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持戒功德如意寶樹

  持戒功德如意寶樹

  索達吉堪布 著

  頂禮作明佛母!

  佛經雲:“佛在世時,以佛爲師。佛滅度後,以戒爲師。”《等持王經》雲:“經恒沙數劫,無量諸佛前,供養諸幢幡,燈鬘飲食等。若于正法壞,佛教將滅時,日夜持一戒,其福勝于彼。”此是說往昔佛法興盛時,在百千萬劫中,于十方諸佛前,守持圓滿戒而作種種供養的功德,不能與在末法時代一日中受持一學處(戒律)的功德相比。又一日持戒的功德亦勝過百年布施財物之功德,如《寶積經》雲:“何者清淨心,百年發布施,何者一日中,淨戒福勝彼。”《比丘教言經》亦雲:“解信律學處,彼者一日中,積福無邊際,成就如來果。”此外,藏土大德恰美仁波切雲:“僧人戒清淨,最勝之神變。”是故,成就神變並不奇特,而在末法時代中,守持清淨戒律者,乃真實難得難爲之奇特神變也。麥彭仁波切的弟子單爭洛吾說:若出家人得神變飛于空中,我不感希有,若在末法時代,若一比丘未犯四根本和十叁僧殘罪,則真是希有難得。他一生中嚴持律儀,後來圓寂時,往東方邁七步後說:“吾是吾景蓮花生,無生無死之佛陀,菩提心體無偏袒,沙門八果離虛名。”說完即示涅磐,其傳記中有詳說。如實以身教明示出家人不應盲求神通神變等,而應恒持淨戒。印度龍樹菩薩雲:“猶如萬物依大地,一切功德依于戒。”漢土古德藕益大師亦在《重治毗尼事義集要》中說明了持戒的功德,彼雲:“持戒如地,萬善由此而生成;持戒如城,魔障藉此而遠離。”淨宗第十叁祖印光大師亦雲:“持戒一法,乃超凡入聖,了脫生死之第一要道也。”《贊戒頌》雲:“何者若持清淨戒,雖無聞思修等德,彼人亡時行淨土,是乃無欺緣起也。”

  尤其是出家持戒的功德更爲無量,《阿難出家空經》雲:“若發願出家,向寂靜處跨一步之功德,已勝過諸叁千界衆生,于數劫中布施妻子兒女之福德。”如是可想而知,有人雖無一生出家的緣份,但發願想要出家,或者短期出家,亦以佛經教證有無量功德。如今在泰國、斯裏蘭卡、新加坡等地都有短期出家的風氣,我認爲這種作法必有無邊殊勝利益。但藏漢衆多人普遍以爲:一人出家,即應自始至終做出家人,若出家後又以因緣不具而舍戒還俗是不應該的。每見有人還俗時,人人會産生“此人最好首先一開始就不出家”的看法。確實,從世間法的角度而言,應該如是。然從持戒的功德來看,尚是出家爲妙,因爲短期持戒的功德已遠勝舍戒或破戒所生之過患故。《神變經》雲:“何者叁界諸衆生,皆爲引入菩提道,發心堅定圓劫中,布施兒女妻子等。何人以發菩提心,隨學善逝之軌迹,發心出家跨一步,此福已勝前功德。”在佛經中說叁世諸佛最後成道時,皆是以出家身相而成就。其余經說:“凡在釋迦牟尼佛教下受持一種戒律以上者,將于彌勒菩薩成佛轉*輪時成爲首批眷屬。”是故今時持戒者,應生歡喜心,若自雖無機緣持戒,亦應隨喜彼等功德。甚至僅僅披上出家僧衣,亦有無邊功德,如《地藏十輪經》雲:“凡披出家僧衣者,諸邪魔外道,魔王夜叉等,皆不能損害彼者。”甯瑪派大德華智仁波切亦雲:“淨戒飾著僧衣者,享用一日叁寶財,其能消盡諸財障。”哪怕僅著上僧衣者,亦較一般在家俗人具有不共同之殊勝,藏人俗話說:“數百在家人,不如一僧人。”如是所說也。是故見聞出家人時,應當恭敬。往昔阿底峽尊者不論見到任何大小僧人,他都摘帽、合掌、恭敬、承事等。持居士戒者,亦有上述功德故,一切律儀,當護如眼。大家應學米納更桑曲紮仁波切,他終生嚴持戒律,造戒贊、注釋等甚多論典,次後圓寂時,他邊拭擦缽盂,邊誦:“我爲菩提修行時,一切趣中成宿命,常得出家修淨戒,無垢無破無穿漏。”便安詳涅槃也。

  此善回向諸有情,生生世世清淨戒,

  諸佛菩薩盡歡喜,圓滿智慧辯才海。

  于色達喇榮五明佛學院南方摩尼寶洲四周透風之木房裏,以凍僵之手寫下此文。

  一九九七年元月一日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