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具智慧亦当精进 障重者更需惭愧▪P2

  ..续本文上一页

   哦,得到老人的肯定,得到大家的尊重,连连往上升,更是开心的不得了,但是绝无非分之想。而且生活待遇节节提高,给他换好房子,本来是住一室的,马上换两室一厅,做小总管的了,又换三室一厅。工作还是很勤奋,大家都合作的很好。

   然后老人家又说:“哦,干的好,干的好,你可以干更大,做大总管!”不但管内部的,还管生意来往啊,金钱出入啊,都归他管。他非常感恩啊,哦,我到了这家人家,这么看待我,这么对我好,士为知己者死啊,更是埋头苦干啊!虽然天天有黄金白银进进出出,从手上过,从来不贪污,账目清楚,从来不自私自利,从来没有所谓贪污的心,都是报恩!想我过去一个苦人啊,从小就跟父母失散,在外流浪,现在得人抬举,是一心奉公,报答别人的恩。

   然后这样这个总管做到,不仅仅全部家里面的外面的,甚至连社会上都说某人家里有个好总管。这个时候,这老人家看在眼里,喜在心中啊,我这个儿子,我所有的这些用心啊没有白费,没有让我枉费心机。时机渐渐成熟,看看自己也已垂老,快死了,这时心里是无比的高兴,我的亲生儿子总算找回来了,现在也慢慢慢慢做了总管了。但是他不知道他是我儿子啊,本来所有都是他的,现在看看时机已经成熟。

   这一天,号召通知各方好友,甚至皇帝,大臣都邀请来,说要宣布一桩大事。所以国王大臣、社会贤达,还有商家富翁,各路的都应他请,来到他家里面。

   盛情款待之后,就当众对大家宣布,说我有一儿子,多少年前不幸失散,我为了找这个儿子,辗转东西啊,因为找这个儿子的缘故,我才来到这个城市,定居在此处。虽然大家都非常抬举我,我这边生意经营的好,财富很多,声望也很高,但是我常常还是为此忧恼。忽然有一天呢,多少年前,我看到了我这位儿子,我找回了我这个儿子,找回来已经有多少年了,现在我可以向大家正式宣布。

   然后把这位管家找来了,拉着这个管家的手跟大家说,这个管家就是我的亲生儿子啊!这时候管家听的莫名其妙,又惊喜又莫名其妙:我天天从早到晚日日夜夜地忙碌,没有一点点想要占取这个家产的心,我只不过是报恩啊,我只是个贫穷的人,只是个打工的人,我再怎么做总管,我只不过是个打工的人啊,但是今天,从天而降,所有一切皆是我有。

   大迦叶这些尊者们就跟佛陀禀报:“世尊啊,世尊啊,我们今天也是如此一般啊,忽遇大王膳啊,如果大王不叫吃的话,我们也不敢吃啊,就像那个总管一样,虽然这么富贵,但是自己从来不敢有一点点享用,这个不是我的,这个是老板托我管的。”

   佛陀说这所有的佛果都是你们的,开、示、悟、入,开众生佛之知见;示众生佛之知见;令众生悟佛之知见;领众生入佛之知见。佛一切功德海藏,皆为众生而用。 叫大家修苦观啊,修断集啊,修慕灭啊,修道啊,修声闻行啊,观十八种不净啊,生老病死苦啊,爱别离苦啊,怨憎恚苦啊,五蕴炽盛啊,观种种苦,观种种不净,观种种的人无我、法无我,见、思种种烦恼,甚至让大家修六度万行,断尘沙烦恼。

   这都是让大家生起一种什么?因为众生心是狭劣的,经过种种的锻炼,最后佛才跟你说,其实佛的一切果位皆予众生!所以在大乘经典里说菩提果属于众生,但是我们狭劣,不敢去取,不敢直趋佛果。

   佛陀甚至在授记当中说,比如说像目犍连、舍利佛、大迦叶尊者这些阿罗汉们,授记他们,经过种种行为,什么时候解脱,因为什么,这叫小乘行人。正因为这样,佛在有些大乘教典里面,金刚乘教典里面,有时候是有喝斥小乘的这种发心的,小乘的这种根基是有喝斥的。但是佛陀摄小乘也是不得已,并没有一个固定的真正的所谓小乘,所以佛说“无二亦无三,唯有一真实”。

   佛要让众生解脱,这是真的,其他都是方便。乃至声闻乘,乃至阿罗汉果,有余涅槃,犹如化城啊,都是佛的力量所化现出来的。像罗汉享受到的有余涅槃,享受到的那个寂灭的乐。寂灭乐是什么?寂灭乐就是在佛妈妈怀里面,在妈妈的怀里,佛所化现,佛化现让你休息休息。所以《法华经》里这个比喻也好。

   或者我们前面讲的那个国王出家的也好,就是我们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理由:“我不能学佛啊,更不能出家啊!”种种的。《妙法莲华经》经中之王,说到底了,你就是做皇帝好了,你也没什么了不起的。你遇到佛法,一定要好好地选择佛法,而不是选择这个皇帝,管理所谓的国家。

  

  学佛之人重品德

   第二个故事,我着重讲的是什么?有声有色的,讲的是什么意思呢?学佛的人也是要有品德的。没有品德,刚叫你扫扫地,好了,就开始偷懒了。想想这有什么好,还是我以前要饭好,我多自由啊,没人管我,也不要扫个烂地,有吃没吃,算了。那你就苦命去吧。

   反过来说,如果做总管了,日进斗金,天天手上要过多少钱啊!好了,贪污了,甚至不单单贪污,还想把老板给暗杀了。请问,如果他把老板暗杀了,总管有没有这个资格继承?合不合国法?他不能够继承的,你只是打工的关系,你没有血缘关系,你不是继承人啊,就是老板死了,也轮不到你的。国家收缴国库,他没有儿子,孤寡老人一个。比如说法人死了,这要收缴国库,跟你下面总经理不相干的。

   但是这种事情社会上怎么样?我们社会上多不多?很多的,给他一点权力好了,马上就觉得不得了了。要做一点怪了,马上恶习就发出来了。所以我想不容易呢,迦叶尊者做这个比喻,我想很多人这个比喻比喻不了的。

   我们在外面流浪、流浪,现在回到寺院里来了,回到佛的怀抱了。来到这里,其实已经解脱了,不解脱是什么呢?不解脱是你的习气不解脱。

   那已经体现了佛的慈悲了,佛手你看伸这么长,哪个地方因缘成熟,哪里佛法现前!佛为什么不现前?释迦佛陀就在啊,为什么我们现在看不到?你想一想。步步都如法,不求而自得。不如法,求也得不到。学佛呀,法王如意宝尤其强调人格,人要有良好的人品,真的是很重要!

   《法华经》里那段故事,每读到我就会想到这个社会上面很多现象。像现在我们做工的这些工人,虽然到现在还没有皈依佛门,但是他们勤劳,肯吃苦。我常常想,想到我这边出家,或者我们这边出家的人倒可以跟着他们学学。

   早上很早就工作去了,然后心也没有杂念,就那样干,老实巴交地干。天再热,最多拎一个水壶,打一罐子开水,那个农夫山泉能不能装开水我也不知道,他们每人打一罐拎着回去了。他们的生活条件真的很艰苦,我们庙里不管怎么样,我们淋浴,条件真的都很好。他们连个卫生间都没有,吃住更不用说了,你们都知道的。然后从早到晚,说加班就加班,晚上加到十点十一点,一天给他六十块钱他就会干。这种人不是奸啊、滑啊那种,奸滑的会想给我这点钱,让我干这么多啊?在慧日寺干过的这批工人,那就厉害了,在寺院干过,这样吃苦耐劳。

   我常常想,我们这里面发心的人都可以跟他们学学,跟他们在一起,可以吃住在这边,工作跟他们一起工作。一段时间下来,这个心啊能够踏实下来,静下来,安下来。虽然搬石头、做水泥工啊,做那些,这本身好像跟成佛没有什么关系,但是这个品德却是成佛非常关键的东西,没有这个品德说修行成佛…

   现在社会上很多人说草根文化,我们不仅仅要学草根文化,我们甚至还要做草根,甚至还要做到能够融到天地里去。

   在座的听我这样讲,心里能生点惭愧的心,有一点向道的心,常听听也好。这两天越来越凉快了,不会太热也不会太冷,修行的最佳时机。

   描写弘忍大师二十几岁的时候跟着师父的那段,文字很短,但很精彩,以后也可以写出来给大家做榜样。

   这两天我也在看那个好像叫《阿格旺波尊者传》,看这个传记,他是布玛莫扎一百年一次现到人间来的。大圆满祖师布玛莫扎尊者,这个传记是他自己写的。

   小时候,才一点点,他说他可以自然的回忆起一直到出生的事情,那个时候的一些境界他都能想起来,自然而然的这些殊胜的境界,加上他以后修学的、证悟的速度。但是还是长期的跟着华智仁波切的大弟子龙多这位尊者,长时间的跟着他在偏僻的贫苦的地方,过着那种苦修的生活。从几岁就出家了,一直到二十五岁,学完了各种经典。

   他这个传非常非常好,很多修行的窍决都在里面。因为毕竟是布玛莫扎的化身,他自己写的一个自传,非常多的修行窍诀都在这里面,总结的也是非常好。

   我们看这些圣者们,他们的修行证明了佛法是真实不虚的,有一句话叫连很有智慧的人都需要很精勤的修行才能够那个的,我们业障又重,怎能再不精进点?再不提醒点?

《具智慧亦当精进 障重者更需惭愧》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