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深入經藏實修實證▪P2

  ..續本文上一頁佛性,每一個衆生皆具有的佛性。

   他講這個的時候,就講到跟基督教不一樣,基督教不是這樣的。我也不知道基督教什麼樣,我也沒讀過他們的《聖經》,也不懂這些。在國外大學裏有宗教比較學,像索甲仁波切在英國,大概是牛津大學,學的就是宗教比較學,在那裏畢業以後然後就留在西方弘法。

   但是作爲我來說,不適合去做比較,但是這個是需要實踐,需要腳踏實地的去認知的,否則很膚淺的,沒有力量。如果理解是這樣,但是這個理解沒有帶動我們的身口意,沒有帶動我們的這些力量去“南無”的話,沒有皈依到無量光無量壽裏面去的話,反過來我們的生命還在做著輪回的業,你的思想,你的理解,有時候似是而非的在理解著佛法,那樣子的理解不抵生死,是不抵業力的,這個還是非常非常值得注意的。

  知末法之相 得佛法受用

   我們唯一的是靠善知識的攝受,靠善知識一切諸佛菩薩的本願,入本願海。末法時代主要靠這個,這個信心堅固不堅固?那要問自己的。死亡臨頭,中陰現前的那個時候才來求,但是你生前就違背過,你生前就造過違背的業,你死後再求南無,南無就不相應。

   就像夫妻兩人一樣,夫妻如果在生前沒有兩小無猜的,很純的,相敬如賓的,死亡之後想得到這種力量是很難的。反過來說,活著的時候,女的心不忠貞,有外遇的,貪小便宜的,死亡之後現前的就是這個業,不相應,你的業跟你的願望不相應。

   爲什麼說末法時代有時候愚夫愚婦反而比較好修行呢?因爲他比較簡單,他很純,他相信一位師父,就會死心塌地的。大智慧者,他不假方便自得心開,他明白了,自然的與十方一切善知識能夠同呼吸,他也可以解脫。

   這兩種都是最少數的,智慧透頂的也少。真正有愚夫愚婦的那種虔誠,那種從一而終,這種也少。

   還有一個前提就是說,他真正遇到了善知識,從一而終,很好。如果遇到的不是善知識,那從一而終也糟糕,昨天講到的一盲引衆盲,相牽入火坑。

   所以《華嚴經》普賢菩薩行願品裏,最後講到所有十大願怎麼實現?只要見彌陀往生到極樂世界,十大願王自然具足。

   但是怎樣往生極樂世界?就講了“遠離一切惡知識,速見如來無量光”。不遠離惡知識,你怎麼會遇到善的呢?所以這個又歸結到要遠離惡。

   遠離惡的話,怎麼知道善和惡去遠離呢?這又需要智慧了,除非就是一個人他很仁慈。雖然他智力不是很高,但是他宅心仁厚,有不共的菩薩的一種品德,這種他也會在諸佛菩薩默默的加被下遇到好的善知識,被善知識攝受。

   如果僅僅只是一種愚,而沒有特殊的德,很難遇到善知識的。縱使遇到某些相似的從一而終,那也解決不了生死。

   現在社會上的現象也是這樣,我們能夠知道末法時代的這些相,怎麼能夠繞開這些缺點,我們有的放矢的,能夠達成自己的目標,所以我們這個分析能夠讓大家少走彎路。

   怎麼樣在活著的時候能夠受用佛法的這種清涼,能把我們的生命無量劫來的種子都在這個清涼當中化掉,最後形成善的業力,解脫的力量,才叫穩操勝券。

  佛性是生命的精華

   佛性是我們生命當中的無盡藏的一個寶貝,是我們生命的精華。這個精華在大自然裏面,你看,日精月華,日是精,月是華,我們生命的精華就是佛性。如果我們生命是迷惑的,你沒有在這個精華當中,沒有在你的佛性當中,日精月華你也感覺不到,哪怕外界再清涼,自己照樣很熱惱,焦躁不安。

   就像我們修禅定一樣,禅定的話,放下放下,越往下沈、越往下沈,那你越定。有業障的人他沈不下去,像睡覺一樣,睡覺往下,沈沈沈……不知不覺就睡著了。有的人他睡不著啊,失眠的人就沈不下去啊,就有一條火線擋著他,他入不了清涼的,那種無我的狀態進不去,一直就受那種業障幹擾。

   還有一種,別人活得很自在,什麼都很開心,他卻看什麼都不順眼,進不到快樂的那種狀態,那個境界。有個東西障著他,那是什麼?那就是一種冤業。

   所以佛陀慈悲,爲我們找到很多方法解決這些,叫我們怎麼建立好的,消除不好的,在我們人類目前的宗教裏面,沒有哪個能超過佛法這麼細膩的。

  皈依福德勝虛空

   我們皈依叁寶的福德很大,因爲叁寶,我們福德很大,不是我自己因爲福德大才皈依叁寶。是佛菩薩的慈悲,無緣的大慈,同體的大悲,這樣一種佛菩薩果地的威德來攝受我們。我們因爲被攝受了有一點點福德,所以“皈依之福德,若其具色相,遍滿虛空界,彼將勝虛空。”

   認清這個世界,更堅定我們修行的道路,這個非常重要,而且修行本來也需要積累的。

   修行裏面有有爲法和無爲法,無爲法它只是量達到一種質的變,有爲法它是量的一種積累,是量變和質變的一種關系。有爲法和無爲法之間沒有絕對的鴻溝,就像漸悟與頓悟之間沒有鴻溝一樣。

   修行是一個很兢兢業業的事情,需要很努力做的事情,所以佛教界有一句話說,很有智慧的人修行尚且要很努力,更不要說還沒有智慧的人,再不努力那不糟糕了。沒有智慧的人,勇猛精進才能夠得到大利益。

  

《深入經藏實修實證》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感受佛的慈悲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