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五年後作真菩薩▪P2

  ..續本文上一頁後,這一部《四庫全書》你全通了,一點障礙都沒有,你將來可以在全世界做中國四庫大師,你就有能力傳授。如果你今天還雜修,什麼都想學,你學上五百年你也不通。誰懂得這個秘訣?誰相信這個秘訣?哪一個相信,那個人有福。

  念佛堂每天八個小時念佛,我們研教,上午四個小時、下午四個小時。不是“研”,是學習,一遍一遍重複。這樣的規定,吃飯大概是給你一小時的時間,吃飯連你洗衣服、整理雜物叁個小時,每天睡眠五個小時。要修苦行!不苦出不來。我們吃這個苦頭跟古人比差遠了,比不上人家。我們還有五個小時可以睡覺,人家沒有,人家一分鍾都沒有。那是上上根人,我們這是中下根人,每天還要五個小時睡覺。假如你每天十個小時都在昏沈,那你就完了,你什麼都不能成就。

  我這一次到這兒來,主要把這個方法傳授給大家。你們自己選經,儒、佛都好,我們都要弘揚。你選《四書》,行!《大學》、《中庸》、《論語》、《孟子》。我們最近講的《十善業道經》也行,不要認爲這部經小,每一部經實在講沒有大小、沒有長短。一部《十善業道經》可以講十年,一部《大方廣佛華嚴經》也可以一個月講完。你真正精通了,一切經論你可以深講、可以淺講、可以長講、可以短講,你得大自在!

  一定要搞真的,不能再搞假的。搞假的,你們聽聽鬼神透漏的消息,災難來了,世界是一堆灰!你往哪裏去?一定要記住,利益衆生才是真正利益自己,利益自己是真正害了自己。一切衆生跟自己是一體,瞧不起衆生是瞧不起自己,侮辱衆生是侮辱自己,這一定道理。欺騙別人一定是欺騙自己,不自欺的人決不欺騙人。敬愛別人是真正敬愛自己,尊重別人是真正尊重自己。這些話現在沒有人講了,講了也沒有人懂。

  我們在新加坡的培訓班時間短,創辦的時候是叁個月,到第五屆才延長爲半年,往後大概每一屆都是半年。第五屆我就沒有教了,讓前面幾屆的同學負責來教導,教得不錯,成績可以,我看了很滿意。所以我離開新加坡不是不負責任,新加坡繼續辦培訓班已經有了老師,我才可以離開;如果沒有老師,我離開,我對不起人。所以第五屆教學的這些同學們,我建議李木源居士聘請他們爲講師。第五屆的同學有優秀的、願意留下來的,聘請他們作助教,把他們帶上製度化。現在他們是講師的身分,叁年之後,提升到副教授。第六屆、第七屆、第八屆,第九屆他們地位就是副教授;第十屆、第十一屆、第十二屆,第十二屆就正式聘請他們爲教授。這樣把這些優秀的同學們都留住,他們心也就安了,新加坡這個培訓班可以長期辦下去。

  我們此地教學的方法跟那邊不一樣,那邊是短期班,我們這邊是長期班,那邊著重在講經教學的技術,我們這邊著重在開悟、著重在明心見性,不以講經說法爲目的。我們這邊是真正教你得念佛叁昧,用《彌陀經》上的話來說,是要得一心不亂,你們在這個地方五年期間當中要證得一心不亂。你在這個地方住就對了,我們這裏提供這樣一個修學環境,最低限度一心不亂,下品是功夫成片。得到功夫成片,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自在,想什麼時候去就什麼時候去,想多住幾天沒有妨礙,來去自由。中品的是事一心不亂;上品的是理一心不亂。諸位要曉得,上品才大徹大悟、明心見性。

  叁年到五年可不可能?可能!例子太多了,你看看《五燈會元》、你看看《淨土聖賢錄》就知道了。人家爲什麼能成就?就是守住這個方法:“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到你成就了,無論在什麼環境裏頭,六根接觸外頭六塵境界,確確實實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叁昧得到了!叁昧得到,智慧就開了。自己智慧開了,才有能力教別人;自己智慧不開,教別人都是胡思亂想。研究討論,說句不好聽的話,是胡說八道。佛菩薩、古聖先賢,中國這些古人、古聖先賢,他們都是從心性裏頭流出來的東西,我們用意識心、妄想心在那裏討論,不是胡說八道是什麼?輕言妄談、批評古人、批評佛菩薩,還得了!罪過不得了!先求開悟要緊,先修定要緊。

  佛給我們製定的基本戒律,時時刻刻要想、時時刻刻要反省、時時刻刻要去落實。基本戒律是:“叁皈、五戒、十善”,不要搞別的,五年當中把這叁樣東西,你能夠拿到七十分,你就可以稱爲“天人師”。七十分下品,八十分中品,九十分上品,要真做到!《十善業道經》我們講過,要多聽。所以同學們你們選《十善業道經》可以。《阿難問事佛吉凶經》這一次講完了,一共講多少個小時?六十七個小時,不長不短,也可以專修這一部。《太上感應篇》可以專修,這個對于救度現代的衆生,消除整個世界的劫難,都有非常大的效果。《了凡四訓》都可以選。我們淨宗的經典,《無量壽經》、《彌陀經》、《普賢行願品》、《大勢至圓通章》都可以學習,希望學一部,不要學兩部。如果有兩、叁個同學,同樣學一部經,就成立一個小組,每天在一起聽。一定要聽滿八個小時、聽八遍,第二天再換一片,一天聽一片,一片聽八個小時。

  萬緣放下了,你在那裏聽經,你是修戒、修定、修慧。那個“慧”是根本智,根本智是“無知”,“般若無知”。起作用的時候是“無所不知”。不起作用的時候無知,無知是根本智,無所不知叫後得智。先有“根本”才有“後得”,後得是枝葉,你沒有根本,哪來的智慧?智慧從哪裏來?智慧從清淨心生來的、從禅定裏面生來的、從一心不亂裏頭生來的,你不在這上用功夫,你就錯了,你的光陰統統是空過了,將來的前途是一片灰暗。

  所以諸位好好的把握這五年的光陰。五年,根性利的、用功勇猛精進的,大概叁年就成功,可以提前兩年。所以我們這個佛學院開班,什麼時候?五年以後,你們都成就戒定慧叁學了,你們是真正菩薩,不是名字菩薩。“六即”裏頭,現在是名字菩薩,有名無實,假的不是真的。你們已經提升到相似即的菩薩,我們佛學院就可以開班了。這叁年當中你們功夫得力,是觀行位的菩薩;你們真正得念佛叁昧、真正開智慧了,這是相似即的菩薩,你們的功德、功夫、定力、智慧跟四聖法界相等,跟阿羅漢、辟支佛、權教菩薩他們相等,我們才有資格正式辦佛學院,來開班教學。如果不能夠把自己提升到相似位的菩薩,不行!我們開班招生是誤人子弟、是害人!將來墮十九層地獄!

  從學院擴展到大學,我們預計二十年,二十年之後我們這個學院可以擴充到大學。要多少個菩薩?至少要二十位。二十位得念佛叁昧、開智慧的。所以這個佛教大學跟一般大學不一樣,我們的教學方法不相同,我們修學的科目跟目標都不一樣。這是成聖成賢的教學,不是世間普通的,普通他們博士、學士與我們毫不相關。我們這個地方是要拿到觀行位、相似位、分證位。我們的目標決定是在分證位,分證位是超越十法界,不單超越六道輪回,超越十法界。諸位曉得,相似位超越六道,分證位超越十法界,我們的目標定在這裏。這五年當中好好努力,達不到分證位至少也能達到相似位,六道是決定超越了。

  凡夫修行最艱難的地方在哪裏?業障。業障的根本是什麼?自私自利是業障的根本。煩惱頭一個“身見”,執著這個身是我,起心動念一切都是爲我,自私自利。這一關不能夠突破就沒希望了,你進不了門。這一關突破之後,進門就很順利。頭一關要把這個打破,起心動念爲衆生想、爲社會想。我們生活當中點點滴滴,能不能爲社會大衆做個好樣子?如果不能爲社會大衆做好樣子,這個事不能做、這個話不能說、這個念頭不能起,這叫真修行。真修行、真用功是什麼?起心動念之處。所以我們在這個學院,一切講真話,一切真修行。如果你覺得這個太難,不順你的意思,你可以離開。你能夠在這裏生歡喜心,我們歡迎!我們希望成就的人愈多愈好。真正發心肯來學的,不要怕沒地方住,我們住擠一點都沒關系,一個房間住兩個人、住叁個人、住四個人也可以,實在不得已的時候,我們住上下鋪。要吃苦,不能吃苦就不能成就。我到這邊來是修道的,我五年就作菩薩、就成功了。

  至于道場將來怎麼發展是佛菩薩的事情,不是我們的事情,我們還是堅持我們不化緣,不問人要一分錢。佛菩薩照顧我們,護法神照顧我們。有這個因緣我們准備買塊地,徐居士前天告訴我,他在這附近看到有一塊地皮,兩百八十多英畝,過幾天他要帶我去看。這邊我們同學也看了兩塊,一塊是一百四十個英畝,一個是一百六十個英畝,我們都可以看看。合適的話,如果價錢我們現在還能夠負擔得了,就把它買下來,放在那個地方。什麼時候建校?五年之後,看看諸位是不是已經從凡夫變成菩薩、轉凡成聖、轉迷成悟,我們就建學校。菩薩多了,我估計能有二十個菩薩,我們就辦大學。沒有菩薩不行!菩薩不要去求,要自己成菩薩才行。求別人作菩薩錯了,求菩薩到我們這兒來錯了,求自己變成菩薩這就對了。

  所以你們真幹,我住在這裏幫助你們。但是我在這裏,我跟諸位說了,我是在錄影室裏頭講經。我在錄影室講經,你們不能聽。如果你們一聽,你們的戒定慧叁學全部被破壞了,你們只能專攻你自己的。我要學《十善業道經》,我一天到晚努力就在《十善業道經》,《華嚴經》不要聽,一聽《華嚴》,《十善業道經》破壞了。我教你們是好話,是真正成就你的。那我講《華嚴經》誰才能夠來聽?執事可以聽。就是說你將來發心教學的,你不能聽,你要完成你自己的東西。常住、還有護法的,不從事于教學的,從事于一般常住工作的,這些人可以。他只參加每天八小時念佛堂,他不參加研究經教,他要照顧我們常住的這些瑣碎工作,他可以聽《華嚴經》。還有一些將來我住在這個地方,參訪的人會很多,從全世界各地方來的,他們來他們可以聽《華嚴經》,可以在這個地方,在這個講堂聽。我們用兩個大銀幕,大銀幕用一個也可以,在這個佛像的上面,用一個大銀幕,我們有一條線拉過來。念佛堂那邊也可以做一個大銀幕,用不用沒有關系,做爲備用。

  將來我們這邊有一個餐廳,昨天晚上同修告訴我,那個價錢很高,原先估計叁十萬,加了一倍大概六十萬。六十萬我們也建,一定要建。因爲這個餐廳是可以對外營業的,所以它裏面結構、材料都要加強。我聽說防火設備也很好,一個房間著火不妨礙第二個房間。那裏面一共有九個房間,一個房間可以放四個床鋪,四九是叁十六,叁十六個床鋪的房間,我們做爲招待所。外面到我們這邊來短期參學的,到這個地方來學一個星期的、兩叁個星期的、一兩個月的,我們都可以用這個招待所來接待他們。

  我們誠心誠意好好修行,求佛菩薩、求感應。將來護持的人多了,我們有足夠的財力,我想我這個餐廳免費供應低收入的居民,這是我們對社會上的貢獻。我們在新加坡居士林做到了,他們免費供應每天一千多人吃飯,他們人手多,義工多。我們在這裏沒有那麼多人手,每天供應一千多人吃飯都有問題,但是我們供養一百個人吃飯應該沒問題。所以我們的餐廳可以挂個招牌,“低收入的餐廳”,有些人身分高一點,他就不好意思進來,因爲他一進來的時候,“你是窮人、你是低收入的!”我們免費供養,我們一定要照顧低收入的。在開辦的初期,我們試辦,我們每天可以供養一百個人,每天我們可以發一個號碼牌,一百個號碼牌他來排隊,我們發給他,到時候歡迎你來吃飯,我們替你准備好,完全用素菜自助餐。以後我們的財源愈來愈多,我們就可以供養兩百、叁百、四百,慢慢的增加,這是好事情。這也不會影響其他餐廳,其他餐廳是供養高消費的,我們是低收入的。我們是布施供養,這是好事情。

  

《五年後作真菩薩》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