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末法時期如何修學佛法與弘護佛法▪P3

  ..續本文上一頁他們公司從上到下個個第一。我贊歎他,總經理盡到他自己的本分,他下面的科長、科員、辦事,每一個人都是盡職。最低層的清潔工人,每一天清潔洗手間,做得幹幹淨淨。他告訴我,他也第一,工作第一。所以總經理是總經理裏面的第一,科長是科長裏面的第一,科員是科員裏面的第一,連清潔工人,他也是第一。個個第一,這個團體怎麼不健康!這就是“敦倫盡分”的道理。

  我在這個團體裏頭,我是一個什麼職位,我對這個職位盡忠職守,全心全力把它做得盡善盡美。每一個人都曉得自己的身分,都知道自己的地位,知道自己的職責,知道全心全力把自己本分事情做好。擴展到一個國家,主席有主席的本分,部長有部長的本分,省長有省長的本分,縣長有縣長的本分。每一個人都懂得“敦倫盡分”,這個國家怎麼會不強盛?這個社會怎麼會不安定?怎麼會不繁榮?怎麼會不興旺?道場能夠做到“敦倫盡分”,這個道場是世間第一道場。印祖教人“敦倫盡分”四個字,這裏頭的含義無限深廣。

  第二句是“閑邪存誠”。“邪”是邪知、邪見、邪行,與佛陀教誨完全相違背。“閑”是防止,時時刻刻要防止。防止的方法做得最圓滿的,新加坡有一個代表,就是許哲女士,她一生這個功夫做到家了。你看她今年一百零叁歲,身體健康狀況,一般叁、四十歲的人不能跟她相比,爲什麼?現在叁、四十歲的人就有很多病痛,她沒有一點病。我看她就掉一顆牙齒,其他的看不到她有毛病,她在臺上翻筋鬥給我們看。她這個事情做得非常成功,確確實實就像《壇經》裏面所講的“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這一句話,她沒有讀過《壇經》,她做到了,一生不記別人的過失,一切人事物裏面,錯誤的她決定不放在心上,聽過了、看過了立刻就忘記,防非止惡,一生身心清淨、一塵不染,她做到了。她能做得到,我們各個人都能做到。問題是你不肯做,天天把那些壞人壞事放在自己心上,還不斷的重複,想一遍就重複一遍,跟人家說一遍又重複一遍,你這個惡的意、惡的念頭、惡的行爲天天在增長。善不增長,惡在增長,你怎麼能比得上人家?

  我們在這個地方介紹佛法,許哲在給我們作證明,非常好,有證據。所以“閑邪”是防止邪知、邪見、邪行;“存誠”,存心要真誠,決定沒有虛僞。佛在楞嚴會上講的“心直行直”,從初發心到如來地,絕無改變。別人欺騙我,我以誠心對他,爲什麼?他走的是六道輪回,我走的是成佛之道。我要跟他一樣,那好了,也搞到輪回去了,那就錯了。他搞他的六道輪回,我走我的成佛之道,我不能跟他走,我跟他走就錯了。存心一定是“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正覺心、慈悲心”,這五種心一個起同時都起,沒有先後。沒有說起一個,其他四個沒有,不是這樣,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說有先後,起無先後。

  我們學佛要真幹,佛是我們的榜樣,佛是我們的典型,要學得很像。我們供佛像,無論大的佛像、小的佛像,天天都看見,看到是什麼意思?那是我的模型,我要用這個模型來塑造自己,這是對于佛像真正的禮敬。不是見到他,磕幾個頭就完了。他不需要你給他磕頭,他要你學他。我們對他禮拜是表示我們對他一種誠敬的心,他不需要,他需要我們學他。釋迦牟尼佛一生的行誼就是學佛的好樣子,真正是自度度他,真正是自覺覺他、覺行圓滿。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就在他的一言、一笑、一個小動作裏顯露無遺,我們能看得出來嗎?能體會得到嗎?所以,供養佛菩薩的形像是讓我們認真向他學習。

  印祖末後的兩句話是“信願念佛,求生淨土”。他這四句偈,前面兩句把世出世間法全部包括在其中,後面這兩句話勸我們一定要歸淨土,爲什麼?歸淨土是真正的大圓滿,一生當中究竟成佛。因爲你要不歸淨土,那你必須自己真正有能力斷見思煩惱、斷塵沙煩惱、破無明煩惱,你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你證得一真法界,你生到華藏世界。生到華藏世界,你是法身菩薩,你要證得究竟的佛果,經上講需要多長時間?叁大阿僧只劫。諸位同修要知道,叁大阿僧只劫是從你證得圓教初住那一天算起,也就是破一品無明那一天算起,你斷見思煩惱、塵沙煩惱都沒有算在內,要是把前面加上去,這真叫無量劫了。

  叁大阿僧只劫,經上講得很清楚,第一個阿僧只劫證叁十個位次,叁賢位的十住、十行、十回向;第二個阿僧只劫證七個位次,從初地到七地;第叁個阿僧只劫證叁個位次,八地、九地、十地。叁大阿僧只劫修行圓滿,你證等覺位,還不是究竟圓滿佛,是等覺菩薩。等覺還要破最後一品生相無明,才證得究竟的果位。如果我們從前面這個樣子來看,最少也要一個阿僧只劫,你就曉得這個事情難。如果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一生就圓滿,不需要經曆阿僧只劫,時間大幅度的縮短。

  所以彌陀這個法門,阿彌陀佛爲一切諸佛如來贊歎,稱他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這是事實,我們不能不知道。不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李老師在《無量壽經》眉注上寫了幾句話:“非愚即狂”,不想往生極樂世界的人,他不是個愚人,他就是狂妄無知。一個正常人,思想見解正常純正,哪一個不想求這個法門?快速、穩當、圓滿。但是你要記住,印祖“敦倫盡分,閑邪存誠”這兩句話,把世尊在經教裏,教導我們往生極樂世界必須要具備的一切條件全包含了。你們想想看,“淨業叁福”在不在裏面?“六和敬”在不在裏面?“四攝、六度、普賢十願”在不在裏面?都在這兩句八個字裏面。

  印祖這十六個字能救度末法時期苦難衆生,真正稱得上是寶印、法印,非常適合于末法時期如來的法印,我們不能不知道,不能不認真努力去幹。別人怎麼說法是他的事情,我們不能被他影響,我們自己這一條路看得非常清楚、非常明白,有理論的依據,有事實的見證,哪裏錯得了!如果我們在這一生要是錯了念頭,不求往生,你的成就是非常非常艱難。爲什麼?說實在話,菩提道上,進得少,退得多。你自己一定要知道,自己阿賴耶識裏惡的因有多少,不善的煩惱習氣是你惡的因,這個世間,外面人事物質誘惑,這是緣,強大的誘惑力,你能夠受得了嗎?禁不起誘惑,立刻墮落,非常可怕!

  我勸同學們,我們修行從哪裏下手,《楞嚴經》上講的“最初方便”,從哪裏下手?要把自私自利放下,從這裏下手,從這個地方開始做一個轉變,我起心動念爲衆生、爲社會、爲群體,決不爲自己的利益,確確實實做到能夠舍己爲人。舍己爲人,爲別人做一個榜樣。我是出家身分,我要給所有出家人做一個好樣子。爲什麼不能做個好樣子?不能夠放棄自私自利,你就做不到。總是要圖自己一點方便,不肯跟大衆一樣,現在所講的特權,不能跟大家一樣,這就錯了。所以一定要想到,我的想法、我的看法、我的說法、我的作法,別人都像我這樣行不行?要常常這樣反省。如果這個不行,不行我不能做,要知道進退,要明了因果,總脫離不了因果的定律。時時刻刻真的想到,我做一個好榜樣,給一切人做好樣子。真正要有智慧。

  智慧從哪裏來?從清淨平等來,心不能不清淨。要想心地清淨,要離開一切汙染,汙染的根就是自私自利。如果把這個根拔掉,就容易了。我們常講功夫得力,功夫就容易得力。根要是不拔除,要想功夫得力,難!哪一個同學不希望功夫得力?爲什麼功夫不得力?根到底在哪裏?佛法裏面講那個根是“我執”。我執不好懂,所以我把它說成自私自利。說老實話,自私自利跟我執還有很大一段距離,我執才是真正說到根,自私自利好懂,接近我執。先能把自私自利放棄,能夠一切都爲別人、爲團體,再說個不好聽,爲釋迦牟尼佛的面子,爲叁寶的面子,我應該怎麼作法?常常能這樣子想,能這樣子反省檢點,我們漸漸功夫就會得力。

  我們的團體四衆同修都有,既然到這邊來參加培訓,我們這一生的事業是什麼?佛事。什麼是佛事?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這是佛事。佛事就是佛陀的事業,釋迦牟尼佛一生所幹的,就是佛陀的事業,它是教育,它是教學。這個事業裏面,我們只能夠分成兩類,我們講“敦倫”,只是兩類:一類是護法,一類是弘法。弘護都要懂得經教,都要有真正的修行。尤其是護法,護法是菩薩,弘法的人是學菩薩。哪些人做護法?你們想想看,佛在經典上常講:“一佛出世,千佛擁護”,一尊佛出世,現身來擔任弘法,一千尊佛來擔任護法。所以護法都是古佛再來,內行,他能把佛法護好,能夠普度衆生。弘法的人對于經教、佛法內行,護法的人更是內行,這個諸位必須要記住。你們現在還很年輕,弘法是正確的,在講臺上講經說法,在日常生活當中去表演,爲人演說。五十、六十歲時就要從講臺上退下來了,講臺讓給年輕人,自己當護法。我以前想四十歲之前學佛法、學講經,四十歲到六十歲擔任護法,擔任寺院常住的執事,把年輕人帶起來,佛法才會興旺。六十歲之後就要退休,退而不休,不再擔任這些執事了,這些執事讓底下那些年輕弘法人,他到這個年齡他來接手,他來接管。六十以上退居,退居做什麼工作?教學,教年輕人,寺院一切事情統統不聞不問,只做教學。你有弘法的經驗,你有護法的經驗,經驗豐富,辦自己的事情;除教學之外,要辦自己往生的資糧,這就正確。

  擔任寺院的執事,諸位要記住,你的本分是什麼?爲常住服務,絕對不是名聞利養。你如果不能盡到你的職責,果報都在地獄。你當了住持,住持職責是什麼?教化這一方。現在不止一方,現在我們用網際網路教化全世界,這是你的本分。你來主持這一個教學,就像學校一樣,你是校長,住持是校長,這個教育的成功失敗是你的事情;成功你將來升級,失敗你要受處分。你主持教育政策,製定教學計劃,聘請教員。這個教員就是講經的法師,你要請他們來執行你的計劃。你開多少門功課,請多少個老師在這裏教學,你自己可以不必上課。那個成就全是你的,失敗你要負責任。上課的老師不負責任,他是執行的,你叫我講什麼課,我就講什麼;叫我講什麼經,我就講什麼經,他是被動的,主動是校長,經典科目由他安排。當然教員可以跟他建議,決策是他,做最後決定是他,他的智慧,他的德能。

  我們要明了佛門裏面的“敦倫盡分”,要愛護人才,要成就人才,要提拔人才。你自己做得再好、做得再成功,如果你死了,後繼無人,你的成績等于零;換句話說,你念佛不能往生。爲什麼?對不起佛教。世間法講:“不孝有叁,無後爲大”,佛門也是如此,你沒有後代,底下沒有傳人,你怎麼對得起釋迦牟尼佛?你怎麼對得起曆代傳下來的祖師大德?到我這裏完了,沒有了,我做得再好,對不起祖師大德,也對不起釋迦牟尼佛,就是罪人。所以最重要的一樁大事是培養底下一代的繼起人才。繼起的人才如果高過自己,自己的成就是了不起,後來居上,就把你擡上去了;後面人不如自己,自己要往下墮落。所以全心全力培養底下一代人才,比什麼都重要。然後你才曉得,我們培訓班這個作法,爲什麼第五屆我們要讓前一屆同學來教?這就是培養人才,培訓你們同學能講能教,愈教愈好,教學相長。

  所以在這一期,我們正式聘請前屆同學作講師,擔任助教;講師要做叁屆,到第四屆他要升級,我們就聘請他作副教授;副教授再教叁屆,聘請他作教授。所以我們是由助教升到講師,講師升到副教授,再升到教授,升到教授的時候,你已經教了十二屆了。不是我一個人霸占講臺,那沒有用,我底下將來一個都出不來。我在旁邊看,你們有不能解決疑難地方,我來幫助你、來協助你,這樣人才才能出得來。所以你不給他教學的機會,不給他講臺的機會,學了也沒有用處。你們學了,叁個月不講經,生疏了;六個月不講經,忘得幹幹淨淨。我這一點成就,在于四十叁年沒離開講臺,天天都在講。現在每天還講四個小時,你們看到了,也是做給大家看的。

  好,現在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要認真努力好好的學,把這個寶貴的機緣掌握住,不要空過了。

  

  

《末法時期如何修學佛法與弘護佛法》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