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得到老人的肯定,得到大家的尊重,連連往上升,更是開心的不得了,但是絕無非分之想。而且生活待遇節節提高,給他換好房子,本來是住一室的,馬上換兩室一廳,做小總管的了,又換叁室一廳。工作還是很勤奮,大家都合作的很好。
然後老人家又說:“哦,幹的好,幹的好,你可以幹更大,做大總管!”不但管內部的,還管生意來往啊,金錢出入啊,都歸他管。他非常感恩啊,哦,我到了這家人家,這麼看待我,這麼對我好,士爲知己者死啊,更是埋頭苦幹啊!雖然天天有黃金白銀進進出出,從手上過,從來不貪汙,賬目清楚,從來不自私自利,從來沒有所謂貪汙的心,都是報恩!想我過去一個苦人啊,從小就跟父母失散,在外流浪,現在得人擡舉,是一心奉公,報答別人的恩。
然後這樣這個總管做到,不僅僅全部家裏面的外面的,甚至連社會上都說某人家裏有個好總管。這個時候,這老人家看在眼裏,喜在心中啊,我這個兒子,我所有的這些用心啊沒有白費,沒有讓我枉費心機。時機漸漸成熟,看看自己也已垂老,快死了,這時心裏是無比的高興,我的親生兒子總算找回來了,現在也慢慢慢慢做了總管了。但是他不知道他是我兒子啊,本來所有都是他的,現在看看時機已經成熟。
這一天,號召通知各方好友,甚至皇帝,大臣都邀請來,說要宣布一樁大事。所以國王大臣、社會賢達,還有商家富翁,各路的都應他請,來到他家裏面。
盛情款待之後,就當衆對大家宣布,說我有一兒子,多少年前不幸失散,我爲了找這個兒子,輾轉東西啊,因爲找這個兒子的緣故,我才來到這個城市,定居在此處。雖然大家都非常擡舉我,我這邊生意經營的好,財富很多,聲望也很高,但是我常常還是爲此憂惱。忽然有一天呢,多少年前,我看到了我這位兒子,我找回了我這個兒子,找回來已經有多少年了,現在我可以向大家正式宣布。
然後把這位管家找來了,拉著這個管家的手跟大家說,這個管家就是我的親生兒子啊!這時候管家聽的莫名其妙,又驚喜又莫名其妙:我天天從早到晚日日夜夜地忙碌,沒有一點點想要占取這個家産的心,我只不過是報恩啊,我只是個貧窮的人,只是個打工的人,我再怎麼做總管,我只不過是個打工的人啊,但是今天,從天而降,所有一切皆是我有。
大迦葉這些尊者們就跟佛陀禀報:“世尊啊,世尊啊,我們今天也是如此一般啊,忽遇大王膳啊,如果大王不叫吃的話,我們也不敢吃啊,就像那個總管一樣,雖然這麼富貴,但是自己從來不敢有一點點享用,這個不是我的,這個是老板托我管的。”
佛陀說這所有的佛果都是你們的,開、示、悟、入,開衆生佛之知見;示衆生佛之知見;令衆生悟佛之知見;領衆生入佛之知見。佛一切功德海藏,皆爲衆生而用。 叫大家修苦觀啊,修斷集啊,修慕滅啊,修道啊,修聲聞行啊,觀十八種不淨啊,生老病死苦啊,愛別離苦啊,怨憎恚苦啊,五蘊熾盛啊,觀種種苦,觀種種不淨,觀種種的人無我、法無我,見、思種種煩惱,甚至讓大家修六度萬行,斷塵沙煩惱。
這都是讓大家生起一種什麼?因爲衆生心是狹劣的,經過種種的鍛煉,最後佛才跟你說,其實佛的一切果位皆予衆生!所以在大乘經典裏說菩提果屬于衆生,但是我們狹劣,不敢去取,不敢直趨佛果。
佛陀甚至在授記當中說,比如說像目犍連、舍利佛、大迦葉尊者這些阿羅漢們,授記他們,經過種種行爲,什麼時候解脫,因爲什麼,這叫小乘行人。正因爲這樣,佛在有些大乘教典裏面,金剛乘教典裏面,有時候是有喝斥小乘的這種發心的,小乘的這種根基是有喝斥的。但是佛陀攝小乘也是不得已,並沒有一個固定的真正的所謂小乘,所以佛說“無二亦無叁,唯有一真實”。
佛要讓衆生解脫,這是真的,其他都是方便。乃至聲聞乘,乃至阿羅漢果,有余涅槃,猶如化城啊,都是佛的力量所化現出來的。像羅漢享受到的有余涅槃,享受到的那個寂滅的樂。寂滅樂是什麼?寂滅樂就是在佛媽媽懷裏面,在媽媽的懷裏,佛所化現,佛化現讓你休息休息。所以《法華經》裏這個比喻也好。
或者我們前面講的那個國王出家的也好,就是我們這個世界上有很多理由:“我不能學佛啊,更不能出家啊!”種種的。《妙法蓮華經》經中之王,說到底了,你就是做皇帝好了,你也沒什麼了不起的。你遇到佛法,一定要好好地選擇佛法,而不是選擇這個皇帝,管理所謂的國家。
學佛之人重品德
第二個故事,我著重講的是什麼?有聲有色的,講的是什麼意思呢?學佛的人也是要有品德的。沒有品德,剛叫你掃掃地,好了,就開始偷懶了。想想這有什麼好,還是我以前要飯好,我多自由啊,沒人管我,也不要掃個爛地,有吃沒吃,算了。那你就苦命去吧。
反過來說,如果做總管了,日進鬥金,天天手上要過多少錢啊!好了,貪汙了,甚至不單單貪汙,還想把老板給暗殺了。請問,如果他把老板暗殺了,總管有沒有這個資格繼承?合不合國法?他不能夠繼承的,你只是打工的關系,你沒有血緣關系,你不是繼承人啊,就是老板死了,也輪不到你的。國家收繳國庫,他沒有兒子,孤寡老人一個。比如說法人死了,這要收繳國庫,跟你下面總經理不相幹的。
但是這種事情社會上怎麼樣?我們社會上多不多?很多的,給他一點權力好了,馬上就覺得不得了了。要做一點怪了,馬上惡習就發出來了。所以我想不容易呢,迦葉尊者做這個比喻,我想很多人這個比喻比喻不了的。
我們在外面流浪、流浪,現在回到寺院裏來了,回到佛的懷抱了。來到這裏,其實已經解脫了,不解脫是什麼呢?不解脫是你的習氣不解脫。
那已經體現了佛的慈悲了,佛手你看伸這麼長,哪個地方因緣成熟,哪裏佛法現前!佛爲什麼不現前?釋迦佛陀就在啊,爲什麼我們現在看不到?你想一想。步步都如法,不求而自得。不如法,求也得不到。學佛呀,法王如意寶尤其強調人格,人要有良好的人品,真的是很重要!
《法華經》裏那段故事,每讀到我就會想到這個社會上面很多現象。像現在我們做工的這些工人,雖然到現在還沒有皈依佛門,但是他們勤勞,肯吃苦。我常常想,想到我這邊出家,或者我們這邊出家的人倒可以跟著他們學學。
早上很早就工作去了,然後心也沒有雜念,就那樣幹,老實巴交地幹。天再熱,最多拎一個水壺,打一罐子開水,那個農夫山泉能不能裝開水我也不知道,他們每人打一罐拎著回去了。他們的生活條件真的很艱苦,我們廟裏不管怎麼樣,我們淋浴,條件真的都很好。他們連個衛生間都沒有,吃住更不用說了,你們都知道的。然後從早到晚,說加班就加班,晚上加到十點十一點,一天給他六十塊錢他就會幹。這種人不是奸啊、滑啊那種,奸滑的會想給我這點錢,讓我幹這麼多啊?在慧日寺幹過的這批工人,那就厲害了,在寺院幹過,這樣吃苦耐勞。
我常常想,我們這裏面發心的人都可以跟他們學學,跟他們在一起,可以吃住在這邊,工作跟他們一起工作。一段時間下來,這個心啊能夠踏實下來,靜下來,安下來。雖然搬石頭、做水泥工啊,做那些,這本身好像跟成佛沒有什麼關系,但是這個品德卻是成佛非常關鍵的東西,沒有這個品德說修行成佛…
現在社會上很多人說草根文化,我們不僅僅要學草根文化,我們甚至還要做草根,甚至還要做到能夠融到天地裏去。
在座的聽我這樣講,心裏能生點慚愧的心,有一點向道的心,常聽聽也好。這兩天越來越涼快了,不會太熱也不會太冷,修行的最佳時機。
描寫弘忍大師二十幾歲的時候跟著師父的那段,文字很短,但很精彩,以後也可以寫出來給大家做榜樣。
這兩天我也在看那個好像叫《阿格旺波尊者傳》,看這個傳記,他是布瑪莫紮一百年一次現到人間來的。大圓滿祖師布瑪莫紮尊者,這個傳記是他自己寫的。
小時候,才一點點,他說他可以自然的回憶起一直到出生的事情,那個時候的一些境界他都能想起來,自然而然的這些殊勝的境界,加上他以後修學的、證悟的速度。但是還是長期的跟著華智仁波切的大弟子龍多這位尊者,長時間的跟著他在偏僻的貧苦的地方,過著那種苦修的生活。從幾歲就出家了,一直到二十五歲,學完了各種經典。
他這個傳非常非常好,很多修行的竅決都在裏面。因爲畢竟是布瑪莫紮的化身,他自己寫的一個自傳,非常多的修行竅訣都在這裏面,總結的也是非常好。
我們看這些聖者們,他們的修行證明了佛法是真實不虛的,有一句話叫連很有智慧的人都需要很精勤的修行才能夠那個的,我們業障又重,怎能再不精進點?再不提醒點?
《具智慧亦當精進 障重者更需慚愧》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