。

   就像用厘尺,很小的一個東西去測大海,是沒有辦法測的。像夏天的蟲子去想象冬天的境界,沒有辦法想象的,因爲夏天的蟲子從來沒有經曆過冬天。所以夏蟲去測冬,厘尺去測海,沒有辦法測的,這是一個常識性的錯誤。

   所以我們讀《心經》的時候,觀音菩薩慈悲我們,告訴我們“無眼耳鼻舌身意”。爲什麼要無眼耳鼻舌身意?就是說你要想探索真實的知識,要了解佛法,要想“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那你不能用你的眼耳鼻舌身意。如果用眼耳鼻舌身意,這又犯了一個最簡單的錯誤,所以要“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

   你要超越你的感官,要超越你的自我境界—你所看到的色聲香味觸法的境界。這才是學佛之道,追求真理之道。所以一個人要自我超越,難就難在這裏。

  

  生信于師乃可超越

   修行的苦並不是苦在我們吃素,我們早上叁點鍾起來,這並不苦。這裏面其中最苦的一個不可言說的部分就是超越自我,這個工作很偉大,所以要出家人來做。

   我們在家的學佛,要聽善知識的話,否則的話你無從下手。因爲你自己的自我的眼耳鼻舌身意都要觀,色聲香味觸法都要超越,沒有人指導,你根本不知道這個所以然,不知道佛到底在講什麼,所以要通過修行有成就的來告訴我們。

   怎麼告訴?不能用嘴說,不能用耳朵聽,要靠信心,學佛是靠信心。所以我們印光大師就講:佛教裏面一分虔誠,一分信心,消一分業障,增一分福慧。

   學佛靠信心的,解脫也是靠信心的。所以藕益大師說:往生與否全仗信心之有無。信是很…

《心靈的飨宴》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